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113节

最后的三国-第113节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无过错。只是殿下蒙陛下召见,若是耽搁了,亦是不妥。这样吧,殿下就带着本官的腰牌先行入宫,后续之事,由本官来处理吧,殿下看这样可好?”诸葛瞻回头看向刘恂。

    诸葛瞻率先肯定了刘胤的行为,恪尽职守,值得表彰,但同时也给了刘恂一个台阶下,将一件原本争锋相对的事情处理地滴水不漏。

    刘恂自然不好再说些什么,抓过腰牌,向诸葛瞻道了一声谢,也不再理会刘胤,径直入宫去了。

    诸葛瞻拈须微微一笑,道:“你了个小小的羽林郎,却不畏权贵,秉公执法,难得难得。”

    刘胤拱手道:“诸葛大人谬赞了,卑职也只是尽些份内之事。”

    诸葛瞻含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刘胤。”

    明显地看到诸葛瞻眼神之中掠过一抹异色,不过很快就消逝不见了,他只是轻轻地点点了头,没有再多的表示,很快就离开了。

    刘胤倒是一头雾水,从诸葛瞻的神情之中,分明看到他是知晓刘胤这个人的,但之后又装作漠然的表情,真让人好生奇怪。

    自己从来没有和诸葛瞻有过什么交集,更未有过什么冲突,他缘何会如此?

    诸葛瞻可是带着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光环入朝的,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时候,诸葛瞻只有八岁,聪慧过人,诸葛亮都担心他早成,恐怕难为重器。十七岁的时候,刘禅将公主许配给他,任职骑都尉,此后一路仕途平坦,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累官迁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景耀四年,诸葛瞻迁任卫将军兼行中都护、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是一种加官,本身没有品秩,自西汉以来,尚书台权力渐重,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而尚书令身为尚书台的首长,却只有千石的俸秩,故而以公卿权重者为录尚书事。曹操诸葛亮顾雍都是以丞相兼录尚书事总揽朝政的。

    现在蜀汉朝庭之中,拥有录尚书事头衔的,只有大将军姜维、辅国大将军董厥和诸葛瞻三人,也就是说蜀国的朝政是由这三个人共同把持的。诸葛瞻作为后起之秀,能在蜀汉朝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一席,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刘胤只是不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诸葛瞻倒底有什么想法会是此番表情,毕竟自己现在的地位和他差了可不是一级两级。

    赵虎拍了拍胸口,刚才的一幕,几乎吓得他魂都飞了,一个小小的侍卫,居然敢顶撞新兴王,换到平时,那是他们做梦都不曾看到的一幕。方才赵虎还隐隐担心,生怕发怒的新兴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来,人家高高在上,弄死几个侍卫跟掐死几只蚂蚁没有多大的区别。

    “刘郎官,你也太牛了,居然敢挡新兴王的驾,换作我们,气都不敢吭上一声,得罪了新兴王,可是绝没有好果子吃的。”赵虎惊魂未甫,不过他对刘胤倒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刘胤只是淡然一笑道:“我们只是按规矩来守门,没什么得罪不得罪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他也未必能怎么样。”

    赵虎摇摇头,道:“刘郎官,你敢如此做,可打死我们也是不敢。”

    方勇方才听得明白,问道:“方才听新兴王称呼你做堂兄,难道你真是他的堂兄?”

    刘胤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身后一人已是爽朗地大笑道:“那自然是真的,如假包换!”

    刘胤回过头,笑着道:“五哥,你也来了。”

    来的人正是刘谌,赵虎方勇如何不识得北地王,(未完待续。。)

第237章 涪城之战(三)

    钟会的手中,毕竟有着十多万的大军,投鞭可断流,就算是用人来填,也足以填平这宽只有一里多左右的涪水。钟会下令再建浮桥,全部的舟桥部队立刻投入到了建桥之中,此次魏军就不光是建一座浮桥,而是同时兴建了四座浮桥。

    东吴的蒙冲舰队,又出现在了东南的江面上,准备着故技重演,不过他们并没有性急地采取行动,而是观望着,等魏军的浮桥建成个七八成,再一鼓作气地将其摧毁。

    胡烈心有余悸地对钟会道:“大都督,吴人战船犀利,浮桥根本就挡不住其一撞。”

    钟会冷沉地盯着江面,嘴角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冷笑一声道:“本督自有安排,吴人战船敢来偷袭,保管让他们葬身鱼腹!”

    钟会之所以有恃无恐,就是因为他的手中,还是有压制吴人战船的底牌。胡烈所率的先登营,是以骑兵和轻装步兵为主,在机动方面无与伦比,但在重型武器的配备上,自然就欠缺的多。

    虽然蜀道艰难,许多超重型的装备魏军此次并没有携带,但象可拆卸的床弩,魏军还是带了不少的,邓艾偷袭阴平道时也曾携带过轻型的床弩,而钟会的手中,更是拥有着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床弩。

    魏军的床弩与蜀军的连弩车研发方向上是不一样的,蜀军的连弩车是适合蜀中地形而建造的,轻便、机动、灵活、一发多矢是其主要的特点,在追求最大杀伤范围和杀伤密度的情形下。弩箭的射程和破坏力则要逊色了许多。

    而魏军所采用的床弩为多弓单发弩。采用木杆铁翎的箭簇。虽名为弩箭,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带尾翎的矛,有效射程可达千步,破坏力惊人,比起蜀国的连弩车来,魏军的床弩追求的是另一种极致。

    对于战船这类“皮糙肉厚”的家伙而言,普通的弓箭只能伤及到船上的士兵,而对船体造不成太多损坏。但床弩不同,矛一样的弩箭可以轻易地洞穿船舰的舷板,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钟会以前在东南战区呆过,自然清楚用何种武器可以对付得了东吴的战船,搭建浮桥的同时,数百具床弩也早就在岸边候命了,钟会又调数千弓箭兵至岸边和浮桥上,全部换上了火箭,就等着东吴的战船前来。

    浮桥的工程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东吴的蒙冲舰队果然飞快地冲了上来。蒙冲战舰船体结实。根本就无惧弓箭的损伤,外面更是覆有湿的生牛皮。可以起到防火的效果。岸上的魏兵虽多,但蒙冲舰队直接就无视了,一路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尽显其不可一世的水上霸王风采。

    不过进入到床弩的射程之内,数百支的弩箭划破长空,嗖嗖地发出巨大的声响,将几十艘蒙冲舰笼罩在了箭雨之下。铁簇弩箭张显着它惊人的破坏力,木质的战船在它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的,厚厚的船舷轻易地就被弩箭射穿,光是第一轮的射击之后,吴军就已经被击沉了四艘蒙冲舰。

    吴水军一看见势不妙,立刻是调转船头准备逃跑,这时候魏军是万支火箭齐发,宛如在江面上形成了一道绚烂的烟火风景,扑天盖地,将吴军战船全部笼罩住了。床弩弩箭肆无忌惮地撕裂着它每一个的击中目标,万千火箭更是给蒙冲舰带来了灭顶之灾,许多的斗舰冒浓烟缓缓地向江中沉没。

    吴军舰队的这次出击还未能够到浮桥就遭到了魏军毁灭性地打击,半数以上蒙冲舰沉没了,许多逃得出火海的船舰也是伤痕累累。

    这边大战如火如荼,那边的建桥也不曾耽搁,吴军舰队被击退之时,四座浮桥业已全面峻工。

    “渡河!”钟会一声令下,魏军的大队人马兵分四路,沿着四座浮桥,浩浩荡荡地向涪水南岸开进。

    涪水南岸的一处高地上,陆抗正静悄悄地望着魏军的大队人马鱼贯而过,跨越涪水。

    在陆抗的计划之中,蒙冲舰队构筑成水路上的第一道防线,不过涪水并不宽阔,想指望几十艘战船就能挡得住十几万的魏军,陆抗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水军能摧毁魏军先登营的浮桥,已经让陆抗感到收获不小了。现在魏军大队人马赶来,蒙冲舰队的失败,自然是意料之中的。

    陆抗的第二套作战方案是半渡而击。陆抗并没有被来势汹汹的魏兵大军所吓倒,龟缩到涪城高墙之后一昧地收缩防守,他决心利用魏军劳师远来,跨水作战,采用半渡而击的方式,给魏军一个迎头痛击。

    此刻在小山高地的后面,吴军集结了大约三万精兵,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单等陆抗的一声令下,出击作战。

    “都督,时机差不多吧?”留平骑在战马上,一付跃跃欲试的姿态。

    陆抗打瞧了一下,魏军大约已经有一万多人马渡过了涪水,正在涪水南岸完成集结,浮桥之上,更多的魏军源源不断地向着南岸进发着,每隔一个盏茶的工夫,南岸的魏军就可以黑压压地增加一大片。

    事不宜迟,如果更多的魏兵到了南岸,陆抗半渡而击的计划就会大受影响,于是陆抗下令,由留平率左路,张咸率右路,自己亲统中路,每路一万人马,一齐向魏军的滩头阵地杀了过去。

    吴军居高临下,此刻一鼓作气地冲了过来,气势如虹,杀声震天。

    胡烈的先登营此次渡河自然是排在最前列的,沿着浮桥过河,部队的建制肯定要被打乱,胡烈过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忙着重整军队,胡烈也是熟读兵书的,清楚大军半渡之时,正是敌人的可乘之机,所以他要很快地完成渡河后军队的重整,以备不时之需。

    显然胡烈的主意没错,但他却低估了吴军的决心,竟然一次性地投入了这么多兵力,吴军三路人马围攻过来,处于河滩上的胡烈无险可拒,被吴军团团围住,情势危急。(未完待续。。)

    ps:  一更奉上,第二更估计会晚一些,大家不必等了,抱歉。

第238章 涪城之战(四)

    历来打仗滩头阵地是最难把守,低洼的地势,背水列阵的窘境,无险可据的困难,无疑让先期渡河的胡烈身处于险境之中。

    更何况吴军居高临下,发起攻击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胡烈此刻渡过涪水的人马只有一万左右,面对数倍于己的吴军,他的心头大骇,急令魏军收缩兵力,结成防御阵型,以刀盾兵居于最外侧,长枪兵紧随其后,弓箭兵处于最后,结阵以抵挡吴军凶猛的攻势。

    吴军的三路人马就如同是三把犀利的尖刀,直接就刺入了魏军刚刚集结起来还稍有些慌乱的战阵之中,留平一马当先,就如同是尖刀的锋芒,率先地冲入了敌阵。

    留平是东吴少有的悍将,掌中一把大刀,刀沉力猛,几名手持长枪和盾牌的魏兵试图将他拦下,留平怒吼一声,手起刀落,盾破、枪断、人殒,几名枪盾兵立刻是横尸当场,连人带盾被劈为了两截。

    留平所率的左路人马率先突破了魏军的防线,冲入魏军战阵之内,大肆杀戮起来。陆抗的中路人马和张咸的右路人马也分别突破了魏军的防线,胡烈的先登营被吴军肢解为数块,一时之间,险象环生,芨芨可危。

    就在此时,胡烈之子胡渊也踏过浮桥,看到胡烈身陷重重,不禁是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为数不多的骑兵前往解救。

    先登营渡河之时,也是先安排步兵渡河,骑兵则是排在后面。此时过河的骑兵也只有五六百骑。胡渊只有十九岁。尚未及冠,却是胆略非凡,看到父亲身陷困境,也顾不得多等些人马渡河之后再行救援,而是立刻上马绰枪,引五百余骑向着有胡烈被围处冲了过去。

    魏军的凉州骁骑果然是名不虚传,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冲击力却是十分的强悍。五百骑冲了上去,如入无人之境。吴军皆是步兵,无法阻挡,纷纷后退。

    “爹爹休惊,我来救你!”胡渊跃马挺枪,英气勃勃,虽身在乱军之中,却是一无惧色,如劈波斩浪一般,望胡烈身边靠去。

    胡烈呵呵一笑道:“我儿真少年英雄也!”遂引兵向外突去。与胡渊兵合一处。父子俩并肩死战,挡住了吴军的攻势。

    钟会在对岸瞧得胡烈死战。也是暗暗心焦,急令魏军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一刻通过涪水。

    陆抗未曾想到一员魏军小将竟是如此悍勇,仅率区区数百骑就敢逆势而进,可偏生就是这毫不起眼的几百骑兵,阻遏了吴军的攻势,眼看着魏军的大队人马蜂涌过河,胡烈又率兵死守渡口,再想一口气吃掉南岸的魏军已经是没有了机会。

    在陆抗的计划中,就是要乘魏兵立足未稳,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全歼南岸的魏军,将涪水渡口抢夺过来。但事与愿违,吴军的进攻虽然是战果不错,但距离全歼魏军还差得很远,眼看着过河的魏军越来越多,陆抗便果断地放弃了进攻,鸣金收兵。

    吴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来得快,也去得急,整个的涪水南岸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尸体,胡烈暗叫了一声侥幸,也不去追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以防吴兵的二次偷袭。

    钟会过河之后,胡烈胡渊上前参拜,只有一水之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