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212节

大明1617-第212节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从来没有仇家,也不想着什么报仇的事。”张瀚笑道:“要么是我赢,要么就是我当场就把仇报了。”

    “你这厮,”李慎明笑骂道:“当初就觉得你看着是文弱少年,其实骨子里黑的很,我可果然没看错你,你刚刚很应该照照镜子,和喇虎头子没啥区别了。”

    张瀚哈哈一笑,心里也觉得快意的很。

    在后世他就是一路从街头打成一个大公司的老板,骨子里的那种狠劲和厚黑气息还是很足的,现在平时装着掖着,今天的事,也算是难得痛快一回。

    ……

    马车在和裕升的分店门口停了下来,李国宾一偏腿,从车上跃了下来。

    他的这车是和裕升配给的,不要钱,车子也是和马超人一样的规模,只是制式要稍小一些,毕竟京师地面上,不好弄的太过张扬。

    就算这样,当李国宾坐车出行时,还是会引起街面上不少人的注视和眼光,甚至有一些官员都眼热的很。

    李国宾已经写了报告到李庄,请求叫他打开京师一带的马车市场。

    论说起来,京师有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除了少数赤贫阶层外,普通百姓只占一半,剩下的就是皇室,勋贵,太监,官员,武将,僧道,一个个神头鬼脸的,身上的银子肯定是比普通百姓要多的多。

    京师这种阶层分配是和整个大明完全不同的,富人占的比例在居民中极高,这个市场是标准的奢侈品倾销地,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官员也并不完全有机会坐轿子,普通收入或是穷官儿有的事,自己家里养个轿班,一多半的官员是没有这本事,出门又不能穿着官服步行,骑马他们又没这本事,如果有一辆过的去的马车,只要养两匹马和一个车夫,这个负担轻的很,就算一次性要投入不少钱,到底还是一锤子买卖,比在家里养整个轿班要容易的多。

    “李先生。”京师分店掌柜跑了过来,笑呵呵的道:“上回你说要卖车,新车都赶过来了。”

    “哦?”李国宾眼睛一亮,急着就往里走。

    院里停着十来辆新车,也都按李国宾的要求改装过。

    在大同那边的车,镶嵌着不少金制或银饰,李国宾要求一律拿下,只用铜活就好。倒是原本装饰的地方,需要用琉璃或是改为楠木制品,要么就是用紫檀木,用高手匠人精心雕刻一些人物或山水的图案。

    张瀚那边的马车设计,在李国宾眼里看来就是典型的山西暴发户,他现在坐的就是那种,李国宾感觉很挫。

    这种车当然吸引眼球,也会使一些勋贵和商人动心,但有品味的人,不论是勋贵还是文官,或是将门世家都不会买的。

    车子本身够优秀,光是那流线型就足够叫人惊奇,中式大车两个轮子是死的,本身要负重,车厢的做法只有固定的那几种,也谈不上转向和减震,和裕升的马车随便哪一样也秒杀两轮大车,只要稍加改动一下装饰,估计销量一定会极好。

    李国宾绕着新来的马车走了一圈,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果然是按照他的要求都改过了,雕工很好,挑选的画作也好,不仅不俗气,相反还很大气。

    他有些敬佩张瀚和李庄的那些人了,只要自己稍加点拨,人家就能把事情做的很到位,叫自己无需再说第二次。

    “老刘,”李国宾很高兴的道:“这马车,三天之内我全出脱了。”

    京师大区的掌柜是刘吉,也是张瀚骡马行一开始就请的掌柜之一,当初执掌过东六店,张瀚往辽东时的最后一站也是从他那儿走,是最老资格的掌柜之一了。

    刘吉笑道:“那敢情是好,李庄那边正缺钱呢。”

    “又缺钱?”李国宾咋舌道:“年底还进项了好几十万吧,一般的商号东主都得把这银子藏在地窖子里头收着了,咱们这东主好,一钱银子也不落下。”

    刘吉道:“近来帐局的麻烦你又不是不知道!”

    “那也无需花费太多啊?”

    “答案就在那边的货车上头,你过去看看。”

    刘吉也不多废话,李国宾已经不是纯粹的掮客,他现在接别的店生意已经很少,几乎是和裕升编外的专职人员了。

    两人一并往里去,和裕升在京师的分号规模很大,前后有一百来间屋子,算是前店后厂的格局,一般京师的大商号也是这样,不管是鞋店布店衣服店帽子店,前面几间屋子是门面,后面几十间屋子用来给工人做活计,一般的大商号用几十号乃至百来号人都是有的,但碍着京师权贵多如狗的现实,没有哪个大商家能真正做大,象苏州那样雇工多达几千人的大型商家,在京师是没有可能出现的。

    真的有哪一个商号作死,达到雇佣几千工人的规模,不要权贵或太监来打压,锦衣卫和东厂就会直接找上门了。

    工人这种有组织性,又多是强壮男子的组合,在京城内部是不可能被允许出现的,锦衣卫厉害的时候,不管是天气预报还是街道干净不干净,菜场的菜价,鸡蛋卖多少钱一个,哪家酒楼门口有人打架了,这些事都是要上报的……这可不是玄幻小说的桥段,是历史有记录的事实。如果哪家工厂有几千强壮工人,这报告摆在皇帝案头,皇帝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觉得锦衣卫和东厂太无能?

    和裕升的分店规模大,但不是工厂,只做库房和周转,有几十个伙计和搬运货物的工人,铁场来的铁块是大宗货,一般是会临时雇佣人下货,不会在这里留用太多人。

    一旦叫人盯上,也是不大不小的麻烦。

 第二百九十四章 订货

    货车都是粗大笨拙的四轮大车,车厢很大,也没有开窗,只有后车门,现在的大车其实满装的话可以装四吨,甚至四吨半,五吨也有可能。

    一百多年后的四轮车,在西部大开发的荒野道路上,一车拉五吨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那是早期工业革命后的大车,钣金水平远超现在,车身坚固程度也比现在要强,和裕升的马车减震还是木制和皮制,铁部件较少,因为水平还达不到,这事张瀚也解决不了,一整套的科学体系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能解决的。

    就象橡胶车胎,在张瀚小时候,共和国的乡村道路上到处都有毛驴拉的两轮的橡胶车胎的大车,一车轻松几千斤,也是最老式的两轮车,但有了这种车胎,几千斤的重量很容易拉走。

    橡胶车胎,水泥或沥青道路,这是整套的工业化之后才有的东西,杀了张瀚他也弄不出来。

    因为道路限制,和裕升的大车只装三吨到三吨半,也就是六千到七千斤。

    几百辆货车物源源不断的从灵丘运货出来,正好最近骡马行也没有扩张,生产出来的新货车足够满足铁场的货运。

    李国宾却知道近来货运减少了很多。

    原因很多,工部采买近期已经满足,各大商行还要很多,但和裕升的灵丘铁场并没有加大出货,相反还减少了一些。

    往草原上运生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草原上缺铁,张瀚绝不会提供上等精铁,普通的生铁是无妨的,反正以蒙古人的冶炼水平想炼出好的精铁也很难,生铁尽管拿去用,想卖到辽东打造更多更好的兵器和铠甲,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另一个原因也就是刘吉叫李国宾过来看的成果……大量的铁器放在车厢里头,几十个精壮汉子在还有些寒冷的春风里头,脱了上衣,打着赤膊正在奋力的下货。

    “全是精铁所制。”刘吉笑呵呵的道:“小刀,小铁锅,汤铁锅,铁锄,铁铲,铁勺,各色各种的铁锅,茶壶,面盆,酒杯……应有尽有,眼前这二十来车,全部都是各色铁器。”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一般商家的执行力和效率肯定是远超朝廷官府的,商人言利,没效率就没利润,但效率再高也没有这么高法的,说声海贸,整船的货就备好了,说声要开辟京师精铁市场,和李国宾谈的时候李国宾还不觉得这灵丘铁有多大前途,因为毕竟距离较远,不及闽铁可以一路海运再转漕运,但底下的发展就叫李国宾大跌眼镜,和裕升用强悍的物流能力抢下了最大的一块市场,在年前张瀚还花了极少的银子买了遵化的一座废铁场,已经在勘探铁矿和准备重修高炉……以灵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只要有合适的铁场,继续往北方辐射和抢占市场是必然之事。

    再下来就是眼前这些货物,精铁和生铁抢占的还是原料市场,更大的市场就摆在眼前。

    民间用品,大量的铁器缺乏,虽不说是前元时几家用一把菜刀那么窘迫,但铁具严重不足也是大明民间的现状之一,铁器贵而不耐用,工部产的铁锹就是价低质差的代表。

    李国宾眼前的这些器物,全部都是精工细作的民用物品。

    他拿起一柄铁锹,试了一下。

    “趁手吧?”刘吉笑道:“把做的好,镶的结实,刀口就不必多说了,上好的精铁打磨出来的。”

    李国宾没说话,将铁锹放在地上,用力铲了一下。

    “真是好钢口,好锋利!”

    一锹一下去,一下子就是铲起一铲子的土,锋锐的钢口如同利刃一样,将土块轻松削穿。

    李国宾脸上是满满的震惊之色,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事实。

    刘吉面露狡黠的笑容,他当然已经试过了,李国宾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

    其实怪不得李国宾,就算他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很难想信,一柄铁锹的钢口可以锋利到如此的地步。

    “并没有点钢啊?”

    当时的上等戚刀是要“点钢”的,就是在精铁的武器上加上钢水制成的锋刃,这样可以使兵器更加锋利,也更为坚固。

    不过这铁锹就是精铁所制,并没有加上钢,李国宾仔细看了看,确实就是精铁,但打磨的特别好,所以比一般的铁锹要锋利的多。

    “这成本得上去多少?”

    刘吉笑道:“不愧是李先生啊,不过不怕和你说,成本很低,比起那些粗制滥造的铁锹还要低一些。”

    “这是为什么?”

    “李庄有水力击捶,有轧辊机,水力带动,用的人力不多,十二个时辰机器都不带停的,哪个铁匠铺子能这样?地方大,机器多,流水线,师傅们是计件拿钱,还有质量标准,军政司管的很严,所以做出来的又快又好,做的越多本钱就越小。”

    李国宾沉思道:“工部所出铁锹一把五分银,一柄木锹便得三分,民间的铁锹贵过铁锄,铁锄一柄一钱二,咱们这柄,少说也得一钱五。”

    李国宾说的就是大宗的批发价,这铁锹在民间最小的摊贩卖到百姓手中,估计到一钱八或是两钱,以质量来算这价格还算是很低了。

    “销量会很好。”李国宾转头对跟着自己的小厮道:“请马东主王东主他们晚上吃酒。”

    他又对刘吉道:“每样我都带样品过去。”

    刘吉得意的道:“李先生你得加把劲,我这里已经直接被订了好几车货出去了。”

    李国宾笑道:“我一柄便是几万柄锄,几万口锅,你这店若要赶上我,还得过几年。”

    刘吉不觉气闷起来,和裕升在京师还是名头不显,而且商业脉落这东西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搭起来的,他虽然努力,还是得在李国宾后头奋力追赶。

    “等会,”刘吉叫住打算离开的李国宾,指着一辆车道:“这里还有一车硬货,先生得看看这车货怎么出?”

    ……

    天黑之色,李国宾在城东的一座大酒楼请了一桌客人,他的客人都是大商家,而且多半是和铁业有关的巨商,按说以他的能耐,单独请人肯定没问题,若是以前想请这么一大桌客还是有些困难。

    毕竟同行之间会有竟争,商业上的事情也需要保密。

    李国宾能邀集到这么多人,主要是他现在隐隐是和裕升在京师的代表人物,虽然各家商行能直接去和裕升,不过生意人就是这样,他们感觉李国宾更高端些,自然情愿和李国宾打交道,好过去找刘吉。

    按张瀚的说法,这算是一次营销订货会。

    效果自然是极好。

    不论是锄,还是铁锹,炉,杯,锅,都是精铁所制,质量堪称上乘。

    以前也不是没有这一类的货色,但所有人都知道,和裕升的出品在质量上十分稳定,拿出来的样品是什么样,底下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过来,还是和样品保持相当一致的品质。

    大量的精制铁器,价格比起普通的货色几乎相当,并没有高出多少,这就很难得可贵。

    酒没喝到一半,李国宾的订货就超过十万两银子,而且几乎是各家抢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