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38节

老兵不死-第138节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爷爷,牛奶是个什么味道啊?”

    看着孩子那羸弱的身体,呆板无助的眼神,王亮的心情格外沉重:“牛奶,很香,很甜,很好喝。等爷爷下次来,就给你们带来,好不好?”

    “好!”孩子们高兴地直蹦高,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那便是喝上传说中的牛奶。

    张志军,苗族,十一岁。

    父亲在2009年病逝,妈妈种着五亩的山地,一年全家的收入不过两千元。

    志军每天上学要走四里山路,放学后要帮助妈妈喂牛,扫地,洗菜,做饭。

    他每天只吃两顿饭。

    家里的破房子是泥糊的,用手指头都能够抠出个洞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是小志军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

    熊大熊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给他带来了欢乐。

    可前不久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拿到镇上去修一修,要是爸爸还在就好了。

    克胶,苗族,十三岁。

    家里一共有五口人,父母都是农民,同样种着五亩山地,以种玉米为主。

    家庭人均收入五百元,小姑娘同样也是每天只吃两顿饭,放学回家后帮忙做饭洗衣服。

    评论区。

    “看着是真心疼。”

    “能够知道那种苦是什么滋味,我小时候就过那样的日子,家里也是这么困难。”

    “那些孩子们好可怜。”

    “我要捐款!”

    “孩子们莫抱怨,好好读书,这是改变你们命运的唯一途径。”

    “老首长,谢谢您,谢谢您一直默默帮助着他们,谢谢您,让我看到了他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了。孩子们,老师来了,等着我!”

    “老首长太伟大了,向老首长学习!”

0264 老大姐的故事

    0264 老大姐的故事

    看到网友们的赞誉,王亮摆摆手,“扪心自问,我不伟大,我一点都算不上伟大,我只是一个好人。在这个世界上,伟大的人太多太多了,只不过是没有人知道罢了。”

    王亮觉得自己差得还远了,打过抗日战争,打过抗美援朝,打过印阿三,打过自卫反击战,负伤不下百次,几十次都同死神擦肩而过。

    这很伟大吗?

    王亮相信,在同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干同样的事情。

    这算不上伟大,只不过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时期罢了。

    王亮想,自己有什么资格算伟大,同那些牺牲了的,工作在隐蔽战线而默默无名的同志们想比,哪里伟大了。

    王亮的心里很清楚,是偶然的机会让自己站在了大众的面前,被塑造成了英雄,被塑造成了偶像。

    像雷锋、亦或是邱少云、黄继光。。。。。。

    可是除了这些有名的,别人就不是英雄了吗?

    共和国还有很多人,干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并没有被大众所知晓。

    别人不知道,王亮知道,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走过来,他知道太多太多无名的英雄了。

    “这样,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先不说她的名字叫上什么。她是我的老大姐,是我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去世快三十多年了。。。。。。”

    这天,这云,这山,这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虽然一清二白,但让王亮的心变得格外地敞亮。

    也有了同网友们分享故事的心情。

    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

    那一年,爱迪生获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

    1908年伦敦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那一年,由孙中山等人策划的,由黄兴发动的钦州、廉州、上思武装起义,因缺乏后援而失败。

    那一年,人寿保险在上海创办十年整,取得不菲成绩。

    那一年,清朝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崩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三十八岁,慈溪崩,七十三岁。三岁的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即位。

    “就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老大姐出生在湘省的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农民家庭。两亩贫瘠的土地挤在两间漏雨的草屋子里,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都是女孩。当最小的妹妹出生两天后,父亲生了一场大病,没有钱求医问药,不久便病逝了。”

    王亮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沉重。

    有着医保制度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生病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农民生病,只能靠扛,生扛。

    扛过去,活着。

    扛不过去,死掉。

    没有人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但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爸爸就这样走了。。。。。。

    原本就不好过的日子便得更加艰难。

    清朝已经崩了,战乱不断,军阀、土匪作乱,那是个看不到未来的年代。

    生下来,活下去。

    别提理想和抱负,首先你得能吃得饱。

    父亲去世,母亲还没有出月子,就得为这一家子的生计而奔波,而忙碌。

    那年,老大姐六岁,她的母亲含着热泪,带着不舍,问她道;“妮子,上庄村有一户姓古的人家,他们家没有女孩,想找一个养女。他们家是大户人家,有钱,去了就是好吃好喝。妈妈打算让你去享福,你愿意吗?”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

    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没谁愿意离开家这个温柔的港湾,只有六岁的老大姐当然也不愿意。

    但生在那个年代,长在那个家庭,她别无选择。

    她走了,意味着妹妹们能够多吃一口饭。

    她走了,意味着妈妈能够少一点负担。

    老大姐木讷地点了点头,六岁的她没有理由去怀疑自己的亲生母亲。

    但现实就是血淋淋一般的残酷,当老大姐到古家之后,这才发现,他们家已经有三个女儿了,根本就缺什么养女,都是骗人的。

    母亲把自己卖了,卖到古家当童养媳。

    “童养媳这个词汇距离现在已经太过久远了。”王亮叹了口气,心情无比地沉重。

    讲老大姐的故事,脑海中里总是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大姐逝去近三十年,甚是挂念。

    “那个时候,家里有儿子的农村人家都有收养的童养媳的习惯,现象很普遍。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抱养过来的,再一个就是从道旁路边拣回来的女弃婴,还有的是从街上插草标卖儿卖女的灾民手中用贱价买回的幼女。”

    “这些女孩被抱养回家后,就是扮演着丫鬟的角色,就整天待在家里做家务。常常遭到百般打骂,受尽虐待,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王亮只想把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场景描摹出来,让老大姐的人物形象更加地饱满鲜活。

    “等到长大后,也就是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要圆房。如果小女孩不肯,一系列的强迫手段在那里等着呢。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那种绝望,撕心裂肺的哀嚎,没有人会去可怜她。。。。。。”

    从六岁起到古家,老大姐吃尽了苦,受尽了累。

    很多繁重不堪的体力劳动都落到了她那羸弱纤细的身躯上。

    打水,那么大的盆子,本来端着就吃力,再添满水,更是端不动。盆子掉在了地上,水撒了一地。鞭子无情地甩在了老大姐的身上。

    上山砍柴,砍到手破皮,柴火砍好了,但怎么捆都捆不结实,耐不住婆婆的催促,老大姐连忙背上往山下跑。

    结果柴火撒了一地,挨打。

    照看比自己还要大的孩子,要当马,要背着,背不动摔了,更要挨打,还要挨饿。

    暗无天日,数不清的打,数不清的骂,在这个家里,从来就没有人把她当成一个人对待。

    王亮继续道:“十六岁的时候,独立意识,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的想法已经占据了老大姐的脑子。离开,必须要离开,一辈子不能悔在这里。”

0265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0265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王亮讲述道:“自由,一定要获得自由,一辈子待在这里就完蛋了。离开的想法愈演愈烈,必须要逃离这个家!可就在老大姐将要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早就发觉的古家人也开始了相应的行动圆房。”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得如火如荼,民不聊生。

    诺贝尔奖举行颁奖典礼评审委员会宣布和平奖从此缺席。

    灰暗的年代,十六岁的老大姐被五花大绑地同丈夫举行了婚礼仪式,开始了婚姻生活。

    尽管同丈夫已经认识十年的时间了,酝酿了整整十年,但老大姐一点都不喜欢那个比自己大四岁的男人。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虽然老实忠厚,但已经被传统封建思想给侵蚀到骨髓里面去了。

    在他的眼中,老婆,不过就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罢了。

    那个年代,爱情显得那么奢侈。

    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尽管已经结婚,丈夫还是把老婆当成一个丫头来十使唤,非打即骂,感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大姐给我讲过她的经历,有一次,她像往常一样上山去砍柴,结果半路上下起了大雨。老大姐背着砍好的柴火,拼命地往家跑,一个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十六岁啊,还是个孩子啊,委屈,委屈极了。”王亮回想着。

    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放在现在,哪个在家里不是掌上明珠?

    哪个父母不会当成公主来疼爱?

    老大姐委屈,伤心,她在想,如果自己的爸爸还活着,那该多好啊,自己也不至于成了别人家的丫鬟。

    她不恨母亲,她知道母亲也是没有办法,是为了让自己为了让妹妹们活命。

    随着这一个跟头,满身的泥泞,老大姐彻底绷不住了。

    雨水夹杂着泪水,尽情地哭吧,没有人会看出来。

    回到家的时候,老大姐被雨水淋得像个落汤鸡,她还没有来得及擦擦头发,古家人就从地里回来了。

    想要换衣服的婆婆没有找到干衣服,不由得指着老大姐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为什么没有把衣服洗出来?你是干什么吃的?一天天白给你吃那么多的饭了!”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老大姐顶了回去,“我也干活去了,哪里有时间洗你们的衣服!”

    话音刚落,丈夫便给了她一记耳光,继而是一通拳打脚踢。

    嘴巴破了,鼻子流着血,浑身上下全是淤青,披散着头发。

    这一刻,老大姐彻彻底底地绝望了,她的心,死了。

    踉踉跄跄的她走出家们,恍恍惚惚地来到村头的那口井便,想要一头扎下去,一了百了。

    结果被同村的村民给救了下来。

    “孩子啊,有啥想不开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咱们女人啊,就是受苦受累的命。男人打,咱们就挨着,男人骂,咱们就听着。顺着来,古来就是这样的。你咋就那么倔呢?”

    “我今年都六十多岁了,不照样还是要下地还是要砍柴,还是要被打被骂吗?认命啊孩子,别再闹了,回家去,服个软,认个错啊。听话。”

    几个老婆婆再三开导安慰,老大姐这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回了家,心死了,算是认命吧,

    向命运低头,当一个任劳任怨任打任骂的“好女人”。

    “历史不是停滞不前的,时代总是在发展和进步,变革的大潮滚滚而来。是年,北伐军到了湘省,到了老大姐所生活的那个县城。”讲到了转折点,王亮总算是能够松一口气了。

    北伐军进入县城后,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原本那些在地下秘密进行的活动也都转到了地上。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阀之势力。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统一政府建设万岁!】

    【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万岁!】

    【中国国民革命军万岁!】

    老大姐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知道这支队是革命的,革的是封建的命。

    认命?

    绝不认命!

    她参与到了革命中去,搞宣传、做军鞋、帮助北伐军征粮。

    谁会想得到,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竟然会有这样的组织能力。

    第二年,被选为地区的妇联委员。

    “后来,老大姐又加入了中国**。”王亮道。

    入了党,婆家人怕了,怕她会连累自己家,连忙一纸休书,把老大姐赶出了家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