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婚如冬阳 >

第1127节

婚如冬阳-第1127节

小说: 婚如冬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真的是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所以不肉疼吧。

    乔楠只希望像朱成祺这样的老人的晚年,可以过得更舒坦一点。更何况,乔楠的一期计划,不是针对所有的孤寡老人,她还是拦了门槛儿的。

    比如说,谁家的孩子参军了,因为各种原因牺牲,导致孤寡老人的出现,这一批人才是乔楠首批要照顾的对象。乔楠知道,别看现在似乎是世界和平了,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安然,还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做出牺牲的无名英雄,更是多不胜数。

    不提那些驻守祖国边疆那些要对付恐怖份子以及卖粉的那些坏人,哪怕是国内这样那样的大案都不少。

    除开作为军人,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使得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为乔楠列为首批照顾对象之外。还有就是作为警察,在打击犯罪份子英勇牺牲,害得家里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些人,同样是乔楠首批的照顾重点。

    作为人民英雄,这些人的血不能白流,而他们家里剩下来的老人,更不该孤苦无依,临老还要晚年不安。

    别看乔楠设了特定的对象,条件好像拦得挺高的样子。乔楠做过调查以及一定的数据分析,所以她非常清楚,她所划分的这一类特殊人物的数量,不在少数。

    更何况,这些牺牲的英雄,除了上有老之外,还有下有小呢。英雄牺牲了之后,作为英雄的另一伴,还年轻,还有大把的人生和岁月。这二不二嫁的,乔楠管不了,但是作为被留下来的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那乔楠就忍不了了。

    根据这个情况,乔楠把自己原定的对象又扩大了一些。但凡是这种情况下,家里遗留老人的,这些老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待遇,受到什么样的照顾。假使,还有孩子的话,乔楠多的做不到,但她愿意助学,让这些孩子有继续上学的机会。

    对于老人养老的问题,光是这一笔,只怕要花的钱也不在少数。老人对吃的要求并不高,可既然照顾了,营养问题要考虑到吧。照顾老人的人,又不是全都是义工,也有收费的。还有,人老了就好像机器用久了,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得修一修吧?这一笔,就是大头了。

    说完了老人,再聊一聊孩子的问题。

    孩子在九年义务时期,倒是花不了几个钱的,等到了高中甚至是大学,那花费才吓人,使得家里的老人无法支付。老人和孩子身上的钱,永远都是没法儿省的,真心也是省不了。

    正因如此,知道了乔楠的打算之后,翟升才会说一句,这事儿一旦投入,半路停下来的影响不太好,但花费又是极大的,想要一直负担,压力不小。还有,这一方面的情况,翟升不太了解,更不怎么懂。因为他以前也没有做过。

    这么一来,计划一旦实施,其中过程有多复杂和困难,翟升没办法给乔楠一个具体的参考意见。如果他想帮忙的话,也无从下手啊。

    在这件事情上,乔楠是新手,翟升同样不是老司机,那么他们要考虑的问题,肯定要比一般人多的多。

    真的,做好事是一片好意,但当下这个社会,真正想要把好事做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再找个律师团队和资产管理,这事儿,急不来。”7

 第2399章 说到做到1

    这工程挺大的,真的开展起来,他们家的人可以有好几年不用担心楠楠因为三个孩子上学了而觉得无聊和轻闲。人忙一点,也挺好的。

    “成。”这方面的事儿,乔楠是零经验,只能找翟升商量,让翟升帮自己一起想,拿个主意。有了翟升的支持和肯定,乔楠才能更加大胆放心地往前走。

    果然如翟升所料,这事儿一旦开始了,想停不容易,而且忙起来一堆的锁事儿,这种陌生的高速运转差点让乔楠吃不消。

    本来翟耀辉和苗靓觉得,那么早送三个孩子去上学,使得他们跟三个孩子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心里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和不高兴。但乔楠有自己的事要忙之后,这两位老人家高兴了。

    为什么?

    乔楠有事要忙,自然就顾不上仨宝这三个孩子了。孩子总得有人去接吧,那么乔楠就不会跟他们抢了吧。除开接孩子上下学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乔楠的事儿忙起来,是不能半路放手的,尤其是在起步的时候,乔楠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多。

    除非所有的事情都上了轨道,乔楠才能轻松一点,多一点时间来照顾三个孩子。

    要知道,万事开头难啊,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乔楠没时间照顾三个孩子,毫无疑问,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自然又落到翟耀辉和苗靓这对爷爷、奶奶的身上。多了可以跟三个孩子相处的时间,翟耀辉和苗靓乐意得不行。照顾孩子,累是累人了点,但心理上的满足远远超出了身体上的劳累。

    翟耀辉和苗靓还是那么想的,冲他们这个年纪,他们现在照顾仨宝,那是照顾一天少一天。趁着他们还能动,带孩子带得动的时候,一定要多照顾,多花点时间。

    别免得等自己动不了,没力气了,又生病在家还反过来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再想为三个小孙子做点什么,也只是有心无力,徒留遗憾。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翟耀辉和苗靓很认真,很用心地过着每一天,珍惜着自己跟三个孩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相处时光。

    好在三个孩子也是好脾气的人,去了学校一段时间之后,三个孩子已经慢慢习惯了在他们生活的世界里,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还有别的好多其他人。比如说学校里那么多的老师和小朋友。

    三个孩子能适应学校里的生活,想当然了,乔楠忙起来,没办法跟以前一样照顾三个孩子。身边有爷爷奶奶陪着,没几天,三个孩子便不再闹脾气,像上学一样,适应了。

    而且,乔楠只是照顾三个孩子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又不是完全没有。要知道,乔楠可是出钱的人,她是大boss。要不是开始的时候,万事都要跟乔楠商量,很多情况,只有乔楠点头了,才可以确定下来。否则的话,像一些琐碎的小事儿,该交给乔楠花钱请来的人才去忙,去解决的。

    当boss没别的什么,就是这个时候比较好。她出钱,别人出力,那么乔楠相对而言的任务可以小一点,干的活少一点,轻松一点。

    乔楠也只是不想浪费三个孩子不在家、上学的那一段时间。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除开孩子之外,多一点自己要做的事,日子总是更好一些的。在家庭、孩子与事业三者之间,得做一个平衡。

    是的,乔楠觉得,孩子应该从家庭这个概念里分离出来。重视孩子的人,未必就重视家庭之中其他的人,可在一个家庭里,除了孩子和妈妈之外,还有别的角色呢。这些家庭的组成人员,都是乔楠要重视,要照顾的。

    三者之间得达到一个平衡,谁超了,破坏了平衡的存在,这生活自然会变得糟心,不再像以前那么顺心如意。

    难是难了点,但自己不努力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者说,她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空闲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还有,她也该兑现当初的承诺,说过的话,就要去做到。

    全当不是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所有离世的朱家人,乔楠也觉得自己有必要这么做。做了之后,她也不会把功劳全揽在自己的身上。她希望还有人记得朱家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多少贡献,哪怕直到现在,朱家的人不在了,可朱家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还在,所以影响着她有了这样的决定和计划。

    乔楠是纯粹的做好事,没想卖弄名声,操控舆论,替翟家背书。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之下,默默进行的。

    早期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也就是三个孩子两岁了,这个公益才正式开展,落实于被乔楠选定的那头批对象手中。

    “爷爷,喝水。”

    乔楠不但投入了钱,也会自己投身于这项公益当中,身体力行。被她列定的老人当中,有些家里还有奉承可以照顾他们的人,这个时候,乔楠投放的大部分都是物资以及少部分的资金补助,以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无儿无女,旁的亲人并不愿意管的那些老人,自然而然地被老人院给收留了。看到这种情况的老人数量并不算少,乔楠挺心寒的,也心疼这些老人以及老人家牺牲掉的儿子。

    这不,又是一个周末,乔楠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老人院儿,做点小益工。乔楠是不指望三个孩子能干多少活儿,最主要的还是乔楠自己来干的。乔楠不让干,只是让三个孩子来感受一下,从小有个概念,架不住三个孩子热心肠、爱向妈妈学习,又静不住的性子啊。

    丁点大的孩子,区区三头身,自己走路才稍稳,还非要帮着老人院里的爷爷奶奶倒水喝。看着三个白白嫩嫩的小娃娃手里端着一杯半满的水,老人觉得既窝心又心疼。7

 第2400章 说到做到2

    “慢点慢点,水不热吧?爷爷不急,不渴啊。”

    自己儿子牺牲的早,不在了,都没有娶个媳妇,给他生个孙子或者孙女之类的。

    除了他儿子牺牲了之外,他的其他兄弟姐妹都有各自的家,老人家在自己的儿子死了之后,以为自己的晚年估计要轮落到住桥洞里了。谁能想得到,他还有今天,能享到这个福。

    想到那些已经不怎么跟自己联系、怕自己拖累他们的那些兄弟姐妹,老人家表示,那些有儿有女的兄弟姐妹晚年的生活,指不定还没有他现在过得好呢。

    尤记得自己没人照顾了,政府部门看在他在烈士家属的份儿上,去找他的其他亲人照顾他,那些人拒绝他时的嘴脸是怎么样子的:“我早劝你了吧,兵子多好的孩子啊,以前在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孝顺的性子。我们早说了,当兵有什么好的,钱不多,还危险。你看,兵子去了就没有回来,连个孩子都没有留下,只剩下你一个人。你要是早一点听我们的,不让兵子去当兵,而是让兵子去上班,你今天至于成这个样子吗?叫什么兵子,我看当初你给兵子取名的时候,就取错了,不吉利。”

    一想到那些话,老人就觉得委屈啊。

    兵子当兵怎么了,哪儿就不好了。

    要没人当兵的话,国家能有今天,大家能有现在的太平日子好过吗?以为他就想送兵子去当兵吗?兵子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多好啊,高考的时候,成绩好的可以上一本。可是他没钱啊,兵子的妈身体不好,家里的钱早因为给兵子的妈看病花完了。

    家里没钱,他想借,想让儿子成大学生,以后毕业出来可以找一份好点的工作,赚到了钱,就把欠的债还回去。

    哪里想到,那些亲戚啊,看他们家的条件差,没一个愿意帮助兵子的,还介绍兵子去工作,说别继续学习了。那些是什么工作?那是洗碗的啊。

    倒不是老人看不起洗碗的工人,他就觉得自己的儿子成绩好,脑子聪明,更何况,开店的人是儿子嫡亲的姑姑。不愿意借钱就算了,给能够上一本重点大学的侄子那么低的工资,给自己洗碗,老人不想让自己的亲妹妹这么糟践自己优秀的儿子。这工作真接了的话,以后大家亲戚只怕都不好做了。

    在这一点上,老人家是绝对不糊涂的。

    最后还是兵子自己决定去当兵,他觉得,自己叫兵子合该当兵,要不然的话就是对不起他爸给他取的这个名字啊。

    儿子没了,对于老人来说那是不能回忆的痛苦。偏偏那些亲戚还说那种不入耳、难听的话。哪怕亲戚迫于压力,愿意照顾自己,老人家愣是拒绝了。

    老人家都做好了睡桥洞的准备,没成想,被一个漂亮的闺女接到了老人院儿。打那以后,老人家有人照顾了,吃的穿的样样好。跟他以前的生活比起来,住进来之后,那日子过得真是没话说。

    后来老人家了解到,但凡住进来的老人绝大分情况都是跟自己一样的,这个老人院就是为了像他们这样的老人特意建的。住在新房间里,躺在床上,身上盖着棉被,望着雪白的天花板,住的第一天晚上,老人就哭了。

    谁说他送兵子去当兵,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谁说兵子牺牲了,他活该没有儿子养老送终?谁说兵子为国家牺牲,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谁说,国家和人民已经忘记了他家兵子对他们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生命?

    没有,全部都没有。

    记得,还是有人记得的!

    老人家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