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

第746节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746节

小说: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期。

    只是三国前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显露其才能,所以留下的事迹更多罢了。到了三国建立,天下安定,那些后期人才都在治理地方,若是像前期一样天下大乱,他们也能像荀,荀攸这些王佐,谋主一样功成名就。

    收获了潘这个大才,可谓是个开门红,刘辩心情不错,放下潘的考卷,又拿起一卷看了起来。

    这一次,刘辩直接看向最后的考生名字,这一看,刘辩不由得笑了:“朕的大舅哥也来了!”

第1148章诸葛狗

    却道刘辩为何发笑,却是因为考卷最后落款人的名字乃是陈郡人谢攸。

    谢攸刘辩没有见过,但是却听过,因为他是谢道韫的兄长。

    由于当年刘辩隐瞒身份与谢道韫私定终身,让谢道韫的父亲谢奕不喜,因此当赵匡胤和刘辩同时上门,请谢安出山时,谢奕便赌气投靠了赵匡胤。

    不过谢家家大业大,单单谢奕便有十几个子女,谢奕的这些子女大多连同谢安,都举族迁到了南阳武当县落户,比如谢玄,谢渊等人,算是投靠了刘辩。

    但谢奕也有几个儿子孝顺,留了下来,在赵匡胤身边效力。

    可是当初赵匡胤想要的只是谢安,谢安走了,赵匡胤对谢家剩下的人便不怎么上心。谢奕乃是火爆脾气,感受到赵匡胤的轻慢,谢奕一怒之下,又带着几个儿子回了老家,不仕赵匡胤。可刘辩那边已经得罪了,谢奕是个爱面子的,却不肯在拉下面子去投靠刘辩了。

    想不到此次科举,谢奕居然让自己的儿子,也来参加了。

    刘辩又看了看谢攸考卷中的内容,写的也还算全面,条理分明,也为治理三州提了不少良策,如果满分是一百的话,潘的答卷可以给九十五分,那谢攸的答卷差不多可以可给九十二分上下。

    谢家的人才着实不少,哪怕留在谢奕身边的那些谢家后辈没有谢安的教导,也能够如此出类拔萃。刘辩不由得有些期盼,希望他的子孙们,也能像谢家一样,人才犹如芝兰玉树一般,如此汉祚也能延续的更长一些。

    刘辩放下了手中的考卷,又对着杜如晦问道:“陈郡谢家,有多少人前来参加科举?”

    杜如晦拱手说道:“陛下,除了谢国舅的亲子三人之外,还有十数名谢家旁支,共计不下二十人,这些人的才能都算不错。由于他们是一起报名参加科举的,正好一个谢家子弟的考卷被我看中,所以这些考卷之中,多数是谢家考生的答卷。”

    “哦?”刘辩闻言缓缓打开剩下的考卷,翻来一看,果然大多是谢家学习的答卷。如此一来,只剩下几卷,是旁人所答,刘辩一一翻来,见不是什么名气出众的大才,考卷也毫无新颖之处,不由得有些失望。

    豫州向来是世家林立,文风鼎盛,颍川郡更是天下文学的中心,可惜此次却没有出现多少大才。

    不过刘辩也不气馁,因为这些人才其实早就投靠他了,投靠赵光义的,此次拿下豫州,也都属于他了,剩下来的,多数是些小鱼小虾,没有什么大人物。

    殿下杜如晦也用饭完毕,吃罢,便起身告退:“陛下,科举那边还需要微臣照看,在下告辞了。”

    “嗯,你下去以后,命人准备一些礼品,陈郡谢家以前基本上随谢安搬迁至南阳。如今来了二十多个,基本上是谢家所有的青年后辈了,可见朕的岳父是在向朕示好,所以你准备一些礼品给朕送过去,等朕有空,在前往探望。另外,剩下的考卷你们尽快检阅完毕,挑选出上乘之作,送与朕看。”

    “微臣遵旨!”杜如晦拱手退下。

    下午的时间,刘辩却没有去看武举了,而是静下心来处理公务。

    这段时间,三州的官吏大量空缺,政务一直是处于不工作状态,各城池,村庄都是派遣了兵马维持秩序。

    如今科举已经开始,很快就会出现一大批人才需要调度,所以刘辩需要尽快弄清楚各郡县空缺的职位,到时候再挑选人才进行任命。

    到了晚上十分,杜如晦又送来许多考卷,下午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考卷全部检阅完毕,送来的,皆是上乘之作,大约有近五十卷左右。

    这一次没有让刘辩失望,这些考生之中,还是有几个人才的,比如蒋济,赵俨,桓范,诸葛诞等。

    这几个人的才学是不下于潘的,甚至更强。

    比如蒋济,历史上是曹操的心腹谋士,当荀,荀攸等人病故,程昱年迈时,蒋济与司马懿就是曹操的谋主了。比如第一次合肥之战,就是因为蒋济的计策,而战胜孙权的,又有襄樊之战,又是蒋济献策,联合东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并且蒋济还活的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战后病死,乃是曹魏四朝元老,三公重臣。

    而赵俨,也是曹魏的三公重臣,四朝元老,在政治上建树坡高,还善于调节文武的关系。襄樊之战,乃是曹仁的军师,多亏赵俨的计策,曹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桓范,在历史上是曹爽的智囊,曹魏大臣,曹爽早期能与司马懿抗衡,逼得司马懿只能装病让其放弃戒心,就是此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后来高平陵政变发生,曹爽被困在城外,无法出城,桓范建议他出逃至许昌,召集地方大军对抗司马懿,可惜曹爽没有同意,这才落得满门抄斩的地步,甚至还将桓范给连累死了。

    再有诸葛诞,名气就更大了。

    他是诸葛瑾,诸葛亮的堂弟。

    后世对三人有评价,诸葛亮称为龙,诸葛瑾称为虎,诸葛诞称为狗。

    人们都知道,龙虎是夸奖人的,却不知道,诸葛诞被称为狗,却也不是贬义,而是褒义,夸奖的意思。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意义是兔子死了,抓兔子的狗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一般是形容皇帝狠毒,夺了天下以后,就杀了有功劳的大臣。而这里称呼诸葛诞为狗,跟狡兔死走狗烹里面的狗的意思相同,乃是功狗,就是有功劳的战将,功臣之意。

    而且后世还有什么阴谋论之类,说诸葛家是野心家,三兄弟一个仕东吴,一个仕曹魏,一个仕蜀汉。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诸葛亮三兄弟,老三乃是诸葛均,投靠曹魏的是诸葛诞,而不是诸葛均,诸葛均仕的也是蜀汉。

    并且诸葛诞的才能不差,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前后,他也做到了总督一方兵马的大将,镇守徐,扬一带防备东吴。就像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期,驻守雍州,镇守一方的郭淮等人一样的性质。

    后来因为司马家屠杀曹魏忠臣,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他的朋友,诸葛诞担心会牵连到他,所以投降东吴,后来他兵败身死,有几百个俘虏不肯投降,大呼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将这些俘虏排成一排,没杀一人就说降一人,却硬是没有一个人肯投降。可怜诸葛诞是非常受士兵爱戴的。

    这四个人才,都属于能够治理一州,出将入相的大才,并且现在年纪还轻,刘辩很是欣喜。因为他召唤的这些人才大多上了年纪,日后等这些人老了,还得依靠这些年纪轻的生力军来治理天下。

    除了这四人之外,剩下的人才,大多都是一些各地的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名气算不得大。但在考卷上陈述的治国方略,还是能让刘辩满意,担任地方官吏,是绰绰有余的。

    时间一晃,过去十余日,这几日刘辩也抽空去看了武举的考核,只是除了薛显,朱能,臧霸等人以外,并没有出现什么厉害脸色。

    而科举也是如此,最重要的策略已经考核完毕,剩下的数算,明经之类的基础,就算做的在好,刘辩也看不上。

第1149章任命文武

    科举武举结束之后,刘辩便与麾下文武商议名次,决定对他们的任命。

    九月二十日!

    彭城行宫。

    奉天殿,是刘辩处理公务,举行朝会的地方,大殿坐北朝南,清晨时分,宫门便已大开。

    大殿内文武分左右一字儿拍开。

    左边的依次乃是礼部尚书韦孝宽,徐州刺史杜如晦,太学祭酒郭嘉,后面皆是徐州的一些文官,人数不多。

    而右边人数就多了,有两拍,一排是以兵部尚书李显忠为首的司隶籍将校。而另一排是以陈庆之为首的青徐籍将校。

    龙椅之上,刘辩正襟危坐,一袭黑色龙袍加身,头戴12旒平天冠,刘辩面色冷峻,沉声道:“考生到齐了吗?”

    韦孝宽拱手道:“陛下,都到齐了了,正在宫外侯着呢!”

    “宣他们进殿吧!”

    “诺!”宫门口,一将校拱手领命,气沉丹田,朝着殿外喝道:“宣文武考生入场!”

    “宣文武考生入场!”

    “宣文武考生入场!”

    ……

    台阶上,传令官口口相传,天子口谕,直达宫外。

    门口,大约聚集了两百余人,百余人,百余武士。由于是觐见天子,一个个都穿着的非常整齐,哪怕是寒门子弟,身上的穿的衣服虽然破旧,但也非常整洁,一尘不染,一个个身上都透着一股精神劲。

    “宣文武考生入场!”声音最后传到宫门外。

    门口的守卫沉声道:“尔等文武,分做八排,文人四排,武人四排,依次入场,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入殿以后,按照先前教的行礼!”

    “诺!”众人拱手领命,文武各分做四排,共计八排,依次入殿。

    “草民等见过陛下!”

    不过多时,众人抵达奉天殿外,在殿外脱去一鞋子,随后入殿,一个个按照先前在宫外文官教授的礼仪,向着刘辩行礼问安。

    “尔等平身!”刘辩单手轻抬沉声道。

    众人平身,齐声道:“多谢陛下!”

    “尔等来自徐,兖,豫,或来自荆,青,或出自名门世家,或出自寒门,但能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来到此殿,可见能力不凡!”

    刘辩顿了顿,继续说道:“尔等之中,有的人以前或许身份不雅,但如今既然来到此处,就表明以前所做之事,皆可既往不咎。不过从今以后,尔等需得一心为国为民,遵守朝廷法纪,遵守军中军法,不得有违!”

    “我等遵旨!”众人齐声说道。

    刘辩点了点头,对着韦孝宽说道:“孝宽,宣布名次吧!”

    “诺!”韦孝宽拱手领命,随后拿出圣旨,宣布起来。

    众人一听,皆精神大作。

    文武各有百人,都是举人,前两天张贴皇榜时,并没有公布前三甲。而朝廷的回应是,前三甲要等到他们殿试时在宣布。

    也就是说,现在宣布的,将是前三甲了,其中许多人,都是冲着前三甲去的。举人,顶多是担任一郡的佐官,或者一县县令。而前三甲,则可以担任一州的佐官,或者一郡的长官。

    而武人之中,举人一般只有担任一些校尉,而单三甲,却可以担任将军。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韦孝宽,希望他宣布的前三甲之中,能有自己的名字。

    地孝宽清了清嗓子,高声道:“科举前三甲,状元蒋济,榜眼潘,探花……赵俨!”

    被点到名字的三人,哪怕他们乃是当世人家,脸上也不由得出现狂喜之色。

    而没有被点到的名字的人,不免费有些失望,特别是桓范,诸葛诞,谢攸兄弟等人。其实他们也是前三甲的有力竞争者,刘辩与群臣多番商量,这才确定了科举前三甲的名额。

    韦孝宽宣读科举的前三甲以后,右边李显忠也掏出一份圣旨,沉声道:“现在宣读武举前三甲!状元薛显,榜眼朱能,探花臧霸!”

    武人一排,倒是没有多少人表现出意外,或者惋惜的神情。毕竟武举,乃是公开的,朱能,薛显等人表现得特别好,他们是前三基本没有什么意外。

    二人宣读完圣旨,刘辩沉声说道:“蒋济上前听封!”

    “草民在!”蒋济拱手而出。

    “朕封你为汝南太守,可参赞豫州军机!”

    蒋济是个文官,但谋略不凡,不比贾诩,荀等人差多少。四维为:武力56,统帅72,智力95,政治92。

    参赞军机,也就是到了战时,蒋济可以担任军中的军师,一起出征出谋划策。

    “潘上前听封!”

    “草民在!”

    “朕封你为下邳郡太守!”

    潘拱手谢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潘:武力63,统帅79,智力91,政治94。

    下邳郡乃是徐州大郡,治所所在,潘为下邳太守,算是重用了。

    刘辩继续说道:“赵俨上前听封!”

    “草民在!”

    “朕封你为广陵太守,可参赞徐州军机!”

    赵俨:武力46,统帅73,智力9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