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556节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556节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的时候,丁字房有个人晕船,过来借热水,药材商硬是要让对法拿钱买才给。

    船上不让乘客生火,热水也只给甲字房供应,其他人只能用冷水。

    从这件事上,王旭察觉到药材商,是那种比较现实的人,对穷人跟对富人是两种态度。

    王旭倒是给了,却没有得到感激。

    晕船的是个穷书生,出身寒门,身上有秀才功名,去扬州府是为了参加诗会。

    喝了王旭给的热水,书生却没给他好脸色,嘀咕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这年头,好人难做,仇富的人多,感恩的人少。

    药材商知道了这事,还特意找上了王旭,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人你帮了他,他反而觉得你是个傻叉。”

    王旭没有作答,因为药材商是赶着他吃晚饭去的,说完之后不等他开口,就自己人一样坐下来。

    “这是刚从江里捕上来的草鱼吧,看着真嫩,这道糖醋鱼我最爱吃了,今天老哥我得跟你喝点。”药材商坐下之后,就要去拿筷子。

    王旭还是不说话,只是将糖醋鱼用手挡上了。

    “咋的,还怕老哥吃啊?”看到王旭的动作,药材商显得很不满。

    王旭笑了笑,轻声道:“你教我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人你帮了他,他反而觉得你是个傻叉。”

    “嘿嘿。。。”

    药材商一脸尴尬,羞红着脸走了。

    从这以后,药材商再也不来找他了,只是王旭听人船东说,药材商在外说了他的坏话。

    是什么坏话王旭没问,想来不过是为富不仁,见利忘义之类的,实际上呢,他们根本谁也不认识谁。

    轰!!

    船上的第五天,距离扬州府已经近了,王旭第一次见到了水族。

    那是两拨人在打架,一波人虾头蟹脑,一波人披麟带甲,站在河面上兴风作浪,大打出手。

    离得很远,一只人身虾头的水族,就挥舞着一对板斧,高声道:“李二鱼,你搞大了我妹妹的肚子,今天说什么也得给我个交代,不然我将你的鱼头下酒。”

    另一个披麟带甲,长着黑鱼头的水族则说:“夏老三,你妹妹人尽可夫,谁知道那孩子是谁的,这事我可不认。识相的,马上将路让开,不然打断了你的虾脚,你回去之后就不好交差了。”

    王旭一听就乐了,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了外表不同以外,所谓的水族,妖族,蛮族,又跟人类有什么不同。

 第897章 崔玉与狐

    两波水族的大战,并没有波及到客船,显然双方都有克制。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第八天下午,顺着京杭运河,王旭到达了扬州府。

    扬州府的繁荣,王旭以前只是听说过,并没有实际感触。

    如今,顺着京杭运河上来,看着两岸停靠的画舫,巨型商船,还有人声鼎沸的城池,真不是溧阳县那种地方能比的。

    溧阳县只是小县城,一到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大街上就看不到人了。

    扬州府则不然,入夜之后,才是夜生活开始的一天。

    有文人出入酒楼,画舫,吟诗作对,意气风发。

    有商贾一掷千金,只为博取美人一笑。

    王旭甚至在一些人身上,看到了玻璃珠,和对玻璃珠的追捧。

    毫无疑问,扬州城才是真的繁华之地,江南中能不落其后的府城寥寥无几。

    “叫什么,来做什么的,有没有夹带货物?”

    跟传闻中不同,王旭发现想要进城,居然还要缴税。

    外地人,不携带货物的,进城要交三百文,带了货物的要交五两。

    就连有功名的人,也必须交这个钱,不然一律不许进城。

    “这位老哥,向您询问一下,这进城税是什么回事?”

    王旭找到了一位小贩,打听起城内的消息。

    小贩叹了口气,直言道:“还不是让朝廷弄的,你说严公的新政多好,不用与民争利,还没这么多的规矩。

    现在呢,处处都要钱,什么进城费,卫生费,地摊费,往地上吐口痰都要钱,不给就将你丢进牢房关几天。

    我算是看出来了,朝堂上的那群大老爷,是不打算给我们活路了。”

    小贩语气萧索,听他的口音是浙江府那边的人,又携带了不少货物,五两银子的入城费恐怕是没跑了。

    “苛捐杂税啊!”

    王旭的内心深处,猛的闪过这个词。

    严松新政之时,大多数税收是针对士绅阶层的,很少从老百姓身上刮羊毛。

    新政被废,寒党被贬之后,朝堂上税收立刻缩减了二分之一,到处都是窟窿。

    这些窟窿怎么堵,总不能还让士绅们出血吧。

    以士绅为基础的朱党,是这次党争的胜利者,也是得利者,他们要是肯出血的话,也不会反对新政了。

    如今新政被废,面对越来越少的税银,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更过分的是,进城费,是按次数算的。

    进城一次,小商贩赶着马车,进城要五两银子,大商贩拉着一船货物还是五两,收费标准明显不合理。

    一艘千米海船,顺着京杭运河进入扬州府,能拉的货物是马车的上千倍。

    小商贩为了五两银子,要紧衣缩食,大商贩给五两银子,却跟打发叫花子一样、

    这样的规矩,明显是对下不对上,贫了小民,富了商贾,跟新政中的按量收税截然相反。

    寒党失利,新政被废的弊端,已经开始显露。

    王旭心之忧矣,却无能为力,只能交了进城费,进入扬州城内,不敢想,以后的朝廷政策还会怎么变。

    扬州城,是扬州首府,江南之地多水,扬州城内也是大小河流不断,更有京杭运河穿城而过。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扬州瘦马了。

    扬州瘦马,不是指马,而是指人。

    扬州城,是江南盐商的大本营,盐商富可敌国,攀比无度,从盐商内部流传出来的养瘦马,便成了江南之地极尽奢华的体现。

    牙人,牙公,会从穷苦人家中,买来六七岁的女童,从小调教,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从中牟利。

    一等的瘦马,诗词书画无所不通,跟大家闺秀没什么差别,吟诗作对也能信手捏来,文才不见得比读书人差,往往会成为官绅的妾室。

    二等的瘦马,能歌善舞,只是略输文采,往往会进入秦楼楚馆,花房画舫,或卖艺,或卖身,混的好了,也能嫁个文人雅士,一生无忧。

    三等的瘦马,受资质所限,就是真的卖笑了。

    要文才没文才,要歌舞没歌舞,只能拾人牙慧,卖笑度日。

    等到人老珠黄之时,往往下场凄惨,能全身而退者寥寥无几。

    至于四等跟五等的瘦马,算是最差的,往往只能给人当丫鬟。

    瘦马的分级,从相貌起始,长大后首重才华,相貌其次,佼佼者二者合一。

    牙人跟牙公,挑选女童的时候,都会挑那种百里挑一的美人坯子,这种从小就花枝招展的女孩,才值得下大力气培养。

    不过,有句话叫长大了,也长残了,四五等的瘦马便是这种。

    要文才没文才,要长相没长相,虽然不算目不识丁,却也拿不出手,只能卖给别人当丫鬟,或者给一二等的瘦马当陪衬。

    以瘦马为业,扬州府支撑起了好大的产业。

    买来的女童,少则七八两,多则十几两,调教个几年,就算三等的瘦马,一转手也是千两银子。

    一等二等的瘦马,想要赎身,费用更是高达几万两,乃至几十万两。

    很多穷苦人家,不但不以瘦马为耻,反而以瘦马为荣。

    觉得自家闺女,能被当做瘦马买走,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一些长大之后,混的好,前来寻亲的瘦马,更会给家里添置良田千亩,一家老小穿金戴银。

    此消彼长,百姓见有利可图,甚至会主动将自家孩子当做瘦马养,如此一来,攀比之风越发高涨。

    “现在已经是五月底,用不了几天,朝廷要开恩科的消息就会传下来,扬州境内的秀才都会前来赶考,所以,当务之急是安顿下来,趁着物价上涨之前早做打算。”

    王旭进了扬州,便开始考虑落脚的地方。

    溧阳县,距离扬州府很远,中间隔了金山府,杭州府,苏州府数个府县,王家在这边没有产业。

    现在才是五月底,距离恩科开考的八月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光是住店便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有这个钱,还不如在扬州买个院子,反正这些院子也不会贬值,放在手里也是万世根基。

    当然了,买院子的事不能急,挑挑看看,得选个合适的地方。

    前两天,先在酒楼住下吧,也好跟酒楼里的伙计们打听打听,附近有没有上好的宅院出售。

    王旭走在街上,寻找酒楼落脚。

    走了两条街,一栋五层高的酒楼吸引了他的注意,尤其是酒楼外挂着的对联,更是道尽了人世沧桑。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一壶酒来。

    横批:名利居。

    “好一个名利居,就在此地落脚吧。”

    名利二字,让王旭有感而发,他也不往别处去了,就打算在此落脚。

    到了里面一看,一楼是客厅,周围围着几十张餐桌,客厅中间还搭着舞台,中午有歌舞助兴,下午有评书可听。

    二楼是雅座,听书的时候有屏风遮挡,看歌舞的时候可以将屏风撤掉,从上往下看的更清楚。

    三楼是包厢,不愿抛头露面的体面人,可以在里面用餐,把门一关也省的别人打扰。

    四楼与五楼是客房,分为上房与下房两种,这上下之分,其实是以楼层划分的。

    不过古代人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上房就要比下房贵些。

    不喜欢有人住在自己头上,可以选择住上房,不介意,下房更便宜些,与上房也没多大差别。

    王旭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天都快黑了。

    舞台上,一位老头正在说书,说的是儒林往事,一个叫崔玉的书生跟白狐的故事。

    崔玉确有其人,据传还是北方大族,清河崔氏的始祖。

    故事嘛,跟聊斋志异的差不多,讲崔玉救下了一只白狐,白狐如何报恩之类的。

    这只白狐,日后成了极北之地,白狐一族的妖王。

    崔玉借着与白狐王的恩情,也带领崔家飞黄腾达,成了北方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成就了一段佳话。

    只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崔玉与狐的故事,其实一直是崔家人的心病。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只公狐狸,故事中白狐给崔玉煮粥,陪崔玉读书的故事,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美好。

    嗯,挺恶心的。

 第898章 名利居

    进了名利居,王旭找地方坐下,抬眼往周围打量了一眼。//全本小说网,HTTPS://。)//

    入眼,就跟来到现代的百年老店一样,里面挂满了字画与对联,其中有几位王旭都认识,不是当代大儒便是文坛新秀,显然这些人都来过这里,还在店里留下了墨宝。

    “客官,您是住店啊,还是吃饭啊?”

    等到王旭坐下,有店小二上来招呼。

    王旭一边欣赏着墙上的字画,一边开口道:“也住店,也吃饭,要一间上房,再来一桌酒菜,挑拿手的来。”

    “好嘞,您稍等。。。”

    店小二吆喝着走了,很快便有酒菜端上来,两凉、三热、一蒸、一炖、一壶酒,摆了小半桌。

    胡吃海塞一阵,味道还不错,菜式与酒水都属上乘。

    一算账,来了新花样,店小二先是打量他两眼,随后开口道:“敢问公子,可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怎么?”

    王旭穿的是儒士服,放下碗筷,扫了眼身上的衣服,笑道:“这身衣服,应该没人敢乱穿吧?”

    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功名的,一种是没有功名的。

    没有功名的人,是不能穿儒士服的,在家里穿都不行,堂而皇之的穿出去更是大罪。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店小二连连应是,又道:“我们名利居有个传统,付账可以分为两种,付钱,或者付文。公子要是自信,可以用墨宝代付,不管是诗词还是字画,只要写的好,全都能在我们这里当银子用。当然了,如果太差,或者是不方便,您当我没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