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43节

老兵不死-第143节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从手术室推出来不到一周,又要进行手术了。

    冒着可能会感染的风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皮瓣移植手术开始了。

    皮肤的生长周期是二十八天,二十八天的噩梦般生活。

    烧伤的地方不断地出血化脓,疼得要死,好像有成千上万跟钢针同时扎进皮肤。

    白天有人陪着,还好一点。

    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疼得根本就无法入睡,他不敢喊不敢叫,怕吵到别人。

    就算是能够睡着也不能睡,因为他睡觉不老实,只要一个翻身,就会扯动手术的部位,那样一来所有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一个月后,皮长好了,疼痛期算是过去了。

    但紧接着又进入到了奇痒期,长新肉了,损伤的神经开始恢复。

    瘙痒是正常的现象,大面积烧伤的少校也就意味着他会全身奇痒难耐,好像又无数只蚂蚁蚊虫在叮咬。

    而你只能忍着,不能去触碰,更不能挠。

    连续半年睡不着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百八十斤的体重生生降到了一百公斤。

    常常军歌,也就扛过来了。

    烈火烧不倒,伤痛击不倒。

    终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接受了无数次的治疗之后,他又重新站了起来,迈出了负伤后的第一步。

    少校也收获了一份真挚而又纯洁的爱情,妻子就是那个最后被他从车窗推下去的女乘客。

    在那难熬的一年多时间里,那姑娘一直陪伴着他,因为感动,因为崇拜,最后,因为爱情。

    在陪伴的过程中,两人渐渐地绽放出了爱情的花朵。

    这也是少校能够挺过那段艰难岁月的重要原因。

0274 收个快递好难

    0274 收个快递好难

    当我不能在战斗的时候,离开又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身体的原因已经不允许少校继续服役了,婉拒了上级给他安排的机关工作,脱下了挚爱的军装,选择了转业。

    回忆到这里戛然而止,曾经的少校用纸巾轻轻地擦拭了下泪痕,看着屏幕中的老首长和段海峰,又笑了。

    而此时的王亮,盯着屏幕怅然若失了好久。

    王亮知道,那一定是当年的那个少校,虽然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但王亮能够感觉得出来。

    或许,就像是《特种兵》里的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再也站不起来的陈排一样。

    陈排,少尉排长,他才二十三岁,他完全在军队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他不去参加选拔亦或是在中途退出,再或者他打报告说明自己的病情。

    那样结局一定会不一样,他会成为连长,军旅生涯注定不会就此终结。

    少校也是一样,如果火灾发生的时候他跑了,没有人会指责他什么,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今年已经是五十一岁的最少也应该是一名大校军官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因为他们都有梦想,他们的梦想根深蒂固,他们的梦想无可撼动,他们愿意付出一生去圆梦。

    因为有梦想的人终究是幸福的。

    王亮开口道:“在西藏高原的边境线上,那是雪域高原的极端之地,在那驻扎着一个边防连队。高原缺氧的条件下,就连例行巡逻都要比平原地区艰难得多,雪崩、泥石流的发生更使官兵们在执行任务时经常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成为烈士。”

    “因为交通困难、通讯不便,官兵们不仅仅要忍受漫长的孤独和寂寞,还要作出亲情、爱情和家庭幸福的巨大牺牲。”

    “那个连队,有一个副指导员,军校毕业后主动选择了边防连队。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他从小就有一个扎根边疆、为国戍边的梦想。”

    在西藏高原上当兵,可以领到高额的补贴,每个月的津贴上万元。

    但驻守在那里的军人,没有一个是因为钱的。

    要知道,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当兵,忍受的不仅仅是孤独和寂寞,还有对身体极大的摧残。

    恐怕谁都不会为了那点钱去成倍的消耗自己的生命吧。

    “那个副指导员不幸患上了高原性功能障碍,后来又泥石流抢险救人的时候被毁容,面目全非。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妻子,他坚持两年不写信,宁可让妻子相信自己已经牺牲了。后来,他又从连队寄了一份‘牺牲通知书’。”

    这不是王亮瞎扯出来的,在八十年代末期,在那个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迁的年代,发生在西藏边境的故事。

    王亮到过那里,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群可爱又让人不由得心疼的军人们。

    “后来,妻子不远万里,历经艰难险阻,克服缺氧等种种困难来到了高原上,只为了能够祭奠自己的丈夫。”

    “直到来到目的前,妻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没有牺牲,但她也没有认出队伍中那个因为植皮而面目全非的丈夫。。。。。。”

    当王亮讲到这里的时候,段海峰已经明白了,网友们也均是恍然大悟。

    他们知道少校为什么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对少校,还有王亮讲述的那位驻扎在西藏边防连队的副指导员,所有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在那一刻,坐在另一头的少校顿时就释然了,此生,无怨无悔。

    在段海峰和罗宁的邀请下,王亮和孙为民到了他们的连队驻地去转了转。

    对于王亮的到来,官兵们十分兴奋。

    驻守在山里的日子十分枯燥,在连长的组织下看看老首长直播的视频,听老人家讲抗美援朝,讲自卫反击,讲二十一世纪的国家英雄们的故事,那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了。

    见王亮如此和蔼可亲,官兵们也就放开了,有什么说什么。

    “条件再艰苦也不怕,就是家里人给寄的快递要等半个月才能收得到。这要是寄点衣物还好,吃的办道上准坏了。”

    “对对对,去年双十二的时候从网上买了点零食,只送到县城,我还是专门请假去拿的。”

    “从军校毕业分配的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誓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快递不包邮的地方去。”

    “听说顺丰正在测试大型无人机送快递,如果通过咱们军方认证的话以后送快递给边远地区就方便多了。”

    战士们围绕着快递所展开的交流弄得王亮哭笑不得,新时代了,年轻人都会玩网购。

    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往国外寄送东西都变得格外的简单快捷。

    但是人如果在部队,那收快递就有些难度了。

    王亮也加入到了讨论之中:“是啊,收快递,绝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到了咱们军人这里,竟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收一件快递到底有多难啊?”

    “同志们,你们这里好歹还能够收到快递啊。海省三沙市某岛、疆省塔城某检查站、西藏阿里地区某信箱、黑省漠河某边防队、疆省喀什某分队、西藏山南地区某公路旁、青省某国道旁交通巡逻点前五十米处、疆省疏附县荒地乡某部。。。。。。军人所驻守的地方,很多都是无人区,怎么可能收得到快递呢?”

    “还有,快递在路上要耽搁那么久的时间,万一碰上部队移防、转隶、单位裁降并改、外训、拉练、执行任务、临时集训、出国维和等情况,那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随着快递这个话题的深入讨论,评论区也炸出了不少老兵。

    先前的话题太过伤感和沉重,总算是能够休闲一下了。

    老兵们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和快递的故事。

    评论区。

    “记得当初在新兵连的时候我妈给我寄云白药,等到我下连队的时候还没有收到,醉了醉了。”

0275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0275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由于部队手机管理使用规定不同,各个单位的具体使用细则都不一样,像我在部队时候的单位,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够用手机。日常手机关机,派件的小哥打不通电话,只能在网点留存三天。等到周末我开机的时候,快递已经被寄回去了,55555。打那之后再买东西,总是得仔细计算日子/委屈。”

    “西藏兵,现在已经退伍了,记得有一件事情特别有趣。那天我们看完了新闻联播,连长十分激动地站起来向我们宣布:‘同志们,你们嫂子自己做的腊肉已经到咱们的山下了!再有一个月大家就能吃上腊肉饭了!’对,你没有听错,就是一个月后,因为大雪封山,腊肉根本就上不来~”

    “我以前是监狱武警,都不敢让媳妇给寄东西,因为得写地址啊,监狱~好尴尬。”

    “之前的对象是兵哥哥,给他织了一件毛衣,等他收到的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一个月了。。。。。。”

    “老兵给邮政点个赞,因为别的快递到不了的地方它都能到,过年也不歇。”

    “。。。。。。”

    评论区人才辈出,都是些老兵在留言。

    寄个快递到底有多难,他们最清楚了。

    “同志们,我可以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部队正在分区域设置集散中心,统一收包裹,然后再根据给养配送的路线统一安排配送,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时效。另外,对偏远地区优先进行配送,争取让咱们在艰苦一线的基层官兵们用最短的时间拿到快递。”王亮这里还真有点关于快点的内幕消息,索性分享给基层官兵们。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们的快递了。

    王亮的这番话自然让官兵们欣喜不已,是评论区里的老兵们大呼要二次入伍,感受感受这次军队改革所带来的福利。

    说着说着,又聊到了吃的话题。

    驻扎在这深山里,给养一个月送一次,怎么说呢,吃的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

    民以食为天,整天训练搞体能的军人们也不例外。

    吃不饱怎么去参加训练,还有晚上十点左右的时候,距离晚饭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肚子里的东西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

    到那个时候,是饿得真难受啊。

    “必须得储备上点泡面和火腿肠,有了这两样,心里就算是有底了。”

    “拉练前一般都买上一瓶红牛,或者是葡萄糖,制胜法宝啊。”

    “最喜欢的还是老干妈了,特别下饭。”

    “哈哈,有一瓶老干妈,三两一个的馒头我能造二十个。”

    “吃二百一十九个纯肉馅饺子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司务长做的咸菜炒辣椒,我也能吃二十个馒头。”

    连队里的官兵们就吃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在没有当过兵的人的眼里,一顿吃二十个馒头或是造二百多个肉馅饺子,这压根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吹牛呢吧?

    不是。

    王亮当然相信,尤其是基层部队官兵们的饭量,那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每天的活动量大,消耗也大,吃的自然也就多了。

    看着战友们谈到了吃,评论区里的老兵更是控制不住自己了,纷纷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说实话,那老干妈真的是买不起啊,那一瓶,连一天都吃不了,一顿饭下来你还没有捞几筷子呢,就见底了。你们说说,哪个班的过来要点你好意思不给?小瓶一开,香味扑鼻,如狼似虎的小伙子们直接就扑上来了。后来劳资买完老干妈,打上让馒头回宿舍去细细品。”

    “我爱老干妈,在部队时候的下饭神器。只不过吃辣一时爽,第二天菊花准疼。哈哈哈哈,好怀念啊。”

    “2000年的时候在西藏边防一线当一小兵,记得炊事班做的饭特别特别特别难吃。其实也不怪炊事班的战友们,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也就小,水的沸点也就低了。所以那个时候无论是吃米饭还是吃馒头,都是夹生的。大米饭总是和粥一样。。。。。。当时的条件差的一匹,一年的时间里至少得有十个月都是吃罐头和晒干的菜。根本就见不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未完”

    “一个月津贴四百块,军人服务社的方便面要八块钱一桶,卫生纸也八块一卷,火腿肠三块一小根。等到十月份,准备过冬物资的时候,我们班都会组织买上一卡车的好吃的,老干妈、泡面、火腿、酒鬼花生、鸡爪,当然少不了烟和酒。对,你没看错,就是一卡车。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卵用,那点战略储备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来年七月份开山的时候。未完”

    “卫生纸用光了,报纸用光了,只能用石块来擦屁股了。别问我用石块怎么擦。。。。。。烟瘾犯了就捡起抽剩下的烟头砸巴几口,或者撕张宝贵的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