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渡亡经 >

第4节

渡亡经-第4节

小说: 渡亡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跃了出去。
  原本以为有人,可是出门看,只有一头鹿在屋前。
  桥堍的桅杆上吊着灯笼,莲灯环顾四周,一切如常,那么声响是这鹿弄出来的吧!
  她松了口气,低头看,这里的鹿是豢养的,所以不怕人。见她闯出来,只是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她,也不走远。她试着摸了摸它的脑袋,它昂起头,反转脖子蹭她的手,无邪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莲灯放下防备坐在台阶上,把刀搁在一旁,专心致志逗弄它。想起身上有炒豆子,解开荷包倒在掌心喂它。这鹿嗅了嗅,大概不合胃口,没有赏脸。莲灯托着两手追问:“不喜欢吗?真的不喜欢?豆子很好吃……”它没有搭理她,把头偏向另一边。莲灯遗憾地收回来,鹿不走,她就抱着膝头怔怔看它。寒冷的夜里一人一鹿相伴,也有种慰心的感觉。
  这梅花鹿身上的花纹不像其他鹿那样密集,疏疏朗朗的,间或飘过来一两朵云头。头上犄角才长出寸许长,没有学会成年雄鹿耀武扬威的气势。莲灯和它对视,它有很漂亮的眼睛,眼里波光潋滟,让她想起月牙泉的湖水。她再想伸手触摸它,它灵巧地一纵,躲开了。莲灯怅然看着它走进黑暗里,忽然有点想念王阿菩,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一个人寂寞得太久,会不会变得又傻又迟钝。她捡起块石子,在青砖上胡乱划了两笔,抬头看,那鹿又出现了,嘴里叼了枝花,慢吞吞朝她走过来。
  她很惊讶,“给我的吗?”扔了石子扑扑手,小心接过花,放在鼻前嗅嗅,一股清冷的香气。那鹿见她喜欢,便小跑着转圈,蹄子在青砖上笃笃敲击,一纵一跳前行,走了一程顿下来望她。她不明白它的意思,迟疑追了两步,它又把她往木桥那头引,甚至担心她没有跟上,中途会停下等她。
  奇怪这里的鹿有灵性,简直像人一样。莲灯跟随至界口,记起卢庆的话,不敢再追赶,站在桥上惆怅地招了招手。它顿足摇头,似乎对她很失望。
  长安十月已经很冷了,虽然没有下雪,却呵气成云。莲灯一直很怕冷,敦煌入冬前她会储备好足够的干柴,只要有火烤,绝不考虑晒太阳。这里的冬天比敦煌冷得多,在外停留久了,手脚有点发僵。正打算回屋里去,忽然听见风里送来一阵笛声,清脆婉转,似乎就在不远处。
  莲灯略通音律,听曲调不是龟兹乐。自从被王阿菩救活,虽然想不起以前的事,却每每有灵光一现的时候。她在十三岁前应该受过不少的熏陶,所以对中原文化有无限的向往。站在冷风里倾听,笛声无喜无悲,仿佛出世一般。好的曲子能勾人魂魄,她循声而去,细细辨认方位,是从琳琅界东南传来的,但愿不太远。
  有时候做事很难样样说出条理来,仅仅因为不由自主。
  她把卢庆的警告抛在脑后,踏着被露水浸湿的草地过去,渐渐近了,就在前面。走在半道上细想,不知道寻见了又能怎么样,大概只为打听曲子的名字吧!
  她又看见那头鹿,在她前面奔跑,很快隐入竹林里。她借着错落的守夜灯一路向前,越近,听那笛声越震心。灯光幽暗,照出一座九层宝塔,宝塔遗世独立,和周边布局格格不入。长安的大型建筑都有很高的夯土层,她没有走正门,借由边缘的竹子从侧面攀上去,及到上部,眼前豁然开朗。空旷的平台四围燃着灯,一块巨石上坐着个衣袂飘飘的人,这样冷的天气穿得非常单薄,有风吹过来,吹起乌发和洁白的广袖,恍如谪仙。
  转转曾和她们说起人群里昙花一现的小郎君,用上了很美的字眼来形容。莲灯以前不懂,也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男子。有一回她偷溜进城,听龟兹乐师唱过,说女人是清流,男人是浊泉。西域男人满脸大胡子,连五官都看不清,还谈什么美丑。她一度觉得歌词很可信,现在却怀疑起来,因为眼前这人实在好看得难以描述。他有颀长的身形、白净的皮肤。他的手指修长,每一次按压笛孔都是一副如诗画卷。跳动的火光晕染他的脸,银钩在眉,星辰在眼。
  如果说西域人生得粗犷,那么今天遇见的萧朝都算得上中原人里俊俏的,可是同这个人比起来,依旧有很大悬殊。曲子心平气和,人也如其乐,澄澈得仿佛不属于这十丈红尘。莲灯很纳罕,心里掀起了一点微澜,原本注意力在笛声上,见了人却什么都忘了。
  不知道他是谁,也许是国师的徒众,大晚上吹笛子,长安人果然好兴致。莲灯心里思忖着,笛声却嘎然而止了。再细看,巨石上空荡荡的,吹笛人凭空消失了。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她左右观望,不见踪影。风吹过竹林,震起竹浪一片。翠竹顶端稠密的枝叶间隐约有银铃叮当作响,她抬头看,愕然发现一根细如筷子的竹梢上停着那个吹笛的男子,因为站得高,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角度俯视着她。
  ?

☆、第 5 章
?  莲灯吓了一跳,下意识摸腰上弯刀,才想起放在屋前的台阶上了。他倒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只是静静看着她,因为离得略远,分辨不清神情,应该不至于被人偷看两眼就恼羞成怒吧!
  莲灯摸了摸后脖子,从夯土底座上跳了下来。似乎应该说点什么解释一下,她搜肠刮肚思量,最后说:“你的笛子吹得真好。”
  他没有说话,脚下的竹子受重,拓出一个流丽的弧度。他依旧立在那里,居高临下,白衣从风。
  莲灯觉得很无趣,哪怕他再好看,如今也没有欣赏的兴趣了。她学王阿菩的样子背着两手,故作镇定地往回走。直觉他的视线应该追随着她,她芒刺在背,不敢回头。奇怪她平时胆大包天,这次居然感觉恐惧。那个人好厉害,一句话都没说,就让她落荒而逃了。
  回到琳琅界,再回想刚才的事,简直像做梦一样。还好她一向迟钝,除了提醒自己牢记卢庆的话,心里并没有留下什么阴影。
  天已经黑透了,到了晚饭的时候,穿着红衣白裤的侲子给她送食盒来,揭开盖子把碗筷一样一样布置好,弓着腰说:“请娘子用饭。”
  她道了谢,问琥珀坞的情况,侲子道:“那里的供应和琳琅界一样,娘子不用担心。”边说边招呼后面的人呈上红漆托盘,里面平整叠着一套衣裳。提起来让她看,是一件金枝绿叶短襦,和一条梨花白长裙。
  “长史怕娘子没有中原衣裳替换,这是神宫内巫女的行头,请娘子暂且将就。”侲子含笑作揖,“娘子用过了饭早些休息,夜里要下大雪,回头小的再送两个炭盆来。明天是下元节,神宫里有场祈福的法事要做,动静略大,娘子只管歇息,不用过问。”
  莲灯点头说好,想起那个吹笛人,试探着问:“国师闭关,法事由谁主持?”
  侲子道:“下元是道教的节日,打醮祈福而已,不算太盛大,由灵台郎主持。”
  她咬着嘴唇又想了想,“国师有几位高徒?有没有一位穿白衣,会吹笛的?”
  侲子一脸茫然,“国师徒众甚多,但是没有真正收入门下的弟子。小娘子是不是遇见谁了?要是想寻他,我去回禀长史,请他替娘子打探。”
  莲灯摇了摇头,“随口问问,不必回禀长史。”
  侲子应了,躬身施礼,退出了琳琅界。
  昙奴和转转不在,她一个人有点寂寞,草草用了饭就去洗漱,收拾妥当便躺下了。
  神禾原地势高,风比别处更大,呼啸着刮擦过门窗,桃花纸翕动,要不是韧性好,恐怕早就吹破了。她拽起被褥紧紧裹住自己,可是一闭上眼睛就看见那个吹笛人。她对别人的长相没有太精准的记忆力,只知道他很好看,如果转转的小郎君如珠如玉,那么吹笛人就是如云如絮。他立于竹枝顶端的样子真神奇,该有多了不起的身手才能在那地方站稳!莲灯觉得自己飞檐来去不是问题,却没有办法做到像他那样。太上神宫里的一切都很神秘,三更半夜出现,也许那人是个地仙也不一定。
  她胡思乱想了一阵,迷迷糊糊睡着了,梦里又回到那座幽深的庭院。天气很好,她站在院里的台阶上,看着两只蝴蝶从高墙那头来,款款飞过花荫,飞到葡萄架底下。她追着去扑,蝴蝶沿着架子一直向上,飞得太高,她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然后有脚步声传来,几个奴婢打扮的提着竹篓进院子摘葡萄,熟透的葡萄经不起颠踬,离开藤的时候略震动了下,果子就脱落了,咕噜噜滚到她脚边。那些婢女看了眼,毫不在意,她弯腰捡起来,托在掌心里吹了吹,发现这颗葡萄大得惊人,有鸡蛋那么大。
  那些婢女提着装满的竹篓离开了,她捧着葡萄四处看,台阶旁的水缸上搭着收集雨水的半爿毛竹,一个用竹筒做成的端子飘在缸沿。她跑过去,弯腰打算舀水,看见倒影里的自己梳着双环髻,还是十来岁的样子。她大惑不解,不知道怎么突然变小了。凑近看自己的脸,鼻尖几乎贴到水面。
  依稀记得小时候很胖,只要伸直手,手背上就有一排窝。她的脸在十三岁之前一直是团团的,眼睛鼻子揉在一处,看上去可怜兮兮。现在再打量,实在也算得上眉清目秀。
  她蘸了点水,抹在自己的眉毛上,等水纹平复又去照,倒映出来的五官不知怎么变成了那个吹笛人,定着两眼,面无表情地同她对视。
  她悚然一惊,从梦里挣脱出来。环顾屋内一切如常,心里才略微安定。只是乏累得很,朦朦掀了掀眼皮,又闭上了眼。可恍惚感觉上方有个人悬浮着,离得很近,几乎和她面贴着面。他的长发低垂,从两颊倾泻下来,扫在她耳畔。那种触感太真实了,她惊恐异常,然而手脚好像被缚住了,无法移动。混乱里壮起胆向上看,还是那个人,这次没有横笛遮挡,可以清楚看清他的相貌。他略有些苍白,但眼眸深邃,眼神冷而硬,直直看着她,能看进人心里去。
  “你不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他的嗓音听不出喜怒,但每一个字都如锤如炼。
  莲灯没有应,攥紧双拳蓄势待发。因为靠得太近,闻见他身上清幽的书纸气息。她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不熟悉的人,突破了距离便令她不安。四周围迷迷茫茫,案上的灯台却照得眼前异常清晰。他的脸只离她寸许远,不知他是人是鬼,呼出来的气息冰凉。莲灯心里惶骇,可就在他开口的瞬间四肢徒地一松,约摸可以活动了。她暗暗运了十分的力,朝他挥出一拳,打不死他,绝对打歪他的脸。
  没想到这拳竟落空了,他的影像突然碎成了粉末,弥漫在空气里。拳头隐约扫到什么,弹出去,打在炭盆上,叮地一声脆响。
  她猛然一震醒过来,才发现是从一个梦境跳进了另一个里。脑子乱糟糟分不清真伪,坐起身抚抚额头,背上中衣被汗浸湿了,有点冷。
  青铜炭盆里的煤核窝在灰里,发出微弱的光。她粗喘了口气,下榻拨亮炭火,蹲在那里抱住膝头,感觉胸口直发紧,半天才松懈下来。
  真是奇怪得很,以前她很少做梦,从敦煌到长安,半路上坑蒙拐骗也干,杀人越货也干,从来不会心虚。到了这里不过偷看别人吹笛子,回来就被魇住了,实在有点说不通。
  她伸出两手烤火,视线游移,落在玉兰鹦鹉屏风前。青砖上躺着一颗雕琢过的核桃,上有纽袢下有回龙须,做成了坠子模样。大约时常把玩,表面像玉一样起了包浆,泛出油润的光泽。她挪过去,静静看了很久,然后捡起来握在手心里。
  这一夜安然无恙,踏踏实实睡到天亮。第二天就如侲子说的那样,拉开直棂门,外面已经被冰雪覆盖了。
  界口传来一声尖利欢愉的长啸,转转和昙奴从木桥上跑过来,皑皑白雪里出现两个绿色的身影,一纵一跳到了她面前。
  “莲灯你看,下雪了!”转转冻得脸发红却很高兴,弯腰抄起一把雪揉成团,朝不远处的鹿砸了过去。回身抖抖裙角的雪沫子,仰脸笑道,“前面大殿里热闹得很,听说在做下元的法事,咱们去看看吧!”
  莲灯摇了摇头,“我原想今天就走的,可是国师正在闭关,不告而别怕失了礼数,所以才打算多停留两天。”她说着往外看,琳琅界还是昨天的琳琅界,只是白天和晚上观感不太一样。晚上幽深沉郁,到了白天银装素裹,又是一派明丽堂皇。她想起那座九重塔,向东南眺望,塔建得很高,隔着细雪看上去迷迷滂滂。她眯起眼,喃喃道,“这地方有古怪,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昙奴比转转警觉,她一说便自动接上了,压声问:“可是有什么发现?”
  莲灯回身进屋里,把那个核桃坠子放在矮几上。转转和昙奴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莲灯说:“我昨晚被一头鹿引了出去,听到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