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438节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38节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英,要求陈践诚提前领兵埋伏在同登镇内,等他发出信号,便合攻朱洪英,将之擒获。

    陈践诚不疑有他,在他看来,归顺越南朝廷,确实是刘长清最好的出路。他依计派兵提前埋伏在同登镇里,只等朱洪英一到,便和刘长清一起杀出,合攻乱贼。

    而刘长清却派堂侄悄悄送信给朱洪英,约定一起前来同登镇围歼越南官兵,继而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为了让朱洪英相信,他还让堂侄在朱洪英军中作为人质,同时,由他首先向越南官兵发起进攻。

    刘长清的条件这么优厚,朱洪英答应下来,他也感觉到越南是自己的一片福地。

    于是,被蒙在鼓里的越南官军被催了。

    朱洪英领兵一到,陈践诚等到了刘长清发出的暗号,只不过,这个暗号不是和他约定的一起进攻朱洪英,而是和贼兵一起进攻他,越南官兵大败,陈践诚总算还有点防备,留下五百人在镇外接应,不至于全军覆没,但即便是这样,也损失惨重。他原本领兵三千出征,等他逃出去,只剩下一千二百人,只得垂头丧气地回了河内,再赶往顺化皇城复命。

    大胜之后的朱洪英,认识到和刘长清结盟的好处,便提议两军结盟,一道扩大地盘。双方约定,谁先攻占越北的大城河内,便奉谁为主。

    双方一拍即合。

    趁着越南官府在越北的势力薄弱,兵力不足,加上陈践诚等新败,刘长清和朱洪英两处势力都纷纷扩张,四处占领越北乡镇。

    刘长清率领手下往东进发,一路将与太平府交界的越东北诸地都抢占下来,招收兵力,安排乡民囤田,又派手下潜入太平府的乡下,偷偷购买种子农具运回越东北,竟是准备长期发展下来,发展基地了。

    而朱洪英更是发展迅速。他借着击败越南官兵的威势,领兵进入越北高平一带,将原本混迹在高平、原平和保乐一带的陆之平、覃四娣、杨大家、李亚生四大廣西进入的流民头领全部逼降,一下将手下兵力发展到了五千余人。同时,朱洪英在越北各交通要道立关建卡,收粮征税,划分管区,分封领地,俨然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第715章 割据安南

    这个时期,越南阮氏王朝进入彻底衰败时期。

    整个王朝,几乎没什么工业,唯一算得上的工业也就是开矿,铸铁铸钱,但全部由顺化皇城的工部把持。其他的一些手工业,因朝廷的工匠征集制度和苛捐杂税的压榨,手工业完全荒芜,工匠逐渐转行,宁愿充当佃户和流民。而商业方面,更是积弊严重。重农抑商的制度,严重制约了商业发展,许多货物交易被禁止。

    加上最近越北地区的朱洪英和刘长清两股势力闹腾得厉害,整个越北一带,一直到河内,周边一带,都被禁止收购硫磺硝石等,甚至河内周边的市集都禁止开放,而通商的道路又被各地的官吏领主把持,从重征收过路钱。导致整个越北一带,完全犹如一潭死水。

    而顺化皇城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更是因为阮氏王朝控制了变强,不但对内的货物流通进行控制,连对外的贸易也受控制。进口货物仅限于阮氏王朝需要的生铁、铅和硫磺,还严格控制出口,严禁将丝绸、稻米出售给洋人。甚至,连各地的税收,也不用银钱交付,而改为阮氏王室和朝内官员需要的人参、肉桂、荔枝、龙眼等实物代替货币作为税收,更是严重限制了货币的流通。

    农业方面,本是越南的强项了,但因为李氏和阮氏王朝的统治,耕作技术落后,还在使用明代的耕作农具和技艺。不但如此,百姓的私田收到官吏地主豪强的联合剥削,凡是肥沃的田地,均被地主们侵占,失去土地的农民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这样一来,更是很多流民冲向越北,加入朱洪英和刘长清两方势力,因此,两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隐隐有与阮氏王朝分庭抗礼的势头。

    但不知为何,北边的广西等地,一直没有动静,那边的讨虏军并没有派兵前来讨伐攻打两人。

    而此时,朱洪英和刘长清终于为了争夺地盘,越来越多的摩擦开始出现,两人之间,因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自觉势力大增,在还未占领河内的情况下,便开始相互攻伐起来。几次冲突之后,双方均损失上千人,却发现谁也制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又清醒过来,明智地选择了和谈,继而一致对外,一起对付越南的阮氏王朝。

    于是,越北各地纷纷向首都顺化求救,越南国王嗣德帝大惊。但由于如今阮氏王朝国内交困,加上因为十余年前的攻占的柬埔寨起义,将越南军队重创,如今都没恢复过来。而且,这几年,西洋国家法兰西开始逐渐从南部沿海交趾支那一带入侵,原本强大的阮氏王朝,如今已经无力独自面对这些内外威胁,于是,嗣德帝想起要邀请宗主国大清王朝的军队来进越南“助剿”。

    但当他问起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大清王朝已经垮台了!

    嗣德帝大吃一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庞然大物,如此强大的大清,竟然短短时间便说灭亡就灭亡了。

    去年,他还只是听说越北边界那边的大清领地里,有些暴民在反叛,听说闹得声势较大。但对于这种叛乱,哪年没有几十起?最终还不是都被镇压下去了?因此,嗣德帝并没有过多在意,如今,对于大清这个宗主国,自从和暹逻以及柬埔寨叛军开战之时,大清的嘉庆皇帝不管不顾之后,他们阮氏王朝就没有再像几十年前那么重视这个宗主国了。因此,当初广西那边闹的叛乱,他也只是下令严防越北,不让越民去参加叛乱,免得得罪大清官府而已。

    可没想到,才这么点时间,大清竟然就被推翻了。他连忙派人朝贺新掌华夏江山的新皇朝,并声称愿继续尊奉新朝为宗主国。

    偏偏还没有回应,越北就开始乱了起来。

    两股来自广西的叛军势力,不断蚕食越北,竟然将大半个越北都给占据了。

    那个叫刘长清的,还是原本大清的广西提督,竟然不远归顺自己,还将北部渔村海防,还有吉婆岛,都给占据,组织的数十艘战船,竟然时不时袭扰红河海湾。

    而那个叫朱洪英的,更是将河内以北的越北地区,几乎全部占领。如今更率一万多名大军,攻打到河内城外。

    整个北圻,都被这两股势力侵扰,如今更是两放比赛一般的袭扰河内。

    嗣德帝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派出大将陈践诚,率领一万人的军队,赶赴河内支援。这回,嗣德帝是动了真怒火了,派出朝廷精锐的禁卫军五千人,再调动安南一带的五千地方驻兵,赶往河内。

    阮氏王朝的禁卫军,装备的一大半是西洋火枪,虽然还是六七十年前的老式遂发滑膛枪,但也算是武器精良了。于是,陈践诚抵达河内后,布置妥当河内的驻防,便率领七千人主动攻往越北。

    刚开始,朱洪英和刘长清还以为手下败将又来了,浑不在意。没想到,几场仗打下来,两人均是损失惨重。刘长清还好点,毕竟是朝廷命官出身,手下还有几本的操练,武器也不是火枪火铳就是刀矛,而且继承了清军优良传统,一见打不过就跑。朱洪英的义军可就折损严重了。他的手下,只有少量火铳火枪,其余的,一半用刀叉,另一半人,甚至还用竹竿削尖的竹枪,又没任何防护,并且还凭借勇武,猛打猛冲,一时间被越南的禁卫军打得招架不住,最终落败而逃。

    两人只得又合兵一起,商议办法,最后得出要将越南军队引入树林中进行伏击。

    在折损七八百人的代价后,朱洪英终于成功地将大意的越军引出了河内百余里之外的山林里,和刘长清一道,成功伏击了越军。一番大战,将越军杀得死伤惨重,连陈践诚也被朱洪英当场斩杀。越军折损二三千人,被当场俘虏千余人,又逃散上千人,只余一千余人逃回河内城中。

    朱洪英和刘长清的手下在缴获二三千杆火枪后,势力大涨,趁势反攻。他们将部分俘虏和一些在越北本地招收的手下,冒充打败逃回城的越军,出其不意地偷袭,一举攻占河内城。

    河内城一破,除了二千阮氏王朝的禁卫军夺路逃走外,其余的越军纷纷归降。这下,形势大变,失去河内的屏障,整个红河河谷地区,全部被朱洪英和刘长清侵占。

    朱洪英和刘长清两人以谅山沿沧河一线,经郎商到河内,为分界线,沧河以东归刘长清,以西归朱洪英。河内为两人共管,各占一半。

    两人一番密谋之后,朱洪英自称大明朝皇室后裔,在河内登基称帝,宣布重建大明朝,年号安南,并封刘长清为定南王,属于一字并肩王,可不听宣调。

    于是,两人正式在越北地区割据起来。

    嗣德帝接到陈践诚兵败身死,河内城被占的消息,又惊又怕。但此时的他,已经无力再派兵出征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派出使者,备齐无数象牙、黄金和珍珠等珍贵之物,从海路前往广州,再转道前往中华帝国的皇城圣京,觐见皇帝,请求出兵帮助镇压越北的叛军。

 第716章 小小广南地主,竟敢称帝?

    中华帝国,圣京城内皇宫。

    这天正是每旬帝国朝会的日子,冯云山早早来到朝堂,却发现其实他已经是最晚一个到的了。不由莞尔一笑,道:“众爱卿竟然如此之早,岂不是天还未亮便起床了?以后不得如此,朕现在规定,日后只能辰时当中,哎,也就是早上八点,正式上朝。不许迟到,也不许过早到。”

    如今中华帝国都推行标准,但冯云山穿越以来用习惯了这古代的时辰,因此时不时自己也用时辰来衡量时间,他一说出口便醒悟过来,立马改口,规定早上八点准时上朝。

    自从实行旬朝以来,朝廷官员每次都早早上朝,并且一次比一次更早,冯云山又不好让这么多的朝廷官员多等,便也跟着早些开朝,谁想到,他一提早,下次那些官员更加地提早一些。这样每旬往前赶早一刻钟,几个月下来,竟然足足比原来规定的8点钟开朝,提早了三个小时,直接闹到早上五点不到便开朝了。冯云山这才再次下旨,规定不能过早上朝。

    “众爱卿,今日可有国事要奏?”冯云山定好上朝的时间,便正是开朝,说起开场白来。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启奏!”刘长佑率先出列,奏道:“去岁南方老六省风调雨顺,加上磷肥的使用和各乡镇村合作互助,百姓都种植双季稻,粮食获得大丰收。”

    “这多亏托了陛下的洪福,新皇新气象,百姓安居乐农。”刘长佑先是夸奖着,然后话锋一转,咳嗽一下道:“但没想到,稻谷太多导致米价下跌,米贱伤农啊!农业部虽然及时组织将老六省的粮食运往北方缺粮地区,但效率低下,几个月来也没运走多少。而且北方只有直隶、山东、菏南、山西等局部州府缺粮,但所缺并不大。而且,前期通过民间的转运,以及去年筹备黄河改道和汕东洪灾的粮食,已经基本满足所需。因此,粮食好不容易运至北方,也卖不上价格,徒增损耗。没想到这粮食太多,也是难办啊!微臣担心的是若是这粮价还这么低,今年春耕,百姓便缺乏种粮的兴致了。”

    “粮食竟然有盈余这么多?”冯云山吃了一惊。他对于去年的粮食丰收,是清楚的。就像刘长佑所说的那样,因为最早被讨虏军占领下来的南方六省,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许多无地、少地百姓都分到了田地,至少也能租种公租田或低租田,积极性大增,再加上各地乡镇成立合作社,乡民互助帮忙耕种劳作,又推广双季水稻,开垦荒地,更在磷肥的推广使用下,加上年景也好,粮食产量大增。

    但他没想到,竟然会增加这么多粮食,百姓吃不完不说,还导致粮价大跌,这便有些伤农了。

    “陛下,微臣经过去圣京城外的江宁乡民间调查,发现有此现象:尽管家有很多粮食了,许多百姓还是以前的习惯,每天两顿,每顿都是米粥和野菜等填充肚子,只不过米比以前多放了些,每顿多喝了两碗而已。每日所耗粮食不多,家中的粮食大多都积攒起来了。而且,除了公租田等租粮之外,其余的私田等粮税,都以圣币来兑付,造成众多百姓都要出售粮食,换取圣币来交付。而市面上原本的大粮商,很多被当成圣军时代当成大户劣绅被铲除抄家了,导致整个南方六省没什么做粮食生意的粮商,而官府又不收购粮食。导致粮食始终在各乡镇的乡民之间,相互售卖,如何能卖出去?”刘长佑奏报道。

    “唉,百姓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