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超级位面系统 >

第117节

超级位面系统-第117节

小说: 超级位面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凑个整数好看一些,李牧又从京城锦衣卫中抽调了一部分人员,参加到训练中去,经过淘汰终于凑够了两千人。

    这两千人被李牧暂时分成了十个大队,由二百人的锦衣卫鹰卫带队,按照他的命令悄然出了京城,直扑太行山以西,晋西北一带。

    皇宫之中,刚刚与美人太后温存完,又在乾清宫西暖阁外,看了一眼正在吃奶的朱慈烺。

    李牧便叫上魏忠贤一同向着宫外走去。

    恢复男根的魏忠贤现在很少留在皇宫,一般到了晚上都是住在宫外的宅子里,无他,忙着造儿子。

    现在的魏忠贤很忙,忙的已经没有心思理会朝政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天大地大,都没有传宗接代大。

    每一个黑夜都是宝贵的,要不是白天还要帮助懿安太后打理朝政,魏忠贤怕连白天都不想浪费。

    没办法皇宫里的女人,魏忠贤自是不敢动心思的,不管是先帝嫔妃,还是普通宫女。

    对于魏忠贤来说整个皇宫,已经打上了李牧的私有物品标签,自然轮不到他在皇宫中乱伸手。

    今天如果不是李牧在皇宫中行走,魏忠贤必须在一旁伺候着,他早就回府宠信那个刚买回来的小妾了。

    走在皇宫的御道上,李牧对这几天容光焕发的魏忠贤问道:“巡检组现在怎么样了?”

    巡检组是由大理寺、督察院、刑部,组成的一个对大明官场临时检查机构。

    意在查处官场贪腐,不作为,所有阻碍大明繁荣的案件。

    巡检组是李牧在前几日提议组建,经过懿安太后同意,内阁批准,加盖皇帝玉玺,奉圣旨对天下官员进行巡查。

    为了不至于出现那种如电视上的狗屁特殊情况,不敢查,不能查,李牧特意让美人太后赏赐了一把尚方宝剑。

    以正巡检组的权威,同时加派了一队锦衣卫从旁监督,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平,也有保护巡检组安全之意在里面。

    “回上主,老奴已经吩咐下边的人,尽量配合巡检组的检查,除了极个别闹事的官员外,目前来看进展非常顺利。”魏忠贤恭敬的低了低身子。

    这几日也不是没有人前来他的府上求情,不过都被魏忠贤推脱了。

    “那就好,明日本座就要带着锦衣卫离京,这京城暂时交给你了。”李牧没有回身,伸手拍了拍魏忠贤的肩膀说道。

    “巡检组的检查小过可以放过,大过就不行了,比如通敌卖国。”

    为了让李牧拍的顺手一些,魏忠贤上前了一步,恭敬的领命道:“老奴明白,定不会饶了那些通敌叛国之辈。”

    在魏忠贤的心里,还是懂得什么叫做国破家亡的道理,何况他以后会有子嗣,对于那些通敌卖国之辈,不存在半分的同情。

    “那就好。”李牧满意的点了点头。

    便向着皇城外走去,准备前往锦衣卫指挥使司。(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巡检组,官屠

    在耽搁了几日后,李牧便带着一队锦衣卫护卫出了京城,赶往太行山以西,晋西北一带。

    在那里,提前领命悄然离京的两千二百名锦衣卫,已经在暗地里编织出一张巨大的网。

    这张由离京的两千二百名锦衣卫为主干,整个晋西北地区,未离职的锦衣卫为末梢,编织的大网覆盖了山西全境。

    只等李牧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一到,便可依照命令。

    将这张大网下罩住的所有猎物,尽皆擒获,不会走漏一人,哪怕只是一个如同小虾米般的猎物。

    皆在这次行动的目标之内。

    如果只是围捕大型猎物,李牧也不用大费周章,提前做出准备,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将密探洒向晋西北,还有山海关。

    并且为了做到一网打尽的目的,李牧还将大明境内所有在职锦衣卫,可以离岗的人员,抽调到京城,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综合训练。

    所有的一切筹划,都是为了尽可能,将这张大网编织的在密一些,韧度在强一些。

    不使一个猎物从这张大网中走脱,哪怕他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虾米。

    李牧的离京,也让多日紧绷神经的京城官员们松了口气,要不是因为他也只是暂时离京。

    而且现在还在先帝国丧期间,不宜大肆庆祝。

    这些京城的官员们必定会齐声欢呼,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送走了这个让京城官员们头皮发麻的官屠。

    李牧耽搁的这几天没干什么,除了杀人,就是在杀人中,杀的还都是京官。

    原本魏忠贤告诉李牧对于巡检组的检查,只是有极个别的官员不满,在阻挠,不会妨碍到巡检组的检查进度。

    李牧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那天刚和魏忠贤分开,离了皇宫,骑马前往锦衣卫指挥使司,为第二天离京的事情做准备。

    没想到的是,李牧刚到指挥使司,就接到负责从旁督察巡检组的锦衣卫禀报,在巡检组对户部检查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挠。

    并且有大批的文人官员开始聚众闹事,要求朝廷内阁,懿安太后废除巡检组,恢复朝廷往日的秩序。

    否则这些文人官员们就跪在太和门外死谏,以全对大明皇室的忠心,可昭日月。

    听清楚手下锦衣卫校尉的汇报,李牧就恼火了。

    直接下令守卫皇城的锦衣卫鹰卫,通知这些要死谏的文人官员立刻散去,如不散去,将以威胁皇城安危罪名。

    就地处决。

    原本李牧以为这样一来,聚众闹事的文人官员必会散去,没想到,他低估了大明朝时期的文人、官员,对于死谏的乐中。

    这也是朱元璋立下的规矩造成的后果,就是官员谏言皇帝,皇帝是要听的,不能由着脾气杀了言官。

    否则即使皇帝是对的,也变得不对了。

    这也导致明朝的皇帝大多都当的很憋屈,在朝堂上经常会遇到言官以死相逼的事情发生。

    皇帝还不能任其自杀,必须想方设法的拦下来,最终也只能无奈的答应死谏官员的提议。

    这也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皇帝大多不太爱上朝,更有甚者,从登基以来直到死那天,一天朝会都没有举行过的怪事。

    不像大清朝那样,皇帝都是专政,凭着喜好来执政,下边的官员都要自称奴才,陪着主子玩耍。

    信不信,这要是放在明朝,下边的官员敢拿唾沫喷死皇帝,然后人家还直接挂印撂挑子不干了。

    最后皇帝还得向官员承认自身的错误,这件事才能罢休。

    李牧知道明朝有这臭规矩,自然也想到了这些闹事的文人官员,心中打得什么主意。

    奈何他们遇到了李牧这个不按照规矩出牌的人,完全就是一个官场混不吝,一切必须按照他的意思来。

    不听,简单,杀。

    对于李牧来说,不管是在本位面还是大明位面,中原大地从来不缺人,自然也不缺做官的人。

    李牧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干的,在三次警告无果后,他直接对锦衣卫鹰卫下达了镇杀令。

    从皇城中派出来一队鹰卫,在这些闹事的文人官员们,还没有来的急做出反应时,抽出绣春刀开始了无情的镇杀。

    不管是求饶还是大笑赴死,放在这些鹰卫眼里,都是一条命令下的死物,任何感情也阻挠不了,他们执行李牧镇杀的命令。

    这样的镇杀,也许换成普通的锦衣卫,还会有手软犹豫的时候,对于鹰卫来说,从走出皇城到镇杀完毕。

    没有人发现鹰卫脸上有任何的表情,手依然麻利的将绣春刀归鞘,回身向着皇城内走去。

    关上了那两扇让人看一眼就颤抖的太和门。

    这一气呵成的镇杀,不带任何的感情,也让文人官员背后的文人集团东林党,看清了锦衣卫依然还是那个锦衣卫。

    在锦衣卫指挥使得到先帝赋予监国的权利后,杀起官员来,更加不会手软。

    最后东林党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内阁,以及居住在后宫的懿安太后身上,在看到锦衣卫的暴行时,会产生对内阁皇权产生威胁的想法。

    从而遏制锦衣卫对文人官员的暴行。

    无奈的是,在东林党暗中觐见太后、内阁,叙述锦衣卫对文人施加的残暴行径,并乞求严惩锦衣卫。

    当天李牧就得到了详细的消息。

    在不耻与东林党背地里搞得小动作时,李牧让人从指挥使司放出话去,那就是翰林院多得是没有安排的官员,杀了正好给这些人腾出位置来。

    这句带有浓烈杀气的话一传出来,顿时在文人集团中引起了一片哗然,当得知宫中的懿安太后赏赐了李牧一件麒麟服。

    而东林党最抱有希望的内阁,又以沉默对待整件事情。

    让整个闹事的文人官员,东林党人士瞬间安静了下来,老老实实的配合巡检组的检查。

    只能期望握在东林党手里的官位,不会因为巡检组的检查变得太少,以削弱东林党在朝廷里的影响力。

    而李牧在看到东林党安分下来后,巡检组的工作也进行的非常顺利,没有太大的阻碍。

    李牧就带着二十名锦衣卫校尉,作为护卫之用离开了京城。

    向着晋西北之地而去。

    在离开京城的当天,李牧都在给京城的官员们带来血腥,只不过这次不是对京城的官员举起屠刀。

    而是将屠刀伸向了山海关,辽东之地,在离开京城当天,李牧下令杀了辽东监军太监。

    唯一的理由就是,辽东监军太监不听新人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命令。

    公然诋毁上官。

    这样一来,没有监军太监存在的辽东边疆,孙承宗施展起来会更加顺手一些。(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八大皇商

    山西境内一处锦衣卫千户所中,李牧安然的坐在正厅之上,厅内两旁站着两排锦衣卫鹰卫,而他则喝着温汤的武夷山红袍。

    对于中国的茶叶,李牧独爱武夷山母树上的大红袍,其它的茶叶到也会饮用一些,只是不会经常让人沏来品饮。

    这种挑剔的癖好,也许是在大唐位面慢慢养成的。

    还好的是,在明朝位面李牧依然可以喝到此茶,最正宗的武夷山母树大红袍,虽然在味道上差了一些。

    不如在大唐位面时,梅儿为其准备的大红袍。

    倒也能将就,毕竟不是最原始的母树,明朝的大红袍母树,应该算是儿孙辈儿的母茶树。

    品尝了茶杯中大红袍独特的兰花香,李牧才看向单膝跪地的十位锦衣卫百户,他们是提前离京布局在山西境内的锦衣卫。

    平淡而冷静的声音,从李牧的嘴中吐露了出来“布置的怎么样了?消息有没有走漏?”

    这十位锦衣卫百户,便是那两千名经过训练的普通锦衣卫人员,分成十队后临时选出来的队长。

    至于一起跟来的那二百名鹰卫,则属于从旁督导的作用,预防突发状况。

    “回指挥使,卑职等到达山西境内后,就立刻展开了,对命令中所提八家商贾的暗中探查,布防,现已全部准备完毕。”

    “只等指挥使一声令下,卑职等便可率领麾下锦衣卫,将所有案犯捉拿归案。”

    “以正国法。”

    十位锦衣卫百户依然保持着单膝跪地,一同齐声回答着李牧的问询。

    “很好,你们十队锦衣卫,分出两队来,在外围探查机动,以防有漏网之鱼。”对厅中的十位锦衣卫百户吩咐完后。

    李牧又看了一眼,站在厅堂两旁的鹰卫说道:“本座会亲领鹰卫为你们督导,压阵。”

    在李牧的命令下,十位锦衣卫百户齐声恭请道。

    “劳请指挥使大人压阵!静等卑职等喜讯。”

    对于这十位锦衣卫百户来说,只是对付八家商贾之辈,根本就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问题,就像是普通的抄家任务一样轻松。

    非常有信心,能够圆满完成李牧交给他们的任务。

    “去吧,本座就在这千户所中,等你们完成任务的好消息。”李牧挥了挥手,端起了手中的茶杯。

    十位锦衣卫百户则躬身退出了正厅,出了千户所,飞身上马,汇合他们各自的队伍,展开一场,单方面的碾压行动。

    对于这些锦衣卫来说,让他们对付商贾,可不就是单方面的碾压。

    平常要想对付明朝的商贾,根本用不到锦衣卫亲自出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县令即可。

    明朝有句俗话,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可见在明朝时期,让一个没权没势的商贾破家,一个小小的县令就可以安全办到,没必要动用锦衣卫这只巨兽。

    如果是放在平常,李牧要想收拾哪个普通的商贾,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