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893节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893节

小说: 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地距离前线,远隔万里之遥,途中又全是敌军地盘。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仅凭他们这两万人,又没有食物供给,想要突围,实在难如登天。

    “我们已经没得选择了!”

    王贲非常理智,在没有其他选择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眼前的罕坦木帕夏古堡,易守难攻,很难打下来,而且后面的敌军随时可能追上来,时间上也来不及。

    退一万步讲,就算强行攻下罕坦木帕夏古堡,以蒙古战士今日之态度,他们也别想顺利穿过窝阔台汗国。

    “走!”

    两万大军转向,往东面撤去。

    罕坦木帕夏古堡守军见了,终于忍不住,发出肆无忌惮的大笑。这笑声是如此刺耳,让王贲恨不得转身回去,好好收拾一下这群混蛋。

    但是王贲没有,他只是脸色阴沉地往东而去。

    …………

    吐蕃,安多城。

    收到儿子王贲传来的讯息,王翦脸色一下变得铁青。

    “混账东西,如果我儿有什么不测,定不饶了尔等。”王翦少有的失去风度,恨不得立即率部去救援。

    好在常年的军旅生涯,让王翦还保持着一丝理智。

    王翦深知,仅凭右翼军,未必就能救出王贲部,而且还要背上违抗军令的大罪,将一干秦军将士都拖进深渊。

    没有犹豫,王翦立即联系上主帅李靖。

    李靖得报,也是非常诧异,“竟有此事,蒙古帝国疯了吗?”

    王翦道:“大帅,末将请命,率部西进,前往接应王贲部。”

    李靖没有犹豫,说道:“将军放心,王贲部是去执行帝国任务,帝国绝不会抛弃他们。不独是你们右翼军,左翼军也将一同西进。”

    “谢大帅!”王翦眼神闪过一丝感激。

    左右两翼一同出击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王翦也没想到,李靖竟如此爽快,心中对帝国,总算是有了一丝认同。

    不止于此,李靖接着说道:“我会将此事立即上报陛下,窝阔台汗国竟敢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作为帝**中三巨头之一,李靖这话说的底气十足。

    “多谢大帅!”

    王翦再次抱拳,有帝国出面,定能还王贲他们一个公道。

    有了统帅部的军令,王翦不再耽搁,亲率右翼军全军,立即向西挺进。救人如救火,容不得一丝耽搁。

    “贲儿,你可一定要坚持住啊。”王翦心急如焚,在心中默默祈祷。

    于此同时,左翼军统领田单也接到统帅部军令,率部西进,跟右翼军互相策应,一起杀进吐蕃腹地。

    只是与王翦得到的军令不同的是,李靖还要求田单在西进的同时,尽可能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中军攻下逻些城创造条件。

    田单自然心领神会。

    李靖不愧是一等一的神将,虽然事出突然,还是于危机之中,立即窥到一丝战机,并且牢牢将其抓住,准备给敌军以致命一击。

    严格来讲,王贲部已经超额完成统帅部下达的作战任务,不仅骚乱了敌军粮道,而且将阿育王朝新派上来的五十万大军打残。

    如此,战争形势就对大夏大好。

    眼下左右两翼大军西进,既是去接应王贲部,也是扫荡吐蕃腹地,正式切断逻些城的外部支援。

    如此,逻些城就成了瓮中之鳖。

    在统帅部的明令下,中路军跟中护军立即加强了对逻些城的攻势。

    不出意外的话,吐蕃之战,很快就能见分晓。

    …………

    十月二十四日,京师。

    一大早,欧阳朔就接到李靖的紧急奏报,脸色瞬间阴沉下去,更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就在昨天,哈拉和林还来报,说不日就将派出使节团来到京师,共同商议归降一事。

    不曾想,转眼就发生这样难堪之事。

    “来人!”

    “在!”

    “传张仪!”

    “诺!”

    很快,刚上衙的张仪就匆匆赶到御书房,“参见陛下!”

    欧阳朔说了罕坦木帕夏古堡一事,问道:“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张仪也是震惊不已,迟疑一下,方才说道:“微臣听闻,成吉思汗铁木真有意将汗位传给四子拖雷,会不会因此让窝阔台怀恨在心,这才有了罕坦木帕夏古堡驻军拒绝放行?”

    欧阳朔叹了一口气,“蒙古人还真是桀骜不驯啊。”

    张仪心中一颤,不知此事会对蒙古帝国投降造成怎样的影响,更不知道,陛下是否会因此事,改变对蒙古帝国的策略。

    “问一下蒙古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尽快给朝廷一个交待。”欧阳朔吩咐。

    “是!”

    张仪不敢怠慢,立即转身去办,他隐隐预感到,蒙古要起风了。

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吐蕃之战结束

    蒙古帝国,哈拉和林。

    收到大夏鸿胪寺发来的质询函,成吉思汗首次大惊失色。

    “逆子啊,逆子!”

    显然,此事乃窝阔台擅自所为,目的就是要破坏蒙古跟大夏之间的和谈,以稳住其地位。说什么,窝阔台也不甘居于四弟拖雷之下。

    作为历史上的雄主,这是窝阔台的傲气。

    兼且历史上,拖雷正是因遭窝阔台猜忌,被下毒而死。谁又能保证,等拖雷上位之后,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再有一点,作为生长在大草原的一代雄主,窝阔台很不请愿向大夏称臣,对窝阔台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羞辱,绝难承受。

    不独窝阔台,很多蒙古人都有类似情节,尤其是军中大将。

    稍倾,蒙古帝国丞相耶律楚材奉诏而来。

    “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理此事?”成吉思汗问。

    耶律楚材显得很为难,迟疑说道:“看大夏的口气,所谓的给一个交待,至少应该是要将三王子送去京师,接受大夏处置。”

    成吉思汗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他其实也知道大夏要怎样的交待,只是让耶律楚材这么明晃晃地说出来,还是感到一股耻辱。

    “这是不行的。”成吉思汗摇头。

    窝阔台在蒙古帝国的威望仅次于成吉思汗,如果蒙古帝国真的将窝阔台交出去,那蒙古人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是啊。”耶律楚材也点头,补充说道:“微臣听闻,军中不少将领对大夏也很不感冒,如果真缉拿三王子,军中可能会生乱。”

    “所以难啊。”成吉思汗眉头紧锁,忍不住又骂了一句:“这个逆子!”

    窝阔台的举动,将成吉思汗推到非常被动的境地,甚至于说,基本将蒙古帝国推到悬崖边上,一边是和平,一边是地狱。

    “爱卿可有良策?”成吉思汗希冀问道。

    耶律楚材见了,半跪于地,羞愧说道:“微臣该死,不能为大汗分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有时真的就是无计可施,跟才智无关。

    成吉思汗问:“能不能让大夏通融一下,拿一位边关大将替罪?”

    蒙古帝国镇守窝阔台汗国的,除窝阔台本人,还有博尔术跟赤老温两员大将。再具体一点,镇守窝阔台汗国南境的,正是四杰之一的博尔术。

    博尔术不仅是四杰之首,还是成吉思汗从小的玩伴,非比寻常。

    看成吉思汗的意思,竟然是准备牺牲博尔术,来换取大夏的宽恕,以期度过此劫。想到这,耶律楚材只感到手心冒出冷汗。

    “可以一试。”耶律楚材强行镇定说道。

    成吉思汗满意点头,“那就去办吧!”

    “诺!”

    耶律楚材转身离去,脚步有些虚浮。

    成吉思汗望着耶律楚材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

    蒙古帝国的所谓交待,根本无法让欧阳朔满意。

    王翦父子不仅是右翼军统领,更是欧阳朔非常器重的大将,准备在吐蕃之战结束之后,委以重任的存在,容不得任何闪失。

    如果因为窝阔台的自私,让王贲遇难,王翦跟帝国离心,岂是杀掉一个博尔术能交待过去的?

    蒙古人稀罕博尔术,欧阳朔可不稀罕。

    欧阳朔悠悠说道:“暂时就做冷处理吧,记住,不要露出敌意。”

    “明白!”

    负责传话的张仪听了,若有所思。

    …………

    虽然非常不愿见到,悲剧还是发生了。

    十月二十七日,没等到王翦统领的右翼军,残存的王贲部在阿育王朝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终究还是没能幸免,全军遇难。

    王贲当场自刎,誓不当俘虏。

    得到消息的王翦,悲痛难当,就像发了疯一样,率部对阿育王朝大军发起攻击,在吐蕃腹地掀起一场滔天杀戮。

    彼时的秦军,很有历史上屠灭六国的风采。

    李靖得到消息,叹息一声,传令左翼军做好右翼军的策应,不让王翦陷入险地。否则的话,他根本无法向王上交待。

    在大夏左右两翼大军的疯狂攻击下,吐蕃腹地宣告失守。

    这还不算,王翦率部一直打到吐蕃西境尽头,替王贲收尸之后,顺势切断了阿育王朝大军撤退之路。

    如果不是还留存着一丝理智,王翦就要率部攻打罕坦木帕夏古堡,替王贲报仇了。

    十一月三日,在中路军跟中护军不计牺牲的围攻下,逻些城也宣告陷落。至此,整个吐蕃战场已经被大夏掌控。

    被逼入绝境的阿育王朝大军,只能无奈投降。

    战后统计,两个半月的鏖战,阿育王朝投入两百万禁军,除战死者外,剩下的七十五人悉数投降。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五万吐蕃降军。

    至此,阿育王朝由巅峰时期的四百五十万大军,一下锐减至两百五十万,实力大损,未来别说征战国外,在本土的霸主地位也已摇摇欲坠。

    得到消息,孔雀王跟笈多王两大巨头,高兴的合不拢嘴。

    几乎就在吐蕃之战结束的同时,早就蓄势待发,一直潜伏在暗中的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同时向阿育王朝发起进攻。

    天竺区,迎来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混战。

    此战过后,天竺区的格局将迎来一次全新的洗牌。

    吐蕃之战虽然获胜,大夏也付出惨重代价,两百余万出征的大军,最终只有一百三十万人幸存,阵亡七十余万人。

    其中又以右翼军伤亡最大,五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不到二十五万,伤亡接近一半。疯狂起来的王翦,实在让人害怕。

    右翼军阵亡,除七万王贲部悉数阵亡,最大的伤亡就出现在王翦率部西征之时,疯了的王翦,厮杀起来根本就不计牺牲。

    吐蕃战场,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好在幸存的一百三十万大军,经过此战的洗礼,终于成长起来,搁在其他王朝,已经可以当做精锐来用。

    奈何大夏正值最大规模的裁军,容不下这一百三十万大军。

    如何安置他们?很快就有了定数。

    在得知王贲阵亡的那一刻,王翦再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直接向欧阳朔上奏,言辞恳切:“末将别无所求,只求能率部出征窝阔台汗国。倘若陛下能答应末将之请,末将必肝脑涂地,为帝国效忠至死。”

    王翦话已说到这份上,欧阳朔还能说什么呢?

    成吉思汗的敷衍,本就让欧阳朔非常不满,有了借机收拾蒙古帝国的心思,等到王贲战死,更是已经拿定主意。

    王翦此时上奏,可不正是欧阳朔收买人心的机会吗?能让王翦这样的神将,死心塌地地为帝国效忠,可比什么都值的。

    欧阳朔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王翦的作战计划。

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王翦的计划,就是将吐蕃战场幸存的一百三十万大军,再次投入到蒙古战场,调转攻击方向,北上攻打窝阔台汗国。

    对此,枢密院是有异议的。

    用杜如晦的话来讲,经历吐蕃之战后,幸存的一百三十万大军在没被朝廷正式裁撤之前,严格来讲,就已经算是大夏正规军。

    他们刚在吐蕃战场拼死一搏,虽说是为了生存,但是在事实上,他们也是实实在在为帝国尽了力的,理应赢得应有的尊重,给予其应有的待遇。

    “怎么能又把他们当做消耗品,投入蒙古战场呢?”杜如晦不理解。

    杜如晦的话,不无道理。

    面对枢密院的诉求,欧阳朔采取折中之法,言明,一百三十万大军只负责攻打窝阔台汗国,在攻克窝阔台汗国之后,立即休整,摆脱“消耗军”的污名。

    吐蕃之战期间,不知是谁泄露消息,还是让外人胡乱猜对了,朝野有人将投入吐蕃的两百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