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重装突击 >

第100节

重装突击-第100节

小说: 重装突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吆喝,还懂得玩诱敌深入?

    不好好招待招待,怎么对得起外骨人摆下这么大的阵势?

    六艘战舰同时瞄准那一片暗潮涌动的空域,一声令下,每艘战舰打空了一个导弹槽。

    导弹不多,但每一枚导弹,都携带着新式子母弹头,核字辈的那种。

    导弹的速度极快,脱离战舰后疾速飞行,很快将战舰远远地拉在后面。不过导弹引擎仅仅工作了一小会儿,将携带的燃料耗费得七七八八后,引擎就自动关闭,直到接近目标后,才会骤然点燃发动机,以仅剩的一点燃料完成最后的综合机动,最后击中目标。

    熄灭引擎疾速飞行的导弹突然点火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目标,直到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携带的母弹头才会一分为五,在空中炸出一片闪光。

    在行星表面,核武器的威力有目共睹,但是在太空中,由于缺少空气,无形中削弱了冲击波的传递;身处战舰,又隔绝了强辐射杀人的可能性;

    五枚小当量弹头一起爆炸,规模仍然有限得很。

151 大获全胜

    然而分则力弱,合则力强,有道是账不怕算。

    一个导弹槽十五枚导弹,六艘战舰一次齐射就能打出九十枚,再一分为五……一次齐射,就能打出四百五十枚核弹头!

    尽管弹头的当量不高,可好汉还架不住人多呢,何况是要老命的家伙?

    四百多枚弹头你方唱罢我登场,爆炸时的闪光连绵不绝,万丈光芒照得几十亿年中一直黑暗无比的一方空域纤毫毕现,刹那间黑暗的虚空之中仿佛诞生了一颗太阳;又像一位身躯无比伟岸的巨人在不停地烧电焊。

    这样多的核弹爆炸,其景象壮观自不用说,威力更是非同小可。

    埋伏的外星战舰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舟,躲得了东,躲不过西,巨大力量将敌人的战舰撕扯、搅拌、扭曲、汽化,最终化为乌有。

    爆炸不仅消灭了外骨人的舰队,光辐射携带的热量更是毫无悬念地将左近的冰质小天体融化成一团团巨大的、飘浮的液体,几艘外星战舰幸运地逃过一劫,不成想被爆炸的余威径直推进了巨大无匹的液球。

    即使在距离几个光秒外的巨鲸舰上,也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那一团像变形虫般变幻不定的液球,可见其体积之大。

    按常理来说,能够适应空间飞行任务的宇宙飞船,密封性比最好的潜水艇还要高,潜入大洋深处绝对不在话下。

    虽说那巨大的液球究竟由什么样的液体组成还是个疑问,但绝对不可能奈何得了外星飞船。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若都是按常理发展,那意外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

    眼瞅着外星飞船就要飞出液球,核弹爆炸的高峰恰恰在这个时候结束,失去了热量来源,刚刚融化的液球立即在零下二百七十度的超低温中冷却凝结——在这样的低温下,无论什么样的气体结成的冰状体,都坚硬得堪比钢铁。

    几乎逃出升天的外星飞船,直接被封冻在液球之中,简直就是太空版的超大琥珀。

    人类舰队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部目瞪口呆,即使下达命令的指挥官王伟,也没想到最终是这样的效果。

    一次性发射四百五十枚核弹,消灭敌人的舰队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一点也儿觉得意外。但是如此多的核弹同时爆炸,不敢说绝后,却绝对是空前!

    除去火星战役之外,人类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是二战结束前,美军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中美俄英法五大有核国家,以及后来的印巴朝等二线有核国家,在地球上进行过两千多次核试验,但核试验从来都是一枚枚地引爆,从没扎堆引爆过。

    历史上,前苏联1961年引爆的大伊万当量为五千万吨,是人类引爆过的最大当量核弹。当年甚至研究过当量为十亿吨的超级核弹,这种当量的核弹一旦爆炸,将在全球掀起一公里高的海啸,是真真正正的末日武器。

    而巨鲸舰携带的弹头,都是当量五十万吨的中型核弹,四百五十枚弹头的当量加在一起,足有两亿两千万吨,是大伊万的五倍之多。爆炸的威力范围,更比单独一颗五千万吨的核弹头大得多——即使在舰队里,也仅仅有几舰长知道,发射后的核弹头并不是一窝蜂地乱炸,而是通过数据协调掌握爆炸时间,令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互相叠加,无形中又加强了一层威力。

    战前的作战计划中,并没有围点打援的意图,但在备用计划中,司令部的参谋们却将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都考虑了进去,包括敌军的支援。

    撤离塞德娜后,舰队的分散仅仅是随行的天军副司令员王伟的临时起意,没想到外骨人的支援部队只有六艘飞船,那还客气什么?

    搂草打兔子,顺手牵羊的事儿,不干白不干。

    只是他真的没想到外骨人存了诱敌深入的心思,埋伏了三位数的战舰。

    可惜核弹这种东西,远远超出外骨人的理解范畴——从飞船到武器,外骨人的文明到处打着生物技术的烙印,与人类根本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文明。

    核弹一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核武器发明直至今天,核大战的危险从未远离人类。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截然不同的两面性。

    历史上,曾有无数人认为是发现质能方程的爱因斯坦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可正因为有了核武器,美俄冷战即使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发动战争的**,最终,二战成为地球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人类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可以说,正是有了核武器,令双方都有全面毁灭对方,甚至毁灭地球的能力,才遏制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屁股决定脑袋。人类困在地球上窝里斗的时候,核弹无异于顽童掌握的炸药包,但是走出地球之后,核武器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利剑,同时也是人类最强大的保护伞!

    从这一点上说,不管怎么赞扬核武器的发明都不过分,爱因斯坦,也无愧于人类最伟大物理学家这个实至名归的称号。

    核爆的光芒早已消散,空寂的宇宙恢复往日的寒冷寂静,只是遍布四处的小天体和外星飞船一起化做星际尘埃,一颗直径三十公里的巨型冰质小行星内,封冻着七艘外星飞船。

    王伟长出了一口气,兴奋和喜悦突然间淹没了他的心。

    火星战役要是有这样充足的准备,哪至于沦落到硬拼硬打的地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战斗,身为舰队的指挥官,他也将同此战一起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留一名而不得,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遇上这样的机会。

    若不是火星战役打得太惨,上级也不会给这支突袭舰队配备如此多的核弹。

    事后统计雷达数据,埋伏的敌方战舰多达二百余艘,这还只是暴露的,隐藏在暗处没探测出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很难想像,若是没有这批核武器,甭说六艘巨鲸舰,六十艘也没有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152 失落

    以土星基地的产能,没个三年两载的全力突击,绝对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战舰。

    哪怕是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全部转向军事制造,建造这么多的战舰,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话说回来,战舰只有要时间和资源,怎么都能造出来,可是人呢?

    天军是人类有史以来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兵种,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掌握极高的技术水准,所以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胜任战舰上的工作。

    军方使用的技术虽高,但民间能够胜任战舰工作的技术人员远远比服役的军人更多,哪怕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儿,组成三五支满编的舰队毫无问题,但问题在于合格的舰员绝不是穿上一身军装。

    军人与平民最大的区别,就是纪律和勇气。

    只有受到纪律严格约束的军人,才能坦然面对弹雨纷飞的战争,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情况下向敌人发起决死冲击。

    只有经历过非人磨练的军人,才能坦然面对伤残和死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边的战友挡住致命的子弹。

    老话说得好,没上过战场的战士,不是真正的军人。

    激动的副司令满脑子里乱糟糟地,直到副官提醒,才想起来宣布战斗的胜利。

    许多年后,军史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塞德娜战役一箭双雕,第一次以弱势兵力歼灭对比悬殊的外星舰队……是第一次星际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塞德娜战役的胜利,意味着人类与外骨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可王伟并不觉得满足。

    外骨人的伏击虽然失败了,但如此多的舰队,说明太阳系外围,仍然存在大量的外骨人据点。

    尽管对塞德娜进行了全面轰炸,又与外骨人的舰队打了一场,不过舰队的弹药储备仍有半数之多,足够再进行几次中等规模的遭遇战,用几个月的时间跑奥尔特云,只打两仗就撤回去?

    王伟征询了几位舰长的意见之后,向舰队下达了搜索前进,摧毁沿途所有外骨人据点的新命令。

    此次并非中方一家独自行动,而是中美俄三国的联合行动,但是美俄两国的战舰速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塞德娜本就是距离最远的目标,可直到巨鲸舰队第一阶段的行动结束,美俄两国的舰队仍远远地拖在后面紧赶慢赶,没有十天半个月,甭想进入预定战场。

    很难说美俄最终完成战略目标是什么时候,也许到那时,巨鲸舰队已经在返航的路上了。

    巨鲸级战舰,绝对是领先这个时代,若是换成战争之前,从设计定型,到实验舰建成,再经过一系列的试航,没个三年五载,别想进入量产阶段。即使进入量产,军方也要青工斟酌再三,才会抠着钱袋子建上个一艘半艘,没个三五十年,根本不可能替代现役主力舰。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外骨人成全了天军。

    火星一役,巨鲸级战舰第一次公开亮像,虽然没有正面接战,但其强悍的纵使性能,没少让美俄瞅着流口水。暗地里美俄也用盟友这个理由向中方提出过购买巨鲸舰图纸,不过中国根本不差钱,哪肯答应这么离谱的交易?

    只是顶着个盟友的帖子,不好直接拒绝,中方谈判代表干脆借机提出一系列技术做为交换条件,交换条件可谓十分苛刻,美俄答应的可能性极小。

    若是美俄答应以技术交换,那么即使将巨鲸级战舰交给美俄,中方也是大赚特赚——交出去的图纸,肯定是缩水版。

    国之利器,岂能交于敌手?

    不是中方没有觉悟,而是这个世界太现实,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今天的盟友,也许明天就会变成敌人。

    直到目前为止,三方谈判已然陷入僵局,没有分毫的实质性的进展——政客比商人更善于投机倒把和讨价还价。

    巨鲸舰虽好,但两国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并不一定非得将巨鲸舰弄到手。

    说实在的,现在的情况很诡异,虽然三国之间已经达成了军事同盟,但那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涉及到军方的,自然有国防部出面,天军从上到下,所谓的同盟在各级官兵中没有任何存在感。

    和巨鲸舰一比,美国现役的纽约级和俄国现役的德洛科夫级无论速度还是火力都落后了不止一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现在的天军财大气粗,牛气得不得了,实在看不上盟友蹩脚的舰队,有点不拿豆包当干粮的意思。

    假如美俄不拿出点干货显示显示肌肉,很难说两国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其它国家的强力挑战。

    毕竟风水轮流转,传统大国中英法已然退居二线,说句难听的根本就是苟延残喘,仅仅维持个大国的头衔,只有中美俄三方的大国地位实至名归,这些年取而代之的后起之秀无不野心勃勃地想将其中之一挑落马下,取而代之。

    战斗终于告一段落,解除武装的士兵们返回住宿区,直到这时,叶飞和战友们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满肚子的话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第一个打破沉默的是姜宇飞,他闷闷地说:“以后没咱们什么事儿了。”

    胜利自然是值得高兴,可是大伙就是高兴不起来。

    从战斗开始一直到结束,突击队起了什么作用?从始至终,一直是战舰在唱主角。

    这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毕竟突击队只能用于地面战和突袭战,和外星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