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重装突击 >

第178节

重装突击-第178节

小说: 重装突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害相权取其轻,卸下了超级大国的光环,美国人早就学会了什么叫妥协,与中国人分享,总比全世界分享要好得多吧?

    偏偏中方的情报部门就是不接招,死活不与美方的特使见面,这可急坏了华盛顿,不由地悔不当初,何必非派情报官员做特使,还玩低调坐民航,这下好。

    焦急的美国佬不得不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提出会面要求,这才让中方松了口,不过会面的时间仍然无法确定,理由是国家领导人的日程全部安排满了,抽不出时间。

    以中国世界第一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还有世界第一的制造业水平,任何一位领导人满世界横着走,都没人敢说话,何况已经答应了美方的见面请求,只要求美国人等一等而已。

    双方一个紧追不舍,一个避实就虚,围绕着共同的问题玩起了捉迷藏,哪怕美国人拿蒙江号遇少将的问题说事儿,也被中方官员找借口搪塞过去。

    一来一往,转眼就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底线一退再退的美国人再也忍耐不住,干脆找了个机会挑明了话头,摆明了车马说可以向中方出售技术,如果中方再没有实质上的回应,美国就会选择与俄国人合作!

    哪怕一直计划着逼美国人退让的中方官员,也没想到美国佬居然一步到位,出了这么大的血,赶紧将情况上报。

    美国人打心眼儿里不愿意与中国人合作,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根本没想过与任何人合作,只想吃独食。

    山姆大叔的牛仔们宁肯与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三的北极熊合作,也不愿意与经济的领头羊中国扯上不清不楚的关系。

    可是现实如此残酷,最不希望发生的事,偏偏成了事实,美国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和“贪婪”、“刻薄”的中方打交道。

    得到消息的中方高层反应迅速,当天就安排了一场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华盛顿的特使,态度的变化之大,堪比川剧的变脸。

    双方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一系列的技术交换和技术共享协议。

    中方在会后安排了丰盛的国宴招待来宾,孰不知宴会进行到一半儿,美方的特使悄然离开宴会场,与中方的全权代表进行了一番秘密谈判。

    公开的会面不过是打马虎眼,所谓的技术交流也只是明面上的掩护,真正的核心内容,绝不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谈判过程并不顺利,双方不断地讨价还价,为各自的利益说得口沫横飞。

    不过中方的代表并没像美国人想像的那样盛气凌人,而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对外称之为“中美技术和约”,史称“中美技术不扩散协定”。

    许多年后,当所有的一切都已化为过眼云烟,解密的中美技术和约最终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份协议不仅涉及技术合作,而且还有部分涉及各自势力发展走向的内容,在协议中,中美双方无耻地将庞大的猎户臂一分为二,各占二分之一。

    虽然事实上并没有形成两大星国各占猎户臂二分之一,中美双方各占其一的两极格局,但公众依然对当年困守太阳系的中美两国心系广阔无边的宇宙而心生赞叹。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分协议中的内容,就像两只蚂蚁约定瓜分地球一样的可笑。

    不过在协议解密之前,知情者均对此闭口不言。

298 暗战(二)

    中美双方之所以所此顺利地完成谈判,是因为中方美方都很清楚各自的优势,美国人掌握全部技术,被迫与中国合作,能心甘情愿才是怪事。而中国看似掌握主动,实际上,只是掌握了实验舰而已,逆向工程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何况其中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科学理论。

    双方若是以此为导火索反目成仇,无论对中方还是美方都是一场无法预测的灾难,最终只会便宜俄国人。

    相反,中美两国如果能放下架子强强联手,军事力量将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经济力量更是能够超过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这六十七。

    哪怕俄国人再不甘心,面对中美两国的强势,也只有捏住鼻子认栽的份儿。至于其它的国家,根本连说话的资格都欠奉。

    中方很清楚,美国人不只向中国派出了代表,而且秘密向俄国派出了特使,一旦中美两国的谈判进展不顺利,美方就有可能与俄国接触,联手对抗中国。

    三大航天国一举进入超光速时代,总比美国与中国对抗要好得多——无论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硬对抗,还是依靠软实力的软对抗,美国与中国都有差距,获胜的希望不大,只能拉上俄国人联手。

    一旦美俄联手,中国就变成弱势的一方。不过一来美俄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关键时刻都会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二来无论美俄,都不希望对方的实力超过己方。

    两相抵消,无形中拉低了整体的实力水平。

    不久之后,中美双方根据双边协定,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合作,最庞大的合作计划即为:彩虹计划。

    原本中方以为美方的彩虹计划,只是传说中的跳跃技术而已,直到中方的研究部门对美方提供的资料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才了解到彩虹计划的庞大与超前。

    尽管彩虹计划的理论框架出现两百多年前,但两百多年来,没有人能真正地将统一场理论完善,直到智慧机械提供的资料中出现类似的理论,才使得沉寂了两百多年的大统一场理论趋于完善。

    根据大统一场理论,不仅能够实现战舰的可控空间跳跃,还有可能实现人造重力这个困扰人类一个多世纪的难题!

    中方立即加大了研究的投入,并参照土星基地的研究成果,开始试制第一套跳跃系统——中美双方出奇地一致,谁也没再提起那艘失踪的实验舰。

    于是,蒙江号全体船员“隔离”了一个月零四天之后,终于迎来了解除隔离的命令。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俘虏实验舰的功绩无法公开,只能暂时委屈一段时间,等适当的时机再予以补偿。

    不知情的人员还要好一些,可以直接返回工作岗位,以叶飞为首的一众人员,必须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能够通过军方的测试,才能返回工作岗位,凡是无法通过考核的,对不起,只能离开战舰做做后勤工作,或者干脆退伍回家。

    所谓的无法通过考核,实际上是指那些可能泄露机密,导致泄密的人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军方将通过技术手段封闭这些人关于实验舰的记忆……人的大脑复杂无比,直至今日,人类仍然没能了解透彻,虽然拥有抹除记忆的技术,但很有可能造成彻底失忆,仅仅封闭记忆,倒不失为一种适用的手段。

    不过由于技术还不完善,使用这项技术很可能留下某种后遗症,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却无法再留在战舰上服役,以免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出岔子。

    有关于记忆封闭的技术,最早用于精神病患的治疗,将某些病人的致病记忆封闭后,能够起到优良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军方和情报机构也用这种方法解决情报人员的某些问题,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了这种技术的副作用,不得不停止这种技术的使用。

    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战士,才能被允许继续服役。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连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包括叶飞这个舰长在内。所有被调离的人员分别调往不同的部门,确保不会因为某些意外而回忆起这段封闭的记忆。

    直到情报部门找到叶飞谈话,他仍然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说老实话,对那些死在自己命令下的无辜人员,他确实觉得有些愧疚,但是若事情重新再来一遍,他仍然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孰不知,正是因为叶飞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他才有机会回到舰长的岗位。

    当叶飞回到蒙江号的时候,望着换了一半儿人的舰桥,他真的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这件事已经过去,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任何人需要担责任,美国人只索回了美方人员的遗骸,似乎默认了海盗袭击的说法。

    要怪,就只能怪美国人不给实验舰安装武器,白白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叶飞不知道,不是美国人不想安装武器,而是实验型的跳跃装置十分不稳定,很难保证战舰上的武器弹药不会因为跳跃装置的失控而引爆;而且实验舰只是一艘小型战舰,光是跳跃装置,就占据了整个战舰四分之一的体积;更重要的一点,是战舰的质量越高,对跳跃装置的性能影响越大,参与实验的人员还摸不准跳跃装置的能力,只好尽可能地为跳跃装置减负。

    叶飞匆匆下令蒙江号将未完成的验收项目进行一遍,确认战舰的性能之后,总算完成了蒙江号验收工作。

    尽管经历了一番风波,离开土星基地返回月球基地。

    以蒙江号超过六千公里的秒速,返回地球用不上三天的时间,想想从前动辄几个月的航程,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叶飞迫不及待地向月球基地发出了返航的通讯,心中想到的,却是离别了一个多月的老婆孩子。

    这一次回去,怎么也能放几天假吧?正好回地球看看孩子。

    他在心里这样盘算着。

    夫妻两个都是天军的人,长期在地外工作,根本没有照看孩子的时间。而且加上月球的引力偏低,如果孩子长期呆在月球,低引力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孩子一直都留在地球,由高恒夫妻带着,夫妻俩只能偶尔见见孩子,大多数时间只能通过通讯和孩子见个面,聊聊天。

    好在立体投影技术已经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夫妻俩和孩子才有机会相处,虽然无法触摸,总归比看也看不到好得多。

    孩子通过视频交流十分熟悉自己的父母,没像几百年前那样,孩子见了亲生父母,却指着照片说爸爸妈妈在这里。

299 井外的天空(一)

    地球,盟军指挥部。

    偌大的圆形会议室里人满为患,各个国家驻盟军总部的代表一个不拉,最中心的赫然是代表三大航天国的中国上将聂剑荣;美国天军五星上将亨利?哈里?阿诺德;还有俄国的佛罗西洛夫元帅。

    尽管全世界都在宣传民主与平等,但阶级这种东西自从人类诞生直到现在,就没有一天消失过,与会的其它国家代表根本没有资格与这三位大佬并肩而坐,只能按各自的国家实力,分别坐在某位大佬的身后。

    三位大佬身后坐的人数,也间接地表明了各自的潜在实力。

    简单地说,美国的盟友坐在阿诺德上将的身后,俄国的伙伴坐在佛罗西洛夫元帅的后方,聂老将军身后坐的,自然是中国人的朋友……虽然实际上是国家实力贫弱,不得不依附大国身后寻求保护,但是至少表面上大家都很给面子地这样说。

    圆形会议室类的设计类似于竞技场,中心最低,四周阶梯式地上升,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同时,不会因为座位的方向和位置显现出某种地位上的暗示。

    上百人端坐的会议室里除了呼吸声再也没有第二种杂音,所有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在会议室正中的讲台上半透明的机械人身上。

    之所以显现出半透明的状态,是因为这个机械是根本就是个全息投影。

    投影首先将目光投向聂剑荣:“可以开始了吗?”盟军的最高指挥权实行轮换制,中美俄三国轮流做庄,不过先锋四第一个接触的就是中国,而且中国的军事实力最强,最高指挥权名义上一直在进行轮换,可是实际上一直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

    只是中方并不能越过美俄的代表直接指挥两国的军队,美俄两国更注重实际的好处,并不怎么在乎名义上的最高权力。

    只不过在中国正式提出作战计划的时候,两国的代表也没办法否决,顶多为己方争取一下相对不那么危险的任务罢了。

    聂老将军轻咳一声:“可以了。”他似乎在无意中瞥了佛罗西洛夫一眼,这个月轮值的应该是俄国人。

    佛罗西洛夫垂着眼皮面无表情地转着手指,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大家好,我是先锋四。”机械人这样介绍自己,“相信在坐的各位没有人不知道我的来历,不要吃惊,我现在的模样是参考了人类的机械人设计之后做出来的,只是为了方便和你们交流,实际上我并没有这样的身体。”

    先锋四不改较真本色,但很快就转回正题:“今天的会议是由我提议召开的,目的是向盟友通报敌军最新的动向……”

    会议室中蓦然响起一阵嗡嗡声,聂剑荣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