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46节

最后的三国-第446节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老管事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顿时涣发出了异样的光彩,他拱手称诺,立刻转身而去,原本佝偻的背此刻也挺拨起来了,迟缓的脚步似乎也变得轻盈了许多……

    ┄┄┄┄┄┄┄┄┄┄┄┄┄┄┄┄┄┄┄┄┄┄┄┄┄┄┄┄┄┄┄┄

    王应指挥着晋军快速地向西城进前进,在准备充分,攻击有力的晋军面前,蜀军明显地不是对手,王庆的死带给蜀军的指挥混乱,是无人可以弥补的,从发起突袭到现在,时间才仅仅过去了半个多时辰,晋军已经横跨了好几道街,抢占了西城的不少地方,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王应已经锁定在了蜀国晋阳太守府。

    晋阳的太守府,与别处不同,在东城和西城各有一个,东城的自然是晋国自己的太原太守,而西城的,则是逆蜀派驻的太原太守,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一城两太守的局面居然能维持了大半年的时间,确实是一个奇迹。

    不过今天以后,晋阳城就不会再有两位太守了,只要王应率军攻入蜀国太守府,将蜀国太守给擒拿下,晋阳城就会成为晋国一家独有的城池了。

    王应丝毫不怀疑拿下蜀国太守府有什么难度,现在晋军气势如潮,攻势迅勐有力,蜀军根本就抵挡不住,估计用了到天亮,晋军便可以顺利地控制整座的晋阳城了。

    但前面攻打太守府的晋军信乎有些迟滞,进攻的速度明显地降了下来,王应比较纳闷,按理说蜀军的主力已经被他所击垮了,根本就无力再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拿下太守府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

    “怎么回事?前面是何状况?”王应亲自上前询问道。

    有兵士向王应禀报道:“逆蜀太守府的四周,突然出现大量的平民百姓,皆是穿着普通百姓或工匠的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守卫在太守府的四周,阻挡我军的进攻。”

    王应不禁是好生疑惑,战场上之上利用老百姓来打仗的事,倒是一点也不新鲜,但普通的平民百姓战斗力很弱的,就算是人数再多,也不可能挡得住正规军队的攻击,如今王应可是投入了驻守晋阳晋军大半的兵力来攻打太守府的,居然会被平民百姓给挡住了,看来这其中另有隐情不成?

    想到这里,王应不禁暗暗地唾骂了一句:“卑鄙!”(未完待续。。)

第950章 谁更卑鄙

    那些平民老百姓居然有着不输于晋军的战斗力,怎么可能?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平民老百姓根本就不是老百姓,而是蜀军士兵假扮的。

    王应很快地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所在,大骂了一句卑鄙。

    根据当初羊祜和刘胤定下来的口头约定,晋蜀双方派驻晋阳城的军队不得超过千人,双方互相监督着,谨慎地维持着这一个脆弱的平衡。

    不过这种平衡随着晋蜀两国在冀州全面开战的情况下,自然是名存实亡,但如果那一方突然地向晋阳增兵的话,那就证明是准备要开战了,所以暂时没有进攻计划的王应只能是暂时地隐忍一下。

    可是蜀军却暗中将军队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服饰,混入到城中进行潜藏,不禁让王应大为地恼火和愤怒,原来蜀人一直就在暗中使诈,早就违反了双方只派千人入城的约定,真是卑鄙无耻。

    王应似乎忘记了,就刚刚,利用王庆对他的信任,暗下杀手,一刀刺死了王庆,究竟是谁比谁更卑鄙,王应还真没有想过。

    其实早在半年之前,冀州大战爆发,虽然没有波及到并州来,但头脑敏锐的杜绩却断定迟早有一日并州便会卷入到战乱之中来,未雨绸缪,早点做好战争的准备肯定不会有错。

    但如果大规模地向城中调兵谴将的话,必然会引起晋军的警觉,至于当初定下的口头协定,杜绩更没有什么在乎,那纯属是几句废话,根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怕就是怕晋军看到蜀军调兵入城,提前会卷入到战争之中。

    所以杜绩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准备调入城中的二千劲卒脱掉蜀军的军服铠甲,换上平民老百姓的衣服,分路逐批地潜入到了晋阳城中来,并秘密地潜伏起来,如果平时看到他们,只会认为是一些工匠或普通的居民,与晋阳城中的普通平民百姓没有丝毫的不同。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些潜伏进来的蜀兵根本就不露面,大部分躲藏在房舍之内或地道之中,就算有潜入西城来刺探军情的晋国细作,也无法知晓此时蜀军早已经在城中暗伏下了一支人马。

    由于晋阳城双方各自占据了一半,如此一来,这座外表拥有着高大城墙的城其实只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双方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实则却是暗流涌动,晋军谋划着突然袭击的时候,又岂能料算到蜀军早已是暗伏精兵。

    所以杜绩一直很镇定,那怕是听闻到王庆战死的消息,都没有让他产生太大的慌乱,晋阳城的大局,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杜绩的手中。

    晋军一路狂进,试图一鼓作气地拿下蜀国太守府,不过攻到了太守府的近前,却发现守卫太守府的,并不是蜀国的军队,而是一群身穿普通百姓衣服的人,只不过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倒是和蜀军所用的制式武器完全一样,看不出任何的不同。

    晋军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这么一支平民军队放在眼里,就算他们手里抄着真家伙,那也只能是证明这些人是蜀军临时征召来的部队,在这个时代,训练一支合格的军队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临时招募来的平民百姓根本就不具备作战的素质,在正规军队的强力攻击之下,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晋军继续向前推进着,试图将这支平民军队给碾压掉,但方一交手,晋军就大吃了一惊,这支平民军队的战斗力丝毫地不逊色于正规军队,他们训练有素,攻防得体,与晋军交手,丝毫不落下风。

    非但不落下风,随着平民军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着,蜀军这边明显地占据着优势,将晋军的进攻势头很快地压了下去。

    王应猜测到了真相,脸色变得铁青,原本以为依靠突然地袭击,晋军就足以消灭城内的蜀军了,所以晋军那面只是谋划着进攻的策略,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增派人马进城。

    然而蜀军却在背后调兵遣将,在晋阳城中,秘密地安插了大量的人马,如此一来,原本稳操胜券的计划很可能就会失败了。

    无奈之下,王应也只能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与数倍之敌交战,吃亏的肯定是晋军,如果再攻下去,就会深陷到蜀军的包围圈之中,损失会更惨重。

    现在也只能是退守到东城去,那儿有晋军修筑好的防御工事,可以有效地抵御蜀军的反扑,只要能坚持到天亮,城外的晋军就可以赶来增援,到时候再夺晋阳城,也不是难事。

    魏国的太原太守名叫程景,他一直在后面督战,本以为今天将是一个大胜之局,结果晋军却败退了下来,让程景一脸地纳闷,急问王应何故。

    王应便将蜀军在城中暗伏兵马之事说了,程景不禁是懊丧之极,原本晋军也有向晋阳城中增兵的打算,只因为校尉王应要采用偷袭的手段,故而才一直保持着与平常无异的状态,可结果却是蜀军暗使手段,乔装军队入城,仗还没打,晋军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晋军退却之后,蜀军便开始反攻倒算,各路人马,对晋军进行了追击。

    唐明大街,又重新回到了蜀军的控制之下,不过这回可不是半条街了,蜀军轻易地就控制了整个儿的唐明街,并开始向纵深突破,大有一付将晋军全歼在晋阳城的架式。

    这回轮到了晋军节节败退了,王应几乎是要郁闷地吐血,精心设计的计划最终流产,而且在蜀军的反攻之中,晋军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退出晋阳城可保无虞,但如此一来,被蜀军占据了整个儿的晋阳城,晋军再想攻城就困难了不知多少倍。

    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只能是咬牙坚持了,坚持到天亮,就会看到希望。

    这漫长一夜让王应是度日如年,不过东方露出曙光的时候,王应终于露出了笑容。

    晋国的援兵到了,但蜀国的援兵也到了,整个晋阳城,还将陷入到更大规模的乱战之中。(未完待续。。)

第951章 不可有失的补给线

    其实晋阳城的动荡也仅仅只是并州战乱的冰山一角,泰始九年刚进正月,晋**队就突然地发难,向着蜀军控制着的区域发起了进攻。

    并州的形势,一直是犬牙交错的,蜀军控制着并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晋国则控制着并州中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区域,双方的控制区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线,在许多的地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这种局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对匈奴作战后形成的,那时候晋蜀双方虽然没有结盟,但为了共同对付匈奴人,双方一直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那时候谁攻破匈奴人抢下来的地盘和城池,一般默认就是归谁所有,另一方也不来相争。

    唯一的例外就是晋阳城,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妥协了,一家一半,晋国占据东城,蜀国占据西城。

    而晋中一带,蜀国占据着九泽湖以西的中阳、兹氏、大陵、梗阳,而晋国则控制着中都、祁县、阳邑、榆次,在双方主力大军离开并州之后,晋阳一带,则一直是相安无事的。

    冀州之战爆发后,并州的局势自然也变得敏感了许多,双方剑拨弩张,大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并州的局势是晋轻蜀重,因为蜀军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西起蒲津关东到苇泽关,绵延数百里,横贯了整个儿的并州。

    这条补给线对蜀军而言极为地重要,二十万的蜀军在冀州作战,绝大部分的粮草辎重物资给养都必须要通过这条补给线来运输,而这条补给线一旦发生断裂的话,那对于前线的蜀军而言,必将是致命的。

    整个并州一带的守备军都是从关中调来的,大约两三万人,尽管两三万人看起来不算少,但真正分配驻守到各地,确实是少得可怜,只能是勉强担负起维持这条补给线的作用,如果晋国一旦发起攻击,蜀军的防线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最初晋国对蜀开战之后,并没有将进攻并州列为首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司马骏认为蜀军的主力在冀州,只要击败冀州的蜀军,并州自然是不攻自破,根本就不用多费脑筋。

    所以晋军在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了冀州,试图通过一场决战,在三个月之内就消灭蜀军。

    结果事与愿违,蜀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安国一战中,晋军损失惨重,彻底地消灭冀州的蜀军,变得遥不可及起来。

    安国之战的失利,在晋国朝堂上的震动不亚于一次大地震,晋国君臣一片悚然,哀鸿遍野,一些朝中的大臣开始考虑新的策略,以应对冀州的不利局面。

    贾充上书称,冀州蜀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短时内想要消灭几无可能,而蜀军所需的粮草给养,都要从关中运送,如果晋军能掐断蜀军的这条运输线的话,冀州蜀军必然会陷入到粮荒之中,不战自乱。所以贾充认为,冀州之战的关键并不在冀州,而是在并州,只要拿下并州,所有一切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司马炎对贾充的策略大为赞赏,便给司马骏下令,要他分兵去取并州,斩断蜀人的归路。

    晋阳之战也只是一个开端,做为并州的州治,晋阳城在并州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联结并州东西和南北的交通枢纽,自然会成为晋军首先要拿下的目标,不过晋阳之战开始后,晋军全面进攻并州的帷幕也就拉开了,司马骏集中重兵,东攻苇泽关,西取临晋关,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掐头去尾,一举地拿下整个并州。

    对于这条补给线,刘胤当然不可能掉以轻心,虽然蜀军的战略目标东移到了冀州,但对于并州这一块,刘胤始终密切地关注着,尤其是象晋阳城、苇泽关、临晋关这样的要点地区,刘胤更是亲自布署防御体系,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这条补给线对于蜀军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可以说它维系着进入冀州的二十万大军的存亡,它的得失,可是生死攸关的。

    但同时这条补给线也是相当地脆弱,绵延数百里,任何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这条补给线就有断裂的可能,而这无疑是致命的。

    并州方面的守备军基本上都是从关中调来的,两三万人要守备这么一条长达数百里的运输线,确实难度不小。

    剿灭匈奴之后,紧接着晋蜀之中的大战就爆发了,刘胤几乎腾不出手来处理并州的事,不过好在晋军的主攻目标也在冀州,并州那边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