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555节

最后的三国-第555节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的守将叫俞昆,是姜维北上时奉命留守襄阳的,在荆州一带,汉军只留守着不到一万的军队,此刻襄阳城中,最多也只有七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凭这点兵力,守住襄阳都是困难重重,面对绕道而过的吴军,借给他俞昆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城去阻击吴军。

    孙秀甚至在路过襄阳之时,故意地将大队人马排开,露出破绽想诱使汉军出城袭击,在孙秀看来,如果能趁机顺道拿下襄阳而不浪费时间的话,陆抗肯定是不会怪罪的。

    但俞昆有自知之明,死活不上当,面对吴军的挑衅,根本就不加理会,只是呆在城池之中,严防死守,任由吴军绕城北上。

    俞昆的职责就是守住襄阳城,至于吴军此行北上的目的何在,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吴军打到了洛阳,那也与他无关,无人会怪罪于他,以几千汉军想要去阻击数万吴军,完全是螳臂当车,这种傻事俞昆可不会干。

    目送着吴军北去,俞昆若无其事地整了整他的头盔,只有襄阳不失,他就已经尽到了他的职责,至于其他的,除了差人给洛阳上奏一封书信之外,与他就没有别的干系了。

    襄阳的守军不上套,孙秀也是无计可施,就算只有几千的守军,孙秀想要吃下襄阳来,那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陆抗已经下达了死命令,要他尽快地赶往鲁阳,配合吴军主力进攻洛阳,他可不敢在襄阳多耽搁时间,一路长驱北进,直指鲁阳。

    孙秀到达鲁阳的时间基本上是陆抗刚刚拿下虎牢关的时候,鲁阳、襄城一带虽然也算是汉军的控制区域,但也充其量只是插了一杆汉字旗号而已,这里的官吏还是前晋的旧官吏,随着前晋的覆灭他们改头换面成了季汉的官员之外,这些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汉军驻守,只有一些本地的民军,零零散散,除了可以维护一下本地的秩序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的战斗力,孙秀拿下鲁阳和襄城这两座县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从鲁阳再往北,就是汉军的集结地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了,在这一带,可是有着汉军十几万人驻军,孙秀打探到虚实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忙停止前进,派人和陆抗取得联系,请示是否继续攻打洛阳。

    开玩笑,前方可是有汉军的十几万人马,就这么一头撞上去,那岂不是要撞个头破血流?

    这一路之上孙秀都没有遭逢强敌,进军十分地顺畅,他甚至以为此去洛阳,或许还真是一路坦途,但刚过鲁阳,就泼了他一盆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看来,想打下洛阳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不过孙秀此行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抗的,他这一路并非是主攻的方向,既然已经到达了陆抗的指定地点,孙秀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下一步的安排,那还需要得到陆抗的指示才行。

    孙秀主动地派人去联络陆抗,也很快得到了陆抗的回复,陆抗此时也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即将对洛阳城发动最后的总攻,陆抗给孙秀的命令就是,拖往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一带的汉军,不使这些守军向洛阳增援,就足够了。

    至于孙秀是否能够击败洛阳的汉军,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与他的大军一道攻取洛阳城,就连陆抗也认为是痴心妄想。

    陆抗的要求,只是下令孙秀活动于鲁阳一带,对洛南的汉军有所牵制,让他们无瑕顾及向洛阳增援即可。孙秀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做为洛阳八关之三,险要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汉军在此驻军的兵力远超过吴军,孙秀想要突破重兵重重把守的这三关,难度不言而喻。现在陆抗的命令也仅是牵制汉军,并没有要孙秀破敌赶往洛阳的硬性指标,这让孙秀是轻松了不少。

    毕竟强攻和牵制,是两个不同的战略任务,强攻的话,以孙秀这点兵力,确实不够看的,但牵制不同,孙秀只需要外围对汉军进行一些滋扰,让汉军无法分出兵去来增援洛阳即可,这样的战斗,对于孙秀而言,就是游刃有余。

    但与此同时,蒋斌却接到了刘胤的命令,率兵南下鲁阳,与孙秀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较量。(未完待续。。)

第1186章 激战鲁阳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孙秀这次从荆州北进,目的就是是配合陆抗在东线的行动的,也就是说陆抗在从弋阳北进,向虎牢关发起进攻的时候,孙秀就已经出兵荆州了。

    按孙秀的本意,首先想要攻击的目标是襄阳,这座属于荆州的重镇一直是吴国梦寐以求想要拿下的目标,随着姜维和钟会的北进,留守荆州的汉军连一万人都超不过了,此刻攻打襄阳,绝对是最好时机。

    不过陆抗却下令孙秀不得攻到襄阳,而是绕过襄阳,向鲁阳、襄城一带进军,给洛阳的汉军施加压力,以策应吴军在东线的行动。

    现在吴国的胃口已经不再是襄阳这一类的城池了,陆抗此次进军,就是试图要玩一把大的,直接拿下洛阳来,如果孙秀去攻打襄阳,那无疑于是偏离主战场,对吴国大军的进展毫无帮助,现在攻取洛阳乃是头等大事,拿下了洛阳,等于是执掌了大半个天下,至于襄阳这一类的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秀却是很纠结,毕竟襄阳只有汉军不到一万的兵力,以自己手中五万的兵力,硬吃掉襄阳把握比较大,而现在让他绕开襄阳北上鲁阳、襄阳去打洛阳,这显然是一件比较苦的差事,以他的这么一点兵力去洛阳浪一把,那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陆抗是大司马、大都督,他的军令虽然比不上皇命,但那也是份量十足的,违抗军令的后果,孙秀绝对是吃罪不起的,不得已,他只能将到嘴的肥肉给舍弃掉了,绕过襄阳,直袭鲁阳、襄城。

    襄阳的守将叫俞昆,是姜维北上时奉命留守襄阳的,在荆州一带,汉军只留守着不到一万的军队,此刻襄阳城中,最多也只有七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凭这点兵力,守住襄阳都是困难重重,面对绕道而过的吴军,借给他俞昆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城去阻击吴军。

    孙秀甚至在路过襄阳之时,故意地将大队人马排开,露出破绽想诱使汉军出城袭击,在孙秀看来,如果能趁机顺道拿下襄阳而不浪费时间的话,陆抗肯定是不会怪罪的。

    但俞昆有自知之明,死活不上当,面对吴军的挑衅,根本就不加理会,只是呆在城池之中,严防死守,任由吴军绕城北上。

    俞昆的职责就是守住襄阳城,至于吴军此行北上的目的何在,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吴军打到了洛阳,那也与他无关,无人会怪罪于他,以几千汉军想要去阻击数万吴军,完全是螳臂当车,这种傻事俞昆可不会干。

    目送着吴军北去,俞昆若无其事地整了整他的头盔,只有襄阳不失,他就已经尽到了他的职责,至于其他的,除了差人给洛阳上奏一封书信之外,与他就没有别的干系了。

    襄阳的守军不上套,孙秀也是无计可施,就算只有几千的守军,孙秀想要吃下襄阳来,那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陆抗已经下达了死命令,要他尽快地赶往鲁阳,配合吴军主力进攻洛阳,他可不敢在襄阳多耽搁时间,一路长驱北进,直指鲁阳。

    孙秀到达鲁阳的时间基本上是陆抗刚刚拿下虎牢关的时候,鲁阳、襄城一带虽然也算是汉军的控制区域,但也充其量只是插了一杆汉字旗号而已,这里的官吏还是前晋的旧官吏,随着前晋的覆灭他们改头换面成了季汉的官员之外,这些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汉军驻守,只有一些本地的民军,零零散散,除了可以维护一下本地的秩序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的战斗力,孙秀拿下鲁阳和襄城这两座县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从鲁阳再往北,就是汉军的集结地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了,在这一带,可是有着汉军十几万人驻军,孙秀打探到虚实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忙停止前进,派人和陆抗取得联系,请示是否继续攻打洛阳。

    开玩笑,前方可是有汉军的十几万人马,就这么一头撞上去,那岂不是要撞个头破血流?

    这一路之上孙秀都没有遭逢强敌,进军十分地顺畅,他甚至以为此去洛阳,或许还真是一路坦途,但刚过鲁阳,就泼了他一盆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看来,想打下洛阳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不过孙秀此行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抗的,他这一路并非是主攻的方向,既然已经到达了陆抗的指定地点,孙秀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下一步的安排,那还需要得到陆抗的指示才行。

    孙秀主动地派人去联络陆抗,也很快得到了陆抗的回复,陆抗此时也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即将对洛阳城发动最后的总攻,陆抗给孙秀的命令就是,拖往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一带的汉军,不使这些守军向洛阳增援,就足够了。

    至于孙秀是否能够击败洛阳的汉军,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与他的大军一道攻取洛阳城,就连陆抗也认为是痴心妄想。

    陆抗的要求,只是下令孙秀活动于鲁阳一带,对洛南的汉军有所牵制,让他们无瑕顾及向洛阳增援即可。孙秀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做为洛阳八关之三,险要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汉军在此驻军的兵力远超过吴军,孙秀想要突破重兵重重把守的这三关,难度不言而喻。现在陆抗的命令也仅是牵制汉军,并没有要孙秀破敌赶往洛阳的硬性指标,这让孙秀是轻松了不少。

    但与此同时,蒋斌却接到了刘胤的命令,率兵南下鲁阳,与孙秀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较量。(未完待续。。)

第1187章 偷袭轘辕关(上)

    就在此时,从左侧飞奔过来一骑,来势极快,转瞬之间就冲到了近前,一杆长枪,更是以迅如闪电的方式刺向了孙秀。

    孙秀本来看着一枪就要得手,那知斜刺里杀出一人,突施冷枪,如果孙秀一心想要取田续性命的话,那么他势必也躲不过这致命的一枪。

    一命换一命显然不是孙秀所想的,他只能是撤枪相架,放了田续一马。

    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来,田续是冷汗涔涔,回头看时,却是蒋斌横马于前,拦住了孙秀。

    田续不禁是感激万分,道:“蒋将军”

    蒋斌淡淡地道:“田将军,你且退下歇息,这个孙秀,我亲自来会会。”

    “诺。”田续知道自己不是孙秀的对手,再战下去只能是送命,当即微一抱拳,退回到了本军阵中。

    孙秀不禁有些恼羞成怒,本来他一枪便可得手,却不料汉军阵中杀出一人,救下了田续,再看对方的态度,从容淡漠,似乎根本就没把他当一回事,不禁恼怒道:“来将何人,通名受死!”

    蒋斌本来是不准备出手的,不过看到场中形势危急,田续难敌孙秀,立刻是拍马上前,果断出手,这才算是救了田续一命,见孙秀喝问,便道:“某乃零陵蒋斌是也。”

    古代通名之时,多带籍贯,蒋斌虽然出生于益州,但祖籍却是荆州零陵湘乡人,当年蒋琬随先主刘备入蜀,由一小吏拜为大司马,位极人臣。蒋斌自报姓名之时,没有通报自己的官职,仅以籍贯相称,显得低调的多。

    不过一听蒋斌之名,孙秀顿时敛容,毕竟是蜀军的主将,孙秀如何不予以重视,不过孙秀亦无退缩之意,他本人极为自傲,别说是蒋斌前来,就算是刘胤亲至,孙秀也要与之较量一番,当下横枪抱拳道:“原来是蒋将军,久仰久仰,在下不才,欲讨教一二,还请蒋将军不吝赐教。”

    孙秀口称讨教,但出手之时,招式却极为地狠辣,招招欲置蒋斌于死地。

    蒋斌也自然不把孙秀所谓的讨教之辞放在心上,两军对垒,拼得就是你死我活,何况两人又是主将交手,如果能取对方之性命,对对方的军心士气绝对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这个的机会,双方自然是谁都不肯放过,孙秀出手毫不留情,蒋斌亦不心慈手软,双方你来我往,连斗了百十来回合,不分胜败。

    眼看着天色渐晚,双方乃难分胜负,孙秀闪出圈外,勒马停枪道:“今日时候不早了,明日再战如何?”

    见孙秀罢战,蒋斌倒也不上前紧逼,亦停手道:“悉听尊便。”

    于是双方各自罢兵回营。

    孙秀回营之后,一脸倦容,一日之内连战汉军两将,对孙秀的体力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