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30节

九州造化-第230节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家善揣摩,又主修灵魂之道,对人形探究之深自是无人能比。

    果然,听那林月河道:“说到此处,话循其本。虽然各人遇事考量不同,但是终究无法脱出人之天性。趋福避祸、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诸家道法固然精妙高尚,可是遇到德怨之事时,也必然要心中做个福、祸、利、害的考量,其最终决定必然是选择了福、利一方。”

    诸子百家之中,十有八九之道是倡导世人放下一己私利,或仁爱,或兼爱,或常善,或普度,或济世,等等,不胜枚举。诸家弟子为了维护自家之道,实现心中宏愿,甘愿舍弃自身性命。可以说,诸家道义早已超脱了生死之限。

    此时,林月河竟然敢说诸家在报怨时,还存有私利之心,诸家闻之,岂能相饶。

    其话语一落,就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百家反对,斥声如潮。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面对这等场面,换做他人,早已心惊胆战,被骇得躲下台去。

    但是,只见林月河神情极其淡定,环视众人,忽然哈哈一笑,道:“论起道来,满口的仁义道德,可是刚听了一句逆耳之言,就瞬间忘了自家之道,成了这副德行?当真笑死人也。”

    不争之道,为了弘扬道法,又不得不与人争。正如道家一般,提倡无为而治,但是为了弘扬大道,又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与人争锋。这等情形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就长远大势而言,又却有必要。

    诸家皆有此等无奈,这时被林月河点破,心生惭愧,顿时一愣,说不出话来。

 第448章 论道(八)

    被林月河一噎,全场反驳声顿时大歇,只剩下些许零碎之声。全本小说网,HTTPS://。.COm;

    鬼家朝秦暮楚,为世人所不喜。可是,鬼家纵横,自有这等掌控全局的本事。诸家虽有不服,却倍感无力。

    这时,那林月河尤不罢休,不给诸家丝毫反驳之机,继续道:“表面上看,诸家所做之事颇有德行,令世人敬仰。可是诸家扪心自问,在对德怨之事做决断时,是否做过思量?”

    “为了心中大道,为了天下正义,做思量又如何?”儒家南宫逍礼嫉恶如仇,任耐不住,登时大声说道。

    玉临风却眉头一皱,想要阻拦也已不及,暗道:“林月河既然引人来问,就必然准备了陷阱等人来投。逍礼怎地如此鲁莽?”

    只见那林月河望向儒家这边,冷笑道:“只要做思量,必然是在衡量福祸利害。而思量之后的任何决定,都必然是自己认为有福有利的一方。”

    南宫逍礼不服,道:“儒家向来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苍生。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天下苍生而付出了生命。生命亦可不要,又何谈福祸利害?”

    此番话说的正气凛然,引得众人鼓掌叫好,皆看向林月河,看他如何狡辩。

    林月河笑道:“儒家之正气,林某也是向来佩服的。可是,你以为,只要付出生命就不是选择了福利一边吗?”不待南宫逍礼回答,继续道:“林某听闻,儒家还有杀身成仁一说。在儒家心中,‘仁’应高于生命。在不得已时,为了‘仁’而放弃生命,难道不是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吗?”

    林月河说的确实是实情,南宫逍礼登时难以应对。这时,众人也才明白了,林月河所谓‘福祸利害’不只是对自身安危而言,还包含了心中大道。

    人人心中有道,无论做任何事,都将按照心中之道而行。当生命与道相悖时,宁可为道牺牲。表面来看,此等人德行如一,为了他人从不考虑自身。可是经林月河一剖析,竟发现这些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所行所作皆是自身以为最为有利之事。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做出同等令人敬仰之事来,只因其心中之道太过浅显罢了。

    “圣人与小人同样是以利而行,唯一的区别在于,圣人选择的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利,而小人选择的是一己私利,仅此而已。”肖逸想通之后,忽地叹了口气。他虽然认同了林月河之言,但是想到令人无比崇敬的圣人也是以利而行,总感觉心中不适。

    林月河这番论道完全颠覆了世人对圣人的看法,是以,现场气氛一时有些怪异。

    这时,却听长清道者说道:“避祸就福、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天性,天性即自然。人生于自然之内,必然不可能脱出自然之性。鬼家对人性之探究,确已达到了至深至臻之境。不过,同为自然,却又有高下真伪之分。人为天地灵长,既生于自然,却总想超脱自然,驱自然为己用,此为伪自然,是以常人行事会经常出现了诸多不和之处。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乃是达到了天人合一、我为自然之境,此为真自然。圣人之行,即自然之行。此行既有利己之嫌,又有何妨?”

    道家讲究清净无为,自然要摒弃私欲。长清道者恐鬼家之论对道家弟子造成影响,忙以自然之道化解。

    众弟子听罢,神色皆有好转。

    此时,其他诸家也和道家一般,纷纷为弟子讲道开解。

    肖逸听罢,眉宇渐舒,但是心中却有另一番见解,暗道:“圣人和小人之间,应是德之高低的差别。圣人有德,便是徇私,也必然不会损害他人。小人无德,所以才尽做些损人利己之事。”想到此处,心有所动,对报德报怨之事,渐渐有了不同想法。

    但见那林月河环视众人,忽地一笑,道:“其实,林某并非有意非议诸家之道。林某不过是想让诸位明白,不论报德,还是报怨,都将受到福祸利害的左右,并无成法定论可言。”

    此时已无人能够反驳,由其论道。

    林月河续道:“按理,受人德惠之后,报人以德原本应是天性自发所趋之事。但是由于诸家之道崛起,分别为报德报怨设定了规矩典范,从而该事从天性上升至道德层面,让人感觉,若不按规矩报答对方,将会冠以无德之名,或者违背了律法。久而久之,为了报德而报德,报德行为便变了初衷。德虽报了,但人们心中缺少了那份感恩之心。”

    众生细思其言,感到确实如此,不禁暗自心惊。

    林月河道:“报怨亦是同理。人之一生,将面临无数未知之事,谁能不犯错。原本,人犯错之后,自身即有羞愧悔过之心。可是依照规矩律法,对其施以惩戒后,其人不仅不会再自惭,反而会心生怨怼。如此,看似平了怨,但是天地间的怨念却又增了一分。”

    这时,那名家弟子惠通突然道:“以你之意,要废弃所有典章,重新回到与禽兽为伍的原始形态吗?”语带讽刺,企图想为名家扳回一局。

    林月河回之以冷笑,反问道:“像如今之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情实意,只剩下了规矩律法。泯灭了人之天性,即便实现了太平之世又有何义?人无情义,与禽兽又有何异?”

    肖逸暗道:“他讲的也是自然之道!所谓殊途而同归,鬼家是从人性角度阐述自然之意。”

    那惠通一计不成,又话头一转,讥讽道:“按照论道规矩,每家只有一刻钟的论道时间,鬼家似乎已超时不少了。”

    林月河挨个贬斥诸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若非惠通提点,大家倒忘了此事。

    佛家作为东道主,自然要保证论道公正,当下轻哼了一下,就要说话。

    那林月河见状,忙抢先道:“鬼家以为,典章不可废,但是不可死搬硬套,应作为人性辅助之用,引导人类如何回报德怨。而德怨亦非必报不可,可依据福、祸、利、害决断,当相报之事有百害而无一利时,应停止相报。无论何时,皆不可磨灭人之天性。此即为鬼家之论。”

    说罢,林月河功成身退,返回到了孙伯约身边。

 第449章 论道(九)

    林月河结束论道虽有些仓促,但是此前铺垫甚多,众人业已听得明白透彻。/全本小说网/https://。/

    不过,鬼家之道以利为先,尽管众人无力反驳其道,也认为其道在理,可心中总有些抵触,不愿听从。

    肖逸思索片刻,忽有所感,心道:“以人之天性为主,以典章约束为辅,以典章之有为引导天性之无为,这不正是自然之道吗?可是……”

    肖逸对自然之道再了解不过,深知自然之道虽妙,可是人类思想繁杂,总要做出一些非自然之事。诚如阴阳家所说,人类只能不断接近于自然之道,想要做到绝对自然,根本不可能。

    作为道家弟子,还未开始论道,就已然否决了自然之道。此时,他这等想法若被道家真人听到,不知该气到何等程度。

    正值神思之际,却听长阳真人回头问道:“你们谁来论道?”已轮到道家上场了。

    诸家论道时,除了肖逸沉迷别家之道不能自拔外,其他弟子都在深思如何论述自家之道,而且众弟子都与长清道者进行了交流,确保能够将真正的道家之道展现于世人面前。

    但闻要上场论道,众弟子无不神情激奋地望向长清道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此番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众弟子自然谁也不想错过。尤其是吕为道和吴凌子二人,作为道法弟子出身,饱受冷眼,此次机会对他们至关重要。

    长清道者刚要开口,但是看了众弟子模样,却忽地一叹,道:“清静无为,方得自然。你们这等情态,如何能讲好自然之道?”

    此话如同一盆凉水泼将过来,顿令气氛一凝。众弟子愣然,无言以对。

    长清道者扭头向肖逸望了一眼,但见其仍旧冥想不断,没有上前论道的意思,不禁又是一叹,回头说道:“为道,由你来说吧。”

    吕为道心中一喜,但随即想到师父教诲,忙又平静下来,定了定神,迈步向前走去。

    可是,吕为道刚行了一步,却见一条臂膀突然挡在其前,阻住了去路。

    吕为道微惊,轻声道:“师兄这是何意?”

    却听对方道:“师兄稍待!”突然走上前去,向众人做了个四方揖,扬声道:“了空大师,按照论道规矩,可否先由别家论道,我道家最后上场如何?”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长阳真人微微欠了欠身,神色微怒,低声道:“胡闹!”

    恐怕自举办百家论道大会至今,还未曾出现过这等情形。

    经过短暂的惊愕之后,与道家不睦的数家已开始冷嘲热讽。

    有的道:“原来道家还未想好,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又有的道:“玄悟真人之后,道家无人矣!”

    更有的道:“连这等道论都说不出来,道家还有脸忝列九大门派之列吗?”

    嘲笑声一片,污言秽语更是不绝于耳。诸家尊己卑人,相互讥讽打压,也原是常事,并不为过,可是出现这等过分状况,明显是欺负道家无人。

    百姓不知道家已经势弱,见了当前事态,微感惊愕。

    初来听道时,百姓还将诸子百家弟子视为仙人,若猛然见了此景,定然心神震动,难以置信。可是经过这几日的闻道,百姓对诸子百家也有所了解,尤其是今日听了诸家对德怨的不同主张,见了鬼家贬斥诸道后,知道诸子百家其实和普通百姓并无太大区别,面对天地大道依旧迷茫,是以,对当前情形竟未有太大反应。

    而且,今日听了阴阳家和鬼家所论之道后,在场之人都当明白,无论人类如何努力,德怨恒在。诸子百家各执一道,立场不同,主张不同,为了弘扬自家之道这一私心,自然会出现眼前之景。这便是人之天性。

    不过,作为众矢之的的道家众弟子却不这般想,此时无不色变,又怒又愤,齐指那台前之人,低声喝道:“肖逸,你做什么?快快退下。”

    无用猜测,那阻拦吕为道者正是肖逸无疑。

    此时,前有天下人嘲讽,后有同门师兄弟自责,可是肖逸神情淡定,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只是平静地望着了空大师,等其回应。

    长阳真人虽然面显怒容,但毕竟是一家之主,见事已至此,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当即道:“了空大师,诸家论道,从来是争先恐后。但我道家无为不争,若是同别家相争,倒毁了这‘不争’之意。如佛家所言,乃是‘着相’了。故而,道家甘愿最后一个论道,还望了空大师应允。”

    道家弟子听长阳真人发话,忙闭了口,安静下来。

    只听一人哈哈一笑,道:“好个无为不争,到底是未做好准备,还是真的无为不争呢?道家主动愿意续尾,我杂家可不承你的情啊。”

    循声望去,说话者正是杂家兼合学院院主尸义。此人年少气盛,血气方刚,颇有轻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