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17节

我要做皇帝-第817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动员幕北部族和西域仆从军,大家伙趁着冬天的大雪来临之前,好好的去西方抢一回。

    假如一切顺利,那么,西征大军,就会在明年的春天,冰雪消融之时,回归幕南。

    军臣很清楚,自己将要做出的抉择,会有多么艰难。

    一旦选择错误。

    假如,他没有西征,但汉军却放了鸽子。

    那么,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

    若他选择西征,汉军却在八月出塞。

    河套,就要出问题了。

    甚至,河西也要有危险。

    丢了河套,再丢掉河西。

    他这个单于,肯定会被推翻!

    “父单于啊……”军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已经去世十年之久的父亲:“若是您还在,您会怎么选择呢?”

    于是,他记忆中的一个画面,浮现出来。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

    跟今年夏天一样,匈奴帝国取得了大胜。

    月氏,这个困扰了匈奴两代人的大敌,终于战败了。

    月氏人的国王的首级,都被割下来,制成了酒器,摆在了单于的案前。

    匈奴帝国进入了极盛。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刚刚成长的左贤王。

    甚至于,连胡须都没有长起来,脸上也没有刀疤。

    他的父亲,老上稽粥单于,才是匈奴帝国无可争辩无可非议的领导者和主宰。

    当时的匈奴,同样面临了一个选择题。

    是向西追击月氏人的主力,还是回首南顾,教训汉朝?

    老上单于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了决断:南下,去与汉朝作战。由此掀起了汉匈之间迄今为止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战。

    对此,当时的他很不理解。

    南方的汉朝,庞大无比,战斗力也很惊人。

    基本上是不可能消灭和征服的。

    为何匈奴要放弃将月氏人赶尽杀绝的可能,回首去打一场几乎没有赢家的战争?

    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去询问了老上单于。

    军臣记得很清楚,当时他的父亲,提着马鞭,指着那个摆在其案前的月氏王头颅说道:“月氏,已经是一条死狗了!”

    “而汉朝,则有可能变成一只猛虎!”

    “大匈奴必须在汉朝人还没有变成猛虎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打压它、挫败它!”

    “因为,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霸主,一个主人!”

    然后,老上单于看着还很年轻的军臣,语重心长的说道:“左贤王,你要记住,大匈奴,必须永远保持自己无可争辩的强者和霸主地位,不然……”

    老上单于提着马鞭,指着辽阔的草原,对他说道:“引弓之民,自古逐水草而居,赖天地而活,其民居无定所,其部无所归属!今我大匈奴,虽败月氏、东胡,定楼兰、乌孙、呼揭及西域二十六国,使引弓之民,皆为匈奴!然,要维持此势,大匈奴就必须证明,自己是世界第一的强国、强族,一旦有人能挑战大匈奴,那楼兰、呼揭、乌孙,难保不会出现二心!”

    “而一旦内部有人出现异心,则大匈奴之国势,必然下坠,诸部之间将各自残杀!”

    现在回想起来,军臣叹息了一声。

    他恨自己没有执行老上单于的国策。

    放纵了南边的汉朝,以至于他今日成长成为这般恐怖的存在。

    假如一切重来,军臣发誓,当五年前的吴楚叛乱时,他一定立刻率部南下扣关,与吴楚叛军里应外合。

    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和损失,也要将长安的刘氏政权覆灭。

    最好,将汉朝分裂成数个相互敌视和仇视的国家。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所以,今天的匈奴帝国,已经被逼到了一条绝路上。

    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一路坦途。

    军臣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和匈奴,已经错过了将汉朝的崛起之势打断的机会。

    那个可怕的敌人,已经成长成为了一头能撕裂一切的怪兽!

    而他,必须在这头怪兽出塞之前,为匈奴帝国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财富,积蓄更多的力量和国力。

    同时还得小心翼翼的维护住帝国内部,尤其是那些三心二意的部族对单于庭的忠诚。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匈奴就必须西征。

    唯有西征,掠夺财富和奴隶,才能让上上下下的部族,都团结在他的领导下。

    但,汉朝的威胁,却又使得他现在不敢轻举妄动。

    “本单于且再试探一下汉朝……”军臣在心里想着。

    假如连浑邪王和休屠王都不能成为诱饵。

    让汉朝人表露自己的意图。

    那么,匈奴就只有一个筹码了——那些汉朝战俘与奴隶。

    “现在,单于庭已经查清楚了多少汉朝奴隶?”军臣侧身,对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心腹呼衍当屠问道。

    “回禀大单于,我们已经从各部,找出了三万多人,另外,有两万多人在去年今年,交还了汉朝,用他们,换回来汉朝的粮食数十万石,布帛七千多匹,弓弩数千把,箭矢数十万发……”呼衍当屠低头说道。

    “把这些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每天交还五百给汉朝!”军臣闻言,毫不犹豫的说道。

    匈奴,现在需要时间。

    而这两万多人,能为匈奴至少争取一年的时间。

    只要汉朝皇帝还在做着他的圣君和仁君的美梦。

    他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子民和臣民还被匈奴控制的时候出塞来打匈奴。

    这样,匈奴帝国就获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还能获得汉朝为了赎回这些奴隶,所支付的粮食、布帛、武器和金属等宝贵财富。

    而一年的时间,足够匈奴再去西方抢一回。

    更重要的是,军臣发现,西方的牧场,似乎也很肥美。

    这样,假如万一有一天……

    也算是一条后路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五节 庙算(1)

    六月精阳,盛夏,终于到了极致。

    长安城热的都快成了一个蒸笼。

    无数的列侯贵族,纷纷逃离了长安,跟随着皇室的脚步,前往了甘泉山避暑。

    刘彻泡在甘泉宫的一个温泉之中,望着山下隐秘在群山和竹林之间的那些列侯的山庄。

    开玩笑般的对着在隔壁池子里泡澡的义纵说道:“东成候,卿说说看,朕要是派人去这甘泉山下设卡,凡进出之列侯,每月皆课以消暑之税十万钱一人,一年能收多少?”

    义纵闻言,脸色略有尴尬。

    在长安的列侯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清楚。

    本来,按照汉律,尤其是太宗皇帝的诏命,所有列侯,除了在京为朝臣的之外,一律必须就国。

    但是……

    许多列侯是死活都不肯回封国的。

    哪怕是皇帝勒令他们必须回到封国,这些家伙也是前脚奉诏就国,后脚,就又溜回了长安。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安繁荣,列侯们在此能享受到世上一切奢靡之事。

    更因为,长安有着大机遇。

    旁的不说,一旦九卿出缺,或者郡国两千石出缺。

    在长安的,总比窝在封国当宅男的家伙机会要多。

    但话又说回来,能死皮赖脸的留在长安的列侯,也必然是列侯中的精英和强者。

    不够格的,早就被廷尉和内史赶跑了。

    一般而言,食邑千户,能滞留长安的家伙,几乎没有。

    想要在长安有个宅子,起码也得要食邑两千户。

    当然,某些跟刘氏亲密的列侯不在这个限制之列。

    至于能在这甘泉山脚下圈块地,盖个避暑山庄的列侯,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是刘氏皇族的狗腿子和马屁精,就是帝国的柱石和军队的大山头。

    至少,他义纵至今也没在这甘泉山下抢下一块地皮来盖山庄。

    想着这个事情,义纵笑着道:“陛下,臣以为,起码能岁入数千万吧!”

    这是肯定的!

    只要姓刘的舍不得不要脸。

    每年收个几千万的避暑费,简直不要太轻松。

    但问题恰好是在这种事情上,没有皇帝舍得不要脸。

    刘彻也只是笑笑,老实说,他曾经还真想过,在甘泉山下玩一把房地产开发。

    但后来想想,太没节操了。

    就放下了这个事情。

    “陌刀军阵,现在,训练的如何?”刘彻严肃的问道。

    今年春天,刘彻下令从淮泗地区,征召了五千名合格的淮泗男儿,并且命令他们入京。

    毕竟,打匈奴,不能光依靠一个北方。

    汉室整个北方,哪怕算上长安和巴蜀汉中,总人口估摸着也就两千万左右。

    而南方和东南,起码还有两三千万人口。

    纵观历朝历代的中国,在面对北方的异族威胁时,其实,偌大的中国,经常是以一隅之地在与自己的敌人对抗。

    运气好点的王朝,可能还会从南方和东南得到些经济和物资支持。

    要是运气差一点,譬如说明朝。

    南方和东南地区的士绅,除了扯后腿和看戏之外,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哪怕秦汉,也是如此。

    尽管秦汉实施的是军国主义体制下的耕战政策。

    在这套政策下,帝国的每一个郡县,每一个亭里,都是兵营。

    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自战国以来兴起的尚武之风,至今也依然浓烈不已。

    哪怕是在刘彻眼中已经腐朽堕落的齐鲁,腐朽和堕落的也只是齐鲁的上层。

    在基层亭里,英雄豪杰,依然层出不穷。

    缺的,只是一个发现和任用他们的明主。

    旁的不说,现在,已然成为了棘门军门脸的棘门军屯垦团校尉,安东都护府备盗贼都尉刀间。

    他在五年前,还只是一个只懂窝里横,欺负百姓,敲诈勒索的所谓临淄大侠。

    而今天,刀间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大侠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刀间的作为,契合了真正的侠义精神。

    于是,他不仅仅在安东诸藩中拥有了‘及时雨’的绰号。

    在刘彻这里,都算挂上号了。

    而齐鲁难道只有一个刀间吗?

    刘彻觉得,放眼望去,齐鲁的城市和街坊之中,遍地刀间。

    他们现在之所以没站出来,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已。

    若机遇一到,他们就将如前辈英布、季布一般,鲤鱼跃龙门。

    而刘彻决定给他们这个机会。

    事实上,这也是刘彻决定要用陌刀兵的原因之一。

    南方人不善于骑射。

    但善于技战之术。

    当年,春秋战国之时,吴越的击剑之士,天下瞩目。

    齐鲁的君子,佩剑而行,列国之中,人人尊崇。

    甚至于,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也是发源于吴越齐鲁。

    司马镶且与孙武,孙膑,相继接棒,令兵家终于大放异彩。

    将道理的话,结阵作战,齐鲁吴越和广大的南方大丈夫们怕过谁?

    巨鹿一战,首先冲锋在前,掀翻了强大的秦军军阵的是来自江东的旧楚子弟。

    哪怕是到了骑兵称王的年代,也有李陵所率的五千丹阳兵,徒步下马,用着弓弩,教匈奴人做人。

    那一战,五千对八万,居然让八万匈奴骑兵,无可奈何。

    只是可惜,东南和南方,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以及消息传递条件。

    很难被有效利用起来。

    武帝朝时,南方的军队,也就是打打三越,灭灭西南夷。

    唯一一次被编组成军,练成精锐,还被葬送在了祁连山的群山之间。

    而刘彻当然不能容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整个北方,青壮总共才多少?

    以封建时代的动员力和动员条件,动员两百万青壮投入战争,就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汉,不是秦。

    没有秦那么可怕和强大的动员能力。

    更不可能复制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上至八十岁,下至十岁,无分男女老幼,都为战争服务的奇迹。

    但,南方的广阔天地,却大有可为。

    别的不说,刘彻觉得,在当地征发和训练出一支三十万的作战力量,是可以实现的。

    而,这支军队最佳的武器,当然是陌刀了。

    毕竟,刘彻可没有时间,也没有人手,去跟李陵那样,为了将五千丹阳兵训练成骑兵,花上六七年的时间。

    而陌刀这种简单易学,同时威力巨大的兵种,自然就成了首选了。

    同时,将南方的士兵,调来北方,更可以增加南北人民的感情,使国家更加团结。

    毕竟,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