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大清帝国 >

第31节

重生之大清帝国-第31节

小说: 重生之大清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忙说:“免了。还是康知府自用吧。”

  光绪在旁说道:“康知府真可称神人也。”

  康凡笑了,“借助于机器,上天入海人人皆可为之,无甚神奇。皇上这般夸奖可折杀下官了。”

  光绪说道:“大清子民四万万之巨,上天者仅汝一人矣!朕此番称呼何以为过?”

  慈禧笑道:“听闻康知府之座驾八足行走,声如雷鸣,喷云吐雾,风驰电掣,山岳、河川俱无可惧,如履平地也。可也是真?”

  康凡说道:“此为汽车也。现今列强已有之,国内亦可见若干洋人用之。然洋人之汽车与下官座驾相比,差之远矣!”

  慈禧笑道:“魏源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今康知府之技胜夷甚多,如何再提倡?该是尔等洋人拜汝为师矣。”

  康凡说道:“魏源先生毕生忧国忧民,实为我国崇尚变法图强思想之前驱。下官先辈对魏源先生之思想推崇倍至,因而远赴美国,潜心学习,立志图强。下官与同来这一干族人跟随先辈自幼于美国长大,受先辈之训导,刻苦钻研西洋之先进科技,面壁二十余载始有今日之学识,正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矣。”

  光绪说道:“变法定要为之,时不可待。”

  慈禧看着梅香笑道:“不知是梅香冰雪聪明还是西人之医术确有独到之处,今吾之病体得梅香诊治,舒适许多。”

  梅香说道:“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并无孰优孰劣之说,对症施诊为首要。”

  慈禧牵了梅香的手,“望可在宫中多待些时日,陪吾寝食。”

  梅香转头看康凡。康凡忙说:“太后盛情,遵照便是。”

  后来康凡才听梅香说,慈禧并没什么大病,宫中御医平日把她的身体调养得很好,但无论医术多么高超,都不会有梅香的现代美容技艺和养身保健之法。慈禧对梅香的这一套惊羡不已,对梅香给她使用的那些新奇的美容品更是爱不释手。所以,梅香如果不能让慈禧熟练掌握她的这一套东西的话,肯定是不能走的。至于那些美容品以及各类日用化工产品,宁武府有的是,需要时随时往宫中送就可以了。

  康凡听后哑然失笑。

  
 第三十三章 我又升官了 '本章字数:2809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7 18:30:24。0'
  光绪虽然对康凡很是赏识,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并未采纳康凡上奏的关于变法方面的建议,仍决意急切地进行翻天覆地的政改。康凡心急如焚,只得求见慈禧。

  康凡明白:光绪本无实权,根本无法驾驭全国之形势。梁启超、谭嗣同等几个书生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只限于表面,不得精髓。并且,他们激进的变法改革将严重削弱清政府整个满族统治集团的固有权力和社会地位,而满族官员却是构成当代中国官僚阶级的主体,支持变法的几个政府高官如李鸿章、胡聘之等,都是汉族,势单力孤。尤其是要废除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使全国广大知识分子从此失去了“以苦读而入仕途”这一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更是失去了包括汉族人民在内的民心,失去了社会中坚力量的支持,进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强烈震荡!

  可想而知,在得不到政府、官员以及民众的普遍支持的情况下,变法怎么可能成功?!

  慈禧知他来意,未等康凡开口便说:“吾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今吾儿在位亲政,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康凡说道:“倘若如此,必致国内时局动荡。现今国内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与洋人之冲突此起彼伏,矛盾日益加深。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出兵吾国、瓜分吾之图谋酝酿已久。吾如再生事,其必趁乱而动,战祸必起。”

  慈禧笑道:“康知府言重矣!即便变法不成,吾复制之,亦为时不晚矣。”

  康凡说道:“既可不乱,何故为之?大战若起,其势何以如意掌控?”

  慈禧有些不耐烦了,强笑道:“吾意如此,康知府勿谏耳。”

  康凡没有办法,郁闷地退出慈禧寝宫,一边在驿站里等梅香一边组织那些情报人员搞演习。几天下来,大家都已对日本驻英国伦敦使馆周边地形和康凡制定的劫款计划烂熟于胸了。梅香已经知道了康凡进谏无果的事,见面后两人相视无语。

  “我们走吧。这里已没有我们能做的事了。”康凡说道。

  梅香知道他心情不好,便说:“趁此机会不如去看望看望水秀再走,怎样?”

  “也好。”康凡闷闷地应道。

  大家正要走时,有宫中侍卫赶来传慈禧太后手谕:“康知府稍安毋躁:吾言既出,不可收回。吾虽不内制,然关切之心有之。如若内乱,吾必复而制之。”

  康凡看后,不禁啼笑皆非,回手谕:“太后,下官认为:关乎江山社稷之事岂可儿戏试之!如此,天下必乱。不出两年,列强必趁乱出兵吾国,大战必起。下官能小力微,不敢妄言护国于无恙,然尚可保吾三晋大地苟安于乱世。届时,太后可携皇上赴晋避难,以图自保耳。”

  侍卫收好,告辞离去。康凡一行随后就来到了贺水秀婆家府第。

  贺水秀看来在婆家生活得不如意,但碍于婆婆在场,不好明说。康凡和梅香也不便久留,坐了不长时间就起身告辞。贺水秀送出门外,婆婆也紧跟着出来,贺水秀欲言又止的样子,只是一双依旧明澈的眼睛幽怨地望向康凡。

  康凡心头一软,柔声说道:“水秀,大哥过段时日还会来看你。”

  贺水秀点点头,“那大哥你说话要算数。你和梅姐姐一定要再来看我。”

  康凡温柔地笑,拉了梅香,一同上车离去。

  “你明知道水秀心里有委屈为什么不问?”梅香问他。

  康凡摇头,“水秀已为**,我不便多问。倒是你该问问,你们都是女人,有话好说。”

  梅香撇了嘴,“你没见水秀那个婆婆戒备的样子啊?根本不给我们单独说话的机会。”

  康凡回头看看那处府第,想着贺水秀的眼神,心里怅然若失。

  出了京城,又有宫中侍卫追来传话:康大人且在原地等候,皇上即刻便到。康凡领命后,便跟随侍卫向光绪要来的方向迎过去。这次,康凡和梅香第一次见到了梁启超、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面对面时,双方都心情复杂。

  “得见康大人,荣幸之至。”梁启超先在马上抱拳招呼。

  康凡下马还礼,“久闻梁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亦是荣幸之至。”

  梁启超说道:“康大人以一己之力造富于三晋大地之举,实非吾等书生能为之。然康大人视吾等变法为不可为之事,敢问有何高见?”

  康凡笑笑,“梁先生言过了:一来,造富于三晋大地之举乃众人所为,岂是在下一己之力?二来,变法不可为之语在下从未讲过。”

  梁启超说道:“康大人之见可否重复一表,吾洗耳恭听。”

  康凡说道:“梁先生满腹经纶,在下之意定已明白,何故重复?”

  “康大人请面授机宜。”梁启超坚持要听。

  康凡无奈,便说:“开花方可结果,然未有养花之土,花岂可开,果亦从何而结之?现今之大清,挺变法图强之说者,不及十之一二,先生如何服众?大政当道,岂可改之而将弃?为民谋福利者,民定举之;为国谋富强者,国亦举之。当今应以发展实业、改善民生、积聚民心为首要。而今先生只图政改,必致民心沸腾,国势跌宕。乱世何谈发展?实可谓无土之花、无花之果也!”

  梁启超辩解道:“吾之变法亦为国富民强耳!”

  康凡说道:“国未富、民未强,先生变什么?国富民强岂能凭口而说之?魏源先生于数十年前便主张‘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先生不知否?”

  梁启超一时语塞,面现尴尬。

  康凡继续说道:“政为民所生,民为政之根基。造富于民、藏富于民,政随民变而变为正道,不可反其道而行之。想吾宁武府,富甲天下,政变乎?兵强马壮,政变乎?”

  梁启超似乎在冷笑。

  康凡一挥手,身边的10名情报人员迅疾驾车飞奔而出,同时抽出腰间的毛瑟自动手枪连续射击,一百发子弹全部射向官道边一棵手臂粗细的杨树。车轮滚滚、马蹄翻飞,枪声震耳欲聋,在快速而持续变化的相对位移中,这棵树被密集命中的子弹拦腰击断,在轻柔的春风中徐徐倒下。骠悍的战马意犹未尽的返回,依旧响鼻连连、四蹄乱踏,情报人员们在颠簸不已的马车上齐刷刷地换弹匣、拉枪栓,手法熟练、快捷之极!

  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以及周围护卫的那些宫廷侍卫和禁军官兵们无不瞠目结舌!周围一下子鸦雀无声。

  光绪这时从车上下来,边往前走边拍掌,“晋军之兵强马壮实不吹嘘也!”

  康凡急忙躬身施礼,问道:“皇上,下官可否惊驾?”

  光绪笑道:“朕甚喜,何来惊驾之说?”

  康凡说道:“下官正欲返晋,得皇上口谕,前来相迎。幸遇梁先生,因而产生一番争论。不曾想圣驾亲临,多有不敬!”

  光绪笑问:“汝与梁先生之争论结果如何?”

  “不曾有结果。”康凡答道。

  光绪转头看梁启超等人,问道:“却是为何?”

  谭嗣同在旁插话道:“回皇上:谋变之法不同矣。”

  光绪点点头,又问康凡,“汝尚坚持前次所说?”

  “是。”康凡回答。

  光绪说道:“既是如此倒也无妨。谋变之法不同,然谋国富民强之意同矣。宁武府之富强,天下闻名,康知府之功绩自不必说。此次归晋,望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先强朕之一方,以点带面,假以时日,终俱强矣。”

  康凡说道:“皇上英明!”

  光绪说道:“胡聘之为吾大清鞠躬尽瘁数十年,朕体恤其年老体衰,不堪重负,因命汝以正二品副都统总兵之位协办山西之军务,为胡聘之分担一二。”

  康凡躬身谢恩。

  光绪一行离去后,梅香调皮地向康凡道了个万福,笑道:“恭喜康大人。”

  康凡黯然:“变法不成,天下必乱!我即使当再大的官又有什么可高兴的?”

  “你已经尽力了,康凡。总不能拿着枪去逼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改主意吧?”梅香说完,挽了康凡的臂弯,将头靠在康凡的肩膀上。

  康凡目眺远方,久久矗立。

  
        第四卷 壮大
 第三十四章 我认识了朱迪 '本章字数:498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7 18:30:42。0'
  天津基地由美国公司承建的码头、火力发电厂、火车站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等质量上乘,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由于铁路、蒸汽机车、电报、电话、港口、轮船等的使用,立时成倍提升了物流总量,宁武府的工业产品正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山西各地煤矿出产的动力用煤、冶金用煤和化工用煤等质量极其优良,在当前这个蒸汽机时代,煤炭做为主要能源就象是21世纪里的中东石油一样金贵。

  在京太铁路未开通之前,天津地区的工业用煤都是进口的日本煤。铁路开通后,大批量运输问题得到解决,优质的山西煤立即代替了劣质的日本煤而占领了整个天津煤炭市场。之后,欧美等国的定货就接踵而至。这样,山西原本由于采用先进的采矿机械而促使煤炭产能大幅度增加,进而导致煤炭在本省供大于求的状况立刻得以扭转,变得供不应求了。

  但康凡他们在煤炭的出口问题上做得很保守,在优先满足省内及国内其他省份需求的情况下,依照实际情况限量供应国际市场,以换取宁武府急需的工业原料。这也成为宁武府工业界解决稀缺工业原料供应问题的主要方式。

  天津基地的火力发电厂在得到山西充足的煤炭供应后,为基地以及基地周围的住户和商业设施提供了大量电力,也保障了刚刚建成的天津造船厂的电力急需。这个造船厂是天津基地最重要的工业设施,承载着康凡未来的海军梦,其设计规模和标准都远远超越了位于上海的大清江南造船厂,所用技术、设备等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玩意儿。也多亏有多诺万,要不是有他的关系,这些英、美两国的先进造船设备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弄来。

  由于天津基地拥有一个特殊的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邻近的各国租界地类似。因此,随着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当地的服务业也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