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07节

九州造化-第207节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逸刚入内,一人突然迎面将他抱个满怀,高兴道:“肖逸师兄,可想煞我也。”说罢,突然又哽咽起来。

    肖逸挣开拥抱,才看清对方面貌,立时一喜,叫道:“吕师兄,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余人听二人皆唤对方师兄,不禁暗自惊疑,纷纷望来。

    那“吕师兄”忙摆手道:“肖逸师兄,千万别唤我师兄,我可消受不起。”

    此人正是道家之中,唯一称呼肖逸为“师兄”的道法弟子吕为道。

    一场劫难令传道队伍分崩离析,转眼便是三年光景,此时再见,自有一番别情。

    “肖逸师弟,你一向可好?”又一人从后问道。

    肖逸忙转头去看,却是吴凌子。那吴凌子虽不像吕为道这般热络,但也眼含情义。

    肖逸见二人并不因铭冉死因未明而疏远自己,心中顿生感激。

    三人聚在一起,还来不及互诉别情,长靖真人已进入厅内。三人见状,忙闭了口,厅内登时一静。

    肖逸见长靖真人神色恍惚,后背微驼,好似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多岁,心中不禁大为惊讶。

    这时,那长环道者问道:“师兄为何……”

    还未问完,长靖真人已摆手打断其问话。见道家弟子全到了,便道:“明日便是九州一甲子一次的百家论道大会,今日上午,由长环师弟带领大家到会场走一遭,熟悉地势。此次大会,场面极大,非道家比武论道大会可比,莫因临场胆怯影响发挥,给道家丟了颜面。”

    众弟子忙点了点头,神色中既有跃跃欲试的激动之意,又有心中没底的担忧之意。虽然道家弟子到此已一年有余,但决定论道大会在洛龙城开展,却是近几日的事情。是以,道家弟子尚未有机会亲临会场。

    长靖真人又叮嘱一番后,由长环道者带领,道家弟子浩浩荡荡向城中心会场行去。

    肖逸在人群中寻望一番,见除了静姝之外,也只和吕为道和吴凌子相熟,铭轩并未在场,但见其他弟子望向自己时,眼神中颇有些警惕,显然是受了铭冉一案影响。想起当初一行七人为了论道出山,此时却只剩了三人,忽然感到一阵落寞,心情稍差,脸色更差。

    途中,静姝突然挨过来,问道:“你脸色为何如此之差,昨夜未休息?”

    肖逸苦笑道:“我正在研究一套新的功法,耗费心神过多,休息一会便好。”

    静姝道:“修炼当张弛有节,莫要操劳过度。”

    肖逸道:“知道了。”

    虽是简单几句对话,其他弟子却无比惊讶地望着肖逸,如见奇景。那吕为道和吴凌子二人,更是惊得张大了口,不能相信自己。

    之后一路上,吕为道总是神秘兮兮地向肖逸打眼色,暗中频竖大拇指,令肖逸苦笑不已。

    一些不熟识肖逸之人,亦在打听肖逸为人,一时间,肖逸成了当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好容易到了会场,但见那佛家了蕴大师正在讲经,会场人山人海,被九州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道家弟子从下方挤不过去,不得已只好御空而起,径直飞到东北方挂着“道”字旗子的高台上。

    在下方时,只觉得人多而已,待站到高台之上,从上从下望去,方感觉怎一个震感了得。

    但见下方人头攒动,如同蝼蚁一般,密密麻麻,不知有几千万众。百姓虽无道力,可是百姓目光一同射来,好似有着无穷魔力一般,令人禁不住心颤神栗,魂为之夺。莫说开口论道,便是保持站立亦是不易。

    道术弟子毕竟修为不低,适应片刻便自缓过神来,关键苦了毫无修为的两个道法弟子。

    尤其是那吕为道,坚持了不到茶盏工夫,突然蹲到地上,大肆呕吐起来。

    长环道者大惊,忙问起故。那吴凌子已然司空见惯,一边给吕为道拍背,为其减缓痛苦,一边解释道:“吕师弟晕船。”

    众弟子一听,顿时哈哈大笑,感到有趣之极。

    所幸,高台上空的氤氲气云尚未开启,若不然道家弟子晕船的典故可要瞬间传遍九州了。

 第403章 上善若水

    长环道者对这个道法弟子实在有些无奈,但是论道大会又少不了道法弟子,不禁摇了摇头,取出两枚纸符给吕为道和吴凌子一人一枚,道:“挂在胸口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二人将纸符挂好,顿时颇有好转,但想要安下心来讲道,还须适应很久。长环道者趁此空闲向众弟子讲授论道大会的流程事宜。

    按照惯例,论道大会分三场举行,一场为诸家讲道,为期三日;一场为诸家论道,为期二日;一场为诸家辩道,为其一日,共六日。

    诸家讲道,是诸家通过抽签排序后,依次上前,传播自家道法。

    这一阶段,虽然颇为枯燥,但是能给如此多百姓讲道,机会难得,诸家早在数年前就做了功课,尽量让道法听起来津津有味,是以,这三日倒也不会无趣。

    诸家论道,是由本届大会东道主提出一个命题,诸家按照讲道次序,就此而论。

    同一命题,不同角度,不同见解。各种道法齐聚,妙论无限,精彩纷呈,届时方能体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这一阶段,方真正称得上百家论道。

    诸家辩道,是就某事而辩。与论道不同之处,在于必然要得出一个结果来。这一阶段,与名家雄辩之术几乎一致,目的在于迫使诸家深层论道,激发诸道潜力。

    一般来说,应该数这第三场最为有趣。但是听长环道者说,因为名家善辩,为压倒别家,常常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令世人明知不对,却又反驳不得。如此,便偏离了辩道的初衷,历来辩道的魁首也几乎被名家包揽。

    不过,在辩驳之中,的确能令诸家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发人深省,由此,辩道这一场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长环道者叮嘱明日论道的细节事宜时,其余各派也陆续到来,让弟子适应环境。

    道法弟子不准修炼道术的家规应是道家独有,是以,别家弟子并未出现吕为道那般状况。

    一个时辰之后,吕为道和吴凌子终于能站在台中,自如说话。众弟子这才打道回府。

    回到驻地,却见长靖真人正与长清道者在厅内用茶。三名道法弟子忙进厅内请安。

    长清道者微笑着受了三人礼拜,说道:“辛苦你们了。”

    吕为道和吴凌子跟随长清道者日久,颇有父子之情,此时相见,真情流露,好似千言万语也无法述尽离情,皆道:“师父一定要在此多留几日。”

    长清道者微笑道:“我将代表道家讲道,自然要多留几日。我们师徒已好久未聚,这几天我可要好好考究一下你们的道法。”

    一听要考究道法,那吕为道和吴凌子二人登时露出紧张之色。

    肖逸则微微一笑,并未在意。他与长清道者相处不多,因感念其照顾之恩,执以师父之礼,颇为恭敬,但是心中只将其看作一个长辈罢了,无欲无求,十分坦然。

    长清道者向三人一一问话,语气温和,嘘寒问暖,颇有春风拂面之感。吕为道和吴凌子转眼又忘了考究道法之事,载笑载言,好不兴奋。

    长靖真人忽然笑道:“看你们师徒一团和气,我倒有些羡慕了。我那些弟子一见我面,无非都是些问道求教之事,一句体己话也没有。”

    长清道者笑道:“道家人清净无求,师兄的道心可不稳了。”

    长靖真人哈哈一笑,道:“为兄下山一年,便沾染了世间的俗套,让师弟见笑了。”

    肖逸见长靖真人看似爽朗大笑,其实神情落寞,眼神中毫无喜色,显然怀有心思,放之不开,心想道:“在心境修炼上,长靖真人可差长阳真人远了。”

    众人又说一阵话,长清道者忽然道:“刚到此地,还未到城中转转,肖逸可愿陪为师走一遭?”

    肖逸一听便知长清道者有话要单独跟自己讲,而且绝不会是什么好事,心中虽有不愿,却也只能道:“弟子乐意之至。”

    两人出了驻地,肖逸原以为长清道者要寻一处僻静处说话,不料长清道者行在人群之中,已开口问道:“论道大会之后,你便要离开吗?”

    肖逸心道:“师父果然为了此事而来。”但闻人群熙攘,吵杂声四起,不禁皱了下眉,说道:“前面有个茶楼,那里清静,我们到里面说话吧。”

    长清道者却道:“内心清静,于闹市可闻天籁。内心不静,幽谷又能何如?”

    肖逸一愣,顿有感悟,道:“师父教训的是。”随之,又将心中所想说了一遍。

    长清道者听罢,叹道:“如你所说,道家的确有不尽如意之处。便是为师专修道法,在道法传承之上,也有许多失当之处。”顿了顿,忽问道:“收你为徒之后,除了给你提供道家典籍,为师从来没有向你教授过道法,你可知何意?”

    肖逸讶然,想不到长清道者会有此一问。这些年来,他只以为长清道者忙于下山传道,根本无暇教授自己道法。而且,他心中清楚,自身资质不佳,长清道者收自己为徒,也并非出于本意,所以,对他而言,长清道者不传道法,乃是很正常之事。

    长清道者道:“你心中可是有些怨怼,怪师父不管你吗?”

    肖逸摇了摇头,道:“师父能将我留在道家,我已感激不尽,如何敢有怨怼。”

    长清道者微笑地点了点头,道:“我能收你为徒,也正是看上了你这份至善至纯之性。若不然,道家收徒严格,便是静姝向我恳求,我也不会答应。”

    肖逸淡然一笑,暗道:“果然是静姝在背后帮我。”此事早在意料之中,并未感觉惊讶。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静姝身影,脸色露出幸福笑意。

    长靖道者怎知他已然心猿意马,浮现联翩,继续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你之性情,便如那处于恶地之水一般,不争不怨。如此性情,不求道法,实是可惜了。”

    肖逸诧然,委实未想到他在长清道者心中竟有如此高的评价。

 第404章 自然

    长清道者又道:“道法自然,处自然之中,自然得道。(全本小说网,https://。)非强求死学所能悟得。你可明白?”

    这番话极为拗口,道机深藏,旁人听来,只感眩晕无比,怎解其意?

    肖逸道法精深,当即便明白过来,赧然道:“师父用心良苦,弟子此时方知,惭愧之极。”

    道家之道,乃自然之道。既然是自然之道,必须由自然之法获得。换言之,道无处不在,人人心中皆有道法。虽然世人之道,各不相同,但皆是自然之道。若听信别人教导,随着别人思路去悟道,便失去了自然本性,所悟之道也就成了别人之道,而非自然之道。

    《道德经》开篇便讲:“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被阐述,但是可以阐述的道,并非真正的道。

    所以,修炼道法,必须自行参悟。胖厨师注重体悟,也在与此。

    肖逸瞬间明白了长清道者的用意,对道法的理解又自深了一层。

    长清道者见肖逸神态,欣慰笑道:“你能明白我话中之意,足见你道法修为亦然不俗。”

    肖逸忙道:“师父谬赞了。弟子心中尚有许多迷惑,一时无法悟透。”

    长清道者道:“不急,自然之道,要以自然之心悟得,不可心急。”

    肖逸一凛,道:“弟子受教了。”

    长清道者句句道机,每一句话都能令肖逸有所感悟。此时,肖逸方感受到,道法弟子和道术弟子之间的区别。

    顿了片刻,长清道者忽然正色道:“为师明白,你心中对道家感到失望,对道法被歪曲,不能容忍。”

    肖逸被说中心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长清道者见状,道:“这便说明,你的道法还未到大成的地步。”

    肖逸愣然,未明白其意,道:“请师父指点。”

    长清道者道:“这乃是修道一途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为师年轻时,心高气傲,也曾在你这一阶段思想挣扎,痛苦不已。到后来,真正看得多了,悟得透了,也才明白过来。”

    肖逸知道长清道者有意点化,忙凝神聆听。

    长清道者道:“自然之道,须自然悟得,的确不可强求。但是,人心浮躁,天性如此,又不得不强求。”

    肖逸不解道:“一旦强求,不是违背了自然之道吗?”

    长清道者意味深长道:“你看到的违背,只是眼前的违背,却忽略了长远的自然。”

    肖逸当即迷惑不已,难以理解,不觉微微摇头。

    长清道者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