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15节

我要做皇帝-第915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之前,想都不要想什么‘哥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们这些渣渣就应该听我的’这样的奇怪逻辑。

    而经过这些年的锻炼,这些尚书郎和侍中、谒者,也知道了刘彻这个天子的脾气。

    他们只能提供客观中立的意见。

    谁要是偷偷掺杂私货或者企图利用自己的位置,干些什么勾当,那么廷尉和执金吾一定会非常开心——又揪出了一个潜藏在天子身侧,意图扰乱圣心,祸乱朝纲的奸贼。

    是以,刘彻话音一落,这些汉家的年轻精英,就纷纷拿着刚刚到手的相关情报,仔细阅读起来。

    “陛下……”汲黯微微沉思过后,首先开口奏道:“臣以为,恐怕,这所谓的‘匈奴右贤王’,并不能直接助我……甚至很可能要我朝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去扶持……”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现在的匈奴,因为有着且渠且雕难的存在,在汉家面前不说成了筛子,但至少其国内的政治变动和高层的形势,汉家是很清楚的。

    那个所谓的右贤王且之,名义上是右贤王,但实则,只能控制南池一带不过三百里的地域。

    出了其辖区,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基本上,幕南地区,稍微大点的,有实力的部族,都不会鸟这个从金山冒出来的蛮子。

    四大氏族,更是根本就不承认它的宗种地位。

    这从这位右贤王上任至今,匈奴四柱的另外三位(左贤王、左右谷蠡王)以及单于庭的左右大将和左右大当户没有如同传统惯例,派人去南池问候就知道了。

    就更别提,这位所谓的右贤王手底下,甚至连匈奴的本部万骑也没有一个。

    只是靠着从金山带来的呼揭骑兵撑场子就能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右贤王?分明就是一个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甚至畸形的儿童。

    不过,刘彻本来也不在意这个右贤王的地位和出身。

    他在意的只是对方挂了个匈奴右贤王的头衔。

    这就足够了。

    汪精卫投敌时,早被大队长排挤的只能当个吉祥物了。

    但霓虹获汪精卫,立刻兴奋无比。

    这种敌国的高层领导投降或者臣服,在汉匈这样的两强争霸中出现的概率比拿一百块钱买五十注双色球,结果全部中了还要低。

    这种机会一旦出现,很多时候,就已经足以决定胜负了。

    所以,刘彻耸耸肩,道:“这并不是问题……”

    他看着群臣,道:“朕诏诸卿前来,是想让诸卿推演一下,讨论一下,倘若朕敕封彼为单于,以楼烦骑和忠勇军为其张目,其可否为朕分裂匈奴!?”

    这就是要成立皇协军的架势了。

    但又不同,刘彻击败匈奴后,并不是要殖民草原,也不是要奴役草原的诸民族。

    事实上,刘彻现在连棒子的祖先都没有奴役和苛责,连后世霓虹人的祖先也没有屠戮和血洗。

    在后世已经成为中国一部分的匈奴以及草原上的其他民族,只要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愿意接受汉室统治,刘彻也不会奴役和屠戮他们。

    而是会将他们同化后,视为臣民一样善待。

    当然,移风易俗和文化同化,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现在的草原的绝大部分,在后世本就是中国领土,生活在其上的人民,也早就成为了诸夏的一分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年,战国时期,秦人就已经知道了远交近攻的重要性。

    今日的汉家想要走向世界,想要独霸寰宇,君临天下,首先就必须保证自己的周边的安全和稳定。

    在汉室统治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极限范围内,刘彻的打算就是当做本土来对待。

    将这些民族和王国,统统同化。

    只有同化后,视同国民一般对待,才不会在未来发生什么麻烦。

    后世牛牛家里的那点子破事,可是给刘彻留下了深刻印象。

    爱尔兰就不说了,苏格兰都成天要闹着离婚。

    刘彻自是不愿意自己的帝国,将来也要受到这样的折磨。

    那样的话,他恐怕要在坟墓打滚和哭泣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某些不听话的家伙和某些冥顽不灵的家伙,会自动的被历史大势所吞噬,无声无息的消亡。

    要不然,就学北匈奴,思想有多远,就给刘彻滚多远,最好滚去欧罗巴跟罗马人还有希腊人玩泥巴!

    众臣听了刘彻的话,却都是陷入了沉思。

    用楼烦骑和忠勇军为其张目?分裂匈奴?

    这两句话,在这些心里挂起了十七级台风。

    许多人的心灵都是澎湃不已。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神难耐,而且,极具可操作性的战略。

    只要能够分裂匈奴,哪怕是让一小部分的匈奴人占据一小部分的草原,对汉家来说,都是意义重大!

    更可替汉室找到一个完美的嘲讽者。

    只要汉室扶持的这个单于还存在,匈奴人恐怕就没空来管汉室的行动。

    更妙的是,还可以逼迫匈奴人,不得不在汉家选定的战场和汉军正面交锋——除非匈奴单于庭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汉朝册封的单于,一直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还不断的勾引和引诱其他部族。

    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匈奴人这次要倒霉了……”许多人在心里想着。

    这样一想,大家的脑洞就纷纷打开。

    因为天子的这个构想,实在是太美妙了,使得众人可以随心所欲的畅想。

    更妙的是,因为这个单于是靠着现在已经被汉室完全控制和掌握的楼烦骑和忠勇军才能支撑起来的花架子。

    所以,只要楼烦骑和忠勇军还忠于汉家,那么这个所谓的单于就是一个傀儡。

    而楼烦骑和忠勇军会背叛汉家天子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少在现在是这样。

    楼烦骑兵们,家家户户都有当今天子的祭祀,早晚祈祷和祭拜。

    忠勇军就更夸张了,当今天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神和主宰。

    忠勇军上下,甚至几乎都是如同苦心僧一样的存在。

    几乎人人都在忙着立功清洗自己的罪孽。

    更夸张的是,他们觉得,为汉家服务,与匈奴作战是了不得的善行,既可以清洗自己的罪孽,又可以拯救在匈奴残暴统治下水深火热的同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节 脑洞(2)

    *****%%

    “陛下,臣以为,是不是可以将中国之郡县制,改良一下,移入匈奴……”一个稍微有些发胖的中年男子奏道:“以臣愚见,这或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办法……”

    刘彻转头,看向了此人。

    此人复姓公孙,名诡。

    是的,你没有看错,他就是曾经梁王刘武的谋主,在历史上刺杀袁盎的主谋。

    但在现在,历史已经面目全非。

    梁王刘武再也没有任何觊觎皇位的心思,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将的宝贝儿子们都安排好出路上。

    这样,公孙诡和他的好基友羊胜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其中羊胜回了老家教书,而公孙诡则不死心,求了梁王刘武举荐,然后来到兰台,从最低级的尚书郎开始做起。

    如今,已经爬到了尚书右仆射的位置,还混进了舍人的名单里。

    换句话说,假如刘彻现在立储,那他就可以进入太子、宫,从舍人开始,开启一次潜邸之旅。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二十年内,刘彻都不会去考虑立储之事。

    倒是这公孙诡,虽然是个官迷,而且野心大的很。

    但相应的,他的能力和手腕以及眼光都不错。

    毕竟,这可是曾经吊打了枚乘和庄忌的大能!

    “郡县?”刘彻看着公孙诡,面带笑容:“卿说说看自己的看法……”

    公孙诡拜道:“回禀陛下,臣读禁中档案,发现匈奴乃是以邑落为单位,氏族为群落的社会,是以,臣觉得,似乎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将未来臣服的诸部族,统统编户齐民,按姓氏血缘,以中国制度而代其部落,如楼房部落,可曰:楼烦郡;白羊部落可曰:白羊郡……”

    刘彻听着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这不就是后世满清的八旗制度的原始版本吗?

    满清政权,靠着八旗制度,加上减丁政策以及拉拢蒙古上层王公,第一次彻底的将草原民族驯化。

    不过呢,这个制度,刘彻不打算学。

    原因很简单,八旗制度只是钳制住了蒙古的爪牙,但却没有将之同化——不过,考虑到满清的尿性这也正常,毕竟,满清皇帝自己都不想让八旗与诸夏同化,刻意的强调了许多祖宗制度,千方百计的避免被汉族同化。

    但刘彻不同。

    无论是长城内,还是长城外,这都是诸夏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

    在自己的国土上玩弄殖民地的手段,那不是聪明,是傻缺。

    中国为何能从当初黄土高坡上一个数百人的小部落,发展到今天,独霸东亚,成为已知世界唯一的文明灯塔?

    靠的就是强大的同化能力和无与伦比的种田技术。

    先王们带领着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期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终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现在这样的庞大疆域和无穷人口。

    想到这里,刘彻就举起手来说道:“卿之议虽好,但是,却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

    “朕并不是羁绊匈奴……”刘彻站起来说道。

    假如是羁绊,那自然可以在给与傀儡单于一定的自主权的同时,从经济和政治上奴役和剥削他。

    打个比方,刘彻甚至可以在未来,要求草原上的匈奴定期朝贡数量巨大的牲畜。

    只要汉军依然强大无敌,这种无本买卖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就像后世米帝,强X中东,让中东各国不得不给他的石油美元政策背书。

    谁要是敢不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那就等着被他撕碎!

    但这样的做法,终究是有隐患的。

    那强盛的帝国一旦衰落,就很可能被反噬。

    更别提自古以来,引弓之民最爱的事情就是反噬了。

    刘彻即位六年以来,没有一天不在思考怎么对待草原,怎么统治和控制?

    几乎所有可能的选项和选择,他都想过了。

    刘彻甚至推演过,用铁和血,将整个草原清洗,然后将汉家的罪犯和刑徒流放过去的选择。

    刘彻甚至还为此设计出了一套名为‘刀要过火,人要过种’的屠杀计划。

    不过,姑且不说现在这样的大规模的灭绝计划虽然可执行性很强,但却根本做不到。

    便是做到了,那又如何?

    只要刘彻无法解决草原民族本身面临的生存问题和挑战,那么,草原的威胁就不会断绝。

    假如,用着残酷可怕的手段,清洗整个草原,甚至将草原民族换种。

    但,最多也就维持三五十年的和平,三五十年后,威胁必将卷土重来。

    即使汉室未来步入更高级的文明阶段,走上蒸汽轰鸣的大道,但这草原却会像疥疮一样,永远的纠缠在那里。甚至成为子孙后代的麻烦和痛苦之源。

    所以,对于草原,对于匈奴,对于引弓之民,刘彻必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既然只要草原的生存环境没有改变,引弓之民面临的环境没有改变,草原民族就会对长城永远虎视眈眈。

    那么,只能是改善游牧民族的面临的生存困境了。

    楼烦人和忠勇军,就是刘彻的两个实验。

    前者,实验在定居模式下的引弓之民的发展之路。

    而后者则实验,在文化上认同,但却依旧保持游牧传统的引弓之民的变迁。

    而这两个实验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求证游牧民族,是否可以与农耕文明共存。

    假如成功,那么,草原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需要血洗和屠杀,也不需要奴役和洗脑。

    仅仅靠着‘朕为天单于,赐尔等永世脱离苦海’这个承诺,就会有无数的部族和牧民,哭爹喊娘的来抱汉朝粗大腿。

    说不定就是单于庭的四大氏族,也有跑过来跪舔。

    至于匈奴人或者说引弓之民,愿不愿意成为诸夏的一分子?或者反过来说,中国会不会接纳这些引弓之民,衣襟左衽的蛮夷成为自己的同胞?

    这不必担心。

    因为……

    刘彻看着公孙诡和群臣,缓缓开口道:“朕,受命于天,乃保诸夏子民!”

    刘彻将自己的天子剑抽出来,说道:“诸夏者何?轩辕氏,神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