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圈 >

第117节

三国圈-第117节

小说: 三国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缴1算,1算为120钱。

    商人财产2缗征缴1算,120钱财产税。手工业4缗1算,一车1算,商人车2算,五丈以上船每艘1算。

    爱国税,不缴还鼓励相互揭发,揭发赏罚没一半。

    强制人爱国的汉武帝之后,前汉就一路衰下来了,没谁再认识后来的皇帝了,武帝驾崩不过百年,西汉灭亡。

    刘秀复立汉后,包税制替代了把国都爱灭了的强征,恢复了皇权不下县的文景之时,县以下由豪强,三老等乡官庄头,代收税赋,摊派徭役。

    这又造成了士族门阀与地方豪族的壮大。

    历史就是一个循环,算缗钱废了,又收。屯田政策灭了,又起。包税制取消了,又来。

    善法恶法,因人因时不同,同样的一个观山海的专卖制度,管仲用就国富民丰,换了桑弘羊等大汉的财相,猛一用效果极好,横征暴敛,当然国库充盈。

    然后,一头栽进国敝民穷的死亡螺旋,喝海水一样,越扩大专卖越是百业凋敝,改都改不出来,直至财政崩溃。

    “我说的不是税种,而是税权。”

    李轩看着钱景,笑道,“我们既然自诩我们不是万般皆下品的独术,是吕不韦,范蠡,管仲,鲍叔牙,子贡等虽商人亦可拜相的共和,那我们就要说到做到啊。既然北盟是以抵押税权的方式,从中联储借出的货币,那税权的监督与行使,自然就是中联储的了。”

    “我们来为北盟收税?”钱景诧异极了,“那要县令,盐铁官,税吏干嘛?”

    方圆闻声同样懵了一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个商贾,从来是被官府收税,居然还能为官府收税?”

    “对呀,不是为官府收,是为你们自己收,收的就是欠款啊。以钱东家收高利贷之执着,收自家的利息,想必没贪腐的必要吧?

    北盟时下只领有燕国一隅之地,便先设个国税局。名义属于北盟税务机关,实质由中联储管理,专门用来收税。

    我感觉咱们私营中联储的私营国税局,可能要比朝廷的税吏,清廉那么一点点,收税的效率,高那么一点点。”

    李轩笑眯眯道,“这你们不是财相,也是副财相了吧?未来北盟财相皆从中联储而来,都不奇怪吧?北盟税权,货币发行权,财政收入,都被商人掌控了,这个商德,立的住吧?”

    众人一时皆默,眼神中都是不可置信之色,方圆扯了扯似乎发紧的喉下内领,沙哑着声音问了句:“北盟能发多少粮票,居然是我们说了算?”

    “对呀,有无限发粮票的可能,我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的,缺钱就印呗。粮票再贬值,我又不损失啥。”

    李轩笑呵呵道,“可我怕我随心所欲的后果,会让粮票变的一文不值,民不聊生。会让北盟倾覆,最终伤害的还是我自己。所以,我管不住的手,就让与粮票和身家性命挂钩的人来管。我不把你们的命,你们的家产当回事。但我相信,你们还是会把自己的命,自己的家产,当回事的。”

    方圆闻声心中一紧,从话里听出来了,怕是中联储挂钩的似乎不仅限于他入股的那点财货。

    只是一张小纸片之下,一个中联储之中,究竟藏着多少弯弯绕,如何就跟自家身家性命绑在一起了?他一时也想不明白,只是对笑语吟吟的李轩,越发恐惧了,深怕被坑。

    “我投,八成利润上缴,我接受。”

    从来眼神游离,一脸精明的钱景,此时却显得异常沉静,轻轻道,“只为一个不为君衡而衡君权,只为商贾不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可能,我投,我接受,我想试试。”

    说着,歪头看向李轩,“我想知道,刀斧在君之手,中联储凭何不被生杀予夺。我想知道李君的中联储,到底是什么。”

    中联储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李轩自己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以准备“粮”,发行粮票,通过粮票再抵押,做衍生货币投放的怪物。

    受限于仓储,物流,信息,特别是现代金融货币体系的支撑,在大汉造这个怪物,非常困难,损耗太大。

    若是现代,同样的分布式架构,锚粮发货币,实际是很简单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五八章 积压的纺织品与存“资本”的仓库

    (全本小说网,。)

    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工业社会的小民身上已经消失了。

    因为工业革命之前,必先有农业革命,粮食产出的巨幅增长,工业品丰富,已经让小农感受不到何谓青黄不接了。

    何谓青黄不接?稻子麦子最贵的时候,就是田里水稻绿了,地里麦子要结穗了,眼看差一俩月新麦子就要收割上市了,偏偏家里断粮了。

    这个“青黄不接”之时,就是粮价最贵,囤积居奇的粮店,米店假捂盘惜售创造“真紧缺”“还会涨”的市场情绪,一边拉抬一边放的“出货期”,是最适合放高利贷的阶段。

    眼看杨白劳家要饿死了,黄世仁就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做笔好生意。

    别说压房压地,压闺女都得借!

    可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现代已经从小农身上“消失”了。

    现代社会,粮价似乎一年四季都是稳定的,一年年都是稳定的平稳上涨。

    但那只是从小农经济下的小农身上消失了,青黄不接的时段性,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南北美订单农业下的农场主那里,依然明显。

    现代的农场主,就是古代的小农,依然在经历着作物“收购价格”的波段性“青黄不接”。

    简单来讲,就是5月大豆收割,收购价最低,一个巴西种植10公顷大豆的农民,亩产200公斤,5月收获大豆3000吨。

    巴西五月大豆收购价格,一袋不到50雷亚尔,吨价只有260美元,3000吨总价78万美元。

    到了七月,吨价就会上升到280美元,到了八月,北美大豆眼看要收割,这就是“青黄不接”之时,整个美洲大豆库存见底。

    此时世界市场豆油与饲料需求一旦攀升,饲料商与加工商就要补购大豆,会造成大豆价格疾速攀升。

    巴西大豆的每吨价格,或许就会一举突破300美元,350美元,400美元。

    可巴西农场主能等到九月的吨价400美元么?

    等不到的。

    五月大豆收割了,小农惜售,想再等等,可二季玉米要开种了,大豆不卖,种玉米的钱哪来?飞机,播种机那都是吃油的,没钱开不动。

    四五月收割的3000吨大豆堆哪里?

    小农是没有仓储设施的,粮储不是一堆就完了的。要翻粮,要降温,要防霉防虫防鼠,小农无力建造粮储设施,等不到这个价格。

    他若在现代锚粮,弄“中联储”,就可以通过为农场主免费提供粮储设施,免费储粮的形式,帮助小农等到这个价格。

    为什么要建粮仓?因为要放积压粮呀,用来存“沉淀资金”。

    李轩是农盲,但不代表他不会做期货大豆,还是场外市场。与扫服装尾单,断码尾货,拿到比厂价更低的纺织品再售一样。

    积压的纺织品就叫“沉淀资金”,扫单就是在激活这笔“沉淀资金”,将其货币化,转化为“资本”。再销售的过程,就是为“积压的纺织品”寻求价值复位,资本获取利润的过程。

    若是从银行贷款扫积压的纺织品,把积压的纺织品用来换积压的飞机,再把积压的飞机租赁给缺飞机的航空公司,用航空公司的租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就叫资本回路,就叫牟其中。

    美洲订单农业下,同样会积累出积压的“尾单”,同样可以做资本回路。

    盖粮仓,就是为了用来“装贷款”,让积压的纺织品自己入库就是了,谁说贷款非要找银行的?谁说借钱要付利息的?

    纽约广场协议,就是德国马克与日元的价值复位协议。就是扫单。由英美资本扫德日银行坏账,不良资产等“沉淀纺织品”,做成资本回路,一个原理。

    很简单的原理,只不过多绕几下,大多能看懂扫服装尾单的人,就只会曰升值贬值了。

    看似虚无的金融,资本的增值,实际就是通过把积压货“货币”化,转化为“资本”,为“货币”寻求价值复位,来实现的。

    五月的巴西大豆就是“积压纺织品”,与小农门前挂的一堆玉米棒子一样,全是露天摆放,装都没地方装,盖粮仓就是为了“装”它的。

    就在巴西滨海与内陆盖些粮仓,根据当地的实时收购价格,小农入库3000吨,就在小农的“中联储”户头,标个二级大豆3000吨,吨价24万雷亚尔。

    期间买种二季玉米的农资,直接按大豆时价卖大豆库存,就可以了。

    “中联储”的会员买农资便宜,团购价,直接在“中联储”的会员界面就能买。

    到了9月,大豆吨价涨到400美元了,看看库存还有多少大豆,3000还剩1000吨?想卖,卖掉就可以了。

    五月与九月大豆一吨差价120美元,小农1000吨不就多赚12万美元么?

    巴西种10公顷地的就是小农中的小农了,美国农民每人还得种80公顷呢。

    有一万个巴西小农来“中联储”免费存粮3000万吨,中联储不就为巴西小农多赚了12亿美元么?

    “中联储”就是义务为小农提供免费仓库,让小农免费存粮。

    嫌弃里约的大豆价格低,小农还可以把自己库存的1000吨大豆,海运到纽约卖掉。扣去海运,检验检疫,关税,港区仓库租赁费,或许在纽约卖掉更赚钱。

    当然,别说3000万吨,“中联储”一粒大豆都不用存,直接就榨成“金龙鱼”摆超市了,存个毛。

    那巴西小农运往纽约的大豆,是怎么回事?那是真的交易数据,只是没有真实交割而已,与黄金商品期货,外汇市场是一样的,一天5万亿美元的交易额是真实的,只是没实际交割而已。

    小农能从折腾来折腾去中赚到钱,账户中就真有钱,多研究多空双方,利好利空基本面,重组并购题材,红筹蓝裤衩的,这回赔了下回赚就是了。

    只不过中间的海运费,关税什么的,就是“中联储”收的印花税了。

    而“中联储”收储3000万吨大豆花了多少钱呢?

    零!

    永不加赋是圣明,弄个永不减赋就压迫了。

    粮库收储开白条多伤农民兄弟的心呀,“中联储”义务为小农提供免费粮库,仁义吧?

    这就叫剪羊毛。

    这就是统治的艺术!

    由于入库是货币计价,所以即便粮库里一粒大豆没有,也不存在挤兑风险。

    至于小农“中联储”账号上的大豆“xxx”吨,当地市场价“yyy”,总价“zzz”,都是真的,只不过大豆不在库里,总价在账号上。

    小农在“中联储”账号上的这个总价“zzz”乘以1万,就是沉淀资金,就是小农为“中联储”提供的无息贷款,就是委托“中联储”代为理财的资金。

    计价货币一旦变更为“魔术币”,就又成了“中联储”发出去的流通货币。

    若要锚粮,现代版的“中联储”就会这么锚,变个魔术,粮库不用有粮,但要让人的眼能看到“真实的库存”,让瞎子心里有数。

    可要在大汉锚粮,李轩就痛苦了。

    不单是无法依托现代金融货币体系与“货币信仰”,仓储物流一塌糊涂能接受,储转输损耗巨大没问题。唯独金融最厌恶的风险,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汉粮价兮去它娘。

    汉十三州粮价波幅之剧烈,一石栗米去年五钱,今年就能万钱。

    司农之薄,治栗之册,在标各州郡县粮产时,会标注丰收,歉收,蝗涝旱,饥馑,饥荒,大饥,人相食等各种情况。

    去年亩产十石的良田,今年涝一大,亩产就不过石了。一旱,蝗一来,就歉收,绝收了。

    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就是汉的常平仓,太仓与甘泉仓那样的大粮仓也有。可常平仓已废,除司隶外,大多粮仓在河套,幽州等边郡地方。

    交通,路面情况,车辆载具放在这里,一郡遭灾,若是洪涝,连临郡的粮都输不过去。

    一州遭灾,邻州仓廪充盈?没用,官仓账面储备是账面,仓里实际有多少粮,是另外一回事。

    上官来检查,把豪族家的米粮堆满官仓。上官走了,官仓里的粮,也挥一挥衣袖,古德拜。

    本州官场官官相隐,相互拆借“展览粮”,让地方豪族帮着遮掩可以。可不会朝遭灾的临州变“食用粮”呀,那变过去变不回来了。

    加上路运转输困难,损耗巨大。有个风吹草动,成州成郡的粮价,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