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46节

九州造化-第246节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逸心中已然乐开了花,哪还在意那些细节。这时他才感觉自己的心回到了原位,思想也重新活跃起来。

    “静姝留字于我,我还有何担心之处?我若沉迷于儿女情长,倒让静姝笑话了。”

    心中郁结顿去,回到自己屋中,拿出五行灵珠来,转瞬间便进入了修炼状态。

    五行锻体之法虽然动静甚大,但是与封印上方的响动比起来,犹如小巫见大巫。而且,众弟子又全部聚集在前厅,左近无人,他遂肆无忌惮地修炼开来。

    一夜无话,不觉已是卯时。

    城内忙碌了一夜,他却难得静心修炼了一夜。待收了体外五行,睁开双眼时,其眼神无比清朗,神清气爽之极。

    但觉筋骨肌理又壮实了许多,经脉中的真气明显减少,而且经脉对真气的束缚又弱了几分,真气流转时已能稍稍溢出到经脉之外。

    若长此修炼下去,迟早有一日,真气将脱离经脉束缚,流淌于全身,那时不仅不会再有修炼瓶颈的问题,而且身体筋骨也将会达到一种无法想象的强度。

    他内审一番,心情大好,豪气道:“谁想挤兑道家,尽管放马过来就是。”出门而去。

    此时已然到了日出时分,但是天色依旧昏沉,与黄昏一般无二。

    阴气撞击封印的声音愈发响亮,封印振幅加大,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

    来到前厅,只见众弟子聚在门口,正紧张地望着封印发呆。但见肖逸前来,这才面露喜色,纷纷返回厅内。尤其是见了肖逸神采奕奕地模样,惊奇之下,更感安心。

    肖逸来到长清道者面前,先行了弟子之礼,便问道:“师父,百姓可都离城了?”

    长清道者点头道:“佛家早有准备,到后半夜已将百姓全部送走了。”

    肖逸遂放下心来,笑道:“没有百姓在场,诸子百家,孰强孰弱,大家心知肚明,我倒要看看,他们要如何欺负我道家?”

    众弟子心想也是,没有百姓在场,压力便大幅减少。任他口舌虽利,又有何惧?

    受肖逸感染,众弟子群情激愤,士气大增。

 第480章 辩道

    来到大街上,但见街道上冷冷清清,连个人影也无,与前几日熙熙攘攘的场景判若云泥。(全本小说网,https://。)

    众弟子见了这等情状,大感不适,叹息不已。

    百家论道大会乃是九州最为隆重的盛会,落成今日之景,也委实令人唏嘘。

    步入会场,那人山人海的场景自然不会再出现。但是令肖逸惊讶万分的是,场中竟然还有数以千计的百姓。

    “这些百姓不怕死吗?封印一破,岂还有命在?”肖逸不禁暗自担忧道。但与此同时,对这些百姓冒死闻道的决心也倍感钦佩。

    稍候片刻,诸子百家之人陆续到来。但见论道高台上明显空旷了许多,显然一些修为不高,自窃难以抵抗阴气侵蚀的家派也提前离城而去。

    那法家韩离姗姗来迟,其后跟着一名少年,正是刘彻。此时,刘彻已换了一身行头,穿着十分整齐,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英气。

    韩离带着刘彻飞上高台,站定后,特意向肖逸望来,表示感谢。那刘彻更是满目的感激之情,恨不得当场纳头拜谢。

    肖逸微笑回之,心中也代二人高兴。刘彻要拜师时,他第一个便想到了韩离。法家人丁不旺,那刘彻又聪明伶俐,从中搭线,满足双方所求,促成一对师徒,既是顺水人情,也是一桩好事。

    而且,不知怎地,肖逸隐隐感觉到这刘彻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有一番大成就。

    “法家势危,但治世却少不了法家。韩离过于忠恳,几近呆板,在此纷繁之世,不知变通而妄想重整法家,无疑痴人说梦。或许,有这刘彻加入,能有些改变也说不定。”肖逸不禁猜想道。

    在其想象之际,九大门派已全部登上高台。只见除了那杂家之主尸义之外,其余家主无一到场,显然也和道家类似,各自回家平定兽潮去了。

    但是,各家主事之人仍旧未变,那楚天应、墨千手、玉临风、公孙诺、万天鹏、孙伯约等人赫然在座。

    为了维护阵脚,长靖真人作为道家二号人物,不得不留下来压阵,而其余诸家并未受到影响。这时,众道家弟子才真正感受到道家的势弱来。

    不过,九大门派弟子大幅减少,已然不及鼎盛时的一半。即使东道主佛家,也仅剩下十余名弟子而已。

    再纵观全场,其余百家弟子也不同程度有所减少,显得整个会场空空旷旷,颇为冷清。

    当肖逸目光扫到西南方向时,却突然心头一紧,感到一丝不妙。

    只见在全场高台都稀稀落落的情况下,其中竟有几家一反常态,弟子不减反增。仔细分辨,却是那农、医、商、乐、盗等家。

    那神农氏族长姜魁镇定而坐,神情严肃,气息悠长,不怒而威。其身侧的众位农家弟子,以及医、商、乐、盗等家弟子,则望着鬼家方向,目光中充斥着仇怨。

    此时,全场众人无不心知肚明,大会结束之后,以农家为首的诸家与鬼家之战,在所难免。

    然而,令肖逸感到不安的是,就在刚才,他竟发现姜魁向道家望了一眼,而且眼神中颇有不善之意。

    “难道葛仙师府一案当真与道家有关?”前些日的担忧一并涌上,心中顿时升起这一可怕想法,“今日道家真人一个也无,若再搅入葛仙师府一案,道家真的危矣。”

    辰时刚至,佛家了空大师上前道:“因妖兽祭台有变,为保百姓安全,今日大会一切从简,还望诸位同道见谅。佛家主持大会不利,在此先告罪了。”说罢,双手合十,躬身告罪。

    百家之人怎敢当真,纷纷起身还礼,连称不敢。

    肖逸被语声惊醒,心道:“我既答应了师父要做一名道家弟子,就当以佑护道家声誉为己任。师父道法虽高,但道术不足,在诸家心中的地位不够,难以镇场。今日,我当打起精神,尽力与诸家周全才是。”当下,不仅未被诸家之势压倒,反而精神大振,斗志昂扬。

    那了空大师又道:“今日辩道的题目是由九大门派之主共同议定,乃是关乎两界之事,兹事体大,还望诸位同道慎重以待。”

    肖逸心道:“果然不出廖前辈所料。”

    接着,只见四名佛家弟子分四方拥着一人从场外飞入,落到高台上。那中间之人正是(下)阴界汉族的五族长赵天伦。

    那赵天伦手脚上并无镣铐之物,刚才御空飞行之时由四僧扶持,应是被封印了内力。只见其与被擒前相比,面容清瘦了许多,但是神情依旧冷傲,目望长空,对百家之人根本不屑一顾。

    之后,了空大师将辩道规矩简略讲了一遍,躬身而退。

    辩道不比讲道和论道繁琐,规矩不多,只分为简单两步。首先,诸家亮明主张,对赵天伦主杀,还是主放?如此,百家自然而然就分成了两大阵营。而后,两大阵营展开辩论,直到一方将另一方辩倒,得出结论为止。

    从讲道,到论道,再到辩道,三个阶段一次比一次接近于现实,其寓意就是要摒弃高谈论阔,使诸道落地生根,筛选出真正适用的道论来。

    此次辩道不仅事关一人生死,还关乎两界关系,众人心有所感,令现场气氛颇为沉重。

    佛家作为主持者,当率先亮明观点。这时,那了蕴大师迈步上前,口诵“阿弥陀佛”,说道:“佛祖眼中,众生平等。这位赵施主虽是(下)阴界之人,但是与我九州百姓并无二致。是以,佛家不赞同主杀。”

    佛家戒杀生,不主杀也是众人意料中之事。

    只听了蕴大师续道:“但是,赵施主满身杀孽,身上戾气甚重,若就此放了,又恐继续害人。虽然九大门派共议,只有主杀、主放两条路径,但是佛家依旧坚持己见,希望百家同意,能将赵施主留在少林寺三年时间,通过聆听佛法,消除心中恶念。如此,既可挽救一人性命,也不至于两界关系恶化。”

    众人一愣,想不到佛家竟在主杀、主放之外又提出另一条路径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请诸位三思。”了蕴大师再强调一句,退了下去。

 第481章 主杀

    回溯论道大会之史,东道主几乎没有在辩道中落败的先例。(全本小说网,https://。)可以说,东道主之主张,即是辩道之结论。

    是以,东道主第一家辩道,其主张对后续诸家之辩影响甚大。

    然而,谁曾想,佛家一开口便打破了常规。不主杀,也不主放,显然不会再获胜了。

    不过,有识之士被佛家这等坚持己见,不为胜辩而改变主张的精神所触动,无不露出钦佩之色。

    佛家说罢,主杀、主放仍不分明,这第二家辩道者便变得异常关键起来。

    辩道不分次序,百家可自由发言。但是此辩牵扯甚大,诸家各有顾忌,互相寻望,谁也不愿做这个始作俑者。

    这时,却见儒家玉临风当先一站,当仁不让,朗声道:“儒家主杀!”

    众人一凛,齐向儒家望来。

    玉临风顿了顿,道:“儒家主杀,但并非源于两界恩怨,只因此人对我九州图谋不轨,若不施以极刑,给(下)阴界以警告,九州便永无安宁之日。”

    “玉大侠说此人对九州图谋不轨,可有证据?”忽有人问道。

    玉临风循声望去,见反问之人竟是那杂家尸义,不禁微微皱了皱眉,语气不善道:“尸院主明知故问是何意?”

    其实,在场众人中,除了那了空大师之外,就只有他二人参加了九大门派秘议,知晓内情。

    释放赵天伦原是妖王提出的三个条件之一,当时正是因为儒家反对,才导致协议未能达成。于是乎,九家商议,将此事作为辩题搬上论道大会。届时,各凭本事争辩,不管结论如何,谁也无话可说。

    秘议时,九家中只有儒家一家反对,杂家原是主放,玉临风一见尸义开口,以为他要反驳自己,是以口气并不和善。

    谁知,那尸义却哈哈一笑,道:“玉大侠误会了,杂家其实也是主杀。这其中原委你我自知,但是旁人不知,所以故意有此一问。”

    玉临风一愣,凝目望着尸义,心道:“儒家和杂家之间虽无嫌隙,但关系算不得好,秘议时杂家本来主放,现在又改变主意,与我儒家站在一起,到底有何目的?杂家主意多变,首鼠两端,须得小心提防才是。”

    那尸义似乎明白玉临风心中所想,笑道:“玉大侠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堂堂九州,岂能受制于人?杂家主杀,也是为了九州着想而已。玉大侠当知尸某一片苦心。”

    旁人不知其话中“受制于人”所指何为,露出一脸茫然。

    玉临风却高声赞一声“好”,鼓掌道:“尸院主说的好!”而后放眼全场,说道:“玉某说此人对九州图谋不轨,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其实,玉某已追查此人及其同谋有十年之久。这十年来,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九州各地,甚至于涉及二荒二海的大片疆域。”

    众人闻此,不禁发出一声惊呼,转头重新审视这位(下)阴界之人。

    玉临风继续道:“不论各地发生的兽潮十有八九与其有关,单说眼前这妖兽祭台一事,也与其大有关联。这些年来,玉某虽未能尽悉其阴谋,但是其不轨之心,已昭然若揭。我们若一时心慈手软,放虎归山,不知还有多少无辜百姓要葬送于他们的阴谋之中。故而,玉某认为,必须尽快除却此人,以阻断其阴谋。”

    儒家在九州享有盛誉,其言颇有公信之力。众人闻之,无人质疑。是以,话音一落,顿时响起一片迎合之声。既知(下)阴界之人欲对九州不轨,众人自然不会轻言放过。

    不知不觉之间,众人已完全否决了佛家主张。

    佛家见状,只能面露不忍之色,低声诵经。正如肖逸论道时所讲,佛家之教只待众生有德时,方可有所作为,若以单纯善念来劝化世人,好似那水中捞月,根本没有结果。

    此时,肖逸亦皱起了眉头,为难道:“玉前辈和廖前辈各执一词,我该相信谁才是?如果廖前辈所行之事果真对九州不轨,我帮其救人,岂不成了九州的罪人?”一时间,脸上阴晴不定,难下决断。

    儒家既开了头,而后儒家周边数家纷纷表示主杀,赞同儒家主张。一些流派虽有异议,但是自窃人微言轻,不愿冒众人之不韪,便选择暂时闭口。

    青州一代的流派虽多,但是百家之人各守其道,并不像乌合之众般一哄而上,辩论之声此起彼伏,井然有序,毫无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