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花季雨季 >

第36节

花季雨季-第36节

小说: 花季雨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些年来,不少老师“下海”,在年轻教师中这个现象更为突出,当然也有不少老师甘
守清贫。江老师对下海的老师表示理解。对不下海的老师表示尊敬。他自己晚上也在校外兼
课,但从不占用分内时间。说实请。把握好这个尺寸真有些困难。因为除了高度责任感外,
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体魄。

    教师的责任心是需要物质去维护的,在商品社会中个体户发了,倒爷发了,教师成了局
外人,心理不平衡是难免的,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面对这些?

    余发爸爸最后说:“哎,要是余发能像陈明那么会读书。那才是真正发了。

    一句话提醒了江老师,江老师离开余家后,特地路过陈明的家。陈明的房间灯火通明,
毫无疑问他正在用功。

    考上大学奖五万

    陈明在学习,那么专心。青少年朝着目标向上时总是最可爱的。

    村里办了一个工厂,请一个湖北来的有大学文凭的年青人当厂长。这年青人刚来时说得
好听得不得了,我要如何如何。争取如何如何,一定如何如何……吹得天花乱坠,村里人稀
里糊涂,就放手让他搞去了,谁知这个家伙是江湖骗子。把工厂弄得一塌糊涂不说,还携款
100万逃跑了,村里人在气恨的同时也醒悟过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
己的技术员、工程师,应该有硕士、博士,我们之所以上当受骗。就是因为我们没竹知识,
于是村委立刻决定:凡足考上高中的.奖励1万元;在学校受到各类大彰的.奖励二万元;
凡是考上大学的.奖励5万元,在这项决定颁布时,人们都把眼光投向陈明。仿佛这些奖励
是专门为他设的,专等他去领取.非他莫属。陈明乐意别人以这种目光看着他,他的虚荣心
得到满足。同时他又讨厌别人的这种眼光,仿佛他陈明是为了钱才读书的。

    爸爸端了盅甲鱼堡进来:“明仔,喝完了温书。”

    陈明没动。

    “明仔.好好读书.你可以把所有的钱都赚来。给阿爸威一下。你只要考上大学,就5
万到手,你考深大是5万,考清华也是5万.还是考深大合算。”

    合算?这也用合算来衡量,你当市场买肉啊。陈明不满地看了眼爸爸。

    “你听阿爸的话没错。我都是为了你好,就算你不听我的话,你总听你阿叔的话吧,他
也说号深大好,几多人想进深圳都进不来。你却要出去,也许一辈子都回不来的。听说北方
冬天很冷,会长冻疮;听说北方人特别不讲卫生,一个星期才冲一次凉,有时一个月洗一
次……啧啧。你阿叔是经常跑外的人。他知道的比你多。”

    陈明不想再听“阿叔”两个字,他曾经视他为知音,曾经崇拜着他。曾经满怀欢喜地盼
他回来、可是小叔真正回来了,陈明的幻想也就破灭了。小叔大变了,不再是自己心目中小
叔,他口口声声“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难道见多了.识
广了.就一定变得庸俗不堪吗?陈明觉得悲哀,为小叔悲哀,也为自己失去了偶像悲哀。

    爸爸见陈明不言语,以为说动了他:“考到外地去,以后想回来可难了,你不要后悔
啊。

    “阿爸。你出去吧,我要温书了。”

    “好,好.好好读书。爸爸退到门口,关门前又说了一句,“考上大学就是5万。

    陈明恼了,气汹汹地把门反锁上。坐在椅子上,拿起课本。发现上面都是印有“中国人
民银行”的百元大钞。囊括村里的各项大奖对陈明来说轻而易举,但他很生气别人,总把他
读书和钱挂钩。陈明认为这是对他最大的误解。没有人理解他。

    陈明看不下书.“不读,不读。”他打开窗户,把一叠书狠狠地丢下去,把气恼发泄在
书上。可是不到5分钟,他又下楼去拣回来。书本沾了不少的尘土,他好生心疼。

    陈明重新生到桌前,他开始平静了。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

    在社会实践中。陈明感到了自己的知识危机,他发觉在有些地方自己连余发都不如。他
生性好强,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任何一方面。都不允许,不允许!但是当他想学点什么课
外知识时,又觉得不务正业,更担心一不留神被别人抢在前头。别忘了,政治老师曾笑过他
是“羊群里的骆驼”。于是,课外书还是为课内书让了道。

    他很清楚,自己是全村的焦点,学校的宠儿。村里的年轻妈妈常常对自己的BB说:
“BB要像明仔哥哥那么醒目,读书要像明仔哥哥一样。老师的”学学陈明”、”看看人家
陈明是怎么做的”诸如此类的话更是不绝于耳。他人的注目和关爱对他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所以,陈明只能心无旁念,抱着课本不放。

    抬头看见雷震子,他像找到了知己。他默默地轮番盯着雷震子的三只眼.都说,‘神仙
眼”能洞察一切,看未只有雷震于理解自己了。

    前头的风光更迷人

    陈明从教导处出来时,暮色已降临。西方的天空,贴着一朵朵暗红的云彩,红里发黑,
黑里透红,显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古主任把陈明找去是为了数学竞赛获奖的事,特地向他庆贺的。未了,古主任郑重地拍
拍他的肩,教导说:“朝着自己的目标大踏步向前走,会大有前途的。记柱,不要迷恋路边
的景色,前头的风光更迷人!”

    回到教室,只有林晓旭一人在,她正在埋头做题,眉头微皱着。在陈明的印象中,林晓
旭是个伤感的女孩,很有点林黛玉的味道。今天这副模样,更像那林妹妹了,陈明静静地注
视了她一会儿。

    林晓旭引起陈明注意的是那天数学竞赛初赛后,同学们要么大谈考题,要么直冲出教室
大逃亡去了。铅笔屑、草稿纸、桌子上有,地上也有。晓旭默默地拎着个垃圾袋,从第一排
第一个位置开始,帮助大家清理桌上的废纸,陈明暗暗地观察她,觉得她和其他女孩很不一
样,会让人不由地想起“怜香惜玉”这个词。

    “林晓旭。还不回家吗?陈明走到她身边,轻柔地问,一反平日的孤傲。

    林晓旭这才发觉,回过头来,微微一笑:“是陈明啊!快考试了。把作业做完再回
家。”

    晓旭低头继续做题。她的齐耳短发顺势滑下来,遮住了眼睛,陈明有点冲动,不禁抬起
手,想帮晓旭将滑下来的短发理到耳后。这时晓旭仰起头来看他,也一持头发。

    “陈明。你还没回家呀?“

    陈明有些窘,他不自然地收回手:“回,回家。”

    晓旭又恢复原样。低头做题。陈明有些难过。他想如果站在她面前的是萧遥或者其他
人。她不会这个样子。

    陈明掖了掖书包。想走。这时,晓旭说:“陈明你这次数学竞赛又是第一,真厉害!

    陈明一点也不为此高兴,似乎更难过了,好像自己除了学习,除了第一,便无可交谈的
了。

    “哪像我,一见到数学就头疼。晓旭指指桌上的数学作业本,皱起眉头。

    陈明脱口而出:“我来帮你……”后面的话本来是“我来帮你复习数学”.他很想帮助
眼前这个娇弱的女孩,他会很有一种满足感,但是他没说出口。他是从来不讲软绵绵话的,
他会力自己过分的殷勤难受。而且他更担心晓旭会被这句反常的话吓住。于是,他喃喃他说
道,“我来帮你把灯开亮点。说罢。把灯的瓦数调高。教室一下亮了许多。

    “谢谢。晓旭冲他笑笑。

    这句“谢谢”说明他们之间很生分。陈明为这“谢谢”有点哀怨。

    陈明又注视了晓旭一下,终于,低头离开教室。

    陈明骑着车没有直接回家。他心里很沉重,似矛盾。陈明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在他身上
发生。每当听见同学们谈论谁和谁“拍拖”,他都觉得这些人好可笑好幼稚。可今天怎么
也……他有些“恨”晓旭,都怪她。可是全怪她,陈明又于心不忍。一个陈明说:”也许我
是喜欢上她了。”另一个陈明却说:“不能乱想,你一步也个能走错。陈刚知道这会搅乱他
的生活,影响他的学习,不能再走下去,不能深下去。尽管一切尚未开始,但它已经应该结
束了。

    立交桥下有个算命的老婆了,头上包着一条丝巾,北方人打扮。她坐在地上,向路人招
呼:”天有天命,人有人灾,来算一卦吧!”

    陈明自幼不屑这些,可他父母却信得服服帖帖。妈妈说当年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男孩,
就十分虔诚上拜送子娘娘,保佑她能生个儿子,为陈家传宗接代,不要让婆婆嫌弃。果然,
送子娘娘感动了,下一胎就是儿子,且聪明过人。父母感激万分,每年都要拜谢一番送子娘
娘的大恩大德,还拉着陈明一起下跪,陈明不肯,怎么说劝他也不跪,那架式真有点像烈士
就义,宁死不屈。可今天,陈刚有点“屈”了。他下了车,走近算命人。

    “给我算一卦吧。”

    老婆子打量了他一会儿,张开满口黄牙的嘴,念念有词:“劫从福来,气从和来,难从
身来……”

    她拿出一筒竹签,叫陈明摇一支出来。陈明看了满满一筒竹签,心想:“让它多跳几支
出来,如果掉下去的是单数,就告诉晓旭,管她答应不答应,心里痛快些;如求是双数,就
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陈明接过竹筒,闭上眼,哗哗哗……摇出来了。陈明慢慢睁开眼,一看是两支,心中一
沉,忽然他发现老婆子的脚边还有一支,歪倒着,陈明有些惊喜:“我可以去告诉她!”就
在这个时刻,他的信念冲击着他:”不.我不能那样做,不能。”他没有去捡那支付签。立
刻起身。

    阿婆在后面叫:“喂,后生哥,还没算呢!”

    可陈明给自己“算”好了,他骑车飞快离去。

    这个晚上,陈明以为自己会难过会失眠,结果相反,心情很平静,更没有失眠.也没有
梦。

    第二大早上,陈明醒来,一睁眼就看到雷震子,他明白了.他也要腾云驾雾。

    出国潮和回归热

    萧遥把信折灯.装回信封。放迸裤兜。

    他径直走向班主任办公室。

    这次父母来信主要谈出国的事,到了需要他选择的时候了。他想到了江老师.决定听听
老师的意见。

    江老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先谈谈你的想法好吗?”

    “手续没办的时候,我挺想出去的;等手续办得差不多了,我又个是很想走了。我既想
和父母团聚,又想在国内读完中学,我们国家的中学教育比英国好,我不想学业半途而
废。”

    “你想你父母吗?”

    萧遥不加思索他说:“想,我父母临走前,问我他们走了我会不会哭,我说不会,当时
觉得这有什么好哭的,他们走了我更自在。等他们上了飞机,我却忍不住哭了。前几天,我
爸爸的同事从英国回来,带回一盘录像带,在屏幕上我看到爸爸妈妈,觉得他们老了许多,
一定是这几年捱的。看完之后我又哭了。人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就是想哭,老师。
我是不是很脆弱?”

    “不,萧遥,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如果不想、不哭。反而不正常了。

    “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也很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可我不想凭借父母在国外的机
会出去。出国,除非是我自己凭本事出去——这是我唯一可以接受的。

    “对出国潮的评论,报纸。杂志上已经很多。我想你也知道。我个人始终认为这是中国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标志。是个好现象。尽管它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萧遥,我希望你
出去,到外面看看,学学。但我希望你是高姿态的出国研讨、讲学,而不是低姿态的去打工
求学。你明白老师的意思吗?”

    “嗯。我想我总有一天要出去的,但并不是现在这个则候,不是以现在这种方式。

    “内地有股‘出国热’,而深圳却有股‘归来热’。许多留学生来信试探,托人问路,
上门求职。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竞争。机遇、现代文明,这些欧美拥有的。深圳
也开始拥有;而中国人传统的归宿感却是国外无法满足的。”

    这时候,萧遥已经完全明白老师的意图与自己的同标。临走,江老师又交待:“你也应
该尊重你父母的意见。”

    “老师,这您放心。我父母很尊重我的意见,我相信我能说服他们。噢,对了,老师,
我父母说七月份会回国,他们很想认识您。”

    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