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368节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68节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胜邦一本正经地回答:“圣王,属下手艺精湛,适才将那叫什么僧格什么的蒙古王爷,那颗头颅好大,完成腌制也就半个多时辰便可。”他再仔细看了看载垣,又走过去,用手摸了一下,惹得载垣浑身一阵哆嗦,继续说道:“像他这颗头颅不大,很快便能腌制好,半个时辰都不用。只是不知圣王要这头颅用来做什么?”

    “示众啊!本王要让城内的清妖们都好好看看,不归降本王,与圣国作对的下场!顺便还可以打击城内清兵的士气,让他们没心思守城!”冯云山说的理由倒是很实在,不过,却让闭上眼睛的载垣心中更是忐忑。

    想想,这是粤贼啊,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与他们根本没道理可讲的,自己装作不理会他们,搞不好还真的被砍了头,那可就糟了。载垣心中暗暗地思索着。

    可真要自己投降这贼酋,不说自己堂堂王爷曲身事贼,丢份不说,还会背上背弃祖宗的罪名。但这些,与脖子上的人头想比,实在是可以忽略。载垣心中明白,面子再重要,也比过不自己命重要。

    眼前这关,该怎么过去才好?

    他正在思索如何才能自救,这时,冯云山却朝刘胜邦问道:“胜邦,北京城内的那些人都联系好了吧?”

    “都联系好了!对方不再要求我们封他们为王,降低为侯爵爵位,再赐给一张免死铁劵,便答应献城!”

    “唔唔,很好!要是那些个满清王爷,都如这位怡亲王一样,我圣国就没这么容易攻克北京城了!”冯云山嘿嘿一笑,继而一正脸色,道:“闲话少说,还是早些将他首级腌制好,让人连夜挂在北京城外,杀杀守城的清军们士气!”

    刘胜邦答应一声,便抽出牌刀,朝载垣走来。

    听见一步步走近,载垣猛地睁开眼睛,开口道:“圣王饶命!载垣愿降!”

    冯云山闻言,哈哈大笑,一把抓住载垣手臂,道:“王爷果然是明白人,既如此,本王想想,你归降圣国,本王便封你为侯爵,怡汉侯吧。怡汉侯,你却是要好好珍惜此次机会,为圣国出力!”

    载垣挣扎着跪倒在地,拜道:“奴才遵命!”

    听到这满清的王爷自称奴才,跪拜自己,冯云山不由常舒了一口气。二百多年了,自己也算开了个汉人的头,第一次让一位满清铁冒子王爷自称奴才跪拜汉人!

    刘胜邦放回牌刀,却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白纸,道:“还请怡汉侯签写这份归降圣王的效忠书。”

    矜持一丢,载垣已经完全没了满清亲王的高傲,像条听话的哈巴狗一般,连忙照做。

    冯云山笑道:“很好!怡汉侯。如今便由你写信,给北京城内的一干重臣,对他们进行劝降。另外,圣国的将士和百姓对于你们爱新觉罗氏甚是怨恨,若是得知你是爱新觉罗氏,只怕会群起而攻之,因此,本王决意给你另取名字,彻底与满清划清界限,如何?”

    载垣心中发苦,但如今他为鱼肉,只能任由冯云山摆布,只能厚着脸皮求道:“求圣王赐性命!”

    “既如此,便姓那吧。叫那奴儿吧!”冯云山却是想起了后世那个著名的满族歌后的姓氏,便直接套用这个姓好了。

    载垣无奈,心中即便是在滴血,还只得连声道谢!

    刘胜邦又将载垣带下,陪同着一道去劝降那数十位满清重臣。

 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动

    北京城内恭王府内。

    奕訢被自己的福晋瓜尔佳氏烦得一夜都没睡好,心中却惦记着僧格林沁的消息,便索性出了卧房,走到正厅,没想到一假寐竟然就睡熟过去。

    昨晚,奕訢收到一封来自自己岳父桂良从贼营传来的信。取出一看,奕訢傻眼了!

    桂良在信中告诉他,不待他向粤贼的圣王提及那件机密的事情,粤贼早就已经派兵袭击了北狩的皇帝一行。并且,还俘虏了皇后和怡亲王载垣,还有数十名朝中重臣。大清的脸却都丢尽了!而且,那贼酋似乎野心极大,对王爷所提议的黄河以南地区,似乎并不满足,很有可能直接向将我大清赶回关外。

    桂良郑重地提醒自家女婿,不要再想着固守北京城,还是早做打算,要不彻底与粤贼合作,要不,早点离开北京城。最后,桂良求奕訢早点派人将自家搭救出来。

    奕訢一看这封信,便知道,自家的岳父已经被粤贼给控制了,所写的,虽然没有明说,却从头到尾都是劝说自家献城投降或是率领守军弃城逃跑。

    搭救他?怎么搭救,不就是要交换么?他桂良值一个北京城么?自己若真是献城投降,那也许自己能做个闲散王爷,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大清,自己更加可以做个闲散王爷,哪怕是撤回关外。自己想要的,是重振大清。可这一投降,自己的名声就毁了,在满旗族人中就彻底没有威望了。

    因此,奕訢心中很明白,自己不能向粤贼投降,除非粤贼答应与自己划黄河而治,粤贼退兵至黄河以南,这样保住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不大可能了。粤贼的野心很大,北京城已经是难以保住了。

    但就算如此,奕訢也要拼死抵挡,直到事不可为,他才能领兵逃离北京,否则,无法向自己那皇兄交差,也没办法跟大清的列祖列宗交代!

    奕訢暗自思索着,却迷迷糊糊地睡去。

    王府里的下人自是不敢惊醒他。

    天色大亮,这时,一名王府侍卫急匆匆地闯进正厅,看见奕訢扑通一声跪在面前,大叫:“王爷,不好了,不好了!”

    奕訢猛地被惊醒,睁开眼,倒没有生气:“什么事情,贼兵又在攻城了?”

    这两天,贼兵时不时会小规模的袭扰内城,但却没有大规模进攻。而北京城墙高厚,城上火炮众多,防卫森严,倒也不怕贼兵一下攻下来。对于这点,奕訢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爷,僧王昨夜领兵五千余骑,出西直门,夜袭三贝子花园的贼营,结果遭遇贼兵伏击,几乎全军覆灭。”侍卫带着哭腔,“王爷,连僧王也不幸战死。可恨那贼兵将僧王的头颅拿在城外,要求那‘京观’中的一个叫曾天养的贼头的颅骨与之交换!”

    啪!奕訢一惊,将手中本来要准备喝茶的瓷杯摔落在地,摔得粉碎。

    “怎么会这样!?”奕訢内心掀起滔天波澜,他怎么也没想到,大清的第一猛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竟然会战死!这位蒙古王爷,可谓身经百战,纵横沙场,但没想到,竟然会死在贼兵手中。

    昨天,还威风凛凛的僧王,豪气万丈地要领兵夜袭贼营,目的便是将贼酋斩杀或抓获,但没想到,一夜之间,竟然便成了贼兵手中用来交换的一具头颅!多么残酷的事情!

    奕訢只觉混身寒颤,巨大的恐惧漫延全身。

    尽管僧格林沁对皇兄忠心耿耿,并不买奕訢的帐,但奕訢却清楚他对大清的忠心,对其欣赏有加。如今,这位大清最后的猛将战死,以后还有谁能率领大清的勇士们抵挡贼兵?

    贼兵到底是有多强?才会在一夜之间,将黑夜里偷袭的僧王兵马全部击溃?

    奕訢只觉大清前途更是一片黯淡。若不是知道北京城坚固,他几乎就生出立马撤兵逃走的念头来。

    “便去西城的‘京观’中将那曾天养的贼头拿去交换吧!要把僧王好好入殓安葬。将此消息赶紧报给皇上吧。”奕訢一阵哀叹,无奈地挥挥手道。

    僧王一死,北京城的防务已经无人统领了。城中的那帮满蒙将领,奕訢清楚,那都是帮吃喝玩乐的家伙,真正能战的已经不多了,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像僧王这样,在军中有巨大的威望,能让京中清军听从指挥,奋勇作战。

    如今,也只能是自己和穆荫两人统领城内军队,与贼兵对抗了。

    奕訢想到这里,顾不得浑身的酸痛,急急忙赶往城楼,巡查城上防务。

    ……

    二个时辰后,僧王领兵夜袭贼营战死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北京内城。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都人心惶惶,行色匆匆。内城居住的,都是满旗贵族与皇亲国戚,此刻一听僧王战死的消息,便犹如天塌下来一般。大家都清楚,北京城之所以觉得牢固,是因为有僧王在主持防务,但如今僧王一去,大家坚守的心思,也变没了。

    不到中午,便有数家王亲国戚聚集在一起,商谈对策。

    “这北京城,本王看是肯定守不住了,不如大伙早点商量下,怎么办才好!”有名年老的郡王首先提议,年纪越大,越是贪生怕死,这名世袭的郡王首先就将北京城守不住挂在嘴边,诱导众人弃城逃走。

    “是啊,闲王爷说的对!依本王看,我大清入关二百多年,坐了汉家二百多年的江山,也够了,是时候回关外祖地去了!”

    “就是,连皇上也情知守不住京城,早就逃往热河行宫,而且,半路上还被贼兵袭击!我看,我们还是要早做打算,不要等贼兵越来越多,想跑都没法跑了!”

    “僧王一死,还有谁能守住北京城?便是奕訢那小儿,只怕如今也在府中收拾细软,早做准备了吧!各位王爷、侯爷,这北京城本就是汉家的东西,如今我们满旗人,住了二百年,再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

    “大家安静下,依本王看,大家都有相同的心思,只是没人领头,更没有好的借口。本王不才,倒有个主意!”那位被称为闲王爷的郡王站了起来,大声说道:“皇上不是去热河巡狩,半路遇袭了吗?不如大家一起立下个字据,按上手印,联名上奏皇上,要求去热河行宫护驾!这样,便有了一个好理由离京,又塞住皇上之口,难以怪罪下来!”

    “太好了!闲王爷不愧是我大清智囊,这主意却是妙极!”

 第600章 一边在战,一边要逃(感谢诸神打赏)

    农历十月初七深夜。

    镇国公敏珠尔色丹、不入八分辅国公齐丹两家,率领家兵携家眷三百余人,从城东北角安定门的侧面缒城而下,逃往城外;

    镇国公巴勒西奇、不入八分镇国公松其尔固、镇国将军隆德多以及三名奉恩将军,也同时率领家眷,从城北安定门和德胜门之间,缒城而下,逃离北京城。

    农历十月初八下午,北京城内已经传遍了众多镇国公领头逃离北京城的事情。

    甚至,连旗人碰面,也都寒暄一句:“你几时走?”

    “今夜便动身,要不一起?再不走,只怕贼兵便要破城了,只怕走不了了!”

    “那便说定了,今晚二更时分,安定门处见!”

    随着人潮的涌动,到初八傍晚时分,已经大半个北京城内的旗人都偷偷地传言着晚上出逃的事情。

    满清的北京城中,满汉分城而居。满蒙旗人,都居于内城,而汉、回等族人,都居于外城或者城郊。

    而内城连绵四周城墙有七八十里,城墙内心为夯土,内外壁上均以条石为基础,上则包彻城砖,高达十米,城墙基础也是十余米厚,坚固无比。

    内城一共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这九座城门的守卫和门禁、巡夜,都由“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也就是俗称的九门提督衙门来负责。

    九门提督,一共二万多人,分布在内城的各处城门防守。但九门提督的军士,从未出城作战,只是捕拿盗贼,巡查打更之类的,根本从未见过血腥,又怎会有多少战力?

    而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防卫森严。

    目前,因为被咸丰调走,出城交战和圆明园中被击溃后,北京内城还余下的八旗战兵,主要有骁骑营近三万余人,护军营一万二千余人,火器营四千人,健锐营二千人,另外,还有步军营近一万五千人和亲军侍卫数百人。

    也算是兵员济济,但可惜的是,这些八旗兵中,都是世袭子弟,早失去了祖辈们的血性。自康熙年间,早在吴三桂反叛自立时,八旗军中便无一员大将和上万的八旗兵士敢主动挑起征讨吴三桂的大任,以至康熙连连哀叹,最后还是以满汉一家的说法,由新组建的绿营汉兵平定三藩之乱。此时距离满清入关尚不足三十年。

    如今,经过乾隆年间的国力强盛,北京城内的八旗兵更是养尊处优惯了,渐安舒习,又都是皇亲国戚,纪律败坏,日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