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03节

我要做皇帝-第703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大家都缺能在战场上为自己效死,拼死杀敌,获得战功的士卒。

    汉军军制,计算斩首军功时。军官们的军功可是要计算净斩首的。

    没有士卒和部下拼命为自己作战,他们的地位前途,就跟青萍之上的蚂蚁一样危险而脆弱。

    如黄匡这样的士族子弟。更是很聪明的明白——他们的前途和地位以及爵位,家族的繁荣昌盛。有赖于自己的亲兵和士卒的勇敢和拼命。

    所以,黄匡紧接着又道:“除此之外。此番我所得的赏赐,将全数分与诸君,我分文不取!”

    这个决定,立刻就让他的家兵和亲兵欢呼起来。

    大家纷纷道:“公子信义,小人等敢不效死以报!”

    人人都是喜笑颜开,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此番跟随公子出征,不过三月,虽然辛苦,虽然几次差点丧命。

    但这是值得的!

    大家伙从此都从寄人篱下,连爵位和户口本都没有的奴仆,成为了庶民,甚至有人靠着军功,将爵位提升了好几级。

    除了地位的变化,实际利益所得,更是让人兴奋无比——哪怕只是计算自己所得的部分,最少的一个人,也能分得一两万钱。

    这相当于给黄家干一辈子才能攒下的积蓄!

    而最多的那人,甚至能有十万之多的赏赐!

    钱十万,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属于汉家的中产阶级,能作为士族被官府认可了——汉家赀官的要求之一就是家訾十万,而举荐的起步,在先帝时则是家赀五万。

    “走罢,我们回家……”黄匡在做出了许诺后,看着自己的亲兵们,也露出了欣慰和欢喜的笑容。

    这些士兵,是他翌日崛起的资本。

    有了他们的奋勇作战和拥护,他也就有了未来不断上升的机会。

    而之所以如此重赏,也是因为他升职了。

    他在南池一战,跟随孙振,带着士卒,奋力杀敌,在追击中,走了运,斩得一个匈奴大贵族的首级。

    虽然对方已经六十几岁,老朽不堪。

    黄匡甚至都没费什么力气,就将他杀死。

    但,事后检验首级,经过俘虏的辨认,知道他所斩杀的是尹稚斜的亲族,一位匈奴的当户。

    虽然不是大当户那样的高阶贵族,但也属于汉军认可的大功之一。

    他因此从队率升为司马。

    虽然只是一个细柳营的别部司马,但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司马以下,只能听命于人,没有任何自主权,上面命令下来,就要冲锋。

    但司马一级的军官,却已然有了独当一面的资格。

    郡国之中,一位司马,就能坐镇一地,掌控数县的郡兵。

    当然,黄匡的志向,肯定不是去郡国养老。

    他还年轻的很呢!

    他还想要继续向上爬!

    校尉、都尉,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而他最终的最大梦想,则是受命于天子,册为将军,执干戚而立于朝堂之左,衣红袍而腰系紫,进名讳于大鸿胪。朝于太庙。

    当然,他很清楚。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要有战争。

    唯有战争之中。才能打破阶级的限制,突破资历的束缚。

    不然,倘若一直无事,以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以及人脉,到死恐怕也就是一个校尉而已。

    “下次战争,我要争取进入主力,在正面为将!”黄匡在心里想着。

    此番,细柳营前出代长城,虽然斩获无数。但其实军功比起正面作战的骠骑大军,是大大不如。

    这从这次公布的列侯和封君人数就能看出来了。

    此次,汉军一口气诞生了一百四十五位封君和十三位列侯。

    然而,细柳营却连十分之一的名额都没捞到。

    虽然细柳营的赏赐比其他人都要多,但这爵位和官职却不如别人。

    这就是辅助和主力的区别。

    想要升官发财,无疑就要担当主力。

    而对黄匡,一个好消息是——他已经被确定入选为细柳营的胸甲骑兵预备军官之一了。

    他将跟上司孙振一起,在夏天之后前往虎贲卫轮训,获得胸甲骑兵的训练和作战知识。

    然后回到细柳营。组织细柳营的胸甲骑兵。

    这是荣誉,也是前途的保证。

    但也有着莫大的挑战。

    胸甲骑兵,出了名的高淘汰率。

    虎贲羽林,总计六千士卒。但只有两千人通过了筛选。

    而他们在进入虎贲羽林之前,就是从天下千挑万选而出的精锐。

    至于胸甲骑兵,哪怕是一个伍长。淘汰率也高的可怕。

    据说是十人之中,只能有两三人能胜任。

    其他人统统被退货。

    但只要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个胸甲军官。

    这前途,只能说是无可限量。

    如今。汉家天下,有且只有两千胸甲骑兵。

    这两千胸甲之中,只有四百不到的伍长,不过两百个什长,四十名队率,二十个司马,十名校尉。

    换句话说,今天的胸甲司马,只要不中道战卒,未来,将军列侯,轻而易举,甚至九卿也可以轮着来。

    “我,定要光宗耀祖!”黄匡在心里说道。

    然后,他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进入华阴城。

    当他进入华阴城,他才发现,整个城门附近,已经挤满了前来欢迎他归家的父老乡亲。

    曾经与他一起嬉戏,游玩,斗鸡走狗的游侠们,用着崇拜和仰慕的神色,看着他的戎装。

    许多人甚至在人群里大喊着:“大郎!大郎!可还要军卒乎?小弟愿投效大郎麾下,为大郎前驱!”

    在汉室,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投军最为实际。

    而汉军将佐回归自己的家乡,主要目的,也是从父老子弟中挑选合格的兵源,充实自己的行伍。

    但,在军中这几个月,让黄匡深知一个道理——军队,要求的不是喜欢逞个人英雄的莽夫。

    恰恰相反,多数军队,更喜欢那些老实淳朴,一言不发的农民子弟。

    就像细柳营,从不选用游侠儿,都以良家子充之。

    汉家的羽林卫和虎贲卫,更是只选择北地和陇右以及代国的良家子和北地骑士出身的士兵。

    所以,这些昔日的玩伴,一个也不在他的计划里。

    他想要的兵源,在乡下,在农村,在那些老实巴结,勤劳肯干的佃户家庭和自耕农家庭。

    而这需要他父亲帮忙,去考察家风,观察为人。

    一定要选取忠诚可靠的农民子弟,最好是跟自家有租佃关系的年轻男丁。

    只有这样的兵源,才可靠,才有用,才能帮助自己。

    除了这些游侠外,华阴城的三老和乡绅们,也都纷纷来了。

    这些人,都是黄匡以前熟悉的长辈。

    此刻,这些人一个个双眼放光,像看到珍稀宝贝一样,纷纷围上前来,嘘寒问暖。

    “世侄啊,我是你王家世叔啊……”有大腹便便的商贾搓着手上前刷脸:“还记得吗?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也有羽冠巾纶的文人,拱手说道:“黄贤侄,吾与汝家三世交好,尔幼时吾就已知,汝非池中物,如今,果然……”

    更有往日曾经对他严苛无比的官方人物,微笑着说道:“赳赳武夫,国之干臣,吾早知黄家郎豪杰也,以往严厉对待,乃是鞭策,果不其然啊……”

    而这些人绕老绕去,最终,都会提及一个事情:贤侄,我家有女,年方二八,甚贤良淑德,仰慕贤侄已久了,不知道贤侄愿不愿意见一见呢?

    但黄匡对这些人都只是热情的拱拱手,虚应一番故事。

    在从军之前,黄匡从未想过自己能有今日。

    但是,如今,他薄有微功,因为孙振的关系,名字甚至为细柳营的都尉卫驰所知,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

    所以,他的野心,也就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

    “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他在心里沉吟着,然后吐出那个名字:“韩氏女……”

    两年前,黄匡还是个游侠时,曾在长安街头,与一位贵女擦肩而过,从此惊为天人。

    后来,黄匡经过努力后,打探得知,对方乃是当今元老,弓高候韩颓当之孙女,虽然只是庶出,但也不是他可以攀附的。

    但现在嘛……

    “只要我能成为胸甲司马,就可以请都尉为我媒人,上门提亲,弓高候必不会拒绝一位胸甲司马提亲……”黄匡握着拳头,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片光明。

    这就是为何,汉家最优秀的男儿,会奋不顾身的投身军伍。

    因为,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有能力,立下军功。

    曾经高攀不上,哪怕是幻想,都不可能的贵女,淑女,转瞬就会被其家人打扮的漂漂亮亮,抬着无数嫁妆,送入家门,做你良妇,立白首之誓,取同心之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此时此刻,整个关中的各个乡亭,大体都有着类似黄匡归家一样的气氛。

    那些投军,从军的英雄好汉们,带着军功和手足同袍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从前线归来。

    许多家庭,从此境遇被彻底改变。

    从庶民之家,变成士族、将校之家者,数都不数清楚。

    许多游侠和逃犯,更是因此洗白,从家族的罪人和耻辱,变成了家族的光荣和顶梁柱。

    但也不全然都是欢喜。

    也有许多的家庭,没有等来自己的儿子、丈夫和兄长带着荣誉和财富平安归来。

    他们等到的是一副棺椁。

    地方上的官吏带着抬着棺椁的士卒们来到他的家里。

    棺椁上,覆盖着这位英雄生前所在的军队的战旗。

    “老大人,请节哀顺变,贵子,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实为好丈夫好汉子……”

    随同棺椁而来的,还有这位英雄的抚恤金和赏赐以及朝廷发放的【王事烈属】的牌匾。

    按照最新的天子诏命:死王事者,烈士也,其家人,烈属也,朕之肱骨,国之脊梁,其令有司,比山东复,岁遣官吏巡视之。

    而山东复这个待遇,依据汉律,这个家族从此享有了许多特权,还可以减免田税和徭役,逢年过节,也会得到国家慰问和赏赐。(未完待续。)

    PS:呼呼,又多一位萌主啊!

    感谢!

第八百七十一节 觐见(1)

    未央宫中,同样是喜气洋洋。

    归来的骠骑将军义纵,穿着一身戎服,腰间系着佩剑,特意留出来的浅浅的胡须,别在嘴唇上,好让他显得稍微成熟一些。

    在他身后,一个小小的拖油瓶,左顾右盼,打量着这汉家的巍巍宫廷。

    “老师,传说陛下双目如炬,动合鬼神,脚履阴阳,是不是真的?”田建悄悄的找了个机会,拉了拉义纵的衣袖,低声问道。

    他实在太紧张了。

    未央宫,这是他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

    如今,自己却身临其境。

    而马上就要面见那位传说中的圣天子,田建更是连手脚都有些颤抖。

    实在是,他过去两三个月,一直都在军营里,与他来往和相处的,基本都是军人。

    马邑之战大胜,封赏如尿崩。

    一个又一个立功士卒,军官,纷纷被提拔。

    便是普通的士卒,甚至军中杂役,都能拿到赏钱。

    在胜利、厚赏以及提拔的三重冲击下。

    几乎所有参战的士卒,立刻就全部都成了当今的脑残粉。

    在军人眼里,能让自己打胜仗,还不克扣自己赏钱的皇帝,当然是圣天子,五百年不出的圣人了。

    在他们嘴里,当今,已然成为了十全十美,无所不能,至高无上的神圣天子。

    在这样的圈子里,莫说是田建只是一个三观都还不稳固的少年郎。

    便是已有牢固信念的成年人,也很难不被洗脑。

    “别害怕。陛下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义纵提了提腰间刚刚到手的官印,笑着道:“等一下。面圣之时,不要紧张。陛下问什么,你就照实回答好了……”

    马邑之战结束后,义纵就正式将田建收入自己的门下,当成入室弟子了。

    原因很简单。

    其一,通过观察,义纵确信这个忠臣义士之后,思维跟逻辑能力,远超同龄人,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

    这个今年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在去年之前,从未接触过任何高深的数学理论。

    所学的也就是《仓颉篇》《急就篇》这样的启蒙课本,最多稍稍涉猎了一些春秋和尚书的残章。

    但,从两个月前,他开始学习《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