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超级位面系统 >

第139节

超级位面系统-第139节

小说: 超级位面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看着防贼一样的周王妃,无奈的说道:“我能说,我不知道凤榻上躺着的是你吗?”

    谁会想到太后寝宫的凤榻上躺的不是太后,会是另外一个女人,这真的是一场误会啊。

    不过,仔细打量一下周王妃,还不错,不能说与艳后张嫣相比,却也有艳压后宫之资。

    据史书上记载,周王妃也是通过选秀才能够嫁给崇祯为妃的。

    这里面也有张嫣一份功劳在,作为长嫂,一手操办了当时为朱由检选秀的事情,从秀女中挑选了周王妃为信王府正妃。

    周王妃听到李牧不知道是她,想到刚才宫女进来后的反应,再加上这里是仁寿宫,不可置信的看着李牧说道。

    “你要轻薄的是皇嫂?”

    见李牧点了点头,周王妃又说道:“我早该想到的,你既然能够进入仁寿宫,必定和皇嫂关系匪浅,再加上你在宫内的权威。”

    既然已经承认了,李牧干脆不再隐瞒了,直言道:“你皇嫂去哪了,她怎么没有在寝宫,反而是你在凤榻上?”

    这个问题,依然萦绕在他的心中,周王妃怎么会出现在仁寿宫的凤榻上。

    此时的周王妃也已经放松下来,不再紧张的躲在凤榻内一角,向着外面挪了一下,舒展着身体。

    听到李牧的问话,周王妃轻声的说道:“李指挥使,今天有早朝不知道吗?皇嫂此时应该还在太和殿听朝政呢。”

    说完,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经意的带着风情白了李牧一眼,说道:“也难怪,李指挥使一消失就是很长时间,不知道今天有早朝也情有可原。”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皇宫的主人(真卡文了!)

    昨晚张嫣与周王妃在仁寿宫秉烛夜谈,聊得很开心,直到深夜两人才有了困意。

    仁寿宫与乾清宫有些距离,张嫣怕周王妃在回去的路上多有不便,再加上两人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完,于是就提议让周王妃留宿仁寿宫。

    妯娌两人同榻而眠,也好继续没有聊完的话题。

    听到张嫣的提议,周王妃也很心动,又有些犹豫。

    如果夜宿仁寿宫,就不能亲自照料新皇朱慈烺了,毕竟新皇还是一个婴孩儿,身边需要有人照顾。

    作为生母的周王妃,虽然孩子认给了张嫣,却也非常关心这个亲生的骨肉。

    再加上,自打朱慈烺进宫以来,一直都是由周王妃在亲自照顾,张嫣很少插手新皇的生活问题。

    这样一来,周王妃与朱慈烺二人在宫中虽无母子名分,却与以前生活的信王府一般无二,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的环境,身边多了一群宫女太监。

    可以说周王妃对朱慈烺的母爱,没有因为失去了母亲的身份,就减少半分,深夜也阻拦不了她回乾清宫的意愿。

    奈何身为太后的张嫣亲口挽留,周王妃盛情难却。

    考虑到,朱慈烺身边没有她在,也有一群太监宫女在伺候,不在身边一晚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也就答应了张嫣的提议。

    在仁寿宫凤榻上妯娌两人同被而眠。

    听完周王妃的解释,李牧才明白事情的始末,看了一眼坐在凤榻上的玉人,说道:“那刚才我吻你的时候,为什么不拒绝呢。”

    貌似,起初挑开玉门关的时候,周王妃还是很配合的,两人在唇间纠缠到了一起。

    “这,那个。”李牧这么一问,让周王妃有些难为情,坐在凤榻上的身体不停扭捏起来,脸红到了脖子根。

    偷看了李牧一眼,细如蚊子般说道:“我以为是在做梦。”

    一开始,李牧吻上她的时候,周王妃真的认为那就是在做梦,而且当时也正身在梦中,就情不自禁的回应了起来。

    直到李牧掀开了锦被,让她感觉到了一股凉气,才从梦中惊醒,发现有人正在对她意图不轨。

    “做梦?”李牧看了一眼难为情的周王妃,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个玉人当时正在做梦,还是那种春梦,才会如此主动的回应。

    也难怪,此时的周王妃比张嫣还要小几岁,要是没有李牧的干预,她不可能这么早就丧夫,做了不能改嫁的寡妇。

    这样说起来,周王妃会做春梦,也有李牧的责任在里面,毕竟朱由检要在十几年后,才会吊死在煤山。

    周王妃还会有十几年的正常夫妻生活,现在可好,只能靠着春梦解决一下心理身体上的难耐。

    被李牧猜出原因,周王妃脸色更加的红透,白了一眼,责怪道:“不许说出来。”

    说完,将羞红的脸颊埋在双臂之间,不敢抬起头来。

    李牧见周王妃如此,也不好再过点明,说起来也是他有错在先,为了缓解尴尬,问道:“周王妃,今天怎么会有大朝会?是什么事情需要太后听政?”

    自新皇朱慈烺登基后,朝廷一般不会在太和殿上朝,除非遇到关乎大明江山命运的事情发生。

    一般的小事情,六部会先进行处理,处理不了的事情,才会在乾清宫之中向懿安太后汇报,也叫作小朝会。

    以李牧的了解,朝廷的事情到了小朝会,基本上也就可以解决清了,用不着到太和殿去召开大朝会,还是早朝。

    周王妃抬起头惊异的问道:“你不知道?没可能啊。”

    今天太和殿早朝,只可能讨论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几乎半个大明江山内的百姓都知道。

    李牧还真的不知道,只能无奈的说道:“周王妃,我确实不知道。”

    刚从本位面回来,李牧对大明位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山西存放粮食的时候,他也没有对身边的鹰卫询问一番,把粮食从系统中取出来后,就直接传送回了皇宫,连山西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都没有召见。

    何来知道大明朝廷出了什么大事情。

    。。。。。

    听完周王妃对今天早朝的猜测,李牧便匆匆的告辞,一脸凝色的退出了仁寿宫,让从旁边经过的宫女太监都不敢出声,匆匆恭礼后,就远远的跑开了。

    仁寿宫的宫女太监以为是周王妃没有应允,才导致李牧一脸的凝色,拂袖不悦的离开,都为暖阁内的周王妃惋惜了起来。

    这些处于皇宫底层的宫女太监,才是皇宫内消息最灵通之辈,宫中不管发生什么,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基本上都知道。

    哪些人可以招惹,哪些人不可以招惹,这些宫女太监们也门清。

    现在大明整个皇宫真实的情况,就属这些宫女太监们最清楚,他们知道这座皇宫是谁真正在做主。

    不是懿安太后,也不是御前秉笔魏忠贤,而是李牧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所以他们才会为周王妃感到惋惜,如果刚才她在暖阁里从了,不说在这皇宫里横着走,至少也会有一个名分。

    不像现在这样身份特殊,地位尴尬。

    这些底层的宫女太监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新皇上幼,还做不了皇宫的主。

    至于以后能不能做主,那也要等新皇有机会长大才可以。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座皇宫内的女人不可能属于新皇,毕竟新皇的岁数,还不到用女人的时候。

    既然不属于新皇,那就只能属于这座皇宫真正的主人,也就是李牧所有。

    在宫女太监们眼里,连懿安太后都要宽衣俯首,周王妃如果想要在这皇宫中生存下去,只有依附在李牧身上才可以。

    至于周王妃是新皇的生母,在宫女太监眼里真不是什么显赫的身份,尤其这个身份还不能被提起。

    因为新皇朱慈烺有母亲,那就是懿安太后张嫣,不是周王妃。

    用宫女太监们的认识来看,现在的周王妃和‘奉圣夫人’客氏是一个地位,但是她们知道这皇宫中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客氏了。

    如果周王妃不想那一天被藏入冷宫,或者赶出宫去,刚才暖阁内与李牧独处就是一个好机会。(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崇祯元年

    李牧之所以会一脸凝色的出了仁寿宫,当然不是像宫女太监们所猜测的那样,周王妃没有应允从了他。

    为什么会这么快离开?难道是周王妃不吸引人?

    那倒不是,周王妃很吸引人,她的姿色虽然略低于有着艳后之称的张嫣,却也有艳压后宫之色。

    张嫣的姿色胜在复杂,在没有进宫的时候是一个大家闺秀,却长了一副魅惑艳丽的外貌,这种知书达理与魅惑的糅合美,就像一杯让男人欲罢不能的毒药。

    而周王妃则相反就像缓解这杯毒药的解药,端庄秀丽,国色朝酣,如同饮下一杯醉人的烈酒后,喝下的那碗养胃的醒酒汤。

    李牧很想在仁寿宫暖阁内多待会儿,美人在侧聊一下人生,那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可他从周王妃口中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为此不得不急忙的离开仁寿宫,向着太和殿赶,这也是让那些宫女太监们想歪的原因所在。

    走在皇宫的御道上,李牧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一边向着太和殿赶去,脑中回忆着刚得到的消息。

    从周王妃口中得知,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不仅如此,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的时间。

    李牧在本位面待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位面之间有九倍的时间差,大明位面从他离开到现在整整过去了九个月。

    九个月,足以让大明位面进入崇祯元年,并且消耗掉这一年大半的时间。

    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时间过去也就过去了,最重要的是,大明位面已经过去了第一次粮食收割的季节。

    更正要的是,崇祯元年确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从这一年开始陕西就开始了连年大旱。

    也开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

    此时太和殿朝会上群臣讨论的唯一主题,就是今年一开春陕西大旱,百姓夏粮颗粒无收。

    庙堂内站满了有资格上朝的大臣,只不过却没有往日大朝会时,如菜市场般的喧闹。

    此时位列朝班的大臣们,一个个低着脑袋,不是看着脚下的皂色官靴,就是看着太和殿内铺就的金砖地板,一副其中毕有大秘密的样子。

    龙椅上空空荡荡,新皇朱慈烺没有坐在上面。

    这是因为新皇上小,幼不更事,即使放在龙椅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小孩子好动不会好好端坐着,爬来爬去惹来担心,有时候还要注意会不会尿湿龙椅。

    总不能为了让新皇听政,下面的大臣们在汇报朝政时,一抬眼看到丹璧上有一股涓流缓缓而下,实在是有损皇帝的威严。

    真如此,到不如先将龙椅空着,等新皇长大懂事了再说,反正现在是太后监国搭理朝政,也用不到年幼的新皇。

    因此每到大朝会的时候,懿安太后张嫣都会端坐在龙椅右边的凤椅上,听取下面朝臣的奏报。

    今天也不例外。

    看着满朝文武默不作声,身为监国太后的张嫣眉头紧锁,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开口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难道就没有人给哀家一个章程吗?”

    明显带着质问的语气,让满朝文武神情一动,缩了缩脖子,依然是默不作言,没人敢站出来发言。

    这事对于满朝文武来说,好办,也不好办,只要朝廷有银子,就很好解决,无非就是户部拿银子买粮食赈灾的事情。

    问题是,户部根本就没有银子可以拿出来。

    当然也可以让各地粮仓开仓放粮食,用以赈灾,但这个方法没人敢说,因为各地粮仓还有多少粮食,谁也不知道。

    粉饰太平谁都会说,揭露事实却没有一个人敢先开口。

    一时间,整个朝堂听不到一丝其他的声音,只有满朝文武的呼吸心跳声。

    坐在凤椅上的张嫣见满朝文武没人说话,将双手放在身前又一次开口道:“诸位大臣难道让哀家眼睁睁的看着陕西受灾,百姓颗粒无收?朝廷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满朝文武听到张嫣的话,躬身请罪道:“臣等无能。”

    看着躬身一片的满朝文武,张嫣感到悲切的说道:“难道就没有人能够救救这大明受灾的黎民百姓了吗?”

    此时的张嫣才知道,搭理偌大的江山是如此艰难,不像平时的时候,只是看看六部呈上来的奏章那么简单。

    现在的她多想有一个人能够遮风挡雨,替她解决所有麻烦,不用像现在这样被弄得焦头烂额。

    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了一个身影,随后摇了摇头,觉得不可能,张嫣想到的那个身影就是李牧,只是时间过去九个月了,她没有得到任何其回来的消息。

    就像李牧凭空出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