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103节

兰陵风流-第103节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孀佣辣脔杈缎蘖队星榻5溃×烁雠俗黾那檎撸钊司居志担醯玫牢⒆拥拇蛉げ攀亲蠲畹模

    萧琰脸呆了呆,转动着头看了宽袍文士一眼,又回过头来:……所以,这位道门的先天宗师,真的是母亲的爱慕者?

    她眼睛眨巴了下,然后就平静了,一点都不惊讶了,那种带着骄傲的眼神儿很明显的流露出她的想法,约摸是:“我的母亲这么出色,有人爱慕她是正常的,不管男的还是女的,不奇怪。”

    宽袍文士又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和你母亲可真是,一点都不一样。”

    李翊浵那一百个心眼儿的狡狐狸,居然生出这么个心思纯白的孩子?

    他摇头笑着,“真如度因大师说的,心如琉璃净如莲。”

    又揶揄道真子,“既是‘故人’之子,道真,你的礼可不能轻了。”

    道真子轻飘飘看他一眼,关你什么事。回眸看向萧琰,从袖中取出一支簪子,簪头如灵芝,样式简单却刻工精致,男女皆可戴,递给她道:“这是千年沉水木,平日簪于发端可宁神静心,里面封有我的一道剑气,若遇危机,可掷簪激发。”

    萧琰心中激动,千年沉水木固然珍贵,但更珍贵的是先天宗师封存的剑气,关键时刻,能救命的!

    她恭敬的接过去,拜身以谢,没有再说礼重不敢受的话。这并非是礼物太珍贵她舍不得推却,而是在度因大师给她琉璃清心石时她就明白了:受不受得起不是她说的,而是这些大宗师决定的;她只要诚心以受,记住他们的厚意就好。

    接着拜见宽袍文士。

    李毓祯对她说:“这是天策上将申王,天字院左祭酒。”

    天策上将是最高的武勋,正一品,还在上柱国之上,除了先天宗师外不轻授;天字院祭酒是天策书院“天、地、人”三院中的天院掌院,每院各设左右二祭酒,申王李侁就是天院的掌院之一。

    萧琰上前拜礼。

    申王袍袖一摆,洒然挥手,“起来吧。”

    萧琰坐直身,这般近距离看申王,更觉风度翩翩,俊采雅致中还有一种洒脱放逸,令人景仰的同时少了几分拘谨。

    “喏,这个给你。”申王给萧琰的是一块非金非玉的牌子,色如玄铁,比她的军官牌还小一点,入手却颇沉,一面浮刻青龙,一面浮刻两个篆字,“天入”。

    申王看着她笑容亲切,“小十七美质良材,他日到长安,可凭此符入天策书院深造。”

    萧琰吃了一惊,这是“天策符”?

    天策书院是皇族书院,只收皇族子弟,但拥有天策符的人,不论什么身份都可进入天策书院学习。所以天策书院也有少数非皇族的学生。但是天策符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何况有资格发出天策符的也是少数人,而且一生只能给出一符,可以想见这符有多珍贵。

    她手上这块符,是多少世家子弟打破头都想争到的。

    比起能助入定清心魔的琉璃清心石、危机时可救命的先天宗师剑气,申王的这份礼更重,能让她的武道走得更宽阔。

    萧琰心中感恩,收好天策符拜谢。

    申王微笑,有了这天策符,还愁这孩子不到长安?

    李毓祯暗暗为这位叔祖的机智点赞。

    萧琰的她的目光示意下坐到南边的垫子上,旁听四人议事。

    度因和道真子的话不多,申王也只听着,主要是晋阳公主说,与道门和佛门相关的一些事项。钵教的“圣寺”将由道门三清宫入驻,吐蕃僧门的“圣寺”大昭寺则由佛门梵音寺入驻,至于战后如何消解吐蕃人对这两教的信仰,宣扬道教、佛教,那就是后面的细论了,这里不多说。

    萧琰心想可能与殿内三位大宗师受伤有关——钵教的法王和**师以及吐蕃王廷的先天宗师都已经战殁了,与之对战的三位大宗师不可能完好,可能伤势还不轻,只是她境界差太远,看不出来。

    她起身和晋阳公主一起恭送三位大宗师出殿。

    李毓祯回头拉着她的手,从大殿的后门去了侧殿——就是萧琰之前待的那间,她入殿时走的是正门。

    李毓祯看着她笑道:“不错,登极境中期了。”

    萧琰抽回手,向她行了一礼道:“多谢公主。”

    李毓祯眼眸盈笑,“谢我什么?”

    “一谢公主带我磨砺武道;二谢公主借我裤子。”萧琰很真心的道,说到“借我裤子”时也没什么扭捏之态,只觉公主待她很好,以她身份之尊,不是会随便为什么人解衣换裤的,更别说脱了自己的里裤给人穿了,这份厚意必须要感谢。

    李毓祯这时想起的却是萧琰那双笔直修长如美玉削成的腿,心中微微生出异样,手上似乎还停留着触摸她肌肤时那种美妙感觉,虽然她自己的也不差,却没有摸着萧悦之时那种奇特的感觉,就好像……爱不释手。

    “你的伤好全了么?”她伸手按上萧琰的腰,隔着衣袍摸她的肋骨,感受着掌下的身体柔韧,薄冰的眼眸如水潋滟。

    萧琰道:“好了。”说着按住了公主的手——她是肋骨断了,又不是胸骨断了,公主这手摸的不是地方啊。

    李毓祯反手拿了她的手放在自己腰上,上前一步贴近她,因她身量比萧琰高,嘴唇落在萧琰耳边,轻轻笑着,清凉无瑕的声音带了两分旖旎,说:“你要如何谢我?”

    萧琰觉得自己军袍上又是泥又是血的,亏得公主还贴过来,便想退开,却被公主手掌按在背上退不了。她便放弃了后退,想了想,回答晋阳公主道:“公主有何差遣,我能做到的,一定去做。”

    李毓祯目光落在她唇上,眼中有浮光掠过,低低一笑,道:“好,你记着。”

    她松了手,拉着萧琰坐到案几后的方榻上,手指摩挲着萧琰的掌心,一副看相的表情,煞有介事的说道:“命纹长,深,红润……嗯,难怪比较抗打。”

    萧琰忍不住笑,说:“那公主你更抗打了。”这位公主可是有名的“越杀越强”。

    她去翻晋阳公主的右掌心,想看看命纹是不是比自己的还长,深,红润。

    李毓祯拍了她的手,“别闹。”

    萧琰很无语,为什么你看我的就不是闹了。

    李毓祯手指摸着她的掌心,萧琰觉得有些痒,想抽手又被拍了下,“别动。……嗯,天纹进至食指下……”她抬眸意味深长的看了萧琰一眼。

    萧琰眨眼,“进至食指下不好?”

    李毓祯“噗”一笑,贴近她耳边说:“表明你不重肉。欲。”

    萧琰呆了下,蓦地明白了,不由嘴角一抽,很无语的,“……这个也能看出来?”

    李毓祯唇一勾,“你想试一下?”她的目光从萧琰的唇滑落到她颈项,衣襟下。

    萧琰莫名的寒了一下,赶紧摇头,“还是不了。”心想这怎么试?……噫?不对,她为什么要试这个呀?还有,她和公主干嘛要讨论这个?

    她道:“公主,城里已经攻下了么?”言下之意,咱们应该干正事吧?

    李毓祯眉一扬,“城中大势已定,余下不过扫尾,不需要我们去操心,不然养那些军将、参军是做什么?”

    萧琰心想,我也是“军将”的一员,不好在这偷懒。

    李毓祯观她神色,便知她在想什么,却不愿放她离去。

    她隐约知道自己对萧琰起了心思,虽然心里还不确定要怎么做,却不愿放过眼前这个与她亲近的机会,若放她归营,下次再有这种单独相处的机会就不知是何时了。

    她向来是心想便要做,暗里盘算着怎么让萧琰对她动心,一边将话题往她关心的方向引,说起她被震落山下后山上的情形。

    萧琰听见晋王重伤“呀”了一声,关心道:“晋王没事吧?嗯,还有郡王。”她对那个待她亲切、为人风趣又有几分童趣的晋王很有好感。

    李毓祯道:“没事,比申王他们的伤轻多了,休养十天半月就好。”

    萧琰又一脸叹奇,“公主当时那么近,是怎么脱险的?”

    李毓祯微微一笑,“入地。”

    萧琰吃惊,“遁地?……公主懂道门的术法?”

    李毓祯的手指在她掌心纹路上移走着,似乎在分心看她手相,听了她这话就笑,“这种高深的术法,道门中也没几个人懂;如今所谓遁术,不过障眼法罢了,如何避得宗师自爆?真正的遁地之术,早已失传了,我从哪处学得?”

    萧琰一听也是,想不明白了,“那你怎么入地?”她没意识到,她私下跟公主说话已经是你啊你的了。

    李毓祯唇边笑容一深,眼神更柔和,指点她道:“如果是你,面对一个登极境后期自爆,你的刀可能在瞬间入地?”

    萧琰点头,“那自然是能的。”可人跟刀不一样啊?刀可以在瞬间运足内力贯地,人怎么行?

    “阿琰,道理是相通的。”李毓祯在萧琰没注意下就换了对她的称呼,一副谆谆教导的神态,让萧琰的心神完全贯注在她的话上,“刀能,人为何不能?我剑在我手,剑即我,我即剑。”

    萧琰霍然明白了,“……身剑合一!”

    这跟她领悟的“人刀合一”又不同。

    人刀合一是人与刀的共鸣,而晋阳公主的“身剑合一”便是她说的“剑即我,我即剑”,那一刹,她就是剑,剑入地下,她就入地了。

    只是,说起来简单,真要做到又如何能简单呢?

    否则,洞真境后期的晋王也不至于重伤在同阶宗师的自爆之下了。

    萧琰目内光芒闪动,思索道:“……公主,你修的是剑道?”天下武功出道门,道门讲的是五行平衡,金木水火土,平衡为大道;只有剑道,专修五行之锐金。

    “五行化金……”她喃喃说着,陷入沉思中。

    李毓祯赞赏的一笑,手指在她掌心的人纹抚过,自命线起,至无名指与小指的指间收,果然聪明,却又不是那种精明过度的;纹深细,无支纹,做事专致不移……这很好。

    李毓祯唇角笑意愈深,目光凝注在她脸上,勾勒着她的五官,只觉心中那份喜欢在跃动。

    她眉毛扬了扬,薄冰似的眼眸变得晦深莫测。

    如果她喜欢萧琰,原来的一个计划就要变。

    只是,她对萧琰的这份心动能有多深呢?

第109章 灭蕃之战(三)() 
二、吐蕃军队的给养制度

    1.部落自身携带的家畜及粮食

    肉类食物及畜产品,当然可以由随行部落自己解决;但粮食和布匹等;在吐蕃军事扩张初期;尚无军事占领区供给赋税之时,则要由本土携带。 乐文移动网

    青藏高原可分为四大自然区域:藏布江流域区、羌塘区、拉达克区和康区。其中;仅有藏布江流域区土地肥沃;适宜农耕。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部为藏布江横贯其间,生产大麦、小麦、玉蜀黍、豆类等物。羌塘地区地高民苦;多以抢劫为业。直到1949以前,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诺楚克番(又称羌诺楚克巴,意为“此高原之黑水部落”)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丹木巴常输送牦牛、羊、黄羊、乳酪、乳油至拉萨;由拉萨运回米麦布匹等物。可见;主要的农作物供给,在高原内部,主要靠雅隆河谷地带的农业区域提供。以此类推,吐蕃在王朝时期向外扩张时,可见于道途中的也是这种情景,只是那时是大批的部落和他们的全部家当一起在迁移。

    今天人们称从果洛县的达日经星宿海越巴颜喀拉山,再经玉树到西藏的路为“卫兰木哇麻”(dbua),卫(dbu)为路;哇麻(bal…ma),意为“中段”。而从达日或其东北的玛沁,又有北通今海南同德、贵德的民间马道,以及向东北自康赛部落渡黄河经甘南至拉卜楞、东南自康赛到四川阿坝、向东至四川石渠的四通八达的通道。这条“中段”之路以及其四至八道的交通网络,今天已经成为果洛藏民朝佛的要道,曾几何时不是承载着游牧和驮运之舟呢!

    2.占领区军事物资的征调与军事化的后勤供给

    苏毗并入吐蕃后,其青壮成为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在河陇、西域一带屡次征战。苏毗居地也成为吐蕃的后方大基地,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给唐玄宗的上疏奏折即谓:

    “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谷浑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兵马,半出其中。”

    吐蕃在对外军事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军粮军马从苏毗人那里征调而来,将原本应当贡献给吐蕃贵族的贡赋,直接转化为军需的征调。应当说通过对占领地区军粮军马的集中征调,为吐蕃军队士兵自带军资出征的方式,增添了集约化供给的一种新方式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