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 >

第132节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第132节

小说: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个人聚在台子边上,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事情。
    询问了一下才知道,晚上得把遗像搬过来,放在台子上,大家哀悼一下,家属上去哭一下,然后再展望一下未来。
    算是一个乡土追悼会吧。
    老先生问我们:“你们晚上要不要来看看?”
    我和小雨对视一眼,当然答应了。
    我们到底是干这一行的,多了解一点没坏处。
    按照小雨的说法就是:“职业病。”
    
    第一百九十九章 清頭村
    
    我们一直在这边呆到了晚上,清頭村一伙人顶着寒风,开始在谷场准备‘追悼会’。
    按照当地的土话来说的话,这追悼会就是‘念落儿’,其实我也搞不太明白这土话是个啥意思。
    和逝者并不沾亲带故的右臂佩戴者黑巾,亲戚则佩戴者白巾,围在遗像面前。
    大概是村长的人物站在台子上声情并茂的说着一些事情。
    随后老人家的子孙也挨个上去说一些话。
    整个‘念落儿’的过程并不庄严肃穆,甚至能在众人身上看到一点点喜庆。
    老先生小声说:“逝者回来了,看到大家这样,他也会开心的。”
    小雨感慨了一下:“有时候小地方比大城市更知道生老病死的意义。”
    该走的人,总该会走,还活着的人好好活下去才是对逝者的尊重。
    这追悼会一直开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上九点的时候,给大伙分完寿桃馒头,长子才捧着遗像一步一叩,把遗像请回了家中。
    之后的守夜就无需多提了。
    不过据说这附近十里八乡的,在很久之前,守夜的时候还有个习俗。
    如果是出了亲眷之外的人守夜,那么他必须带一方黑巾,把脸给遮住才能在灵堂守着。
    老先生说,这是为了避免逝者回来看到不是亲近的人,而生气。
    老先生又找主人家讨了两个寿桃,递到我和小雨手上,笑呵呵说:“趁热吃了吧,晚上还没吃饭吧?”
    我和小雨都尴尬笑了笑,因为不熟,所以晚饭的时候,没好意思落座,随便在小卖部买的泡面吃。
    吃过寿桃,老先生带我们回了扎利村。
    安排我们在他家住下。
    “你们住一个屋子没问题吧?”他指着旁边一个房间问。
    小雨脸刷的一下红了。
    我推了推她说:“进去吧。”
    小雨瞪我一眼,扭扭捏捏走进去。
    随后老先生随便用冷水洗漱了一下,指着厨房说:“知道你们城里娃用不惯冷水,要热水的话,自己去灶房烧吧。”
    道了声谢,小雨驾轻就熟生气火,烧了一锅水。
    我俩随便洗漱了一下,她就沉着脸进房间去了。
    我进去的时候,她已经躺下,连外套都没脱。
    看他背对着我装睡,我也颇为尴尬,只好抱着膀子靠在床边,准备就这样凑合一晚。
    大冬天不盖被子会冷成什么样,大家都清楚。睡到一半,冻的口水都流了出来。只感到胳膊被人拽了一下,迷迷糊糊听到小雨说:“快……进来。”
    我愣了一下,她依然背对着我,但被子稍微被掀开了一点:“……不然冻坏了,我不好和奶奶交代。”
    大冬天,人对温暖的地方都会丧失抵抗力,再加上本来就睡迷糊了,哪顾得上其他,一头扎到被子里。
    一进去,只觉得小雨似乎把外套脱了,被子里暖和的要命,还透着一股子香味。但我懒得管这么多,下一秒就沉沉睡着。
    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被外面的声音吵醒的。
    揉揉眼睛跑出去,发现小雨在老先生的指导下做饭。
    老先生见我出来,笑眯眯说:“你媳妇真勤快,你真有福气啊。”
    我特尴尬,也不好反驳什么。只是看到小雨眼圈发黑,看样子昨晚没睡好。
    找她搭话也是一脸“你滚远点,老娘不想再看到你”的表情……
    妈的,我招惹谁了啊我……
    直到下午,她态度才稍微好一些。
    老先生出去办事,把我们留在了家中。我和小雨搬着板凳在院子里晒太阳,她没好气问我:“我们要在这边呆多久?”
    我心想,这女人脾气的变化还真是让人难以预料啊,明明是她要跟过来的,现在看样子又想催我走……
    我硬着头皮说:“不太清楚,等一段时间吧,芋头要还不过来,我们就回去。”
    小雨还在气头上:“你怎么一点主见都没,呆几天都不知道,以后家里的事情还怎么拿主意?”
    我一愣:“家里?”
    小雨一听,又生气起来,转过头去不再理人……
    大爷的啊,我都要疯了,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都挺通情达理的人,今天怎么总是发一些无名火……
    要高老头在这,肯定又要幸灾乐祸了。
    我们还在打冷战,这时候老先生在一群人的陪同下,急急忙忙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看到我们,随便打了声招呼,就进门去。
    通过老先生身后跟着的人,我们才知道,出事了。
    昨天办丧的那户人家,守夜的人当中,忽然有个人中邪了。
    当天晚上守夜的时候还好,睡了一觉中午起来之后,开始坐在床边小声说胡话。
    大家一开始还以为他睡懵了,所以没有在意。结果吃完饭回来,他还在那边一个劲的说。
    那人两手互相握着,放在两腿间,身子不停的前后摇摆。
    大家仔细听了之后,才发现他似乎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对话’……
    “老子可是九曲星君!”
    “你敢不听话?”
    “信不信我让阎王让下吓油锅?”
    一行人听见,全吓的炸毛。正好碰到老先生过去,老先生看了一下之后,神情变得严肃,说要回家取几个东西。
    听到这里,我不由和小雨面面相觑。
    那老先生提了一个小包,在众人簇拥下,去了清頭村。
    我和小雨帮忙锁上门也跟了过去。
    跑到清頭村一看,屋外已经围满了人。我把小雨护着挤到中间,大冬天,一堆人挤在一起,那味道真不怎么好受。
    小雨捏着鼻子询问了周围的人一下才知道,中邪那汉子叫杜明,是主人家的好友。
    昨天晚上守夜,提出了来这边帮忙,结果出事。
    老先生颇为专业的把杜明的眼皮子扒开看了看,随后取出银针,扎在杜明耳朵上。
    可杜明除了疼的喊了一声之外,没有任何变化。
    他想了会,又喊来村里几个狠人,轮番上去给杜明两个大耳瓜子,顺便骂两声。
    但依然不见成效。
    那杜明脸上几个巴掌印,坐在床边摇晃的更加厉害,嘴巴里说的话也越来越急。
    我听的心里一寒,老先生皱着眉头,让人把杜明捆住,然后煮了一个熟鸡蛋,拨壳之后,塞他嘴里。
    “你们按住他下巴,别让他把鸡蛋吐出来了。”老先生吩咐道。
    杜明含着熟鸡蛋话都说不清楚。
    老先生又取出银针,在杜明头顶扎了一下。
    这一下扎的不重,而且非常迅速,一扎下去就拔了出来。
    不过扎完之后,杜明眼皮子一翻,人开始往后倒下去,整个人躺在床板上抽搐不止。
    老先生让人松绑,然后把按着嘴巴的手松开,杜明这才噗一声,把那鸡蛋给吐了出来。
    那熟鸡蛋在床上弹了一弹,然后滴溜溜滚了两圈。
    我盯着那鸡蛋看了半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小雨在我耳边小声说:“要切开看,蛋黄肯定都变黑了。”
    那杜明在床上抽搐了几分钟,开始口吐白沫。
    老先生挥了挥手让大家先不要慌张。
    果然,几分钟之后,杜明咕咚从床上坐起来,不明所以左右看看:“你们咋了?”
    一伙人慌忙上去帮他松绑。
    老先生扒开他眼皮子看了看:“好了,要养几天。”
    随后又问了他几个问题。
    不过杜明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最后大家也只好作罢。
    “不相干的人来守夜,还是把黑巾带上吧。”老先生叹了口气补充。
    我们这才知道,这黑巾还有另一重用途。
    黑巾盖在脸上,就相当于在脸上装了一扇门,不把这门给撩开,其他人就‘进不去’。
    小雨小声说:“老先生很有本事。”
    我看也是,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有些不像知宾……
    
    第二百章 黑巾
    
    我盯着老先生看了半晌,一时半会也说不清他哪里不像知宾。
    总之他给我的感觉很不对。
    杜明好了之后,对老先生千恩万谢。他让杜明好好休息,便没再说什么。
    我们看完戏,没地方去,又在清頭村晃荡了一下午。
    晚上的时候,被人拉在这边吃了顿饭。随后老先生把家门钥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回去。
    “您也太信任我们了吧。”我惊讶说。
    才认识没两天,钥匙都能给人。
    他神秘莫测笑了笑:“都是同行。”
    小雨愣了几秒:“您知道?”
    老先生摆摆手:“一眼就看出来了,你们先回去吧,明天等我回去再说。”
    他今晚得留在清頭村,害怕再出事。
    我们看时间已不早,干脆也先回了扎利村。
    到了家里,小雨坐在床边上,特纳闷的问:“老先生怎么知道我们的?”
    我哪知道啊,我们来这边之后,就没干什么事,也没透露过我们是干啥的。
    小雨歪着脑袋看我,两人大眼瞪小眼一直等到十二点,都没有睡下的意思。
    我问她怎么不睡。
    她白我一眼,我特尴尬的把老先生的那床被子抱过来,心想着明天还得给人赔个罪。
    不过这种举动不知道哪里又触动了她,她气的哼了一声,就再也不理我。
    这女人的心思我还真是不太明白……
    第二天大早,收拾收拾起来之后,我们又跑到清頭村。
    老先生见到我们来了,挺客气的问:“能不能帮个忙?”
    因为杜明中邪的事,全村人惶恐不安。所以第三日晚,遗体被停到宗祠堂的时候,有人提出带上黑巾。
    清頭村的‘丧带黑巾’的习俗由来已久,以前破四旧被批斗过,所以这个习俗就被人放下了。
    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
    黑巾在清頭村的意义不仅仅是盖住脸。
    带上黑巾,哭的时候,眼泪就沾到了黑巾上,不会落在逝者前进的路上。
    对逝者有好处。
    想了会,这事儿我们也帮不上忙。
    “帮忙核对名单。”老先生说。
    我这才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干亲朋进入宗祠堂的时候,核对一下名字,看有谁没来。
    老先生有点担忧:“我怕出事。”
    小雨用力点点头:“交给我们吧。”
    我把她拉到一边:“没觉得有点奇怪?”
    小雨认真看着我,表示她知道。
    老先生让我们做这件事绝对是没问题的,只是为什么要让我们两个外人做?我们人不生地不熟,这事要做,也应该是亲人来做。
    这样一想的话,只有一种可能,有人想在这丧礼上捣乱。
    老先生是怕出问题,想让我们看门。
    我心想,这地方穷的要是,谁会过来捣乱?又没啥油水可捞。
    黄三爷那种荤素不忌的黄马褂可是很少到可怜。
    默不作声等到晚上,因为遗体不必先抬到宗祠堂,所以我和小雨先陪着主人家拿着一个笔记本,挨个对来宾名字。
    只有对上名字才能进去。
    主人家对我们并不信任,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到了六点,外面天完全黑下来之后,人才来全。
    这时候远处,有几个人打着灯笼,在一个太婆的带领下,抬着棺材过来。
    这宗祠很小,就一个房子加一个院子。
    太婆进来之后,先把院门关掉一半,然后作了三个揖,后头的人才把棺材抬进来。
    等棺材到宗祠大门前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那太婆这时候开始做出谦让的姿势,抬棺人才敢把棺材抬到中堂里放着。
    整个过程犹如唱戏。
    小雨小声解释:“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这是礼记中的一段话。
    按照当地的说法,那太婆应该叫‘引礼’,是作把遗体带到宗祠的作用。
    等晚上十二点,抬棺到山上埋葬的时候,也应该引礼来引路。
    引礼进来之后,和那抬棺的几位一样,都并没有走。
    这时候老先生才姗姗来迟,手中拿着黑巾,挨个发给大家。
    看了下,屋内统共有二十三号人。
    我和小雨也接过黑巾带在脸上。
    这玩意虽说还算比较透,但晚上带着它还想完全看清楚眼前的东西,实在困难。
    老先生把我们安排站在门边,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