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3节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3节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垦鸥绱锖驮奕却闹∈植呋妥橹囊跄笔录W酆细髦植欢辖曳⒊龅牟牧希飧鍪录墓!「湃缦拢骸     ≡奕却慕邮芰搜鸥绱锵麓锏闹甘竞螅龅搅艘桓龊鲜实娜搜。≌飧鋈司褪悄峁爬颉K昵崞ⅰ16 岁时就自愿走上国内战争前 线,与白匪作过战。后来在工作中与领导发生矛盾,其中原因有本人刚 愎自用和领导的官僚主义两个方面。他被开除出党,加之找不到工作而 愤怒、绝望。这种心情因妻子、孩子和母亲生活窘迫而加剧,最后发展 到决心杀害党的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人以表达他对官僚主义的义愤和对党 的抗议。所有这一切,他都记在一个日记本上。他的一个朋友将此事报 告了内务局的扎波罗热茨。扎波罗热茨如获至宝,便通过此人安排了与 尼古拉耶夫的巧遇,以 “朋友”的面目出现,与尼古拉耶夫建立了联系, 并且使他相信,只有刺杀像基洛夫这样有声望的大人物才能造成影响。 当他确信尼古拉耶夫把基洛夫确定为目标,并以当代的热里亚波夫 (曾 
… Page 10…

     是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组织者之一)自命时,便向他提供了手枪,      并且到郊外试了枪。          但是,尼古拉耶夫并不是一个高明的杀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愚笨      的家伙。他试图趁基洛夫散步时下手。基洛夫喜欢散步。警卫人员一般      穿着便衣在基洛夫前后成梯形走着。有一次,基洛夫在斯莫尔尼宫附近      散步时,尼古拉耶夫试图以过路为借口,靠近正在散步并受到严密保卫      的基洛夫。警卫人员注意到并将他拘捕,从他的皮包开着的外夹层里搜      出了上了子弹的手枪和基洛夫散步的路线图。他被带到了列宁格勒内务      局,受到扎波罗热茨的询问。但几小时后就按雅哥达的电话指示将他释      放了。这一事件发生在基洛夫被害前的一个半月,即基洛夫从哈萨克斯      坦回来两星期的时候。这一次,尼古拉耶夫 “甚至未经调查便释放了”。       (12)过了几天,愚蠢而又凶狠的尼古拉耶夫又在一座桥上被基洛夫的      警卫人员拘捕,又从他身上搜出了上了子弹的手枪。但是,按照某人的      指示,他两次都被释放了。 (13)很明显,如果没有内务部有关人的帮      助,尼古拉耶夫非但不能得逞,恐怕早已落入法网。          当时,基洛夫的警卫人员对内务局的这种作法非常怀疑,其中一些      人表示了抗议。但是,内务部门告诉他们,这件事用不着他们去管。个      别警卫人员的党证暂时被收回,并受到开除党籍的威胁。          如果说尼古拉耶夫的第一、二次行动是受人纵容、指使和帮助,那      么第三次则是内务部的人的合伙行动。当尼古拉耶夫十分沮丧的时候,      扎波罗热茨已经按捺不住,他要在这一次保证尼古拉耶夫的成功。于是,      他命令斯莫尔尼官的门卫对尼古拉耶夫不必搜查即予放行,并且命令“暂      时”撤掉大楼内的警卫。他甚至成功地拴住了基洛夫的贴身警卫鲍里索      夫,使尼古拉耶夫在本来戒备森严的斯莫尔尼宫几乎畅行无阻,并且居      然能在走廊窗下坐等了基洛夫两个小时。于是,震惊世界的谋杀案发生      了。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赫鲁晓夫和苏共其他领导人还在五六十年代就      暗示:扎波罗热茨和雅哥达的幕后操纵者是斯大林。后来,赫鲁晓夫的      说法更直接。          苏共中央监委第一副主席谢尔久克在苏共二十二大发言中谈到基洛      夫事件时说:“在被暗杀的那一天(自然,事件发生的时刻还没有查明),      根据斯大林从列宁格勒发来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加速、简化和最后审理      政治案件的法令。此后,马上就开始了逮捕和政治诉讼案的浪潮。就好      像有人期待着这样的借口,以便欺骗党并采取反列宁的、反党的斗争方      法来保持在党内和国内的领导地位。” (14)读了他的这段话,大概任      何懂得苏联历史和苏共党史的人都会认为,他所说的 “有人”指的是斯      大林。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共中央成立的调查基洛夫案件的委员会在收集和整 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向中央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个委员会的委员 O ·沙 图诺夫斯卡娅说,赫鲁晓夫本人看了这份结论性文件后把它收藏在自己的保 险柜里了,他说: “只要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我们就不能把这份文件公布 出去。”(15)究竟是什么事情使赫鲁晓夫害怕把内幕公开出去呢?很明显, 不是已经公开了几十年的关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李可夫等指 使杀害了基洛夫的说法,也不是雅哥达这样的其罪行需要更加公开的人,当 
… Page 11…

然也不是叶努基泽这样的在国际上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共二十大以后, 当苏联掀起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运动,国际帝国主义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 的风潮时,当许多人对长期以来以斯大林为象征的社会主义产生动摇而彷徨 时,有什么东西妨碍赫鲁晓夫公开内幕材料呢?      雅哥达 1938年3 月在法庭上交待说,是叶努基泽向他下达了杀害基洛夫 的命令。但是,他的供词中还有一些欲言而止的交待,这样的交待不但否定 了他自己的说法,而且使人产生更大的怀疑。请看雅哥达和检察长维辛斯基 在法庭上的奇怪的对话:      雅哥达:我发的指示      维辛斯基:给谁?      雅:列宁格勒的扎波罗热茨。不过,这件事不完全是这样。      维:关于这一点以后再说。现在我需要弄清楚李可夫和布哈林对这一罪 行的参与。      雅:当尼古拉耶夫被拘留时,我向扎波罗热茨下达了指示      维:是第一次拘留时吗?      雅:是的。扎波罗热茨向我报告说,拘留了一个人      维:他皮包里有什么?      雅:有手枪和日记本。他把他释放了。      维:是您同意的吗?      雅:我得到了报告。      维:您后来就指示他,要他不要对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被害设 置障碍吗?      雅:是的,我发了指示                不是这样。      维:怎么,还有某种别的说法吗?      雅:事情并非如此,但这无关紧要。 (16)      雅哥达交待时,许多在场的人都觉得他就要说出什么耸人听闻的情况, 就要说出斯大林的名字。但是,雅哥达终于没有说出来。人们不难推测,他 一再吞吞吐吐,欲言而止,不能启齿的原因,是事情牵涉到斯大林。      最近,美国 《华盛顿邮报》在《新问世的赫鲁晓夫回忆录》一文中介绍 说,利特尔—布朗出版社将要出版的赫鲁晓夫回忆录最后一卷中谈到了基洛 夫被暗杀的事件。这一事件导致30 年代的大清洗。赫鲁晓夫回忆说,凶手尼 古拉耶夫以前曾带枪接近基洛夫, “然而他被释放了。唯一的结论是,他是 根据派他从事恐怖活动的同一个组织的上层人物的命令释放的 我确信斯大 林在幕后操纵这个阴谋。” (17)这是迄今为止苏联政府领导人关于斯大林 参与基洛夫事件的最明确的说法。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人认为,基洛夫之所以成为斯大林首先要打击的目 标,主要原因在于基洛夫在党内的崇高威信使他成为斯大林的主要政治对 手,同时他的被害能够激起民愤,便于作为打击原反对派和政治异己势力的 借口。研究斯大林问题特别是大清洗问题的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沃尔 科戈诺夫,1938年逃亡和隐居美国的原内务部的将军奥尔洛夫,美国著名的 苏联历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以及苏联国内外许多研究基洛夫事件的人, 都持有以下观点:因为基洛夫不但不是前反对派的人而且曾坚决与托洛茨基 等人做过斗争,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加上他与斯大林长期保持良好和亲密 的关系,因此无法将他作为阶级敌人或政敌予以排除。而秘密除掉他,不但 
… Page 12…

能收到公开排除的同样的效果,还能把罪责加到原反对派领袖头上,收到一 箭双雕之利。他们把基洛夫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作出了合乎 情理的分析。      基洛夫 1886 年诞生于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城的一个劳动者家庭。1904 年入党。他积极参加了从 1905年革命到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革命事业,走过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和外高加索的硝烟弥漫的战场和热 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登上了列宁格勒和中央的党的领导岗位,以他一贯的高 昂的革命斗志、踏实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的高超艺术以及与群众的血肉联 系,博得党和人民群众的敬佩和拥戴。尤其是在他 1926年2 月出任列宁格勒 州委、市委第一书记和联共 (布)中央西北局书记之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 内,使列宁格勒人上下一致、党群一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中,使列宁格勒成为全国瞩目的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当时,布尔什维 克党经历着对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到布哈林等反对派进行残酷斗争、无 情打击的痛苦,忍受着斯大林的高速工业化和强制集体化给经济带来的破坏 以及由此引起的1932—1933年的大饥荒的艰难岁月,遭受着对斯大林的越来 越厉害的个人崇拜的折磨。在这样的形势下,党内的许多正直有识之士越来 越对斯大林践踏集体领导原则、滥用职权的做法感到不安和不满,秘密地和 公开地表达了自己的异议,甚至直接提出了执行列宁的遗嘱,解除斯大林总 书记职务的要求。但是,他们都受到斯大林的无情的打击。比如,马恩研究 院院长粱赞诺夫,外高加索党委第一书记洛米纳泽,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 主席司尔佐夫,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柳金,著名的托洛茨基反对派成员、老 布尔什维克斯米尔诺夫等。党内外各界翘首盼望新的领袖出现。      1926年,基洛夫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 委员。在以斯大林为首的排除了一切反对派的清一色的领导班子中,论资历、 论功绩、论能力、论威信,基洛夫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 点,就是虽然基洛夫对当时中央的总路线是拥护的,与斯大林的个人关系也 比较好,但是他具有诸如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之辈所缺乏的独立思考的精 神,并不无原则地追随斯大林。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主张政治上的和 解。他认为,党经过了严酷的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烽火,消灭了阶级敌人,又 经过20 年代反对各种反对派的斗争,因此已经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大局的敌 人。当然还可能产生新的敌对分子,但只要坚持和解政策,就能孤立极少数 而团结大多数。这样,党就能全心全意地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他一贯 坚持列宁为党规定的不准把肉体消灭的作法应用于党内斗争的政策。1932 年,柳金等人组织了一个名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联盟”的秘密团体并散发 了一个反斯大林的纲领。这个纲领后来被称为 “柳金纲领”。斯大林突然发 现,他的敌人,即使是被粉碎的人,仍在活动,他的领袖地位并未为全党所 接受。他要用20 年代末已经推行的强硬手段迫使全党接受他的领袖地位。但 是,当他在政治局提出将柳金等人枪毙时,基洛夫予以反对,并且主张在党 内和社会上废除恐怖手段。与他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古比雪夫、奥尔忠尼启则、 丘巴尔、柯秀尔、波斯蒂舍夫等人。由于他们的坚持,柳金等人的性命得以 暂时保全。这是基洛夫等人与斯大林的路线分歧的一次明显暴露。 《斯大林 ——一个奇异的格鲁吉亚人》一书的作者、意大利历史学家扎尼·罗卡分析 说,斯大林 “在基洛夫等人身上看到了对他的强硬路线的抵抗有一个想法 使他感到震惊,即任何时候,他都可能在政治局的任何一次会议上成为少 
… Page 13…

数。” (18)使斯大林感到不能容忍的是,基洛夫对柳金案件的态度不是偶 然现象,而是他一贯的思想路线的反映。在基洛夫担任列宁格勒党的第一书 记期间,他对被视为反对派巢穴的列宁格勒的反对派,采取了团结的政策, 不仅反对对他们采取任何镇压措施,而且还为许多人恢复了党籍,安排了工 作。许多遭到打击和不公正待遇的原反对派成员都愿到列宁格勒工作,愿意 和基洛夫同志交往。所谓“右倾反对派”的第三号人物托姆斯基的儿子尤里 ·托 姆斯基回忆说: “             基洛夫剧烈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