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87节

我要做皇帝-第187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晁错向后一步,指着一个在众多御史中相对老的五十多岁的男子,介绍道:“殿下,这一位,也是臣的副手,河内人杨奋,十四年赀为侍中,因侍奉先帝勤勉。嘉为大夫,后任为楚国监御史。深得故楚夷王赞赏,向先帝举荐之,于是召回长安,任为御史中丞至今八年了!天下郡国官吏由此公监之!”

    “即使是陛下,也以为长者,臣亦常敬之重之!”晁错由衷的道。

    “臣奋拜见家上,家上万安!”杨奋微微躬身拜道,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始终板着脸。

    刘彻听着,也是仔仔细细的将这位杨奋打量了一番。

    这位御史中丞虽然年纪在众多御史中算比较老的一个了,但依旧精神抖索,生着浓眉大眼,方脸,颧骨高耸,看上去脸有点瘦,但却有种不怒自威的味道,整个人的形象与那位天朝号称地雷阵的先总理比较像。

    刘彻微微一笑:“中丞有礼了,孤常常听人说,中丞杨奋,不苟言笑,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这一位就是刘彻此来主要要找的人了。

    因为按照汉室制度,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副手,秩比虽然不过千石,但却有着监督天下百官,弹劾九卿的职权。

    毫不夸张的说,遇上这一位,就算是两千石封疆大吏,在他面前,也得赔笑!

    在此时,御史中丞就是西汉的中纪委书记!

    日后,御史中丞的权柄更是不断扩大。

    小猪当政时,设置刺史部,这些刺史就是归御史中丞管的!

    即使是现在,刺史的前身,郡监察御史和各国的监御史,也是归着御史中丞管!

    所谓监察御史。

    这是一个秦始皇发明的官职,跟御史大夫一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造就的产物。

    到了汉代,依然沿袭这个制度,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防止诸侯王和地方郡守玩脱了。

    不然,以各诸侯王和郡守的权柄,要是没个明面上的威慑力,想杀人杀人,想强抢民女强抢民女,这世界还不得被他们这些家伙玩坏了?

    根据后来三国时期夏侯玄的说法是:先王达其如此,故专其职司而一其统业。始自秦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汉承其绪,莫能匡改。

    这是夏侯玄在出任曹魏的征西将军前与司马懿的对答之中对西汉监察御史的分析。

    从这还是可以一窥西汉时期监察御史的职能的。

    当然,在三国的大门阀看来,这监察御史真是坏死了,设置这个职位就是对俺们这些‘善良的士绅’的不敬,是秦国的暴政,大大的坏!

    但在此时,汉室朝廷一天比一天重视监察御史和统领监察御史的御史中丞。

    随后几十年,御史中丞将取代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

    基本就相当于后世天朝的中纪委书记进入长老团,取得投票权一样,是不可阻挡和必须发展的潮流!(未完待续。。)

    ps:  今天先更个3000吧,后面的内容还没想好怎么写,主要是涉及到一个2000年前的机构的运行、职责以及活动,我虽然大概了解御史大夫衙门,但我可不想脑补,因此,在查找一些各种各样的资料和记载,今天泡在故纸堆里泡了半天呢,明天估计还得翻~

    毕竟,虽然是小说,但我不想在史实方面让历史尊重我…0…

第两百八十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2)

    晁错又接着给刘彻介绍了十三位御史。

    这些人或是顶着一个侍御史的头衔,或是兼着一个某曹御史的职务。

    当跟薛蔡、杨奋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挂着一个给事殿中的名头。

    御史挂上给事殿中的前缀,在汉室大抵就相当于后世的人大进了常委,有了发言权和投票权,看到不爽的事情,可以直接开喷。

    这十五位挂了给事殿中头衔的御史,才是这御史大夫衙门真正的精英和实权人物。

    剩下的三十号御史,基本上是在打酱油,最多协助某位给事殿中处理或者调查某事。

    但却也不能小瞧他们!

    在汉代,是君权不断扩张的时代。

    为了加强君权,皇帝于是不断的加强御史的权柄。

    至小猪统治中期时,挂着直指绣衣使者的御史,甚至能调动郡**队,进剿叛军和盗匪。

    著名的江充更是拉着一位汉室太子陪葬了!

    在此时,这些其貌不扬的低调御史们,战斗力也相当不错。

    不少人本身就兼着一些要害衙门的监督之权。

    譬如少府、内史衙门等关键部门。

    这就像后世,某位副市长虽然排名靠后,也没入常,但手里面的权柄,却一点也不小!

    刘彻听完晁错的介绍,强行将这十五人的名字、样貌、籍贯、履历全部记在心里。

    像御史大夫衙门这种实权机构中的话事人,记熟了总没有坏处。指不定哪一天就可能需要找其中一个帮忙。

    “孤今天来,不满晁公,确实是有一事想请晁公帮衬……”刘彻拱手对晁错笑道:“不知晁公愿不愿意?”

    晁错听了刘彻的话。当着手下人的面,他敢说自己不愿意嘛?

    当然,要是这么容易就被人拿话要挟住了,那晁错也混不到今天的位置。

    晁错看着御史们,呵呵笑了笑,吩咐道:“诸公自去忙吧,有事。自有人来传唤!”

    “诺!”众御史纷纷起身,对刘彻和晁错躬身一拜,然而各自退下。

    等御史们全部走了。晁错又让下人关闭门窗,同时挥手让本来在殿中伺候的下人和差役尽数退下。

    “家上,到底何事?”等整个大殿变得清静了下来,晁错这才转身。看着刘彻。眼中却是无比凝重。

    晁错自然知道,刘彻堂堂一个太子,居然都要亲自上门拜访,拉下脸面来求了。

    这事情,可小不到哪里去!

    搞不好,他这个御史大夫都可能hold不住!

    而他晁错跟刘彻这个太子又没有什么厉害关系。

    不是说刘彻倒台了,他这个御史大夫也没安生日子过。

    恰恰相反,倘若刘彻倒台。受损的可能是死对头袁盎!

    既然如此,假如刘彻不拿出点什么东西的话。他晁错可就懒得当圣母了!

    刘彻见此情景,也知道,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但刘彻一点都不担心晁错不肯帮忙这种事情。

    官僚阶级是刘彻的敌人,又何尝不是晁错的敌人呢?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刘彻沉吟片刻,看着晁错,道:“此番前来,确实是要麻烦晁公,准确的说是要麻烦晁公麾下的御史中丞……”

    刘彻将袁盎告诉给他的事情,对晁错复述了一遍。

    晁错听完刘彻的话,沉思了起来。

    刘彻的意思,晁错很清楚,无非就是让他命令御史中丞杨奋去把关中各县令、县尉以及内史衙门的大小官员叫来训话。

    用御史中丞的权柄给关中各县县令施压。

    让这些县令回去管好那些手下的亭长和游缴。

    这个办法也是刘彻现在唯一能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

    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整个官场就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毫无疑问是刘彻这样的皇室成员。

    但,偏偏有时候个头大,未必对付得了小虾米。

    就好比狮子奈何不了打洞的耗子一样。

    真正能管得了关中各县得那些亭长和游缴的,只有他们各自的顶头上司,县令和县尉。

    因为,汉室的制度,亭长和游缴,是由县令任免的。

    这些家伙的乌纱帽就捏在上头的县令和县尉手上。

    而县令和县尉的乌纱帽,恰恰捏在御史中丞手上。

    尤其是现在接近年关,马上就要考绩了,这些县令县尉是回家种田还是高升或者嘉奖留任,全系于接下来的群臣会审。

    而在这其中,御史大夫衙门将发挥重要作用。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县令、县尉的仕途,取决于御史中丞给出的评价。

    “家上,此事有些棘手啊……”晁错沉思片刻后,却摇摇头,对刘彻道:“请恕臣爱莫能助!”

    刘彻听了,瞳孔微微睁大,心里头不免有了些怨言。

    但想了想,刘彻觉得这也正常。

    毕竟,从开始到现在,刘彻跟晁错就没尿到一个壶里……

    人家没那个义务给刘彻来擦屁股!

    只是……

    要说能坦然接受,那才有鬼了!

    是人都会有种地球肯定是围着我转的想法。

    但凡有人违逆自己,就算是普通人,心里头多少也会有些不舒服,更何况刘彻还是太子,每一个上位者,都是极端自我和自私的典型!

    但对晁错,刘彻是真没什么办法。

    秋后算账吗?

    假如一切不变,人家总共也就三个多月可活了……

    因此。刘彻在心里骂了一声,就欲起身告辞,准备再去想别的办法。

    只听得晁错道:“家上莫急。请容臣仔细禀报……”

    晁错似乎看出了刘彻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伺候了当今天子二十多年的大臣,晁错对于刘家的思维方式和大脑回路显然相当了解。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对刘彻拜道:“家上应该知道,一月余前,臣还是内史,若是那时候,遇到此事。臣决无二话……但此时,却实在是力有未逮!”

    刘彻一听,这才止住心里的怨言。

    晁错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此时的内史。就是后来小猪朝的左冯翊、右扶风、京兆伊的前身。

    按照汉室的政治结构构造,在事实上,内史衙门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郡。

    只是一般的郡不过二十多个辖下县治,而内史衙门足足管理着整个关中七十五个县以及长安京畿区域和函谷关关防。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彻确实好像找错了地方了。

    真正能帮助他解决此事的。似乎应该是内史!

    但……

    晁错依旧是敷衍之词!

    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清楚!

    因为,表面上,在关中这个地界,名义上,内史衙门似乎真的是皇帝最大,太后次之,我老三。

    但实际上,这长安的彻侯勋臣。在过去几十年里,把内史当狗一样使唤。

    基本上是个衙门。就敢往内史那里伸手。

    治安,中尉常常插手。

    地方事务,丞相、御史大夫和少府,那个没干预过?

    甚至有时候,连一个宫里面的宦官都可以打着某某皇子某某贵人的旗号,横行霸道。

    当初先帝的时候,邓通甚至直接对内史衙门发号施令了。

    这个内史,也就是在晁错手里那两年有了些起色,变得像个真正的九卿,而不是贵族公卿的玩物。

    现在,晁错离开内史衙门,没了晁错镇着,谁还给内史衙门什么好脸色啊?

    君不见,前世,郅都是在中尉的任上整顿长安秩序的,而不是内史任上……

    正因为内史衙门看着风光,但实际上只是个踢皮球的存在,是以,小猪时为了强化对关中的控制,将内史一分为三。

    话虽如此,但敷衍也是分两种情况的。

    一种是晁错确实不想插手。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晁错可能有交易。

    到底是那种情况呢?

    刘彻看着晁错,想从这个家伙的表情中找出答案。

    但很可惜,晁错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是发现了刘彻的目光后,低头捧起茶杯,喝了起来。

    刘彻见了,暗骂一声老狐狸,但表面上却还是得维持太子的仪容,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据说父皇欲任命廷尉为丞相?”刘彻小心翼翼的问道。

    “呵呵……”晁错神秘的一笑,道:“家上也知道了啊,陛下确实有意拜张廷尉为丞相!”

    刘彻闻言,心都凉了。

    本来他以为,晁错可能是想借他这个太子的手来推动张欧的丞相大位尽快落实,可没想到,这个事情居然已经被敲定了,说不得,此刻封侯的诏书已经在草拟了,只等张欧封侯就马上仿当年申屠嘉的故事拜相了。

    “这个晁错,到底要跟我做什么交易?”刘彻心里狐疑不断,疑神疑鬼的猜测着。

    很显然,既然无关丞相,那么这个交易的内容,可能会相当大,晁错想要的筹码,刘彻估计未必能付得出!

    但事已至此,就算有什么损失,刘彻觉得,自己也只有捏着鼻子吞下去的这一途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