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

第358节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第358节

小说: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不仅仅是那长达50米的机身,它在人类中的“大”还包含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代表着人类进入到了一定的阶段,那就是太空时代。

    现在的首趟月球航班基本上已经快飞到一半的路程,这次飞行所采用的航线是略带弧形的,而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地球和月球是在飞机的同一侧的。

    这也就让董晨和项武这边的人能扭扭头通过舷窗看见身后的地球和身前的月亮,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也能让地球上的观众们同时看见这一幕。

    只是地球在不断变小,而月球在不断变大。

    另一边的观众也不用感到遗憾,因为回来的时候还是弧线飞行,他们也会看到的。

    所以在这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弧光科技的直播页面就又开了,毕竟这长达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有一多半都是在穿越星空的,没什么好看的景色,不过像这样到达一半的距离了,能同时见到地球和月亮的景色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景色不错啊,能同时看到地球和月球,看起来很震撼,真是没让我白等这么长时间,值了。”

    “好像弧光航天那边说这个画面是经过技术处理的,在空天飞机上的乘客是需要不断扭头才能看全的。”

    “什么?竟然不是真的?垃圾弧光,毁我青春,颓我精神,衰我身体,怠我干劲,损我健康,竭我心力!抵制!!”

    “噗~妈耶,楼上的,你是走错片场了吧?还是说你是一个黑子?”

    “别搭理他了,不理他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像这样的场景,不这样技术处理一下我们看什么?难道对着电脑扭头吗?”

    “没错,我看见这样的场景只觉得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不会有其他的想法的,像那位那样直接找茬的,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这让我想起了那座遗迹,不管它是外星人的还是上古人类的,不管原先他们多厉害,但是他们都消失在历史中了,我们该想想我们的未来怎么办了。”

    “说到这个,从这个距离看地球感觉太小了,那个一千米长的空间站更是看不见,而我们人类身高最高的也才两米多,这种差距对比还是非常大的,感觉用渺小都不恰当。”

    “对,以前看过一些月球任务的视频,也看过一些空间站看地球的视频,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小变化都有,不过像这样处于两颗星球之间这么孤独的看着,还真是第一次。”

    “这种距离太难以跨越了,现在虽然好了点,但是对于人类来说依然是鸿沟。虽然我也觉得是梦想,但是我觉得人类还是要联合起来才能走出地球的,老是自己找自己麻烦,那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宇宙文明?”

    “是啊,遗迹文明的原主人已经凉了,我们可不能再凉了……”

    这些网友们说的话,董晨何尝不知道。

    董晨和他旁边的项武都能看见地球和月亮,而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在这个位置上看世界,感慨还是蛮多的。

    项武作为弧光航天的飞行器总工程师,基本上所有型号的飞行器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也是第一次乘坐飞行器飞这么远,然后目的地还是前方的月球。

    虽然没有第一批的坐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行器上太空、登月球,但是他只前也去过弧光空间站了,现在看着这样的景色,他觉得自己比那些一辈子都扑在了航天事业上,却从来没上过太空的老前辈们幸运多了。

    而董晨这边,他想到的事情更多,毕竟他经历的事情简直丰富多彩,去过的地方比在坐的人加起来都要远。

    他之前是坐着黑鹰号去过月球的,虽然由于设备原因没有降落,但是现在的这个场景是见过的。

    而且别说月球了,连火星和木星都有路过,那景色,没得说。

    只是他现在再在这个位置看向地球,那也就是另一种感受了。

    尤其是结合他这几天的调查结果来看。

    人类的危急好像也快要到了,只是他还没有确定到底是什么时间。

    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

    这个时间乍一看不短,但是对于人类的历史长河和现在整个的人类社会来说,简直是太短了。

    那几天通过他自己查资料,通过肯特的渠道了解情况,还有这几天他和一号的不断整理和分析,他们已经破解出了大量有关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文献和资料,包括在那座遗迹中得到的资料。

    首先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母文明确实是外星文明,是来自猎户座的殖民者,或者不应该叫做殖民者,而是应该叫做逃难者。

    而这里也确实是亚特兰蒂斯攻击穆里亚文明得到的地盘,不过这座遗迹不是他们进攻穆里亚文明的前哨站,而是一个专门设置的用来避难的避难所,所以才能一直保留到一百年前被人类所发现。

    也正因为是一个用来避难的避难所,所以里边记录的资料比董晨想象的要多,要齐全。

    之所以称来到地球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是逃难者,那是因为他们的母星完蛋了,并且是完蛋的相当彻底,他们的地核不转了。

    并且他们的重启地核计划出了纰漏,不仅没有把地核重启,还顺手把自己的母星给炸了。

    在他们发现地核出了问题之后,他们就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两手准备。

    一边集中全球的力量制造星际殖民船,一边想办法让地核重新活动起来,这样就算重启地核失败了,他们也可以坐着飞船跑路。

    当时他们比目前的地球科技条件好一些,可控核聚变刚刚研究成功,而且有可能就是因为这项科技的成功,引来了无处不在的大过滤器。

    就在他们已经具备了太空殖民的条件之时,灾难就来临了。

    那个时候他们在母星系内的各个行星上都有科学考察站,甚至是还往临近的恒星系都发射了一艘无人科考船,但是想要什么正经的大型宇宙飞船那就没有了。

    而地球现在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眼看着以华国为首的科研团体已经在逐步完善可控核聚变了,渐渐的做到了能量投入小于产出,并且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再加上董晨已经建了很多个可控核聚变装置了,他还真怕什么时候波及全球的灾难就来了。

    而且要是来的话,有一定的可能性会跟他“超速”研发科技有关,这就让他很纠结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亚特兰蒂斯人没有想到地核的减缓速度比他们计算的要快,并且时常出现异常的波动,影响星球磁场的稳定。

    在那段时期,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磁场的不稳定,经常会有安装心率调整器的人因为心跳停止而暴毙,还有众多的靠磁场定位的飞行生物异常坠落。

    而且还影响到了逃生飞船的建造。

    因为星际飞船要建造的非常巨大,所以无法在地面建造,所有的材料都要运往星球轨道的空间站或太空工厂进行制造,也索性他们当时的太空工厂已经有很多了,可以同时开始建设数艘。

    在磁场不稳定的时候,时不时出现的恶劣天气会对他们的一些飞行任务产生影响,无法把材料运送到太空中,就无法开工建设,那是很影响效率的。

    更别说有些货运飞船还会因此发生意外,那就更完蛋了。

    除了这些,那些平民的闹腾才是最令那些掌权者头疼的。

    出现了众多的异状,还有那以前因为成本问题被否决,现在却不计成本的大飞船建造,那天天都起飞的货运飞船可挡不住所有人的眼睛。

    很快,消息就全球皆知了。

    而结果,也可想而知。

    不管发生了什么,反正飞船的建设进度就那样的慢了下来。

    随着地心一天一天的冷却变慢,星球上的异象也就越多,他们的飞船建造计划也就越来越困难。

    哪怕是后期他们开始从他们的“月亮”上开采资源,那速度也没有快多少。

    他们那段时间试过了很多方法,但是对于地核来说都不管用,最后他们的办法也是利用大当量的核爆炸来给地心来个“心率调整”。

    没错,就和地球某部电影一样。

    但是结果现实就是现实,不是电影,他们不是主角,大过滤器也没那么好抗,所以没有成功,还让他们母星的环境更糟了。

    所以那些有渠道的人,紧急的就登上了掌权者建造的大型星际飞船溜了,有的甚至是开着自己的小飞船跑了,反正就是先逃离母星再说。

    他们并没有什么空间跳跃、曲率飞行等技术,有的只是简单抵御宇宙射线的光护盾、使用高浓度磁欧石原料的核聚变能源、可以加速到五分之一光速的光子引擎等等。

    而且他们前进的方向还不一样,毕竟他们其实和地球一样,搜索到了很多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但是全都没有实地确认过。

    先前虽然向最近的恒星系发送过无人探测飞船,但是那个星系并没有适合生存的星球,而且向其他星系发射的飞船都还没有飞到,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亚特兰蒂斯文明逃亡飞船就分成了好几部分,都向着各自选择的最有可能适合他们生存的星系出发了。

    来到地球的这只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逃亡舰队就是其中一只,他们在飞行过程中已经换了好几代人了,并且飞行过程中飞船也经过了少许升级。

    毕竟在飞船上的时间还是很无聊的,物资缺乏导致了他们禁止了大量的活动,要不是知道科技不进步就是退步,从仅有的物资中挤出了一点支持科学研发,他们的飞船可是早就四处破洞了,更别提什么少许升级了。

    不过就算这样,也仅仅保证了少数精英的进步,大多数不怎么重要的人都过得一般,甚至出现了智商退步、精神失常等等症状。

    直接从刚走出母星的太空文明跳到了跨越星海的星际文明,他们有太多的东西还不知道,加上准备仓促,并且还是逃命,能走到地球也算不容易。

    但是来到了地球的他们,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地球可以供他们生存,但是地球有本土文明,是科技逊色他们的穆里亚文明。

    那个时候地球上的人口也不多,所以亚特兰蒂斯直接就找了一个地方当大本营。

    虽然地球大到可以容纳两个文明,但是奈何两个文明太陌生了,陌生到跨越了星海,如果后期对方发展起来了,那就更麻烦了,然后……两个不同的文明就为了未来的发展生存开战了。

    本想着凭借自己的科技优势拿下穆里亚文明,然后占据地球当自己修养生息、发展文明的地方,但是穆里亚文明虽然科技落后,但也是可以走出母星的人。

    而且穆里亚文明人多,地球本土作战,战争资源多,而亚特兰蒂斯人少,死一个就少一个,还是初来乍到,所以这场仗并不好打。

    开始两边打的都很克制,毕竟他们还要在地球发展,不可能把地球搞的一团糟,但是后来双方发现地球不对劲了。

    本来随着穆里亚文明的发展,地球已经离大过滤越来越近了,再加上亚特兰蒂斯文明带来的战争催化,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到了大过滤器的晚期。

    当时亚特兰蒂斯的磁欧石消耗巨大,地球又没有磁欧石,只有与磁欧石相近,但完全没卵用的水晶,剩余的磁欧石能源已经不能支持他们再长途跋涉了,而其他的代替能源还没有开发好,所以他们走不掉了。

    而穆里亚文明这边也是一样,能源问题也不支持他们走星际长途,这……

    都怪穆里亚/亚特兰蒂斯文明!!

    具体的情况董晨不知道,这数亿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磨平了。

    初始岛这里也没有记载,穆里亚文明那里董晨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亚特兰蒂斯文明这里是写的:穆里亚文明发疯了,不顾后果的率先发动了致命的攻击,开启了核打击。

    打到最末期,大陆板块都打沉了,再加上大过滤器引发的全球性大洪水和陨石撞击,也加速了其他板块的分裂和漂移,最后地球就变成了这样子。

    时间飞逝,沧海桑田,双方其实都不是多么高级的文明,留下的很多痕迹也早就成渣渣了,只有一些特殊的东西才会存留下来,但是一般也就是成了破砖烂瓦,而且大多都沉在海底了,跟本看不出什么,只留下了后人根据一些残垣断壁引发的传说。

    只有像初始岛这样专门为了存留而建设的避难所才会留下来,不过最终还是没有人来的及去避难。

    数亿年时间过去了,里边的能量也早就用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