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宠之嫡女医妃 >

第439节

盛宠之嫡女医妃-第439节

小说: 盛宠之嫡女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玉怡和傅云雁互看一眼,心想也是。反正南宫玥和她表妹的关系也不佳,她们犯不着管别人家的闲事。

    原玉怡总算想到了正事,“玥儿,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过了中秋就是八月十六了……”她笑眯眯地冲南宫玥和傅云雁眨了眨眼,意有所指。

    说到八月十六,南宫玥也是眉目含笑,而傅云雁却是叹了口气:“可惜阿昕没来!”五皇子在王都监国,南宫昕身为他的伴读,自然也要留在王都陪同,也就没有随着一起来行宫。

    八月十六,对大裕的年轻男女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这个节日源于前朝,传说三百年前,有一位少年将军在秦淮河上偶然认识一个名叫慕莲的歌妓,两人一见钟情,将军欲取慕莲为妻,却遭家人反对,慕莲最终自赎其身,黯然离去,从此音讯全无。

    少年将军对其情根深种,一直未娶,甚至不惜放弃锦绣前程,被逐出家门,独自隐居边疆。

    他在边疆一待就是近十年,其后,北狄来犯,他们来势汹汹,一连攻破数城,少年将军毅然挺身而出,带领一城百姓死守垣城。就在孤立无援,危在旦夕之时,慕莲巧施“连环风火计”大破敌军后方,解了恒城之危,两人在全城百姓的见证下成了亲。

    成亲后,两人一同奋力镇守北疆,直到朝廷援军赶到。

    因他们在北狄一战中立下的大功,朝廷论功行赏,封了少年将军为安北侯,而慕莲则由一介歌姬,扶摇直上,成了超一品的侯夫人。

    皇帝召安北侯夫妻进王都,可是他俩却选择继续住在北疆,过着朴素清贫的生活,他们带领贫困的当地百姓开恳荒地,灌溉引流,慕莲更是开了书院,亲自为师教化子弟。

    夫妇二人的书院里不仅教出过一代大儒、阁臣首辅,还有许许多多杰出之才。

    五十年过去,夫妇俩是桃李满天下,安北侯更是因其在北疆的造化之功荣登名臣谱,从此名垂青史。

    慕莲夫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在她过世后,民间对其仍旧怀念不已,便把八月十六安北侯夫妇成亲的日子定为慕莲节,一个有情人终成眷的日子。

    年轻的恋人们常常在这个日子放莲花灯许愿祈福,希望天长地久,白首偕老。

    看着傅云雁摇头叹气的样子,原玉怡笑眯眯地挽着她的胳膊道:“六娘,有我陪你还不够吗?”

    “不够!”傅云雁用力地点头道,“我还要吃你做的莲花糕!”

    慕莲节的传统之一,就是女子亲手做莲花糕送给夫君,两人分食一个莲花糕,以后才能团团圆圆。

    “好主意!”原玉怡眼睛一亮,“玥儿,不如慕莲节那日,我们一起去希姐姐那里做莲花糕吧。还有莲花灯也得做起来……”

    “我来做莲花灯吧。”傅云雁兴奋地自动请缨,“下厨我不在行,莲花灯就包在我身上好了。”

    “到时候,我们约上希姐姐、君表哥还有霞表妹他们一起去放莲花灯。”

    几人越说越兴奋,傅云雁更是兴致勃勃地说道,“阿玥,怡玥妹,干脆你们俩一块儿去我那里,我再让人把希姐姐她们也叫过来,我们坐下来好好商量。”

    南宫玥笑着拒绝了,说道:“不如明日吧。”

    “阿玥,你今日有事?”刚问完,傅云雁立马露出了恍然大悟地表情,调侃着说道,“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想回去陪奕哥哥。”

    被说中了心思,南宫玥的脸上微微有些烫,但还是厚着脸皮说道:“是又怎么样?”

    傅云雁挽起了原玉怡的胳膊,调侃着说道:“阿玥有了奕哥哥,就不要我们了。还好,还有怡表姐你陪着我。”

    南宫玥故意瞪着她,说道:“等着吧,等到你们成了亲以后……哼哼!”

    说到“成亲”,原玉怡的脸颊突然红了,南宫玥和傅云雁望了望彼此,后者忙欢喜地说道:“怡姐妹,你的亲事就要定下了吗?”

    面前两个都不算外人,原玉怡虽然脸红,但还是大方地说道:“娘说改日让我瞧瞧,若是我愿意,就定下了。”

    “快说,是谁?”

    “……章敬候府的简三公子。”原玉怡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悄悄说道,“二哥说他会去帮我打听一下的,让我先拖着娘,过几日再去见。”

    这世道,女子艰难,夫家如何更是关系到大半生,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和离的。

    尽管云城长公主和驸马必然不会害原玉怡,但有的时候,作为长辈,所考量和关注的未必全面。

    “我也让阿奕去打听一下。”南宫玥说道。萧奕在王都的那些纨绔子弟里是第一霸,由他出马,必能有所收获。

    原玉怡羞涩的道了谢,三个姑娘说说笑笑着走到了岔道口,这才各自离去。

    想到萧奕正在静月斋里等着自己,南宫玥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行宫里的日子比在王都要悠闲许多,只可惜,萧奕有差事在身,哪怕他再不务正业,总还是得装装样子,每隔两日就要回一趟五城兵马司。可怜了那副指挥使封殊玄,苦命地扛起了所有萧奕推给他的事。不过,他本人倒是乐呵呵的,忠心的表示为了大哥鞠躬尽瘁也在所不惜。

    萧奕不在的夜晚,南宫玥的心里就有些空荡荡的,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是如此的依赖他了。

    随着太后身子痊愈,南宫玥终于不用再时时跑去长秋宫,萧奕只要在行宫就整日里粘着她,这应兰行宫的景致极佳,两人旁若无人的四处游玩,过得很是自在。

    不知不觉就到了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皇帝的心情自然也是大好,宣了几位皇子公主、王公大臣以及百越的几名使臣伴驾游园兼赏月。

    偌大的应兰行宫中,大大小小的花园有十数个,因着其中一个明月园名字讨喜,皇帝便点了此园。

    由皇帝带头,数十人涌入了原本静谧的明月园。

    今日的月色极好,月亮就如一个巨大的银盘悬挂在夜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素雅温柔。

    众人一边沿着鹅卵石的小路缓缓前行,一边观赏着园中的花卉、竹林、池塘、湖石……

    正值八月,园子里的桂花竞相绽放,散发出浓郁的花香,让人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皇帝带着臣子们在前方走,而南宫玥等女眷们则在后方缓步跟着。

    原玉怡折了一枝金桂,凑近闻了闻赞道:“这园中的桂花开得可真好,清可绝尘,浓能远溢!”

    “是啊!是啊!”傅云雁忙不迭点头,眼巴巴地说道,“这么好的桂花,摘下来泡茶、做汤、做点心想必都是极好吃的。”

    六娘这家伙……原玉怡眼角抽了一下,有道是“金秋赏桂”,还让不让人好好赏花了!?

    傅云雁毫无所觉地继续道:“对了,还可以酿桂花酒!”一说到桂花酒,她的双眼闪闪发光,简直比夜空中的星辰还要璀璨。

    南宫玥则笑着说道:“虽然我做点心是不如希姐姐,但是我酿果子酒的本事却还不错哦。”

    “阿玥你会酿酒?”傅云雁顿时目光灼灼地朝她看来,就差摇摇身后的狗尾巴了。

    南宫玥点头道:“以前我研究药酒时,就顺道学了一点,只不过这桂花酒倒是不曾酿过。若是六娘你不嫌弃的话,我倒是可以一试。”

    “不嫌弃不嫌弃!”傅云雁用力地点头,眼巴巴地看着南宫玥,“阿玥,我可就指望你了。”

    南宫玥笑眯眯地应下了,回忆着曾看过的酿酒的方子,倒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一试。

    姑娘们言笑晏晏,一路走,一路讨论着桂花还能做哪些点心……

    一直到明月湖边,皇帝才停下了脚步。

    只见前方,皎洁的月光泻在湖畔的柳树、与桂花树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轻薄飘逸。明月湖的湖水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地流淌着,一阵阵夏风吹来,湖面上波光粼粼,湖畔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花香,随着夜风丝丝钻入鼻端,洗去一天的辛劳,让人不由变得轻松而闲适,连说话声也不自居的变得柔和起来。

    皇帝看着倒映在月伴湖中的圆月,不由诗兴大发,叹道:“真正是‘月光如水水如天’啊。”

    “皇帝伯伯,”萧奕笑吟吟地提议道,“侄儿虽然不善舞文弄墨,但是今日难得的中秋佳节,不如让大家以明月为题赋诗如何?”说着,萧奕嘴角勾出一个狡黠的笑,飞快地瞟了不远处的官语白一眼。

    小白上次说若要试探出“那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需要一个机会。他瞧着现在这个机会倒是不错,让臭丫头能一解心中的疑惑,省得整日惦记着,多思伤神。他可不舍得他的臭丫头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浪费心神。

    官语白的唇边浮起一丝清浅的笑容,向他微微颌首。

    听萧奕这么一说,皇帝也有了几分兴致。自古而来,诗人词人皆爱中秋咏月,确是一件雅事。

    一看皇帝的神色,一个文臣已经自告奋勇道:“皇上,臣不才,正好昨日赋诗一首,难得中秋佳节,就献丑了,权当给诸位大人当绿叶陪衬一下。”

    这位大人倒是豁达,虽然诗做的普通,但也算给众臣起了个头,皇帝见臣子附议,也觉得兴致更为高昂。

    既然要赋诗,四周服侍的宫人们立刻行动了起来,迅速地搬来好几张书案和椅子,在湖畔一一摆好,并备上了笔墨纸砚。

    接下来,众臣一一以明月为题赋诗,皇帝兴致颇佳地说道:“你们也都过来瞧瞧。”

    萧奕离皇帝最近,笑眯眯地拿起了书案上众大臣写下的诗句,颇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皇帝伯伯,这些诗句实在有些一般,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侄儿都没看到能让人眼目一新的句子。”

    镇南王世子素来张扬无度,众人对他的评论再不满也不敢有任何意见。

    皇帝本来还觉得有几首诗词做得不错,但听萧奕这么一说,他就越看越不满意了,虽然偶有“夜空皎皎孤月轮”的佳句,但总觉得似乎还是差了点什么。

    萧奕笑着继续说道:“说到做诗,侄儿倒是记得锦心会流传出来的两首词做的不错。”

    皇帝若有所思,喊了一声,“怀仁。”

    一旁服侍的刘公公立刻体会了圣意,聆听皇帝的吩咐,然后便匆匆走到后方,从随行的女眷中召来了一人——

    白慕筱!

    一瞬间,在场的大臣、女眷们都把目光投注到白慕筱的身上。

    白慕筱对皇帝行礼后,皇帝朗声道:“今日难得中秋佳节,白姑娘可有兴致也赋诗一首?”

    皇帝钦点那可是莫大的荣幸,不过在作诗上,白慕筱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锦心会上的《浣溪沙》和《江城子》,以及她从前所做的那首《侠客行》已然成为了文人墨客间广为流传的传世佳作。

    众人皆知,她已经被册为了三皇子的侧妃,虽然只是皇子侧妃,并非正室,但皇子侧妃也是正二品,对白慕筱这个草民之女而言,也算是从此一步登天了,更别说她现在已经入了皇帝的眼,若是能早日诞下皇孙,恐怕比起三皇子妃也是多荣不让。

    这么一想,三皇子妃崔燕燕倒因此遭受了不少“关爱”的眼神,心中更恨。

    而韩凌赋却是满含笑意,父皇能欣赏喜爱筱儿,对自己亦是一件益事。

    众人各异的目光中,白慕筱落落大方地一笑。

    自己为何会站在这里,白慕筱心知肚明,看来这镇南王世子是在自己那位好表姐的撺掇下,想让她当着众人的面出丑,只可惜,她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只是白费心机,反而成全了她的机会。

    白慕筱自信满满,向着皇帝屈膝道:“皇上,那民女就以七步赋诗一首五绝。”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传为佳话。

    今日这句话若非是由白慕筱出口,未免有狂妄的感觉。

    可是这里众人皆知,白慕筱在锦心会的初赛和决赛中都是第一个完成词作离场的,的确是才思敏捷,令人叹服。

    众人都是交头接耳,拭目以待。

    皇帝见白慕筱如此自信,笑容更盛。

    白慕筱缓缓地往前走了一步,第二步……

    待她走到第四步时,第一句诗已经脱口而出:“床前明月光。”

    随着她第一个字出声,四周又寂静无声,只听到她掷地有声的清丽嗓音回荡在四周。

    第一句念完后,大部分文臣都是难掩失望,这一句实在是太平凡了,说是“七岁小儿亦能做”也不为过。只不过……

    想到白慕筱往昔每一首诗都必然有传世佳句,也许这妙语还在后头呢。

    白慕筱又走出了一步,第二句诗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