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105节

随身种田-第105节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键阶段,应该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至于家里的事情,就不用多费心了。只有在中考的时候考出好成绩,才是自己的责任,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

    和性格活泼的彤彤不同,有些内向的刘智话不多,心思有点重,这段时间家里的变化都看在他的眼里。以前,他也有过辚学回家帮忙的念头,不过在刘睿的强令下,他还是乖乖的回到了学校。不过即便如此,刘智的心里也还是比较焦心家里的经济状况,难免有点分心。

    还好,自从这个学期以来,家里的运气似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收入不断,甚至比以前父亲还没有出车祸的时候还要好上几分。虽然哥哥和父亲从来没有具体说过这几个月以来家里的收入情况,但是心思细腻的刘智还是多少猜出了一些端倪。

    家里经济状况好转,有了坚实后盾的刘智自然很快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在经历了一段有些混乱的日子之后,他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没有了乱糟糟的想法,两个小家伙自然是非常开心,在饭桌上风卷残云,彤彤则是一边吃着,一边叽叽喳喳地讲述在学校发生的新鲜事。

    彤彤两人回来让原本略带冷清的刘家大院变得更加热闹了,看着表现迥然不同的小儿女,刘家宏和张桂芝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要说起来,刘睿成熟得太快了,虽然让刘家宏和张桂芝减轻了很大的压力,倍感欣慰,但也是让他们失去了那种为人父母教导孩子的乐趣。因为刘睿的表现实在是太过稳重,已经完全不像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在刘家宏夫妇的眼里,刘睿在跟前撒娇的场面似乎还历历在目,转眼之间,他就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刘睿的快速成熟也让刘家宏夫妇把他当做了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心态自然是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把他当做小孩子看待。

    也只有彤彤回家,刘家宏夫妇才能感受到为人父母那种喜悦的情绪。

    吃过晚饭,刘家宏也没有板着脸询问两个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按照刘家宏对两个孩子的认识,这些事情并不需要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随其自然就好了。

    若是换成了以前,刘家宏还有那种非考上大学才有出路的想法,但是随着刘睿在家里的逐渐成长,刘家内心原本的坚持也逐渐地在变化。

    有句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

    以前,刘家宏在家里酿酒养猪种田,但是收入也就一般,勉强能够养家糊口,供养三个小孩上学,要想发展难之又难。但是,这几个月以来,在刘睿的主持下,家里的每一项产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此同时,家里的酒坊已经开始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开始进军县城,实现了刘家数十年以来的夙愿。

    按照刘家宏的估算,来年开春之后,光是酿酒这一项,家里每个月的收入都能超过两万块钱!

    两万块钱,在如今稻谷收购价格才六毛钱的年代,可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放眼整个青云甚至青山县,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或者小企业还真的不多。只要酒坊的经营能够顺顺当当地进行下去,发家致富乃至成为梁村的首富都不是难题。

    现在刘睿又开始改造了大院边上的山塘,准备饲养虎斑蛙,虽然刘家宏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看着儿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刘家宏感觉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再加上后山的果园、湖边养猪场、菜地的分红,所有产业的巨大利润让刘家宏被折服,内心已经不再坚持‘读书是唯一出路’的想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良好的收入,命运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多的变化,不再局限了。

    随着刘睿的一些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家里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刘家宏对于刘睿的态度也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一开始,刘家宏还有点不太适应儿子变成当家人的事实,在心理有点不太能转弯过来,和刘睿的配合有一点点生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家宏这才发现,原来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屁孩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神农空间的帮助下,刘睿几乎每一项举措都如有神助,在创造大量利润的同时,也成功地让父母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慢慢的,刘家宏也就接受了儿子的成长,甘心在刘睿的手下忙活,帮着刘睿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父子之间关系倒是变得更融洽了。

    短短的一年时间,刘家经历了从悲伤到充满希望的漫长历程,其中的跌宕起伏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若是没有神农空间的意外出现,或许刘家最终还是嗯走出困境,但却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至于现在,神农空间的存在让刘家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小打小闹,他们正找准了目标,大踏步地前进。在这样的过程中,刘家所有人的身份也是逐渐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大家已经慢慢地习惯于在刘睿的带领下前进了。

    或许,这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吧。

    (未完待续)

【162章】候鸟观测

    自从第一批大雁出现在小镜湖的上空之后,就好像是拉开了候鸟回归的序幕,紧接着大批的候鸟开始回到了小镜湖附近的芦苇荡。

    仿佛在一夜之间,梁村就变成了候鸟的世界,野鸭、大雁、鹭鸟、鸳鸯还有天鹅,……,种类繁多的候鸟一下子就给梁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原本阴凉的北风到来让梁村之中多出了几份萧瑟的气息,但是候鸟大规模的到来,让这片山水重新焕发出了更强的生命气息。

    候鸟大规模地抵达梁村周边的山林、湖泊,多少让梁村原本有点萧瑟的冬天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清越的啼叫和那些纷飞的身影,一如前面数十年一样,变成了梁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在梁村人的眼里,小镜湖、芦苇荡和候鸟就是村子的象征,梁村之所以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就是因为这些美丽的景色。虽然现在这些景致还不能给梁村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但是光凭赏心悦目的效果,就足以让人们对它们倍加呵护。

    时间正逐渐逼近农历新年,气温也是逐渐降低,但是湖边依1日可见一些青翠的蒿草还有尚未完全枯萎的芦苇,让人感觉到冬天似乎还没有到来。当然了,随风飘散的芦花在空中纷纷攘攘,就如同是漫天雪花,一如北方的景致。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像而已,并不是真的。

    这就是南方和北方最大的不同,北方的冬天大抵上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天地,几乎所有的植被的树叶都已经是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除了人类,就很少能够看到有活物在野外活动,所有的动物都卷缩在巢穴之中,等待春天的到来。但是在梁村这样的热带地区,哪怕是最冷的寒冬腊月,最低气温也很少有零上五度左右,可谓是温暖如春。

    如此温暖的气候,造就了梁村四季如春的场景,进入了新年之后,依1日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模样,候鸟的到来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站在高处,就能看到梁村周围的山上依1日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绿色的波涛随风而动,发出阵阵声响。山林间、旷野上,野草开始枯萎,但是黄褐色的干草底下,一些嫩绿色的生命正在倔强的生长,试图更快地看到阳光。

    那些随处可见的小雏菊虽然有些已经凋零,当仍1日有些还在绽放,黄色、白色的小雏菊看起来虽然柔弱,但却透射出一丝生命的魅力。生命力极强的小雏菊就代表了南方的很多植物,虽然看上去并不大气,但是在柔弱中仍旧有一种坚持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南方的性格吧。

    村民们对于候鸟纷飞的场景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因此候鸟陆续出现的时候,大家并没有任何的惊奇。候鸟们在芦苇荡起起落落,展翅翱翔,对于正在湖边劳作的村民来说,只是劳动之余的一个调剂品。

    但是对于余善为等人来说,小镜湖周边芦苇荡的壮观景象却拥有了更多的含义在其中,不由地都兴奋了起来。他们立即从仓库中取出备种长焦镜头和高清晰的拍摄仪器,在湖边找起了拍摄地点,准备把这些候鸟拍摄下来。

    余善为等人经过数十年的科考体验,早已经是把研究都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骨髓之中,以后机会就不会轻易错过。

    自从经历了上一次不太成功的科考活动之后,刘睿就很少到研究院的驻地去,他每天都忙着养猪场、酒坊的事情,闲暇的时间就自己看点资料。对于最近考察队的变化,他并不是很清楚,研究院似乎从他的生活中淡出了一般。

    这段时间以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又组织好几次规模大小不一的考察活动,基本上把小青山外围区域的情况摸清了。从植被分布、野生动物的种类、地质条件的变化,还有气候的变迁等等各种细节都被研究院的专业人员细心地标注在考察报告上,成为了小青山区域申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依据。

    虽然只是在小青山的外围进行考察,但是其中的丰富物种还是让研究院参与科考活动的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对于他们来说,在有生之年能够参与这样规模的科考活动,见到这么多的珍稀动植物,足以成为他们履历上浓重的一笔。

    珙桐、望天树、桫椤和各种珍稀蕨类,无论是哪一种单独存在都可以成为植物园中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在小青山,它们只是普通植物罢了。另外,各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踪迹在小青山区域之内层出不穷,虽然考察队并没有能捕获任何一种一级动物,但是光凭着大量的影像资料以及间接证据,还是能确认小青山之中存在大量的珍稀动物。

    因此,随着考察活动的不断深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越发激动,他们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是把小青山的外围山脉走了个遍,记录下小青山山山水水和所见到的每一种珍稀物种。

    随着申请资料递交上去之后,研究院的考察活动初步告一段落,原本上百的研究人员陆陆续续地撤离了梁村,返回了京城。尤其是那些学生,临近期末,自然是要回去准备期末考试,把在小青山考察的论文递交给自己的导师。其他的工作人员也都相继返回京城休新年假期,只有一些留守人员在粮站看家。

    一时之间,原本热闹的粮站人去楼空,倒是让梁村的入觉得有点不太习惯。

    进驻梁村几个月以来,研究院的还是给梁村带来的不少变化和好处,让村民们都已经有点习惯于他们的存在。不说别的,就是研究院每天和村民购买的新鲜蔬菜瓜果和家禽,也是让村民们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研究院带来的那台小型放映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放电影,让村民们过足了电影瘾,特别是小孩子们,总算是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如今粮站变得冷冷清清,很是让村民们有点不太适应。

    新年过后,余善为等人在听留守人员的汇报,说是小镜湖区域来了大量的候鸟,这才匆匆地结束休假,返回了梁村。

    先前,在梁村进行考察的时候,余善为也听村民们讲起小镜湖周边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候鸟前来越冬,但是他们并没有当一回事。在余善为等人看来,或许村民们的讲述多少会有点失实的地方,就小镜湖这样的地方,有候鸟出没是正常的,但不至于会有大量珍稀的鸟儿出现。

    再加上前段时间,研究院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小青山区域的考察之上,对于小镜湖的关注并不是很多,难免有所遗漏。现在,接到留守人员的报告和一些拍摄的照片之后,在北京的余善为再也坐不住,连夜返回了梁村,主持对小镜湖候鸟的观测活动。

    余善为在小镜湖边上找了一个鸭棚,经过简单改造之后就变成了观测、拍摄候鸟的前进基地所在。

    这个鸭棚原本是村民们修建起来准备在小镜湖之中养鸭用的,但是随着小镜湖禁渔以及暂时禁止商业养殖之后,这个鸭棚就被荒废了。这个鸭棚正好靠近芦苇荡,正对着湖心小岛,可谓是观察候鸟的最佳地点。

    余善为先是找来竹凉席,把原先有点光秃秃的鸭棚给围了起来,让路过的候鸟再也看不到里面的人影,减少它们惊慌的几率。此外,余善为还架设了不同高度的架子,在凉席上开出了不少的观察孔,可以全方位地观察从鸭棚周围经过的候鸟。

    从仓库中取出的高清晰摄像设备按照拍摄要求都安装在鸭棚之内,全部打开,以便随时拍摄那些曼妙的身影。

    候鸟们并不清楚,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已经多出了无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