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梦还楚留香 >

第14节

梦还楚留香-第14节

小说: 梦还楚留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学而远行之巴渝之都重庆府 '本章字数:2933 最新更新时间:2010…05…12 02:03:28。0'
 
 鉴于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将会触及到巴渝之都重庆府,是以作者于此,仅以本文对再接篇章作以详尽的铺垫。
首先咱们先对明朝的区域划分作个简单的了解。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府要比司(省)低一级。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地方最大的一级称为“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布政使司下一级别就是府,在下就是州,最后就是县,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局部地方,省府之间还设有道,长官是道台。 
明朝在重庆设立兵备道、重庆府、重庆卫,其辖区与今重庆直辖市地域大致相当,还包括今广安市的一部分。明神宗万历28年(1600年)李化龙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军务,在重庆教场誓师讨伐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明思宗崇祯17年(1644年)6月张献忠在重庆磔杀四川巡抚陈士奇。这些事实表明,明代总督和巡抚都曾驻重庆。
清代一省一巡抚,一省或数省设一总督,康熙元年(1662年)四川总督移驻重庆,康熙九年(1670)川湖总督移驻重庆,因此重庆可称为大区或省会首府。和明代总督李化龙一样,清代四川总督李国英驻重庆期间的总督署都在今渝中区较场口北面的石灰市新民街一带。
说到这里,不禁令作者想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起来。
话说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想到宫外去了解一下民情;就穿着便衣走进了一家小酒店。他看见店堂内靠墙边上坐着个年轻人;一身读书人打扮;旁边还有好几个空座位。朱元璋径直走了过去;坐在书生的对面。他叫来了一些酒菜;隔着桌子跟这个书生一边吃喝一边说话。
朱元璋问他:“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书生看问话者一脸和气;便客气地回答说:“在下是重庆人。”朱元璋心下一寻思;便想了个上联;笑着对书生说:“我这里有个上联;你能对出个下联吗?”
“不知先生的上联是……”
“我这个上联是??千里为重(chóng);重山重水重庆府。”朱元璋以重庆的地理特点;用叠词的形式组成了一条上联。此联又是拆字联;前半句“千里为重”;“千”和“里”上下摞到一块;正好是一个“重”字;后半句说重庆府号称“山城”;被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正是“重山重水”。
书生听完朱元璋出的上联;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联出得巧啊!他眼瞅着朱元璋;觉得对面这位客人虽说穿着一身百姓的衣服;可看他言谈举止却很不一般; 显出一种大气和高贵。他听人说过;当今皇上常派人到民间明察暗访;变着法子整治人。我与这位先生素不相识;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他是干什么的;我还是拣一些好听的说给他听吧!于是;他立即对出了下联:“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开头半句把“一”和“人”字摞到一块;正好是个“大”字;下半句是夸国家和皇上的;说国家地盘大;明朝实力强;能领导这样国家的“一国之主”也一定很英明伟大。
朱元璋一听;心中大喜;可表面还得装很平静。他又稍坐了一会儿;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喜滋滋地喝了两口酒;道声“先生慢用;我告辞了”;就走出了酒店。
朱元璋离开不久;酒店门外就闯进一伙差役;大模大样地来到书生面前;说道:“你;别喝了;跟我们走一趟!”
“我怎么啦?为啥要跟你们走一趟?”书生大惑不解。
“去了你就明白了。走吧!”几个全副武装的差役根本不和他多说;只是不断催促。
满屋的顾客一看这阵势;全溜了。书生心里也“怦怦”乱跳??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呀。书生无可奈何;只得跟着差役走出酒店。
这书生被一帮差役带着;糊里糊涂地来到一个地方;后来才知道是到了皇宫。
原来;这伙人是朱元璋派来的;他要在皇宫里见见这位书生。书生惊魂未定;却见刚才坐在对面的客官一下子变成了皇帝;还笑呵呵地夸奖了他半天;又让人拿出好些金银宝物赏赐给他。书生晕晕乎乎地出了宫;脊梁骨还一个劲儿地冒冷气;心想:“我的天!要是刚才在酒店里稍不留神;说走了嘴;这会儿;说不定脑袋已不在我脖子上了!”

另择一个民间故事,此时道来与各位读者同享一番。
举案齐眉是指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这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一种和睦家庭关系。如果说这种事情发生在一般人家庭并不奇怪,因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里,妇女总是受到压迫,她们想不举案齐眉都不行.但如果说这种事情发生在公主与驸马间,可能就很难以置信了。因为公主多半是在宫里娇生惯养的主儿,出嫁以后更是倚仗着自己娘家的权势欺凌压迫驸马。一出“打金枝”,唱出了那个时代,受委屈压迫驸马的悲凉和愤怒。
可好象明朝的公主基本上都是十足的贤妻良母,很少有欺压驸马的。其中明英宗的大女儿重庆公主就是举案齐眉的典范。
这位重庆公主也是相当显赫,她是英宗和周太后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做皇帝的亲弟弟宪宗。也许是基因突变,这位公主与她骄横的父亲,能干富有心计的母亲,还有极度诡异的弟弟,性格迥异。她几乎体现了中国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的一切特征,孝顺,勤劳,守礼。
当然上天也自然不会亏待这位好公主的,上天赐给公主一个才子驸马。重庆公主的驸马名叫周景,字德彰,安阳人。明史上说他“好学能书”,也就是说很有学问且又擅长书法。据说英宗也非常喜欢周景,出去游幸的时候身边时常带着这个小才子。试想一下,英宗带着公主和周景到处游幸,两人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后来,在天顺五年,英宗索性将重庆公主下嫁周景。
不久,岳父英宗去世,宪宗即位,他对姐姐和姐夫十分尊敬,下令由周景掌管宗人府。周景也不负圣望,处事精明能干,还居官清廉谨慎,除了作诗和书法别无所好。
重庆公主也不输自己的丈夫,她十分孝敬公婆,每逢年过节还去拜谒他们。作为出生宫廷的公主,她竟然还亲自为驸马做衣服,每次周景上早朝还早起为他做早饭.在仆役成群的公主府,公主亲自下厨做饭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明史上说“主之贤,近世未有也。”
这段缠绵的爱情终结在弘治八年,周景谢世,四年后,重庆公主也辞世了。在当时公主做寡妇很普遍的情况下,两人相继升遐,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后来,两人的儿子周贤作官也有十分好的名声,可见重庆公主不但相夫能干,教子也很有一套。称其为举案齐眉的典范当之无愧!

【鉴于“凑字数”一说,引得笔者近来心情十分的不畅。为了避免因此而创作出“衍生”的作品,笔者于此特暂停小说的VIP章节更新,并于此期间增加《正说明朝十六帝》一文,借花献佛地留予各位读者免费畅读,顺便也能令读者朋友们详尽地了解到小说故事后面的真正背景。余特此感谢“Tour村长”编文予以的贡献,同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各位读者朋友们一道,去感受那真正故事背后的故事。】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一) '本章字数:3031 最新更新时间:2010…05…12 10:00:00。0'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军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并没有才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陈友谅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方针。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作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