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贾环重生复仇记 >

第28节

(红楼同人)贾环重生复仇记-第28节

小说: (红楼同人)贾环重生复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多了不是,如今你已经落到了泥里,他们那样高高在上的人家,还能看的到你?再说了,这边也不是他们手能随便伸的地方,这可不是金陵,这里好歹也是京畿管辖。”
  “世家大户本就是相互联络有亲,哪有什么手伸不到的道理,罢了罢了,不和你说这些,好歹你说的也算是有点道理,我都到了泥里了,他们只怕早就当了我死人了,再试试也无妨,最多不过是一条命,不过这娶妻的事儿,还是再说吧。”
  听到这样的话,刘班头总算是稍稍安了心,这人有了斗志,总比死水一般的好些,至于其他,多劝劝,总能劝回来的。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贾环也不知道,在他什么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快,他就会有机会和那京城的某些人家开始牵扯上关系了。

  ☆、第42章

  彼此通了消息,不过是数日,这兴哥儿就和贾环两个驾着自家的骡车来了县城,往东面去寻到了刘家的油铺子,才进门就看到一个身着蓝色长衫的少年,在柜台上整理账本,看看周边其他人都身着短褂,只他一人穿着长身的衣裳,头脸还明显细细的收拾过,分外的干净,便知道,这个多半就是今日他们过来相看的人了。
  有了这么一个认知,兴哥儿和贾环自是要细瞧的,瞧着那人,动作流畅,看账本,分理东西都有些样子,看来那读书识字的说辞没什么差错,管着油铺也确实,倒是个能干事儿的人,心下已经有了几分满意,这男人旁的不去说,这养家糊口的本事那是最最要紧的,有这么点底子在,就是在不济,也不至于没有了活路。
  在看那人,眉目还算是清朗,身形也算是修长,和兴哥儿这个常年在海上的汉子比,或许瘦弱了些,可和旁人比起来,却也算是结实的,瞧着就是个往日里也常做些重活计,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这越发的让他们满意,这样结实的身子,就不用担心是个什么早夭的了。
  这两样打量完了,这兴哥儿才有心思上前说话,
  “这位,可是刘家公子?我们是东面渔村来的,想打上几斤上好的香油,你这儿可有?”
  那个来买油的要先问问对方掌柜姓什么的?又有哪家打油的会自报一下家门的?还有哪家油铺不卖油的?连着三个蠢问题,就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专门来寻人的了,听着这接头暗号一般的说辞,贾环笑的肚子都疼了,就是兴哥儿自己也有些好笑,可谁让这就是他们原本说好的呢,为了怕弄错了,出什么阴错阳差的岔子,询问对方来历,自报家门,都是需要的,至于打香油更是如此,谁让香油这东西一般人家用的最少,还最多买上一斤,从没有一买就是几斤的,如此一来,几句下来,就把所有有可能弄错的地方全堵上了。只是这对的实在是有些勉强而已,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想出如此办法已经是不错了,自然也顾不得是不是会太搞笑什么的。
  那边那刘家公子听着兴哥儿这话也笑开了,还带着几分羞涩和拘谨,显然也是明白了这二人到底是什么人,干什么来了,而且他这么一笑,倒是越发显出了几分清朗来,很有几分阳光,瞧着这面相,就大致能知道这是个没怎么受过苦,性子也算是良善,开朗的样子,这让兴哥儿两个也更加满意了几分。
  “是贾家大哥和二弟吧,赶紧的进里屋坐。”
  他也不说什么油了,这会儿先把人带进去才是正紧,没看见那几个油铺的小子都在一边偷乐嘛,估计这会儿傻子也知道这二人是有目的特意找他的了。与其在这里被人看笑话,还不如到里头去,虽然这么直接面对这两兄弟他心下很有些紧张和局促,可总比在外头围着这么多人强些。
  待得这三个到了油坊里头接待贵客的里屋,那刘家少爷又张罗着上茶,上点心的,一时倒是操持的分外的热闹,贾环又点了点头,这人在待人接物上也还成个样子,有这份机灵,以后也不用担心若是有了公差会混的不成样子了,想想他那个木头爹,一辈子在那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混着总是升不上去为了什么?一来是因为沾了正房,毁了自己的名声,私德有亏,被人看不上,二来也是不会结交人,和同僚关系实在是僵硬的可以。若是能有这刘家少爷的样子,即使做得不怎么周全,凭着荣府的名头,好歹也能升上一二阶,混个四品官了。
  好容易该客气的都客气完了,这三人一时倒是反而没有了话说,有心说些什么吧,这两家毕竟不是同一个行当的人,相互的生活都不怎么相关,问海里渔获?这个。。。或许这刘家少爷连海里的鱼怎么分种类都未必知道,问油坊的生意?贾家可不做油坊,也问不出什么问题来,没的显得自己无知。
  最后还是贾环挑起了新的话题,问起了刘家少爷上学的事儿,这事儿总算是没有白挑,那刘家少爷眼睛一亮就开始给这兄弟两个介绍起这附近的学堂来,从各村的蒙学说起,到这县城的书院都细细的说了一遍,谁家先生教书教的细致,哪个先生为人最是严苛,哪个先生喜好喝酒,哪个夫子座下出来的人才最多,哪个夫子教导出了个秀才,谁家中了举人回来感谢恩师,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毕竟是在正紧的学堂上过学的,即使没有科考,好歹也有不少同窗,这方面的消息那是绝对不会少的。
  眼见着这贾家的两兄弟也有求学的意思,自然他也不藏着噎着,一并都说了出来,甚至还周到的将每一个学堂的束脩都细细的讲了,他也听自家爹说过了贾家的情况,知道他们家如今也不过是刚刚有些发迹的迹象,家底不怎么厚实,自然也本着不让他们花冤枉钱的心思,才说的如此仔细的。
  听着他的解说,兴哥儿自然越发的满意了,这自家妹子还没有和这个家伙定亲,他就如此有心,考虑的如此周详,可见是个讲究人,若是那日真的做了自家妹夫,想来也不会相处的不好,这到时真真对他有了七八分的满意了,再想想自家弟弟说起的那些贱籍翻身的实例,越发觉得,除却那身份上尴尬了些,这人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妹夫人选。
  这三人越说越是热络,不一会儿就像是旧识一般,而这时候,刘班头也带着他那个亲信走了进来,瞧着这三个孩子说的正好,也跟着笑嘻嘻的坐下,像是对着旧交家的孩子一般,和兴哥儿两个打了招呼,顺带还细细的看了看这两个兄弟。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了,他瞧着那兴哥儿,明明只是个打渔的渔夫,可身上却带着几分稳重大气,言行举止也有几分斯文,怎么看都不像是那样的人家养出来的孩子。
  他这却是不知道了,这也就是贾环的功劳了,别看贾环原本在贾家的时候,被人叫做什么冻猫子,被人说什么猥琐,其实那也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听着赵姨娘的话,故意装的,不然怎么贾政那么些姨娘侍妾,其他人的孩子都不见了踪影,唯有那这么一个庶子活了下来?
  说句不好听的,那样的世家大户,就是往日里打小的见识里,也没有什么猥琐的人,即使只是跟着丫头,小厮学了,那世家高门的世仆,又有哪一个比寻常富户人家的孩子差了?想想赖家那孩子放出去之后都能做官,就知道这样的人家出来的下人那都不是寻常人能比的,那环境养成的气度,规矩,礼仪,是从小就已经被刻到了骨子里的。
  再有一个从小就在老太太身边长大,当出挑的丫头被老太太指给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的娘,贾环能差到哪里去?若不是这样,在离了贾府,没了那荣华富贵之后,贾环也不至于能立马撑起来不是。
  如今换了个身份,在没有那么些人需要他避忌,没有什么灾祸需要他用不堪来遮掩,那贾环自然也就恢复了几分气度,往日里对着自家的兄弟姐妹,自然也不会没有影响,甚至还有意指点一二,这样的一二,日积月累,或许身边看惯了的人不会发觉,可是到了外头,在旁人眼里却十分的显眼。这也是刘班头头一眼看到兴哥儿就立马眼睛一亮,只觉得不像是渔家孩子的缘由。
  再转头看看贾环,那感觉越发的分明了,只是那么坐着,一动不动,嘴角含笑,就已经无声的给了人几分压力,只觉得那就是个风光齐月的大家公子,这古怪的感觉,让刘班头脑门差点没有立马出冷汗,心下忍不住嘀咕,这,这,这贾家两个孩子莫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少爷扮的,存心来调侃自己?想想又不对,这贾家自己也是调查了个底朝天的,祖上几代是个什么样,那是样样知道,至于这两个孩子,年纪,名字,来的时间也没有半分的不对,还有边上的人跟着点头,确认这确实就是渔村的那两个,这真是奇了怪了。
  刘班头有心问问这亲信,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是不是这结亲有什么不妥当,可不想那人看了那两个孩子之后,也愣了一下,露出了几分思索,随即却又不怎么在意了,只是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着这样,刘班头也只好自己上了,忍不住问到:
  “听说你们家原本也是为了躲避战乱这才到了那村子的?那地方可真是偏啊,若不是好歹有条小路,这地方那真是找都找不见。”
  这是变相的想问问这祖上的问题了,看着刚才那刘班头的震惊眼神,贾环其实多少也察觉了有些不妥当,可到底什么不妥当一时半会儿却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是个形象,他如今还真是不怎么知道,只是自己不像是渔家孩子这一点却也有一二分知道,所以忙看了兴哥儿一眼。
  “说起来也是巧了,我家祖上说起来虽是平民,却也是个下人出身,原本是前朝一个三品官家的庄头管事,只是到了战乱年间,什么主子,什么奴才,都没了,那官员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局,兵来了,除了逃命,还能有什么可想的,巧合的是,这渔村原本就是那官员家获取海产的小码头,知道这地方隐秘,自然也就带着周边相好的人家逃了过来,原本也不过是为了保命,谁曾想这以后就这么一代代的住了下来。”
  这话倒是给这一家子的与众不同多了几分解释,三品人家管事庄头,那若是走出去,和那些寻常富户家的老爷,估计也差不离了,身份不济,气度却只有更好的,谁让他们见识更多呢,这倒是让刘班头解了疑惑,只想着只怕这一家子这代代下来,规矩什么的,依然还严谨的很,循着就有官家的体制,这才有了这么个样子。
  他却不知道,这是人家贾环和兴哥儿商量好骗人的,不为了别的,只为了把自家身份稍稍提一提,免得将来鱼娘过来被人看轻了去,至于这祖上什么的,对不住,老贾家也就这么一家子了,自然是他们说什么是什么,若是真的追究,难不成还为了个什么管事庄头去翻前朝旧档不成?在一个贾家当年确实也是官家下人出身,只是不是庄头,而是一般的佃户而已,也差不离对吧?嘻嘻。
  “原来是这样,也是,像是这样隐秘的地方,一般人还真是寻不到,你们家也是运势好,我往日听衙门里的那些大人说起,这前朝末年,死的人那可真是不少,特别是这地界,连着关外,不说赤地千里,却也算的上是血流成河,能活命的都是命大的主。”
  刘班头心里的疑惑有了解释,自然也开始揭过不提,开始说起了闲话。

  ☆、第43章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纪身份,自然说的闲话也是不一样的,刘班头和兴哥儿两个说话的时候,多半倒是围绕着那些个实务在说,特别是那渔村的事儿,越发有了说头,毕竟他交际的圈子有太多兴哥儿他们接触不到的事情。
  “前些时候,我们县衙那刚来了不到三个月的大人那里得了串不错的风铃,还有个硕大的海螺,听说放在耳边都能听到海浪的声音,颇有些稀奇,为着这个,倒是说了些海边村落的事儿,不知怎么就说到了你们村子。”
  和自家村子有关?一时间兴哥儿和贾环都忍不住竖起了耳朵,他们常跟着村长出门,对于村长的心思最是知道,村长就怕官府记得他们,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个税赋,力役就派到了头上。
  “也是你们如今这海螺,风铃的事儿,做的大了些,名声都传到了外头,好些人都说,这渔村只怕不用十来年,就能有了生气,不会比寻常村落差,所以大人细细的询问了一下渔村的税赋,得知那里不能耕种,尽是些沙地,那里的人只能靠着打渔为生,衣食都有些不济,过得很是艰难,甚至因为出海艰险,近百年,从初始官府记档造册至今,居然人口也没有多大的改善,当初的四五十人,到了现下,也还没有超过两百,更甚者,这一百多人里,老弱妇孺还占了近半,十五至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