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74节

我要做皇帝-第774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明皇和高力士是谁?

    他们不清楚。

    但他们知道,天子的意思和态度已经很明显。

    敢背着他搞小动作的人,决不饶恕!

    “看来,朕以后要隔三差五的出来看看了……”刘彻说道:“朕要不出来看看,不知道要多少事情,要被人瞒着!”

    宦官和官僚们联手,封锁某些消息和刷掉一些情报,不让皇帝知道。

    有史以来,就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就是赵高哄骗秦二世,让他以为天下升平,压根就没有什么农民起义,不过是些盗匪。

    等陈胜吴广势大难制时,秦二世才发现:我曹,什么情况?

    但农民起义军那个时候已经逼近关中了……

    所以,野史说,赵高是为了复仇,这并非空穴来风。

    而在汉室的历史上,也发生过宦官联手封锁情报的事情。

    那一次,造成了武帝培养了数十年的太子刘据自杀,巫蛊之祸牵连无数,大汉帝国差点因此灭亡。

    有这两个故事在,刘彻怎么容得下,王道居然对他封锁消息和情报?

    “出城吧!”刘彻不想再提这个事情,他对着剧孟吩咐:“去城外的作坊看看……别告诉朕,你不知道这些商人的作坊所在地!”

    “诺!”剧孟当然是清楚的。

    刘彻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导致他的亲信王道,居然敢瞒他,作为他的耳目的绣衣卫也不报告——要知道,在绣衣卫的体制设计中,刘彻定下了一个名为直奏的制度:假如某位绣衣卫的指挥使,觉得事关重大,但他的报告却没有批复,那他就可以申请直奏君前,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有绣衣卫指挥使申请直奏,哪怕刘彻当时正在女人肚皮上,也会立刻接见。

    但是,绣衣卫上下八位指挥使,包括专责监察长安的三人,没有一个人申请直奏。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再清楚不过了——有人不想他这个皇帝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而且,这个人手眼通天,居然能打通关系,真的埋下了这个事情!

    这才是最恐怖的!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

    第一:两步之内,必须全是自己人,全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二心的人。

    第二:耳聪目明,能掌握天下动态和情报,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出现过什么。

    换句话说,是一切尽在掌握中。

    但,现在有人破坏了刘彻的这两个基本权利。

    居然让他如同瞎子聋子一般。

    这事情,肯定不简单!

    ………………………………

    两个时辰后,刘彻一行的马车车队,来到了长安城外,距离鸿固原约三十里左右的一处河流旁。

    渭河滔滔奔流而下。

    远方的平原上,原本是阡陌连野的农田,已然消失。

    这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作坊运营中心。

    刘彻仅仅举目眺望,就发现了至少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作坊,林立于此。

    无数的污水和废弃物,被排入渭河中。

    河里面,一片浑浊。

    许多的死鱼,散发着腐臭味道,郁积在一起。

    远方的山林中,甚至有浓烟升起,一个个耸立的烟囱,让刘彻看了冷笑不已。

    “这就是他们在瞒着朕的事情了……”刘彻只看一眼,就明白了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了。

    讲道理的话,现在的造纸和纺织,都是手工业。

    手工业意味着污染小,可控制。

    但是……

    看着此地,刘彻觉得,这帮家伙,肯定不止在玩手工业。

    至少也是一个密集型的血汗工厂!

    “朕能看到什么?”刘彻问着身周的其他人:“包身工?奴工?童工?还是别的什么?”

    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九卿们知道吗?”刘彻又问道。

    “丞相和御史大夫知道吗?”

    依旧没有人敢回答。

    但没有敢回答,正说明了问题。

    “此地存在有多久了?”刘彻又问道。

    “已经一年多了……”终于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了。

    “一年多啊……”刘彻笑了起来。

    莫名的,刘彻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一部神剧《是,首相》。

    他的心里,冒出了一句名言:瞒上不瞒下。

    现在,看来,这情况是包括他在内的高层(三公九卿)统统被瞒在鼓里。

    刘彻能理解,为什么要瞒着他了。

    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些人要瞒着三公九卿了。

    谁他妈敢把这个情报报告上来?

    看看这一段的渭河吧!

    这水里的污染物和垃圾,多的能让人作呕。

    这里的水源,已经不再可以饮用了!

    此事,要是被捅到朝堂上,要掉多少脑袋?

    反正刘彻自己是数不清楚了。

    但……

    他们能瞒多久?

    纸是包不住火的!

    “这些傻瓜!”刘彻骂道:“这是自取灭亡啊!”

    然而,这正是资本的本性。

    为了利益,他们能亲自卖出绞死自己的绳索。

    然而,这个烂摊子,刘彻却不得不帮他们收拾了。

    想要发展工业,尤其是大工业。

    污染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可以说,污染就是工业化,工业化就是污染!

    又想要发展,又想要环境。

    那是做梦!

    在没有核聚变之前,人类想要纯绿色无污染,这不是弱智就是脑残。

    但,眼前的这个情况,旁的不说,单单是这段河流中的情况,是不能被捅到朝堂上的。

    一旦捅上去,不仅仅要掉一圈脑袋。

    还会掀起一股反工业和反技术的潮流。

    儒家和黄老派,肯定会扛起‘机变械饰’的旗号疯狂攻击墨家和少府引导出来的新技术和新器械。

    更可怕的是,南阳的重工业基地,也要gg思密达。

    中国的士大夫和传统的思想舆论,必然不会接受,任何要破坏自己环境,还可能祸及子孙的工业化。(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六节 整顿(1)

    刘彻低头看着这一段渭河里浑浊的河水。

    万幸的是,水里面应该没有各种重金属和化学制品。

    充其量,不过是大量的废水和生活垃圾长久以来排泄到这一个河段造成的。

    换句话说,只要给时间,大自然自己就能平复这些伤口。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刘彻下令道:“剧孟,立即持朕之节,发虎贲骑士,轻装来此,候朕命令!”

    虎贲卫跟羽林卫最近都在长安以东的霸陵牧场附近进行训练。

    这也是刘彻现在最佳的选择。

    这里的事情,必须被封锁住,并且,不可以被外界所知,尤其不能被摆到台面上。

    一旦被摆到台面上,那就完蛋了。

    整个天下的舆论和思想界,都要爆炸!

    其冲击波和余威,足以让刘彻至少十年不敢再动尝试孵化工业的念头。

    “汤武网开三面,四海咸服……”刘彻在心里呢喃一声。

    有时候,祖宗太给力了,也是问题。

    就像在工业化这个事情上,中国的问题,就在于祖宗们实在太给力了。

    早在远古的蛮荒时代,在那个结绳记事的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的时代。

    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法像天地,于是有了诸夏文明。

    从那时候起,诸夏民族的哲学与思想就永远无法离开人与自然这个大命题。

    尤其是士大夫和学者。

    对士大夫和学者们来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的世界才是正常的。

    要是让他们看到眼前的这些景象。

    这些家伙估计要疯。

    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而言,倘若刘彻不是穿越者。

    他见到这个情况,第一个反应必然是——哪来的贼子,居然敢坏朕的江山?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破坏自然,污染环境这种事情,跟挖自己的祖坟没有差别。

    谁要敢挖中国人的祖坟,那必然是要不死不休的!

    而眼前的这个场景,假如被捅到朝堂,那就不仅仅是挖祖坟的问题了。

    在这个彗星回归都象征着战争和死亡,日蚀月食,意味着皇帝要检讨自己的时代。

    环境被破坏,水源被污染,土地不再正常生长出五谷。

    那就不仅仅是一个罪己诏就能摆平的事情了。

    这甚至可能被人认为是‘获罪于天’的证据。

    “随朕看看,这些家伙到底搞出了什么样的怪物吧……”刘彻挥手,带着随从们走向远方那片猬集在一个个庄园的河岸边的作坊群。

    经过一刻钟的短途步行后,刘彻终于接近了第一个正在热火朝天工作的工坊。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原始,完全没有工业痕迹的,全手工工坊。

    两三百个壮丁,****着上身,轮着一柄柄的铁锤,不断的在火热的火炉前捶打。

    一件件的农具,渐渐成型。

    都是些很简单的农具。

    不过是将材质从青铜或者木制,换成了铁器。

    工坊的外面,更是堆满了各种已经打制成型的农具。

    刘彻看了看,都是些耒耜一类的旧农具或者锄头之类的新农具。

    刘彻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些人都是在做着一些简单的重复工序。

    几乎每一位工人,都只会负责一个工序——既只锻打一个地方,而将下一个工作,交给其他人。

    工棚中,几个同样光着上身的男子,似乎扮演着一种类似质检员和监工的角色,察看和检查这些工人的产品。

    “这是少府的工作方式……”刘彻只看了了一会就明白了。

    简单的原始的流水线生产和集约化生产,早在两百年前,商君变法后就出现在秦的少府体系中。

    发展到巅峰时,秦的少府能生产制造供应整个秦军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从武器到甲胄,从箭簇到护腿,从干粮到调味品和酱料。

    没有什么是少府所不能生产和制造的。

    那帮变态建造了庞大的骊山秦始皇地宫。

    旁的不说,单单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足够让人们明白,秦少府的战斗力有多强。

    汉少府虽然没有秦少府那么给力。

    但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

    依然继承了秦少府的许多先进的智慧和制度。

    其中就有这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的制度。

    但,秦汉的少府,除了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外,还有一个物勒工名的制度。

    任何一件武器,甚至是箭簇上,都能找到它产自那里、谁制造的以及主管官员的详细信息。

    出了问题,能直接追溯到整条链子上的所有人。

    但,眼前的这个工坊,看上去似乎只学了怎么分工合作,而将物勒工名抛之脑后。

    不过,这也正常。

    商品经济时代,质量算个毛?

    数量和价钱才是关键。

    商人跟资本家,都只会追逐利润、

    刘彻继续向前,一路上看到了织造工坊、造纸工坊、陶瓷烧制工坊还有生铁冶炼工坊。

    这一家家的工坊,基本都是由关中的豪强巨头们所开。

    田家、杨家、孟家、王家。

    当然,也有外来的地头蛇。

    譬如,师氏的车马制造工坊以及鲁国大贾邴氏的冶铁作坊。

    基本上,这些作坊都让刘彻看到了少府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

    许多作坊的陈设和布局甚至工人们的工位,都是照搬的少府体系。

    甚至,刘彻怀疑,连管事的和监工,也是少府那边出来捞外快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路行来,还没有走完一半,刘彻就发现,此地已经猬集了起码两千多名工人。

    这在西元前,毫无疑问,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两千多名工人!

    在这个一个大县撑死了十万左右人口的时代,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这意味着,最少有两千多户家庭,已经从农耕转向了手工业。

    资本主义的第一片嫩叶,似乎已经萌发出来了。

    但是……

    可惜……

    “作死啊!”刘彻沉沉一叹。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工坊中,一个工人似乎是因为太累了,手上动作稍微一慢,就被监工一脚踹在地上,然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工人蜷缩在地上,一声不吭的忍受着责罚。

    但任何人都知道,他的心中,必然有着怒火。

    “这些商人跟过去一样,既得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