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20节

我要做皇帝-第220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很,顺着或者说由着她的性子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周丘的侵袭被控制住了。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

    两个月前,衡山国遭遇雹灾,在刘彻提议下,卫绾挂卫尉衔率领一万五千汉军前往衡山国救灾。

    本来,按计划,卫绾是该领兵回到长安交付兵权的。

    但此时,吴王刘濞起兵。于是,卫绾大军原地驻扎,同时。衡山国的军队也在其统帅下,加起来大概有五万人左右。

    周丘攻陷下邳之后,天子就下令授权给卫绾全权负责镇压和调度。

    于是,卫绾就获得了衡山、淮南、庐江、城阳四国的兵权。

    卫绾虽然是个老好人,但,终究也是武将出身,打仗还是会的。

    他先是率领衡山与城阳两国的军队南下救援沛郡。在沛郡东部与周丘率领的军队发生了战斗,击败了周丘临时凑起来裹挟的下邳军队,并将之驱逐出了沛郡的土地。

    丰沛这个龙兴之地。刘濞的故乡算是保住了。

    因此,长安弹冠相庆。

    宫廷里喜气洋洋,仿佛过节一样。

    同时,刘濞起兵到现在也有十几天了。

    各地的诸侯王。就算再迟钝。也反应了过来。

    那些与朝廷关系亲密的诸侯王,开始组织勤王大军了。

    尤其是刘彻的兄弟们。

    更是一个个都积极无比。

    简单一点来说,那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是以,刘彻这个太子也能安下心来,专心在自己的思贤苑里种田攀科技树。

    这一日,刘彻刚刚在思贤苑的几个作坊里视察了一圈。

    最近几天,刘彻是死乞白赖的从少府令岑迈手里搞来了几个大师级的工匠。

    其中一个叫白权的老工匠,甚至还是秦代少府中负责军械生产的左戈令的后人。

    左戈衙门在秦代又称佐戈。主要职责,除了掌管皇帝的弓弩骑射之外。就是负责督造天下弩箭。

    秦代仗之无敌于天下的秦弩,大部分就是左戈令的督造下设计、制造出来的。

    即使是如今,汉室的大黄弩的制造,也是归于左戈衙门。

    左戈衙门是少府中最庞大的一个衙门。

    总共有一令九丞,分作十二个部门,同时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武力。

    堪称少府中的一霸。

    刘彻就记得,去岁汉室祭祀宗庙所用的大雁,全部是左戈衙门从上林苑猎来的。

    总数是一万多头……

    而这位白权,祖祖辈辈都是从事弓弩设计制造。

    据说,大黄弩的设计工作,他也在其中掺了一脚。

    因此,刘彻能把他挖过来,费的力气真不小!

    刘彻将其挖过来,是希望其继续改进大黄弩,最好能达到宋朝时的神臂弓的程度。

    因为此时的大黄弩,强力是很强力了。

    但奈何太过于高大上,十石的拉力,限制了大黄弩的发挥。

    相较而言,宋代的神臂弓无论是制造还是保养、使用都很平民化,至少,北宋军队中许多接受过训练的士兵,就能熟练的使用。

    不像大黄弩,非猛将勇士,根本连铉都拉不动!

    而另外几人,则是摆弄金属的行家。

    譬如一个叫郑大的工匠,是专门给少府制造的宝剑以及宝刀淬火的牛人。

    又如一个叫张力的工匠,一岁炒钢将近五百斤,被少府奉为圭壁。(注1)

    而刘彻看重的却不是他们淬火有多少牛逼,或者炒钢效率有多高。

    刘彻看重的是他们的经验。

    在后世,材料学是工业的基础之一。

    而板甲的突破,恰恰需要有着材料学的支撑。

    不然,锻压不出合格的板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彻心里想着:“杨子重啊杨子重,你什么来呢?”

    刚回到行宫,王道就过来禀报:“殿下,您要奴婢找的人,奴婢已经找到了,此刻,正在外面候着!”

    刘彻闻言,大喜,连忙道:“快请!”

    脸上也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前世,杨毅杨子重与他这个倒霉的河间王之间的交情,可谓是很深厚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两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

    一个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墨家子弟,一个是被弟弟嫌弃,诸侯疏远的倒霉国君。

    今生,一切都不同了。

    刘彻也没把握,能说服杨毅为他效力。

    盖因为,墨家,基本都是些圣母、无可救药的苦行者。

    权势什么的。人家根本不看在眼里。

    荣华富贵,在墨家面前更是渣渣。

    你就是摆座金山在一个真正的墨家子弟面前,在他眼中。估计还不如万有引力定律更有吸引力。

    好在前世,刘彻跟杨毅打过七八年交道,对此人的脾气和性格很了解。

    心里这才多少有些底气。

    而只要能成功说服杨毅……那么……刘彻就能将现在天下大部分墨家子弟全部招致麾下,为其效力。

    这是有先例的,秦孝公就曾经让天下墨家聚集在秦国的旗帜下,秦国发达的科学技术体系和完整的军械制造体系,就是在墨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秦国依仗于此。才能称雄宇内,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不多时。一个穿着粗麻布深衣,头戴方巾的年轻男子,在王道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刘彻一看。与记忆中的那个放荡不羁。洒脱无比的墨家学子杨毅不同。

    现在的杨毅还是很青涩的。

    即没有长出前世那满脸的络腮胡子,也没有前世那种看淡了一切的心态。

    只是,跟前世一般,刘彻从杨毅眼中看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对权力的藐视。

    墨家讲究三表,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墨家,就要看他认不认同三表。

    墨家的三表,既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通俗的解释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考察百姓是否接受x。x是否是对百姓有用。

    这个X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道德伦理,甚至是国家制度。

    三表法构成了墨家思想的核心,所谓的兼爱非攻,皆是围绕三表阐述开来的思想。

    前世,刘彻与杨毅相处许久,自然耳闻目濡,也被动的知道和了解了墨家的许多思想和见解。

    杨毅走进这殿中只见有一个头戴九旒身穿冕服的贵族少年,朝他微笑着。

    他自然知道,这就是那个将他从雒阳传召来长安的太子。

    于是,杨毅按照路上别人教给他的规矩,跪下来,叩首拜道:“草民杨毅拜见家上!”

    不要以为墨家的人都是些不懂规矩,甚至是不合群的孤僻之人。

    实际上,墨家除了思想有些圣母,爱钻技术和科学的牛角尖外,其他的与常人无二,若是放在后世,也不过是些满脑子悲天悯人的技术宅而已。

    而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墨家在本质上,也属于秩序的维护者。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殊途同归。

    因此,墨家也是臣服或者说顺从刘氏王朝的统治的。

    只不过,这些家伙的政见和主张,跟过去刘氏的天子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但刘彻却不管这些。

    管它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孤最近读书,读至腹?杀子之时,常常扼腕叹息,若世人皆如腹?,何愁法令不通,政令不行?”刘彻却看着杨毅,缓缓的道:“于是,遍问诸臣,可知有墨家传人?有左右曰:雒阳杨子重,墨家子弟,可以一观……”

    刘彻笑眯眯的对杨毅道:“杨毅……你来跟孤解释一下腹?何以杀子?”

    腹?,乃是秦惠王时墨家的钜子。

    墨家的钜子,很好理解,大抵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掌门人。

    某次腹?之子杀人犯法被官吏抓捕,惠王下令将其子释放,理由是腹?年事已高,独有一子,不可让其绝后。

    这在统治者的立场很好解释。

    笼络人心嘛!

    但腹?知道后,就将其子杀了,还对秦孝公说‘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吕氏春秋中,后世,基本很少人知道,即使此时,假如不去翻书,还真不知道。

    但刘彻喜欢看书,加之最近在编辑《新神农》,于是就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墨家的人,比法家的人更尊重法律。

    前提是,这个法律,得让墨家人觉得有道理。

    杨毅却是稀里糊涂,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涉及到学派的名声和尊严时,他不能不回答,于是叩首道:“回禀家上,腹?杀子为公义,其子犯法杀人,综按汉律,以当偿命,先贤杀之,是维护律法之公,天下之义也!”

    刘彻闻言点点头。

    比起儒家的嘴炮,墨家才是真正的行动派!

    像儒家嘴上说什么舍身取义,杀生成仁。

    临到头没几个真正付诸行动的。

    但墨家不然,史书之上,孟胜为一诺殉城,之后墨家因孝公而效忠秦国百余年,始终不曾泄露过秦国任何机密,更不曾朝三暮四,与六国有什么勾搭。(未完待续……)

    PS:这一章先发吧,等下还有~恩,今天这一章写了一晚上,有点难写~~~~目测一万是做不到了今天~

    顺便,昨天有个BUG,100w斤在汉代折合现在应该是50万斤,2。5万吨我数学不好,别打我~

第三百一十六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2)

    “善!”刘彻抚掌道。

    他向前踱了一步问道:“今日墨家可还尚有忠勇之精神呼?”

    杨毅叩首道:“回禀家上,今日墨家一如当年,不曾变过!”

    刘彻笑了一声,心道:跳进坑里来了吧?

    他立刻追问道:“那请先生教孤,何以当年墨家能助暴秦,却不仕汉?莫非汉禄不如秦粟?是吾汉家德行有亏耶?还是?”

    这诛心之语一出,杨毅立刻汗流浃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只好低头道:“家上有所不知,草民所学之墨家经义,只讲器械格物,不求牧治万民……”

    “呵呵……”刘彻笑了一声,这也是当世大部分墨家子弟拒绝出仕的理由。

    俺们只想安静的做一个技术宅……

    但实际呢?

    墨家在汉室死不出仕,牵扯了许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墨家自身的洁癖,儒家的刁难和抹黑,统治者的不信任等等。

    但最大的原因却是五十三年前,也就是刘邦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整个墨家兴衰的大事。

    末代田氏齐国最后一位直系王族田横在雒阳以东三十里自刎,献头于刘邦案前。

    这个事情深深的影响了整个汉室的舆论和思想。

    至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奴婢,死后的葬礼,唱的不是薤露就是嵩里。

    譬如刘彻重生的那一刻,听到耳朵中的就是薤露。

    而这两首挽歌。都是田横的门人为哀悼田横而作的哀乐。

    田横死后,刘邦也流下了两滴眼泪,下令以战国时期的王者礼制下葬田横。更拜田横的两个随行下属为都尉。

    然后,让整个天下膛目结舌的一件事情发生了。

    那两个田横的属下,在田横灵枢下葬的当天,在田横墓前自杀,这两个属下的其他随从、奴仆也从其主人殉死。

    数十随行者,没有一个苟且偷生的,全部殉死。

    这也就罢了!

    消息传回田横曾隐居的那个海岛。

    岛上五百多名田横的食客、下属、门人和追随者。不分男女老幼,全数自刎。

    此事,深深的影响了整个汉室的思想界和文化界。

    往后至今数十年。提起田横都不得不说一声贤,甚至在齐鲁大地,有着许多祭祀田横的庙宇。

    而对墨家来说,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当时的墨家钜子与大批墨家精英。追随田横而死。

    这直接导致了墨家学派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领袖和导师。

    遗散在天下的残余门徒,不得不各自为政。

    更麻烦的是,因为末代钜子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又导致了墨家内部开始分裂,谁也不服谁。

    又因为田横之死的缘故,剩下的墨家门徒,犟脾气一上来,横下心来。发誓要学伯夷、叔齐,不食汉粟。

    这才是墨家在汉世衰落的根本原因。

    刘彻也是前世与杨毅相处七八年。偶然才从杨毅的絮叨之中得知了这件墨家的隐秘之事。

    至于墨家押注田横,这没什么奇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