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87节

老兵不死-第187节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说,伟大吗?”

    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它本身的长短,它持续的时间,而在于它的品质

0365 待到山花烂漫时,请记得武警湘省总队的那位烈士

    0365 待到山花烂漫时,请记得武警湘省总队的那位烈士

    王亮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汽车兵异口同声地说到:“伟大!”

    伟大儿二字不仅仅说给那位牺牲在2012年4月30日3时的女上尉,同时也是说给他们自己的。

    汽车兵们相信,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一定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为,我们是军人。

    因为,我们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时间飞一般地流逝,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往前看。

    而王亮不仅仅往前看,还回看。

    对于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他真的是忘不了啊。

    王亮忘不了在刘玲的追悼会上她的母亲对于她的评价:“我们家小玲从小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乖孩子。”

    这番话,那位失去女人的母亲是饱含着泪水说的。

    王亮了解到,在刘玲高二的那一年,她的父亲因为遭遇车祸而去世。

    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只有十六岁的姐姐刘玲便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弟妹的重担。

    千禧年十二月,她刘玲怀揣着青春梦想和报国热情来到了部队。

    她凭着乐观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战士到学员,从学员到干部。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她没什么背景,从一拐到一杠再到三颗星,凭借着是她的努力,凭借着的是她的信仰。

    2010年八月份,刘玲幸福地成为了一位母亲。

    孩子非常乖巧可爱,每当和孩子在一起时,她都希望时间能长一些。

    但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必须心无旁骛,每次她都是义无反顾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王亮记得,那位失去妻子的丈夫曾这样对自己说道:“确定关系的那一天,她对我唯一的要求是要对事业忠诚,对家庭负责。”

    刘玲是这样要求丈夫的,对自己的要求也亦是如此。

    生小孩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产假还没休完她就急急忙忙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丈夫没有责怪妻子,他知道妻子把工作看得特别重。

    王亮记得很多刘玲生前的战友对于她的评价。

    “玲姐开朗热情,乐于助人,她的笑容总能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刘玲同志活泼开朗,是个爱工作、爱生活的人。”

    “整个武警湘省总队唯一一个女油料押运军官。这是男人干的活,但她一直坚守岗位,从未推脱。”

    “2008年的一次演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我们后勤部门负责演习的文字工作,晚上一般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左右,当时很多男同事电脑打字慢,熟悉电脑的玲姐就主动帮男同事打字,一天晚上实在太困,在打字的过程中玲姐就睡着了,但她打字的手指却一直在做着打字的姿势。”

    “她特别喜欢孩子,很有爱心。我经常看到她带着一群孩子在支队的家属大院玩得很疯,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战友们不记得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们的工作是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枯燥的。

    但战友们回忆起跟刘玲在一起的那段日子就忍不住泣不成声。

    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我们相遇了。

    成了朋友,成了同事,成了战友。

    我们恪守着自己的朴素的誓言:对事业忠诚,对家庭负责。

    王亮讲述的是直播的。

    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位烈士的敬佩。

    当然,亦有也参加过当年烈士追悼会的人:“印象特别深刻,追悼会是在2012年5月11日开的。苍松含泪,翠柏哀哭。那天上午,长沙阳明山殡仪馆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武警湘省总队直属支队刘玲烈士追思会在这里举行。”

    “两百名烈士的亲人、战友,有的长泣、有的痛哭,无尽的泪水表达出对逝者深切哀思,泪光里,我仿佛看见了刘玲留给战友、亲人的灿烂笑容,触摸到了她立足本职爱岗奉献,矢志警营忠诚无悔的坚强信念。”

    也有刘玲的老上级老领导:“真的感谢老首长还能记得我们的这位烈士,算起了整整六年过去了,忘不了啊。农民家庭参军,优异的成绩从武警后勤学院毕业,分配到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从此将一生中最美好、最绚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支队油料工作。”

    “她是一个才女,不管上级交办的事项有多么繁杂、多么仓促,不管领导什么时候要后勤工作的材料或数据,她从来不敷衍,从来不推脱,经常加班加点,总能在第一时间高质量办妥。”

    “作为机动支队的油料助理员,面对车辆数量多、特种装备多、油料需求多的情况,她心里总有着一本明细账,部队首长每次问及油料数量和消耗情况,她都能精确回应、对答如流。掌管油料工作七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没有漏过一笔账。获得省武警总队油料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只有她这一个女军人。”

    “武警不在,希望你能记住回家的路!”

    这是来自老上级的评价,最真挚的评价。

    每当到了这种时候,王亮总是感慨万分。

    或许在今天过后,年轻的汽车兵们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军人。

    【本书内百分之百的人物都是真实的,有很多人,是多个人的化身。】

    【这一章的刘玲,真名朱玲。1982年10月出生于湘省常宁市,2000年12月入伍,2005年6月提干,任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后勤处军械运输油料股正连职助理员,上尉警衔,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2012年4月26日,朱玲在押运油料时,为保护车辆安全,壮烈牺牲,此时她当母亲才二十个月。2012年5月3日,武警湘省总队正式授予她烈士称号。】

    【没有别的意思,待到山花烂漫时,请记得武警湘省总队直属支队朱玲烈士】

0366 难忘,1992年

    0366 难忘,1992年

    望着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王亮想要说的话有很多。

    王亮常常会想,如何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想老一辈的军人们一样去战斗呢?

    换句话说,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的精神品质该如何传承?

    这是一个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究的一个问题。

    王亮掏出手机,打开相册,找出一张照片给汽车兵们和网友看。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张照片并不陌生。

    因为它曾经出现在各大论坛,许多关于军人的新闻也都用它来当做配图。

    照片中的他身着军装,同刘玲烈士一样,上尉军衔。

    胸前挂满了勋章的他跪在一座坟前,神色悲凉,泪如雨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悲伤处。

    王亮道:“这张照片曾经广为流传,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上尉军官,也是一位汽车兵。”

    “这张照片拍摄于一九九二年,军官的名字叫张良善,也就是即将要讲述的主人公。当时的他还是一名西藏运输兵,这张他跪在亡妻坟前面前痛哭的照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1992年。

    南斯拉夫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我国与苏联解体后的各共和国陆续建交。

    小平同志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时称南巡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1992年。

    聂帅逝世。

    聂卫平战胜林海峰,中日围棋天元战三番棋中方首次告捷。

    1992年。

    周总理夫人、全国高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去世。

    1992年。

    被称作是霍金前世的伽利略伽利雷在蒙冤整整三百六十年后,终于获得罗马教宗的平反。

    1992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

    有的人来到了这个世界,有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那是值得怀念的一年。

    九十年代,一代人所迷恋的一个年代。

    这就是王亮,一个有时代情怀的人。

    王亮道:“故事得从1986年开始讲起,张良善是1984年参军入伍的,86年,他成为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一名汽车兵,从此就和新藏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莽莽昆仑,他整整战斗了二十四年。”

    “新藏线,是西藏西部重要的运输大动脉,海拔五千米以上的路段有一千多千米,可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入藏线路最为艰难的一条。”

    “这条路,山陡弯急,氧气稀薄,气候多变,还经常有暴风雪、泥石流和雪崩,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

    说到新藏线,在场的汽车兵们无一不露出敬畏的之色。

    正如王亮所说的,这是一条死亡之路。

    毫不夸张地讲,每一米,都有先烈血。

    从当上汽车兵开始,张良善每年要在这条路上穿梭十几趟。

    雪崩、塌方、冰陷、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往往是雪崩连着滑坡,塌方连着泥石流,并且就在几公里的路段上发生。

    汽车兵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既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瞎冲乱撞。

    要学会抢道,该停则停,该冲则冲。

    葬身雪底也是死,能冲出去就捡条命。

    有时冲出雪崩区,再回头看看那轰隆隆而下的雪崩,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多少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跑这条线的汽车兵不会记不清了。

    每一次任务,能够活着回来,就可以立功受奖。

    王亮记得张良善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亲眼所见在这条路上死去的人就不下一个排,仅在麻札达阪第一个拐弯处牺牲的就有好几个。但我每次上路就兴奋,我喜欢跑车。”

    王亮也曾经对这位汽车兵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良善对这条路熟悉得就像自己手掌上的纹路,每一个弯,每一道坎都已刻在他的心里。”

    王亮继续道:“我记得良善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他参军入伍的第二年,在前往什布其的马洋达坂。。。。。。”

    他遇到了某师参加施工的二十九台车。

    该师的车队几乎没有在高原上跑过车,因为路途太险,驾驶员的经验不够丰富,走到号称死亡之谷的马洋达坂就不敢再往前开了。

    因为差那么一两厘米,车子就会滚落到山底。

    张良善见后,袖子一挽,说:“我来帮你们!”

    接着,凭借着娴熟的驾驶技术,他把二十九台车全都开过去了。

    车队的司机感激地轮流拥抱他。

    有老兵问:“老班长,你是哪一年兵?”

    张良善笑了:“不要叫我班长,我还是个新兵蛋子呢。”

    王亮问道:“老兵为什么管良善叫老班长?”

    因为张良善已经在高原上当了一年的兵了,那里是高原,人老的快。

    显老。

    1987年10月,张良善已经有三年的军龄了。

    在一次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群众的车配件坏了,张良善就把自己车上的备用配件借给那位司机应急。

    但返回途中,张良善的车配件也坏了。

    他只能派副驾驶下山取配件,自己留下来看车。

    但谁知随后山上就发生了塌方,上山的道路被完全阻断。

    张良善毫不知情,在雪山上,他等了一天又一天。

    留下的干粮在两天后就被吃完了。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张良善四处寻觅,终于在几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一片湖。

    于是,他白天一边用铁锹打鱼,一边搜集枯木和牛粪。

    到了晚上用枯木和牛粪点火做饭取暖。

    王亮介绍道:“高原上的鱼啊,我吃过一次,毫不夸张的说光是那皮就有老年机那么厚,放进嘴里根本就咽不下去。”

    为了生存,张良善忍着吃下去,结果是没过多久看见鱼他就恶心,想吐。

    一连十天过去了,什么都吃不下的张良善饿得全身浮肿、浑身无力。

    奄奄一息中,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烟盒上写下遗书,嘱咐哥哥要照顾好父母,请求两位老人不要为他难过。

    一直到第十五天,救援的战友才赶了过来。

    此时的张良善已经成了一个活脱脱的野人,胡子又长又乱又脏,脸上的皮起了一层又一层,嘴唇乌紫,双眼深陷,人瘦成了皮包骨头。

0367 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0367 新藏线上的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