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通抽奖盘 >

第23节

神通抽奖盘-第23节

小说: 神通抽奖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年轻的帅小伙就是今天要鉴赏的重宝的主人云飞扬,旁边是他的徒弟张振军。”金广仁为众人介绍道。

    “黄院长,你好。”

    “余大师,你好。”

    “佟先生,你好。”

    云飞扬与三人一一握手问候。

    “你这个金老头,不就是建议你给故宫捐献了三件文物吗?这都是你自愿的,现在又来怪我。一样的朋友,你怎么能两样对待?人家就是慈眉善目,我就是长得难看的,找骂的?以后要是我们故宫再收到什么国宝,看来是请不动你鉴赏了,真是伤心啊。”

    “面子还是要给你的,谁让我们是这么多年的老朋友呢?我是伤心我捐献的那三件国宝,陪伴了我那么多年,现在我想再看一眼都不容易。”

    “被黄伯伯拿到手里的国宝,一定会被藏得很严密,金大师你以后一定要自己欣赏够之后再去捐献。”张振军插言道。

    “我已经决定了,只有等我死了之后才会再捐献,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可不想再忍受相思之苦了。”

    “振军,你是飞扬的弟子?你现在也爱好鉴赏吗?”

    “黄伯伯,我和师傅是学习武术,可不是学习鉴赏和雕刻。我和你们这些大师在一起,一直被问这个问题,看来我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一下了,不然要给师傅丢人了。”

    “其实学习鉴赏,能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确实是好事情,但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只怕现在振军你没有这么多的时间。”黄院长说道。

    这时门口一片嘈杂之声传来,原来是金广仁约请的人员全部都到了。

    金广仁这次约请的朋友,除了先来的这三位,还有:华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孔品祥;华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兴峒;华国珠宝玉石协会会长秦文广,副会长钱明;华国玉雕协会名誉会长李广德,现任会长魏佐。

    另外,孔品祥和刘兴峒还带来了他们的弟子:柳随风。

    云飞扬一见柳随风便眼神一亮,心口仿佛被击中了一般怦怦直跳,一丝难言的异样在心中升起。

    柳随风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肤若凝脂,眼如秋波,脸似瓜子,清丽出尘,根本不像是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子,分明是古画中走出的古典仕女,幽雅娴静,一身的书香墨韵,仿佛就是空谷中的幽兰,遗世独立,不类众同。

    “你好,我叫云飞扬。”

    “你好,我叫柳随风。”

    两人右手轻握,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真羡慕你能够跟随孔大师和刘大师学习书法、绘画。师从名师,想必柳小姐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一定高妙非凡了,有机会一定要欣赏一下。”

    “我都还没有出师,技艺还差的很远,还需要多加练习,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柳随风心中竟然有些忐忑,“据师傅说,他是一位年轻的鉴赏大师,我的作品会不会让他很失望呀?”

    “你一定是太谦虚了,从你身上流露的气质就知道你对于意境的理解很深刻,哪怕因为年纪轻而功底尚浅,但是你在作品的意境上一定非常出色。”云飞扬非常笃定地说道。

    “飞扬你的眼光真的是很厉害呀!能够观人而知物,很不简单。随风的书画作品确实像你所说,从意境上已经达到了很高妙的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年轻,功底上差了一些,现在的水平都可以追上我们两个老头子了。相信随风只要坚持下去,未来的成就一定能够超越我们两个现在的水准。”孔大师插言说道。

    场中就云飞扬和柳随风最为年轻,比较有共同语言,所以两人开始闲聊起来,很是相合。

    “好了,咱们闲聊结束,开始鉴宝。”

    “咱们还是老规矩,先由老黄献宝,大家品评。”

    “我这次带来的是一件瓷器——蓝料彩山水图碗。”黄院长边说边把瓷器取了出来。

    “这件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黄院长开始做介绍。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面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绘画极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上乘之作。特别是碗外壁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画面上峰岭巍峨,松柏苍翠,渔帆点点,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处题七言诗两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目前所知,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中,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的瓷器,除我们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外,仅台岛故宫博物院收藏蓝料彩山水图碗与蓝料彩山水图盘两件,另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收藏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云飞扬一边听着黄院长的介绍,一边用自己的操控神通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一件难得的极品瓷器。

    很快,这件瓷器的本质就被云飞扬完全掌握,如果云飞扬愿意,他只要用很普通的材料就可以制造出风格完全相同的此类瓷器。

    云飞扬当然不会随意制造这些文物瓷器,但是他认为那些国内没有只在国外流传的文物却可以制造出来,不能让国人鉴赏那些流失出去的国宝还必须去国外看,他想让他们在国内就能看到。

    比如只在哥本哈根博物馆的那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和台岛故宫博物院仅有的蓝料彩山水图盘。

42 珍品鉴赏

    众人品鉴多时,着名收藏家、鉴定大师余温鸿开始展示他带来的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此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

    “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

    “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

    “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除这一件外,日岛国立美术馆一件,我们故宫博物院一件,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那件最为精美。”

    又是一件难得的瓷器精品,云飞扬也又多了一种精品瓷器的详细资料。

    余温鸿的弟子佟重只是跟着师傅来增长见识的,并没有藏品过来。

    华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孔品祥带来的是欧阳修《灼艾帖》。

    “这是我最珍贵的一幅秘藏书法。一直未曾示人,今天特意与诸友同赏。”孔品祥小心翼翼的展开卷轴。

    云飞扬第一次见到欧阳修的亲笔书法,只见展开的卷轴上字迹端庄劲秀,内容是:“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此帖笔锋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苏轼曰‘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和‘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可谓是搔到痒处。”云飞扬认真倾听孔品祥的介绍。

    这幅书法作品,大家全部品鉴之后,华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兴峒开始展示他带来的唐朝韩干的《照夜白图》。

    “这幅画卷,纵30。8厘米,横33。5厘米。”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呜,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彦远’二字,似为唐代着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韩干,陕西蓝田人,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少时家境清寒,常为酒家送酒。大诗人五维发现他的才能,资助他学画,‘初师曹霸,后自独擅’,遂成为画马名家,玄宗时供奉内廷,玄宗曾令他师事陈闳画马,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可见他的成就是从现实生活的观察,写生所取得的。”

    刘兴峒介绍的很详细,云飞扬也听得很认真。

    众人欣赏良久之后,华国珠宝玉石协会会长秦文广开始展示它带来的西汉玉带钩。

    “带钩是古人用于束腰、钩挂衣领或钩挂饰物之用,通常由钩首、钩身和钩尾三部分组成。它既是一种实用器,也是一种装饰品。”

    “这件西汉带钩呈扁长条形,长14。6、宽3。5、厚0。9厘米,是由一块整和田玉雕琢而成。局部有褐色沁斑。钩首及钩尾均雕作龙头形,钩身微弧,两侧各高浮雕一螭虎纹。”

    “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蛟龙之属。一侧螭虎的尾巴翻卷到钩面,另一侧螭虎头向钩面,绞丝卷尾。钩体正面阴线浮雕六组勾连云纹,背部有椭圆形钮,偏于一侧,这是随玉料雕琢。”

    “汉代玉带钩,除继承了战国时期纹饰之外,还有所发展和创新,该带钩螭虎装饰即是新的创举,螭虎交相呼应,浑然一体,展示出一种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

    这件玉带钩非常完美,大家欣赏良久。

    副会长钱明展示的是一件西汉玉环。

    “此环为和田玉雕琢,质地纯净温润,扁平圆形。直径9。9、孔径5。7、厚0。4厘米。”

    “玉环两面纹饰基本相同,都是运用浅浮雕隐起技法雕刻龙凤穿云。一面内外边缘各饰弦纹一周,内饰龙凤穿于云间。另一面在龙凤之间多雕刻一立兽,侧头、双臂,四肢发达。玉环两面的龙凤均互相缠绕穿于云间,线条柔和流畅,龙飞凤舞,栩栩如生。”

    “古人在制作玉器时,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三种。但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人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人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玉环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纹饰简单古朴,是古人佩挂在胸前或系在衣带上的一种佩饰。”

    “到了西汉,玉环的形制更加丰富多彩,如此件龙凤纹玉环,不仅玉质优良,雕琢精致,而且构图新颖,龙凤形象夸张,雕玉工匠把想象中龙凤腾跃姿势和正跃然而起的瞬间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充满着动态艺术的美感。这在汉朝出土的玉器中难得一见,是为西汉龙凤艺术创新的上乘之作,弥足珍贵。”

    这件深具艺术美感的玉环,云飞扬个人非常喜欢,众人品鉴良久,才由华国玉雕协会名誉会长李广德展示下一件藏品。

    他带来的藏品是他本人玉雕作品:玉雕摆件《老子出关》。

    “这件玉雕摆件是由高24。5厘米、宽20厘米、厚7厘米的翡翠料雕琢而成。”

    “整块翡翠为浅紫色,间有深紫色。在审料过程中,我按照这块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进行认真构思,以色定题,就料设计,因材施艺。精细刻划老子向关令尹喜讲说《道德经》之后离开函谷关的情景。”

    李广德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开始细细鉴赏。

    但见画面上重岭叠嶂,艳阳高照,祥云缭绕,远处一座城楼掩映于山峰、林木之中,数十只小鸟在空中飞翔;近处山谷中奇石峥嵘,右侧苍劲松树屹立于小路旁,与左侧另一小树形成呼应,木桥横跨于山间泉水之上;桥下流水溅起朵朵水花;小路上仙风道骨的老子大耳下垂,须发飘拂,精神爽朗,乐呵呵地盘坐在青牛背上,一幼童天真活泼,轻盈地迈步于青牛之前面,这一老一小呼应顾盼,流露着出关的喜悦神情,人物形象刻划细腻,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作品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手法,以“s”形构图,使画面空间宽阔,层次清晰,表现出高低远近的效果,使茫茫关山边域显得深远空旷;利用横向飘动的云纹,与山石树木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