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超感精英 >

第328节

超感精英-第328节

小说: 超感精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组委会公布的展映流程,《决战黄海》这部电影被放在了开幕式第一天的第一部展映。这个位置可是非常热门的,几乎所有来参赛的影片都希望得到这个显眼的位置。可偏偏这个位置被一部来自华夏名不见经传的电影给抢去了。这之中有着怎么样的内幕,很多人都想知道。
不过在这些记者准备写稿子之前,电影自然是要看的。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仅仅只是写一写推测,这根本无法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的。就算是这些常年报道影视圈的娱乐记者们对于这部影片的期待也很足。
电影节开幕式之后,下午就是电影展映的时段了。剧场内座无虚席。雷涛他们几人在剧场二楼的包厢里等待这电影的开始。
寇文就坐在雷涛身边,灯光暗下来的时候,雷涛感觉到座椅有些震动。他轻轻地拍了拍寇文的大腿笑着说道:“电影马上开始了,说实话,我还没从头到尾看过呢!”
雷涛的话让寇文激动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他有些兴奋地对雷涛说道:“雷总!你不会失望的!”
电影开始的时候,剧场内还有些嗡嗡地声音。可当银幕上出现一个黑洞洞的炮口时,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镜头缓缓后退,当一门炮管露出峥嵘地时候,突然一声剧烈的炮响打破了开篇的平静。
接着就是在一个海港之内,二十多艘舰船互相对射。电影的一开始就是以一场海战揭幕的。银幕上的人物几乎都是远景,整个画面非常具有震撼效果,如此激烈的海战场景让人一下子就被银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
不过很快观众们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部电影是以甲午海战为背景的,可众所周知,这场海战是发生在大海之上,而不是海港内。还有一点就是这对战的双方的舰船似乎也有些不对。一方是铁甲战舰,这和当时的时代是符合的,另一方却是木质的战舰……这就好像有点问题了。
过了一会儿之后,大家在那些木质军舰上看到了大清的龙旗,而另一方铁甲舰队的旗帜则是法国国旗。这并不是甲午海战的一幕。有些熟知历史的人已经清楚了。这个故事的开端是在甲午海战十年之前华夏国经历的另一场战争——华法战争。
而银幕上表现的也正是这场战争中最惨烈的马江海战。
过了一会儿,海战结束了,一个年轻人来到了海边。他的身上穿着船政学堂的制服,过了一会儿之后,在他的身后又出现了一些同样装束的年轻人。
这部影片的男主人公江海洋出场时的身份是闽越船政学堂的青年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目睹着自己国家的水师被西洋的铁甲巨舰打得落花流水。看着海湾里那些一边在燃烧一边缓缓下沉的军舰,主人公的表情一脸肃然,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两眼看着海面上的军舰,整个剧场里,除了呼吸的声音,一片寂静。
随着剧情的推进,当主人公回到学堂里写下“誓雪国耻”四个大字之后,画面一转,整个场景转到了观众们有些熟悉的旧时京都的街道。街道上一群身着海军预备生制服的年轻人一边走一边嬉笑着。
随着他们的视角,观众们看到了旧时京都的石板路、木屋。这些场景让剧场里的观众有些讶异。这种城市场景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这部电影是在什么地方取景的呢?
有人在议论这些场景是不是电脑合成的……可他们又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听到这些窃窃私语,雷涛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这场景是在邯江刚刚建成不久的亚洲城内取景的。特别为这部影片搭建了一片比较有特色的旧时菊国街道的场景。
过了一会儿,北村伸司饰演的男二号和他的同学们来到了一座高大的门楼前。门楼旁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海军兵学寮”几个字。在校门口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这个白人的身上穿着一身漂亮的英国海军军服。
走在北村伸司前面的几个学生见到这个洋人之后,立刻收起了嬉笑的表情,朝着他恭恭敬敬地弯下了腰。
当北村伸司走到这洋人面前的时候,他的鞠躬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仅仅只是身体向前倾了一点。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这个英国海军教官用手中的手杖猛地朝渊田打了过去。
渊田的脸上出现了一道血痕,他转过头狠狠地瞪着那个教官。就在人们期待着渊田反击的时候,他低下了头深深地朝着那教官弯下了腰。
接着画面再次一转,渊田袒露上身跪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手中握着一把胁差,刀缓缓地抽出,刀锋现出一道寒光。
旁白的话音中是渊田的遗言:“……为了帝国海军的未来,我只能选择受辱了……”
江海洋和渊田,两个男主角同样的境遇,一下子就将两人共同的命运和两个国家的境遇联系在了一起。于此同时,也为后面的故事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从观众们目不转睛地样子,雷涛已经看出来了,这部电影的确足以打动菊国的观众。
   

第四百五十三章 媒体的反映
《决战黄海》这部电影一开篇就将两个男主人公相同的经历和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而投身海军的励志之路简单直白地铺陈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开篇对于一部战争片来说的确非常新颖。这就好像一开始,这部电影就是用双视角在审视着两个主人公的成长经历。
渊田自杀的举动最终被一位前辈学长制止了。在两人的对话中,一种努力学习建立强大海军护卫国家的理想信念体现得非常强烈。而另一方面江海洋在船政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被选为官派留学生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他和渊田在英国第一次见面就引发了冲突。不过不久之后,两人之间化敌为友成了一对相互竞争比拼的对手兼好友。这一段友情的描写比较轻松,观众随着剧情的进展时不时还会发出一阵阵轻笑。
过了没多久,在一次社交舞会上,一个来自华夏的富商的女儿成了两人共同追求的目标。爱情和友情的碰撞再一次引发了冲突。两个好友决定以决斗的方式解决争端。可这场决斗却最终被景小寒饰演的女主角梅琳制止了。
梅琳向江海洋吐露真情,而渊田则失落地离开了。渊田离开时背景中出现了一片如血的残阳,这片夕阳红象征着两个好朋友最终的结局。这场没有结局的决斗最终会在为了国运而战的战场上写下尾声。
随后的故事再次分成了双线,一边是江海洋回国后进入北洋水师,为了建立强大的海防而努力奔波着。另一方面则是渊田回到国内,在全国一片征讨清国,以对外扩张谋求出路的喧嚣中逐渐迷茫。
期间还有两次昔日好友的相遇。面对着强大的北洋水师铁甲巨舰,渊田心头的那丝困惑渐渐地被江海洋谈笑风生的笑容驱开。他意识到了菊国海军实力上和北洋水师之间的差距。岛国寡民天然的忧患意识,让他将华夏将北洋水师视为对手。
自此两人之间的对决就已经注定了。江海洋也从渊田的眼神里看到了浓浓地敌意。可以说这两个人的命运在这一刻和两个国家之间的命运已经完全纠缠在了一起。随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就像两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裹挟着他们这两个曾经的好友激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最终的海战场景,可以说和摩国那些上亿摩元的大制作不相上下。这些场景除了在海军舰船上实景拍摄的部分,那些大场面都是由雷霆特效工作室制作出来的。如今在项广学的带领下,这个特效工作室和数字领域公司合作已经开发出了不少新技术。这次《决战黄海》的后期制作中,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但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效果,而且费用也比好莱坞的那些大片少了不少。
当影片的最后,渊田在江海洋墓前举起手枪的时候,突然又一个人大声叫喊了起来:“懦夫!他是个懦夫!这是丑化帝国英雄的影片!我抗议!”
随着这家伙的叫嚷,在剧场中陆陆续续地也有不少人叫喊了起来。甚至有人将手中的矿泉水瓶往前扔。
场面一时之间有了些混乱。但就在这时,片尾一首悲壮的音乐响起,演职员表开始出现在了屏幕上。也不知道是谁开始鼓起掌来,随后在剧场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观众们都站了起来。不少人的眼睛里都流出了泪花。
那些刚刚叫嚣起来的右翼分子此刻已经没了声音,有几个人还在大声地叫喊。可他们的声音已经根本听不到了。随后赶来的剧场保安,把这些闹事的家伙给赶了出去。
影片的首映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这样的结果对于雷涛来说应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当天晚上,雷涛和钟宜丰他们一起在酒店订了一桌酒席,算是庆功宴。
“明天开始,我估计菊国的媒体会开始大量的报道这部影片的消息。今天剧场里出现的那一幕,我想你们也都看到了。从明天开始,所有人的外出都要告诉我。接受记者采访的事情也不能自行决定……”雷涛在酒宴结束之前对所有人说了一番话。
看着他严肃的表情,在座的所有人心里就像蒙上了一层阴云。
菊国的右翼势力还是十分嚣张的。这一点,他们从来到菊国之后就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雷涛所说的话,实际上也算宣布了一个团队纪律。他们这一行人来到菊国,自然也得保证每一个人毫发无损地回到国内。所以对于雷涛的要求,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第二天,菊国各大媒体上几乎全部都将《决战黄海》这部电影作为了头版头条。不过雷涛所担心的局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几乎大部分媒体都将视线聚焦到了这部电影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华夏国内对于战争历史的认识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菊国全国性的报纸也就只有那么几份,《读辩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菊国经济新闻》和《产经新闻》。
《读辩新闻》在菊国销量最大,不但销量最大,影响力也最大。这家报纸的政治立场中间偏右,属保守,十分强调菊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菊国保守派没有人敢无视读辩新闻的意见。
《朝日新闻》的政治立场中间偏左、主张两国友好。它的销量也很大,但是它经常与政府抬杠,与一些右翼政客的关系不好。它的主要的读者主要是学者和知识分子,年轻人不怎么喜欢这家媒体。
《每日新闻》和《菊国经济新闻》的政治立场则比较中立,特别是《菊国经济新闻》,它的主要读者是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的普通公司、金融行业的职员,销量也很大。
《产经新闻》是一家极右媒体,订报量不大,主要靠零售。是菊国一些右翼的舞台。有关华夏的负面报导,大都出自这家媒体。公开支持并呼吁首相、天皇参拜靖国神社的也就是《产经新闻》。因此是唯一一家未获准在燕京设立记者站的报社,所以其报道的片面性也与此相关。
雷涛看着面前的几分报纸,《产经新闻》果然是以一贯的右倾立场来看待《决战黄海》这部电影的。在它的社论中明确地写道“这部电影完全是披着和平和反战的外衣在歪曲和丑化帝国英烈艰苦卓绝地为国牺牲的史实。这就是华夏人对菊国一贯的敌视立场所引导的在文化领域的一次进攻!”
可以说这篇社论的调门扯得很高,字里行间有一种杀气腾腾地味道。
不过雷涛对于《产经新闻》的报道只是略微看看了就放下了。他的目光此刻全部聚焦在了《读辩新闻》上了。
在菊国,《读辩新闻》长期被看作是持保守和右派立场的报业代表,在推动菊国右倾化的许多事件上,《读辩》不止一次地充当“攻城拔寨”的排头兵角色。《读辩》支持修改和平宪法,不仅如此,1994年,《读辩》还率先发表私家版的《宪法修正草案》,鼓吹承认自卫队为符合宪法的军队。
而且在2001年时任首相的松泉征一作为菊国首相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时,《读辩》就以社论的形式表示支持。
不过,今天的这份《读辩新闻》却以非常显眼的形式将《决战黄海》这部影片的评论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切都该有所改变!”这是《读辩新闻》的社论标题。而其社论的主旨也从《决战黄海》这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历史观,扩大到了菊国本身检讨战争责任的问题。
“这部影片从两国并行的立场出发重新审视了当年的战争,两国当初都处于西方列强的倾轧和逼迫之下,境遇完全相同,可各自强国的努力却最终引发了一场对抗。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提及战争责任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将问题交给了所有的观众!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社论最后的这句话似乎在表达着一种诉求……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虽然看着像是在说电影,但事实上应该和读辩新闻最近两年的表现有所关联。
从前年开始《读辩新闻》的一贯立场突然有了一种转向的趋势。五月的一篇长篇社论中,《读辩新闻》针对菊国首相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