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超感精英 >

第172节

超感精英-第172节

小说: 超感精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每做一个动作,这个猩猩就实时地模仿着他的动作。
甚至连面部表情都一样能够表达出来!
   

第二百四十三章 爱情和事业
按照雷涛的说法“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及眼见为实”。而当真正眼见为实之后,司徒凡不得不承认,刚才她的确是先入为主了。
“这个惯性动捕系统还行吧?”雷涛看着司徒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电脑屏幕,不由得问了一声。
“什么叫还行吧?这……这简直就是一个里程碑!一颗重磅炸弹!”司徒凡白了他一眼,对他用“还行”来描述这个系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雷涛对于这些技术是一窍不通的,不过他从不迷信什么西方现代文明的优势之类的屁话。他一直觉得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可能就因为两三百年的落后就一蹶不振,从此低人一头。
第一眼看到庄辰的宣传资料时,他就被这个项目所描述的前景吸引住了。目前的光学动捕系统主要就是为电影、动漫、游戏等制作公司提供动作捕捉设备。这部分的介绍,庄辰的宣传资料中基本和nimade公司的介绍差不多。但庄辰的想象力是非常强的。
在这个项目的原形设备完成之后,庄辰就敏锐地看到了它在体育训练和医疗健康等等方面的运用。
“其实我最早想的是把这个设备运用到篮球训练中去的。”庄辰笑着打开了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里是一些手绘的草图。
纪嘉在商场上的经验比雷涛和司徒凡都丰富,看到这些草图之后,立刻脱口而出道:“你这是消费者领域级别的产品设计!”
庄辰点了点头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将这个动捕设备做成可穿戴的腕带、头箍或帽子、鞋子、衣服等等整套运动装备,这套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运动员的动作数据的记录、分析、统计。其实这样的设备目前也不是没有,就好像“运动检测手表”。
但这些设备仅仅只是传统的记步或卡路里消耗计算,而庄辰的这个“篮球运动套装”可以将运动员所有的动作数据都实时的记录下来。还原之后,可以让篮球运动员了解到训练、比赛中的持球时间、投篮次数、运球次数、奔跑时间甚至命中率等各类数据。
“这个应用前景就相当广泛了!”纪嘉听庄辰讲解了一番“篮球运动套装”的功能之后,非常肯定的说道。
纪嘉的意见,司徒凡和雷涛都非常认同。既然篮球运动可以用,那么诸如网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等各种运动都可以大面积推广。如果加上防水的设计还能运用到跳水、游泳等等水面项目中去。
“这个装备做出来,我们的俱乐部里直接就可以用!”司徒凡惊喜地说道。雷霆战火俱乐部可不止一个战争游戏,还有健身、运动等等各种专业级别的体育运动项目向会员提供服务的。
“其实,这个项目最大的运用领域除了体育运动之外,还有医疗保健领域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纪嘉想到了自己在探望父亲的时候,在医院里看到的那些受伤后需要复健的病人。
如果将这些技术运用到病人的诊断和康复训练的设备上,那将给那些病患带来一个巨大的福音。传统的复健都是靠医生目测病人的步态和体征,动捕设备则可以借助数字化的精密测量方式更客观地进行数据统计和诊断,以此反映病人的治疗效果。
“我坚信在未来,这套结合了动捕技术的传感器和算法,借助更多在细分领域有着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企业的共同参与,可以被更多行业领域运用,必定能够开发出更多的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出来。它的运用领域将会非常广泛。”
庄辰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一股非常自信的表情。此时的他和刚刚见面时那个腼腆的大男孩已经是判若两人了。
“我觉得从更前沿的视角出发,这个无线惯性动作捕捉技术真正能够产生革命性价值的领域,将会诞生在虚拟现实游戏领域!”司徒凡非常确信自己的判断。现在的她已经把最初的怀疑完全的抛到脑后去了。
她正式向庄辰提出了邀请他们的团队北上燕京和战火俱乐部技术团队合作研发新一代战火游戏系统的合作意向。
“你们不是要买这个技术吗?怎么又谈到合作开发了呢?”裴倩在一旁有些焦虑和困惑地问道。
司徒凡被她这么一问,笑了笑说道:“小妹妹,我们公司买下这个技术是没问题的。但买下来之后还是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啊!你们现在即将毕业,马上就要找工作了。现在就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摆在你们面前……你会拒绝吗?”
她的这番话,让实验室里其他的那些年轻人很是兴奋激动地欢呼了起来。
前段时间,团队的这些人很多都面临着毕业即将失业的窘境。他们投了很多简历出去,但收到的回音寥寥无几,而且大多都只是一些底层的非技术性岗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不止是遥远,更显出了社会竞争残酷的一面。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的项目得到了投资商的认可。他们这些日子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找到了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机会了。
“庄哥,现在你就不要装深沉了啊!答应吧……”
“是啊!答应吧!”
“庄辰,我们当初组建这个小组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团队的这些伙伴们的话,使得庄辰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看着这些小伙伴,再转头看了看裴倩。
裴倩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了,她缓缓地转身走出了实验室。
“砰”
实验室的门关上了,庄辰感觉到爱情也向自己关上了门。他有些落寞地低下了头。雷涛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些什么。他走过去拍了拍庄辰的肩膀:“你跟我来!”
庄辰抬头看着雷涛的眼睛,他突然有一种感觉……
炎热地沙漠中,庄辰在拼命的奔跑。就在他精疲力尽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人转头看着他。
雷涛对着他笑了笑说道:“继续跑!你行的!”
这么一个似梦似幻却有那么真实的画面,突然出现在庄辰的脑海中。雷涛的眼神给他的感觉就好像温暖的阳光一样充满了力量!
他站起身跟着雷涛走出了实验室。
复大的校园里,林荫道上。雷涛和庄辰缓缓地走着。这一路上,雷涛和他之间的对话,只是闲聊……
“我那个时候,感觉天都塌了。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雷涛把自己的一些往事和庄辰分享着。庄辰听得很认真,他从雷涛的故事中似乎悟出了一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是那么的真实。
庄辰也说出了自己所面临的难解的问题。
他不是海州本地人。他的家乡在河洛省,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县城里。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培养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即将毕业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留在海州和心爱的女孩组成一个家庭。好好的工作,挣了钱把爸妈接来。
裴倩是海州人,她的父母是那种最普通的海州小市民。他们瞧不起外地人,一直都反对裴倩和他的恋情。现在即将毕业,他们借钱、托人帮裴倩办了去菊国留学的手续。除了想让裴倩有个更好的未来。最大的目的就是拆散他们这对情侣。
庄辰答应了裴倩,把项目卖了钱,也办出国,然后他们会在国外结婚。到时候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她的父母就算想反对也没办法了。
“从这一点看来,裴倩还是爱你的!”雷涛听了庄辰的话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裴倩家的地址你知道吗?”
裴倩的家住在淮海中路567弄。这里还有个闻名海内外的地名——霞飞路。这里原本是法租界,霞飞路之名就是以法国名将霞飞之名命名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此地可是堪称海州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
567是一条外表修缮整洁的老式弄堂,这就是著名的渔阳里。雷涛走进去经过6号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块铜质铭牌“团中央旧址”。门前正好有一队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排队进入参观。海州曾经是地下党中央的所在地。这样的地方在海州还有很多。
“裴家姆妈,今朝嘎早回来啊!”
“小倩今朝从学堂里回来,我就去菜场买了她喜欢吃的野鲫鱼……”
雷涛驻足看着这栋历史建筑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两个中年妇女闲聊的声音。
那位裴家姆妈的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子,袋子里装着一些青菜之类的蔬菜。她的另一只手中还拎着一条活鱼。
就在这时一个两个中学生突然脱离了队伍追打着嬉闹起来。眼看着就要撞到两位大婶的时候,雷涛将那个收脚不住的小家伙拦了下来。
“谢谢侬,谢谢侬……这帮小猢狲就是这样调皮捣蛋!”裴家姆妈被这小家伙吓了一跳。雷涛把他拉住之后,她忙不迭地感谢着。
“大嫂,我想问问……您知道17号在什么地方吗?”雷涛看着这个裴家姆妈的脸有点面熟,心里边有了些猜测,便笑着问道。
裴家姆妈就是裴倩的母亲,听到雷涛打听17号,便笑着说道:“我家就住17号。17号一共九户人家呢!你找哪家啊?”
“有个叫裴倩的,复大的学生。我就找她。”
雷涛的话一出口,裴母有些警惕地打量了他一眼。她装出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淡然,问了一声:“找裴倩啊!你有什么事找她吗?”
雷涛笑着解释道:“哦!我代表我们公司和裴倩小姐谈一笔业务。”
“谈业务?她一个学生,你有什么业务和她谈啊?”裴母此时心里的警惧越来越强烈了。
“裴倩她拥有一项技术发明的部分股权,我们公司想买这个技术,所以我就来和她谈谈……”雷涛的话让裴母惊讶地嘴巴张开都合不拢了。她身旁的邻居也听得清清楚楚,不到十分钟整条里弄都知道裴家出了个发明家,有人来买专利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螺蛳壳里做道场
裴家住的是老式的石库门房子。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海州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汉语中把围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这种用石条围束门的建筑就被叫做“石箍门”。
海州是个移民城市,当年海州有一段时间临安省甬波人比较多,他们将“箍”这个字音念作“库”,久而久之海州的“石箍门”就成了“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华夏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海州人温馨的记忆。
石库门住宅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石库门房子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用。
海州人常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就是指这种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缩小居室进深,降低楼层和围墙的高度的石库门建筑。
裴倩的家就住在17号的亭子间里。坐在这狭小地亭子间里,雷涛不禁有些感悟。老百姓的创造力是非常之强的。就这么一间仅仅十三四平米的居室住着他们一家四口人。一张双人床是裴父裴母睡的,占了这间屋子的一小半面积。
屋子的中间有个帘子晚上可以将这屋子隔成两半。靠门口的位置放着一张双人床,上铺是裴倩的小弟睡的。下铺床板靠在墙上,一张小四方桌支在床板旁。这下铺应该就是裴倩的卧榻了。平时就这么支着还担负了客厅和餐桌的功能。
屋子虽小却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裴母是个精明干练的家庭主妇。雷涛坐下之后,她就拿出了家里的好茶叶沏了杯茶。
“……裴倩和庄辰他们搞的这个技术,是我们公司急需的。仅目前的估值应该在三千万左右。我也问过庄辰了,裴倩作为小组的系统架构负责人,应该占整个项目所有权的15%……”雷涛坐下之后给裴父裴母介绍了一下项目的大致情况。
具体的技术他没有多说,说了他们也听不懂。但是就他说的这个数字,裴母立刻盘算起来了,三千万的15%……
四百五十万!
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让这个中年主妇的心里一阵狂跳!他们省吃俭用七拼八凑给裴倩凑齐了出国留学的费用,但那也只有五十多万。而裴倩参与了这么一个科研项目就可以得到这么多的钱。这种事情,说实话她是很难相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