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14节

我要做皇帝-第814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是什么?

    不就是猪吗?

    养肥了,正好可以宰了,充实国库。

    反正,这些家伙一则违法乱纪,勾结贪官,无恶不作。

    二则声名狼藉,还没有力量和权柄、影响。

    三则,民怨极大,杀了他们,百姓只会拍手称快。

    以至于连满清都学会这一招,有事情,宰商人。

    不管是盐商还是十三行。

    一刀下去,总能宰出点什么。

    更不用担心官逼民反,动摇统治。

    又安全又可靠,以至于人人效仿。

    而可笑的是,商人们宰了一次又一次,割了一茬又一茬。

    却始终都是砧板上的肉,没有人去反思,也没有人去思考到底为何如此。

    统治者割完一茬,接着冒起来的商贾,继续勾结官府,鱼肉百姓,无恶不作。

    然后,等养肥了,又被宰了。

    如此反复,如此循环。

    哪怕到了两千年后的****,已经慢慢发育起来的资本,也依旧没有学到教训。

    ****首富,除了二三少数之外,余者,都免不了去监狱蹲一蹲。

    只能说,****太祖评价的没有错。

    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先天畸形。

    以至于连刘彻,现在也不知道,他使劲和拼命的孵化出来的那个资本主义,未来会是个什么模样?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必然与西方的那些同行,完全不同。

    因为两者的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是完全不同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自然,结出来的果子,就是两个品种了。

    对于晁错的提议,刘彻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

    这么简单的事情,他若想做。

    只需要勾勾手,自然会有无数的投机者,纷至沓来,抢着帮他干脏活。

    不需要牺牲一个御史大夫!

    而晁错,当然也清楚这一点!

    在实际上而言,晁错那么说,只是想逼着刘彻退步。

    这几乎差不多就是回敬了刘彻最初的要挟和耍无赖。

    皇帝耍无赖了,怎么办?

    汉家大臣用了几十年的摸索和试探。

    在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跟他一样耍无赖。

    陛下,您若要这样,那请答应臣这样。

    倘若陛下不答应臣这样,那就请恕臣不能奉诏。

    这样一来,哪怕是最后,跟皇帝闹疆了,也不会影响君臣感情,更不会沾染上‘强凌君父’的名声。

    这等于是将本来可能升级的矛盾,重新降到政见向左。

    更可以告诉皇帝:陛下,不是臣不听命,实在是陛下的要求,强人所难。

    臣只是为了坚持原则而已。

    刘彻也是在想了一会后,才明白了这一点。

    他抬眼看了看晁错,发现对方没有任何的其他表情。

    不由得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但,刘彻深知,这一天迟早会来。

    皇帝要是靠着耍无赖,就能吊打群臣。

    而大臣们被皇帝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戏耍,却没有改进和应对。

    那就太糟糕了!

    因为,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整个统治阶级已经腐朽到了必须开刀的地步!

    想想看,他们被皇帝用同一个办法吊着打了N次,还没有吸取到教训,找出应对之策。

    这除了说明他们都是一堆蠢货和五蠹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

    事实上,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王朝,君权和臣权,始终都是在不断博弈和不断平衡,并保持着斗而不破。

    只有这样的王朝,才会有着健康的躯体和强健的灵魂,来应对一切挑战与未知的变化。

    毕竟,三个臭皮匠,都能赛过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智慧再强,也比不过一群人。

    人类是社会动物,人类的成功,来自于群体的群策群力。

    一个人就想吊打世界的,除了是疯子,就是白痴。(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一节 诺!陛下!

    当大臣也开始学会撒泼耍无赖了,皇帝应该怎么办?

    答案当然是……

    凉拌喽!

    刘彻微微笑着,对晁错道:“法无禁止则不纠,祖宗制度,朕不敢坏之!”

    其言下之意,算是将双方相互耍无赖的事情,告一段落。

    刘彻坐下来,看着周亚夫与晁错。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个事情很难解决。

    在如今这个时间点,想要周亚夫和晁错接受并且认可,刘彻的这个政策,这无疑难于上青天。

    这是思想和价值观取向造成的必然!

    但,这个事情并非没得谈。

    只要操作得当,周亚夫和晁错未必就一定会反对。

    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满足周亚夫和晁错对商贾以及商贾子弟仕宦的疑虑。

    通俗的来讲,就是,这要条件足够,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那么,现在,周亚夫和晁错对商贾子弟仕宦,尤其是进入主爵都尉衙门为官,最大的疑虑是什么?

    只要解开了这个症结,那么,就等于扫清了这个问题的障碍。

    政治,政治,本身就是交易和交换。

    当双方诉求达到平衡了,别说让商人当官了,就是让商人秉政,也不是不可能。

    前有吕不韦,后有桑弘羊。

    所以,刘彻首先看向周亚夫,说道:“丞相忧心商贾子弟仕宦之后,祸乱纲纪,令伦常失序,朕也是如此!”

    “所以,朕已经为彼辈定好了规矩和制度以及法令!”刘彻将一张纸递给周亚夫,说道:“丞相请看,有此制度,彼辈必将终生受制于主爵都尉之内,不能干预国事半分!”

    周亚夫接过来一看,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因为,这纸上所列的制度和律法,每一条,都在限制着这些进入主爵都尉衙门的官员,将手伸向其他地方。

    他们将被这些法律束缚在主爵都尉的框架内。

    想要跳出主爵都尉衙门,唯有通过廷议推举。

    不然,哪怕天子下诏,也不能解脱。

    而在这些律法里,主爵都尉的职权,也被牢牢限制在了针对贾人征税和监督商业的事务范畴。

    这样一来,天子将商贾子弟塞进主爵都尉衙门,非但不是在帮他们获得权力,反而是限制他们获得权力。

    他们只能一辈子都徘徊在工商事务之中,无法插手其他事务。

    或许偶尔出现几个英雄豪杰,能跳脱出这个束缚,走向更广大的天地。

    但,那已经无伤大雅了。

    三五个人杰,跳脱出来,最终还是给士大夫贵族跪下来唱征服。

    就向前朝名臣张释之,他虽然出身于商贾之家,但却是天下公认的士大夫贵族的代表和直臣的象征。

    至于商贾子弟们,自己关起门来玩自己的。

    周亚夫表示完全不关心。

    只要他们能收上税,增加国家收入,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汉家对工商业已经放羊放了几十年了。

    那些遍及天下市集的擅权们,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商人官吏。

    现在,天子用个主爵都尉衙门的名头,来将之正规化。

    也在情理之中。

    反正,周亚夫只要这些商贾子弟不来掺和国事就好了。

    刘彻观察着周亚夫的神色,心知,周亚夫现在虽然还没有表态,但实际上已经接近了被说服。

    这也正常。

    一个皇帝,拉下架子,苦口婆心的跟丞相交底,而不是用皇权来强行推动政策。

    这个丞相一般都会比较容易接受。

    特别是周亚夫这样的人,他是出了名的吃软不吃硬。

    刘彻折身,望向晁错。

    晁错与周亚夫,在这个问题上的诉求,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而最大的不同,就是晁错的法家********,对商贾的憎恨和提防,是与生俱来的。

    周亚夫能在得知了商贾肯定会被束缚在主爵都尉内部不得超脱后,能够撒手。

    这是因为周亚夫的立场与价值观,并不在乎商贾们当不当官,他只在乎商贾和他们所代表的群体,会不会来破坏和扰乱他所为之奋斗终生的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名为大汉的社稷。

    但,晁错就不同了。

    首先,晁错是士大夫,而非贵族。

    士大夫与贵族,思考问题的方式,本身就不同。

    士大夫更爱惜羽毛。

    也就是自己的名声。

    晁错喊抑制商人,贵粟,喊了一辈子。

    临到头来,却放了商贾聚团。

    这传出去,他的同僚和他的弟子门徒以及师长怎么看他?

    其次,法家对商贾的恨意和提防,是根深蒂固的。

    法家能接受工匠,但无法接受商贾。

    这与儒家刚好颠倒过来。

    当然,作为与商贾接触比较频繁,同时曾经常年与基层事务打交道的事务官。

    晁错也知道,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人。

    商人的作用,暂时来说,无可取代。

    就连李悝、商君,变法之时,都需要与商人进行合作,以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但你要让晁错眼睁睁的看着商人们和他们的力量抱团起来。

    那是不可能的。

    刘彻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斟酌了一下用词后,对晁错说道:“此外,朕还将命天下郡国监郡御史及未来之刺史,领有监督、审查、纠核、罢免郡国主爵都尉诸官之职责,主爵都尉上下官署官吏升迁任免,先由御史大夫衙门审查,然后方可批准!”

    这算是束缚在商贾子弟们身上的又一道枷锁。

    晁错听了,顿时就眉开眼笑了。

    这个可以有!

    商贾们被束缚在主爵都尉衙门内部,然后,主爵都尉又要接受御史大夫衙门的全方位监管。

    这样一来,这些商贾子弟,哪怕是背生双翅,也难逃法家的控制。

    只是,晁错还是没有说话。

    他与周亚夫一样保持了沉默。

    这让刘彻知道,还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刘彻笑着,对两人道:“丞相,齐鲁郡国,自元德三年起,动荡至今,郡国百姓士大夫或有不安之心,丞相,朕之肱骨,请待朕巡视之,安抚郡国士大夫,明之以朕意!”

    周亚夫闻言,立刻匍匐而拜,恭领诏命:“诺!臣谨奉诏!”

    刘彻又看着晁错:“自安东成立至今,已有两年!安东新固之地,带山海之膏腴,方圆数千里,其中或有不明于礼法,不知于朕命者!御史大夫,朕之柱石也,请代朕督查安东上下,明晓诸郡县、藩国、屯垦团士民,示之以法,散之以威,使之明晓汉家制度,汉官威严!”

    “诺!”晁错也是长身而拜:“臣,谨奉诏!”

    “善!”刘彻笑着起身,将两人扶起,说道:“朕不日将下诏,以故少府岑迈为上林苑大使,总督上林苑上下内外诸事!”

    晁错与周亚夫对视一眼,笑着拱手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

    送走周亚夫与晁错。

    刘彻看了看一直恭身侍立在身后的公孙弘与主父偃,说道:“有敢泄今夜事者,族!”

    “诺!”包括两人在内的其他所有在殿中之人,全部叩首而拜。

    唯有一直端坐在屏风之后,提着纸笔,记录着皇帝起居的太史官,沉默不语的在纸上忠实的记录下今夜的事情。

    然后,将之封装起来,送去了石渠阁。

    在那里,太史公司马谈或许会笔削起居,将整晚的事情,都浓缩到一两句话之中。

    但,依然可以为后世留下足够多来还原和复原今夜之事的信息与证据。

    刘彻带着公孙弘和主父偃,走在夜色下的宫廷走廊之中。

    今天晚上,公孙弘和主父偃还真是学到了许多。

    有生以来,他们第一次目睹了君臣之间的谈判与博弈。

    虽然很多地方,他们现在一直都没有弄懂。

    但毫无疑问,今夜之事,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在二三十岁之时,就能亲身接触最高层的政策博弈与制定的全过程。

    刘彻一直悄悄的观察着这两个臣子。

    尤其是公孙弘。

    “皇长子去病,明年就要开蒙了……”刘彻忽然无厘头的说了一句,然后意味深长的道:“两位爱卿,久在市井,可知天下现在治学之人,何人最贤?”

    公孙弘和主父偃闻言,都是浑身寒毛竖立。

    他们两个几乎都有立刻要想天子推荐自己的老师或者长辈的冲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