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

第12节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12节

小说: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评语】
大千世界可以引起人们的万端思绪,如果一个人平时不能加强自己的修
养,很可能抵制不住邪恶的诱惑。因为外界
的善恶、正邪、美丑现象,实际上又是人们内心的反映,每个人做事戴
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心地邪恶的人就难以正确认识人生,而往往把人的善行
看作是恶意,把人家的正言看作是邪念。这就如同一个心中快乐的人看见花
就觉得美,一个心中忧愁的人看见花并不觉得美,善恶邪正美丑往往是存乎
一念,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不注意修省,而私欲横生,遇事就不可能有正
确的认识;心地光明的人什么时候都是影正行端,做事自能公平合理。

九七、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
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
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
职的人生乐趣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是值得忧虑的事, 
却不知道在更不愁衣食后,由于种种欲望,由于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更加
痛苦。
【注解】
名位:泛指名誉和官位,也就是功名利禄。
【评语】
按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温饱解决之后,在
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的层次需求。安贫乐道,消极等待是不对的,因为人们
追求财富显贵而使生活过得更好些是很现实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忘却自身原
修养。何况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进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占满脑海,就
像古时的农人只知皇帝生活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法想像了,更木知道每
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说
明了世俗心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
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
多时眼闭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因为他讨厌官场倾
轧,权势的人,成为千古美谈。从这种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 
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可羡慕
的,安贫乐道未尝不好。

九八、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
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
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
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
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注解】
天理:天道,佛教语。
游心:游是出入,游心是说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欲望,据《礼记·乐记》篇:“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疏: 
‘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欲也。’” 
寄迹:立足投身。
荆棘泥土:荆棘多刺,因此用于比喻坎坷难行的路或繁琐不好办的事, 
又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泥土是污浊,范仲淹文中有“泥土轩冕”。
【评语】
人生在世最及时行乐还是追求理性,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凡是能
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
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 
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反之世人的内心总充
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杂念, 
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
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
深渊。追求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
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九九、病未足羞无病吾忧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
白沙云:“为人乡病未足差,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 
在溶化时爆出溶炉以为可以铸成名剑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利
器。一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而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
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
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泛驾之马:性情凶悍不易驯服控御的马,借以比喻不守常轨的豪杰。
跃冶之金:当铸造器具熔化金属往模型里灌注时,金属有时会突然暴出
模型外面,这就是所谓跃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语出自《庄
子·大宗师》篇。
型范:铸造时用的模具。
白沙:明朝学者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字公甫,由于隐居白沙里,因此
世人就称他为“白沙先生”,于明正统十二年进士及第,然而并未因此踏入
仕途,被誉为“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传世。
【评语】
一个有大志、有追求的人不要怕艰苦的磨炼。孟子说“忧劳足以兴国, 
逸豫足以亡身。”“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
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性,然后才经得
起巨浪的冲击,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的重任。那些精神不振、贪图安逸, 
如八旗子弟无所事事的人,一生没什么波澜,终将被社会厌弃,被历史遗忘。
一个追求者的一生可能要走弯路,有过失,但只要认识正确,不停脚步,终
将会有所成就。

一○○、心公不昧外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 
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目所喜欢的东西属于外来的侵害;感情欲望等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
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遵循原
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理敌人外来分割反而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而变成受自我指控的下人了。
【注解】
外贼:来自外部的侵害。佛家认为色、声、手、唯、触、法六尘,都是
以眼等六根为媒介劫夺一切善法,所以佛家才用“贼”这个字一代表六尘。
情欲意识:欲是七情之一,所以叫情欲。即内心的情感欲望。
惺惺不昧:惺惺是警觉清醒,不昧是不昏愦不糊涂。
中堂:中厅。
【评语】
人们要修身养性,排除私心杂念,可内贼和外贼这两种心理敌人实在可
怕,稍一疏忽他们就乘虚而入向人们进攻。人们既然是处在这两种敌人夹攻
的环境之间,必须时时提防不要成为六贼的俘虏。然而人不可能是不食人间
烟火的神仙,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是不能饿着肚子去修炼的。但对物
欲情欲的需求,必须多作自我克制。官能上的享乐可以调剂身心蛤是过度也
可以腐化人性;情欲上的活动可以创造人生,但是走向极端也可以毁灭生命。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要发乎情止乎礼,否则一失足而附
入欲望之海就有丧生的危险。而保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就事业的可
靠的基础。

一○一、品质修养切忌偏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填密,而不可琐悄;趣味要冲淡,而
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旷,却不可流于粗野狂放;心思周详,却不可繁杂纷
乱;生活情趣要清淡,却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却不可
偏激刚烈。
【注解】
气象:气质、气度。
疏狂:狂放不羁的风貌。例如白居易诗中有“疏狂属年少。” 
缜密:细致周全。
琐悄:烦杂琐细。
【评语】
什么事都不能过分,品德和气质的修养也是这样,如果把一种好的品德
视为教条而走向极端,那这种品德反而有害于人。一个人要想作到不偏颇, 
恰到好处,言行以至思想境界需要进行一个很长的磨炼过程。因为人们做事
做人总是向好的方面追求却难以适度,看到好的一面却忽视随之而来的不
足,那么一不小心便会失之偏颇,得到相反的结果。一○二、临崖勒马起死
回生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 
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劝莫轻易放过。
【译文】
当你心中邪念刚一浮起时,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欲路的可能,你就
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来。坏的念头一起就立刻警觉,有所
警觉就文盲设法挽救,这是到了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紧要关头,绝对不可
以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注解】
临崖勒马:也作悬崖勒马,比喻人有刚学坏时要能及时
回头。
【评语】
很多事往往在一念这间决定今后的人生道路,而一念不慎足以铸成千古
恨事,因此先儒才有“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的名言。
但一念的铸成并不在当时而是在平时的锻练,就像一个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
时候,往往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而能出现这种情绪的本身说明这个人在平
时可能还没意识这件事是好是坏。可见一个人不能防邪念于未然,就可能出
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凄惨后果。私心杂念和道德伦理
并存是很矛盾很困难的,人必须拿出毅力恒心控制私心杂念,并且当机立断
地把这种欲念扭转到合乎道德的路上。这个扭转只能在平时注意磨炼自己, 
那么临时引发的生死祸福的命运才可能操之在我。一念之间上可登天堂下可
堕地狱。人不能总是到事后才悔恨自己,当生机在握时,当幸运在乎时,决
不可轻易放过。

一○三、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
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人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 
人在安详中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
魂;在人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
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现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
了。
【注解】
澄澈,河水清澈见底。
真体:人性的真正本源。
冲夷:冲是谦虚、淡泊,夷是夷通、和顺、和乐。
【评语】
诸葛亮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来作为他的座右铬,借以
磨练他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从古至今,许多有志之士修身养
性同样尊奉这两句名言。这里包含的方式,和本篇讲的悟道是相通的,即在
宁静、闲适、淡泊中来悟出本性。一个人的心静如止水,就不会有一点邪念
袭来,因为这时的心有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然之性, 
也就是能反映出作者所说的“真体”和“真机”;当一个人内心非常安闲时, 
就能出现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时考虑任何事情,就容易发现整理的奥妙,也
就是最能找出作者所说内心的真机;当一个人的心处于淡泊状态,他的情趣
就会悠悠自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蔽他内心的真趣。

一○四、动中静真苦中乐直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
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在万籁惧寂中所得静并非真静,只有在喧闹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
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歌舞喧泄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
快乐,只有在艰舌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
的真正乐趣。
【注解】
性天:就是天性,《中庸》有“天命之谓性”,说明人性是由天所赋予
的。
【评语】
事物一经相对事物的衬托会更加彰显,一个人住在远离烦忧世界的深山
幽谷之中可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情,当然可以看成一种宁静,但在枪林弹雨杀
声震天或者令人神情激动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无波的心就更能显出
静的意义;一个人在丰衣足食踌躇满志的生活中自然会很快乐,但是在饥寒
交迫的艰苦环境中能自得其乐的人就很难,可以算是使“心体成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