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牧场 >

第100节

小牧场-第100节

小说: 小牧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宁正要和章修严分享试用心得,蓦然发现其他人都直直地望着他,那目光像白日见了鬼,又像是看着什么怪物。

    袁宁有点不自在,忍不住望向章修严。

    章修严看出袁宁的忐忑,没再见死不救。他上前接过袁宁手里的笔,跟袁宁一样专心致意地写下另一副春联。

    虽说是同出一脉,但章修严的笔势要更遒劲健秀些,他的字结构沉着、筋骨劲峭,好像要从纸面跃出来似的。

    相比之下,袁宁的腕力差了点,写不出章修严那劲健浑厚的笔锋,但他的字却比章修严的字多了几分秀逸,匀称秀丽之余又暗藏筋骨与锋芒。

    当然,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得出这点门道,在外行人看来就是——好看!这春联写得好看!贴在家门上感觉自己都是个文化人了!

    其他人都在一边看着袁宁和章修严先后写出春联,明明耗时不算短,却没有人愿意眨一下眼——更别提离开。

    这么小的两小孩,字怎么都写得这么好?可比外面卖的那些好看多了!

    有人最先回过神来了,挤到前面说:“这副对联我要了!”其他人也恍然回神,不甘落后地表示要买。

    袁宁让小女孩在旁边收钱兼维护秩序,自己问后面的人要挑什么联、要谁来写。

    不知不觉间,摊位上的红纸和墨水都用完了,袁宁和章修严也写得手腕发酸。小学学杂费一学期加起来不超过四十块,今天卖出这么多春联加起来勉强凑齐了一半!

    袁宁看着还在靠拢过来的人群,抱歉地朝他们笑了笑:“今天不写了,趁着天色还早,我把老爷爷和小姑娘他们送回家去。”

    其他人都知道袁宁和章修严是义务帮忙,虽然等了这么久没买上也不觉得有什么,都理解地散开了——其实他们也不是等着买,而是在旁边看看这两小孩写大字。

    这时人群后头挤出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脖子上挂着个相机,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原来是宁宁你们啊!”

    袁宁见到来人,也有些惊喜:“赵哥?你不是到国外去了吗?”

    来的是赵记者,以前做过自闭症专题的。前年赵记者跟着医疗队到国外去,遇到了不少险情,章先生替医疗队争取过不少东西,也给了赵记者不少帮助,因此赵记者和章家人是非常亲近的。

    “过年了嘛,回来看看。既然主角是你们,那这新闻可不能由我来做了,省得有人说我拍马屁抱大腿。”赵记者揉揉袁宁的脑袋,“宁宁你还是这样,到哪都能遇到点事儿。”

    章修严默不作声地把赵记者的手拍开。

    赵记者:“……”

    章修严说:“经常揉脑袋会长不高。”

    袁宁很赞同:“对!”

    赵记者:“……………………”

    章修严说:“不是袁宁总遇到这些事,而是事情一直都在发生,只是袁宁遇到了会管,有的人遇到了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袁宁总是会招来很多“麻烦”,章修严却从来不觉得那是袁宁的原因,更不会因此觉得袁宁是个小麻烦精。

    想要帮助别人没有错,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别人更没有错。袁宁不是不懂分寸的孩子,像刚才那种情况袁宁就没有第一时间冲上去和那男人硬碰硬——知道自己打不过的情况下,袁宁会去求助巡警而不是自己逞威风。

    赵记者向袁宁做了个封口表情。他算是知道了,章修严这人是开不得玩笑的,尤其是开和袁宁有关的玩笑!

    袁宁说:“我们帮老爷爷把摊子推回家吧!”袁宁跑回摊子前,招呼小女孩一起把东西都收拾整齐。

    老人在一边红了眼,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能反复叨念:“谢谢,孩子,谢谢你们。”他一直相信好人有好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会帮一把,即使大半生都过得穷途潦倒,他还是这样相信着——这两年来被养子逼到极致,才渐渐有些灰心丧意。

    袁宁问明老人家在哪,和章修严、赵记者一起推着摊子进了七绕八弯的小巷。在小女孩的指引之下,袁宁看见了爷孙俩住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第93章() 
《小牧场》/春溪笛晓

    第九十三章

    眼前的房子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两栋楼之间的夹缝。这边以前应该是用来堆放杂物的,后来在上面加了点钢筋、覆上水泥,就成了老人和小女孩狭长逼仄的家。屋里没什么电器,也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门的附近摆着个小炉子,烧煤饼的,底下还摆着块烧过的煤,露出惨淡的土红色。

    这房子还有一点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正对着对面的公厕,即使门前隔着两颗桂花树依然能闻到那古怪的味道。不过屋里收拾得很整齐,东西都井井有条地摆着,最里面有张小床,是小女孩睡的,上面摆着个娃娃,被子是旧的,但有着女孩子爱的花纹。床前隔着帘子,白天撩起来,晚上放下,显然是想给小女孩隔出独立的空间。

    再往外些,是张长长的木椅子,底下有暗层,晚上可以拉出来平铺成床——白天一收,不占空间。章修严把摆摊用的车子推进屋,屋子的前半段已经塞得满满当当,差点连他们站的位置都没有了。

    老人面色赧然:“我们家地方窄,平时我们两个人住着就很挤。今天多亏了有你们……要不然我连叫巡警的勇气都没有。唉,是我没把他教好……”

    正说着话,小女孩的呜咽声突然从屋里的矮柜前传来。那是他们的碗柜,摆放着平时用的碗筷和杯子。小女孩想用手背把泪擦掉,又想起袁宁说不要用手擦眼睛,只能吸着鼻子把眼泪往回吸。

    袁宁蹲到小女孩面前关心地问:“怎么了?怎么突然哭了起来?”

    “我找不到好的杯子,”小女孩伤心地抬起头,眼睛里溢满泪珠子,“我想给哥哥倒水,杯子不够。”她被邀请去朋友家做过客,朋友的妈妈是这样教朋友的,可是——可是她们家只有两个杯子,爷爷那个还是缺了口的。平时她和爷爷相依为命,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有多艰难,可是——可是这么好的哥哥来了她们家里,她却没办法倒一杯水招待他们!

    “哥哥不渴。”袁宁摸摸小女孩的脑袋,“等你长大了会赚很多很多钱,带你爷爷住大房子,买很多很多漂亮杯子。到那时你再请哥哥去你家做客,给哥哥倒水喝——你会做到的对吗?”

    小女孩脑中浮现袁宁所说的未来,心里的难过蓦然消散无踪。她用力点头:“我会做到的!”

    老人听得眼眶发热。他也疼爱这个孙女,不过他们爷孙俩到底隔着一代,像袁宁这样轻声细语地引导他从来不曾有过。孙女是懂事的,平时都听话得很,很少要他操心。可正是“不用操心”,才更令他心疼——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懂事,能不心疼吗?

    老人再次向袁宁三人道谢。

    章修严说:“这不算什么。”

    赵记者连忙摆手:“我只帮忙推了推车!”

    袁宁笑着说:“反正我和大哥每天都要练字,帮您写这半天还省了我们的纸墨呢!”

    老人听到袁宁这么说才稍稍心安。只不过他不会因为这样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需要再表达感激。老人手微微抖了一阵,转身打开一个木箱子,从里面取出三支笔。这三支笔的模样和袁宁刚才用的那支差不多,笔管比较普通,不过也圆挺顺手,不会太重又不会太轻,上手后手感很好;笔头依然是兰花式的,模样儿丰润秀美,像一朵朵含苞的玉兰。拿到这笔的人还没用呢,光看这样子就会觉得这笔讨人喜欢。

    老人说:“这笔是我自己做的,不值钱。我看你们都是喜欢写字的人,如果不嫌弃的话请收下它吧!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再为你们做一些……但我眼睛不太好使了,手又受了伤,做起来肯定会很慢,没办法做很多。”

    “原来是您自己做的!”袁宁惊叹不已,“难怪我们从来没见过!这笔写起来顺手极了,比大哥从祖父那儿讨来的还要好!”

    章修严点头,对袁宁的话表示赞同。

    这笔确实好,比他以前写过的都要好。可惜这些年来写毛笔字、练毛笔字的人变少了,制笔的来来回回只剩下那么几家,剩下的都因为别的商品更有市场而放弃了这一行。至于以前那些笔中名品,如今早已消失得差不多,一来是因为种种原因断了传承,二来是趋利而浮躁的市场容不下耗时长、见利慢的传统技艺。

    老人如今的困窘和这样的大趋势有关系,也和他心软良善的脾气有关。章修严很同情老人养大了一个白眼狼,不过他和袁宁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这老人是有点执拗的,他乐于帮助别人,但接受别人的帮助却让他坐立难安。像今天这样,如果他们直接给钱——或者围观的人直接捐钱,老人很可能会拒不接受。在老人这一代人眼里,有手有脚却不想办法养活自己、反而巴巴地去乞求别人的帮助,是非常可耻的行径。

    这样的坚持不能说不对,有的时候这种坚持甚至是宝贵的。但对于想要帮助他们的袁宁来说,事情就有点棘手了。章修严带着袁宁离开老人家,与赵记者分头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袁宁就跟章修严说自己准备出门。章修严睨了他一眼,没有多问。袁宁给自己打了打气,拜托李司机把自己载到书法协会副会长张知寒家里。张副会长的妻子认得袁宁,见敲门的是袁宁就热情地把他请进家门。

    张副会长的妻子笑着说:“宁宁啊,你看你上次送来的花长得怎么样?我这样养着没错吧?”张副会长把盆栽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光线充足,水分也充足,花儿长得非常好。

    袁宁说:“您这么细心,自然不会养错!”

    “你这嘴巴就是甜,”张副会长妻子脸色突然充满惆怅,“要是我那儿子能学到你的万分之一,也不会三十老几还打单身了。你说我这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哟!快三十岁才生了一个儿子,等了三十年,盼了三十年,就是等不到抱孙子。别说抱孙子了,连儿媳妇都没影!你张老师本身就是家里的独苗苗,难道张家的香火真的要断在我们这儿了?”

    “也许再过几年就好了,”袁宁宽慰,“张哥才刚满三十岁,可能还想再玩个三两年。”

    “是就最好,”张副会长妻子叹了口气,“他不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管不了他。他这人又不爱说话,永远是闷葫芦一个。多亏了有小方在他身边。小方你也见过,上回一起来我们家过中秋的,你来见你张老师时他也在。小方在这方面可比你张哥出息多了,女朋友都谈了几个。唉,我得叫他多帮忙留意,遇上好的给你张哥介绍介绍。”

    袁宁对那位“方哥”印象颇深,点点头说:“方哥确实很受欢迎,有方哥帮忙筛选和把关,挑的女孩一定会让您满意的。”

    得了袁宁的宽慰,张副会长妻子的愁眉才舒展开。她拉袁宁坐下:“瞧我!居然和你说这些。你是来找你张老师的吗?”

    “是的,”袁宁问,“张老师他不在家吗?”

    “他出去遛弯了,但马上就会回来,你先坐着。”张副会长妻子起身给袁宁榨果汁。

    等张副会长妻子把果汁端出来时,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了。袁宁抬眼一看,原来是张副会长回来了!袁宁站起来喊:“张老师!”

    张副会长慈和地一笑:“宁宁来了?有什么事吗?”

    袁宁从背包里取出带来的笔,放在了桌面上:“张老师,我觉得这笔和您曾经跟我提过的‘吴溪笔’很像。”

    不用袁宁说,张副会长的目光也被那支笔吸引了。袁宁说的“吴溪笔”,曾经也是笔中名品,有三百来年的历史,一代接一代地传下来,一代更比一代好。“吴溪笔”在华国建立之后最出名的一段时期,是跟着百川社传遍华国的那一阵——那时百川社的人都拿着一支“吴溪笔”。只是后来百川社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再也没能相聚一堂。

    当初那个制笔人也写得一手好字,是他的知交好友。

    只是那个人悲凉而孤寂地死在了远方的棉花地里。

    他收敛的尸身。

    他本是要带去喜讯的,却只带回了噩耗。

    作者有话要说:

    踩点!

第94章() 
《小牧场》/春溪笛晓

    第九十四章

    张副会长坐不住了,上前把笔拿了起来。他仔仔细细地把笔来回看,手有些颤抖。他的好友还那么年轻,长得俊,显小,看不出已经三十来岁。

    好友向来是羞涩的,经不得夸,一被人夸就脸红。

    很多时候好友总是在埋头做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