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06节

我要做皇帝-第1306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本就生活在群山峻岭之中的山地民族,在西方的群山之中,简直如鱼得水。

    没费什么太多力气,就打的羌人抱头鼠窜。

    看样子,最迟到明年夏天,汉家就可以彻底控制整个合黎山、胭脂山和姑臧山,进而彻底掌握整个地区。

    居延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拿下居延,河西的西匈奴小政权也就差不多得投降或者灭亡了。

    西匈奴既亡,则通向西域的道路,便敞开在汉军面前。

    通过河西走廊,汉军将兵临西域。

    北匈奴也就将只能选择西迁还是背水一战了。

    “击败匈奴后,世界就将在朕手中!”刘彻喃喃自语着。

    这是都不需要去想的事情,匈奴既灭,整个世界,都不可能有什么能阻挡今时今日的强大汉军前进脚步的势力。

    大汉帝国将一路碾压整个世界。

    不管是大夏,还是康居,仰或者身毒,都不可能阻挡汉军的前进步伐。

    最多十五年,汉军就可以出现在身毒。

    到那个时候……

    “朕纵使死了,也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使命,对得起这个国家了……”刘彻想着此事,他便明白了,居延战役很可能将是考验汉室是否可以统治世界的最后一战。

    倘若汉军在这一战中,证明自己具备远离本土千里,并在缺少后勤辎重补给的情况下,并在这个陌生地区战胜、击败自己的敌人。

    那么,这就证明,汉军具备了跨区域远征和作战的能力。

    就像历史上,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

    蒙古军队通过灭亡花剌子模,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们向东、向西,向着世界的所有区域进军。

    他们越过山与海,跨越沙漠与丘陵,一路横扫世界,席卷天下。

    当然,刘彻对于欧陆,没什么兴趣。

    那个贫瘠之地,就留给欧陆人自嗨吧。

第一千五百八十节 情报

    刘彻的诏命,很快就下达到了少府。

    新任少府卿商容自然立刻受诏,并将之下发到了东西织室。

    东西织室的鲁班士,立刻激动万分!

    列侯之赏!!!!

    这已是足以让人舍生忘死,拼尽一切,纵然累死也值得的最高奖赏!

    更不提,这个赏格的上限,还是不封顶的!

    换句话说,若有人可以制造出一台能够一次纺纱数十条的机械,说不定,能捞到万户侯!

    鲁班士们人人激动,个个兴奋,只恨不得立刻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

    但,兴奋过后,一个问题就摆在了众人面前:此事,是自己单干?还是抱团去做呢?

    单干的话,一旦成功就是吃独食。

    所有功劳都加于己身,自己也肯定名垂千古。

    但问题是,效率会很低,而且风险性极大。

    毕竟,一人之力,其实在这样的重要机械设计、发明、创造之中,能发挥的作用很小当然,若是运气好,说不定随便踢一脚,甚至树上掉个苹果下来,也能改变世界。

    只是,这样的运气,终究是偶然。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哪个幸运儿。

    与之相比,抱团的优势就明显很多。

    首先,抱团的话,群策群力,资源和人力就集中了起来,可以进行更多的额外研究和发现。

    甚至可以多线并进,直至找到解决之道。

    这也是少府过去数年,研究工作的主要模式。

    神臂弓,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不过,抱团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这一定会分薄功劳,就像上次的神臂弓之事,本来,若是某一人之智,那么此人必定功封列侯。

    但,由于是整个考工室大匠的群策群力的产物。

    所以,只封了考工室左监大匠周嗣为关内侯,两个副手为封君,其余大匠,则都只是按照功劳给赐黄金,被赐予‘鲁班士’的头衔。

    东西织室的鲁班士们,现在也面临着相同的抉择。

    很快,大家就各自做出了抉择。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抱团。

    这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因为,这是一场竞赛。

    只有第一个成功者,可以摘得奖赏。

    后来者注定只能仰望先行者的荣光。

    不抱团,根本没有希望跑赢其他对手。

    于是,各位东西织室的鲁班士们,立刻就根据自己的习性与性格,各自与其他鲁班士串联、组织,很快,东西织室就各自组织起了三个不同的纺纱机研究组,开始日夜不停的研究纺纱机,希望可以赶在竞争对手之前,拿出自己的成果,以摘取列侯之赏!

    就连墨苑的墨者们,也被这个赏格所深深打动。

    数位浸淫机械的墨者,甚至决定放下手里本来的项目,全身心投诸纺纱机的研究之中。

    倒不是墨者们忽然开始贪财爱名了。

    而是,此事对于墨家特别重要。

    墨家若能出现一位列侯,那么,对于整个学派的将来,都将大大有利。

    至少,从此墨家就能有一位可以在朔望朝上替自己说话的人,有了一个在朝堂上的代表。

    更可以借此向天下人证明自我。

    最最重要的一点纺纱机的研究与制造,完全符合墨家的三表法要求。

    本于古今明王之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对于这种事情,墨家哪怕是卖肝卖肾,也会去做的。

    就连民间,也被此事惊动。

    列侯之赏,让无数家庭辗转反侧,许多有志之士,开始寻思自己要不要加入其中。

    地方上的鲁班士们,则毫不犹豫的投入其中。

    万一成功了呢?

    这可是列侯之赏啊!

    哪怕失败了,也不打紧。

    自数年前,朝廷颁布《平律》,将工匠地位提升后,隔年,就确立了‘鲁班士’的系统。

    所谓鲁班士,是一个如同博士官体系一样的名誉头衔。

    当然,没有像博士官们那样威风,也没有什么特权。

    但在民间,鲁班士,哪怕只是一个两百石鲁班士,那也是地方上的名望之士,连官吏也要尊敬一二的贤者。

    他们是地方上的知名木匠、铁匠和泥瓦匠。

    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他们生产和制造地方上需求的大部分器械。

    像是水车、犁耙、镰刀、谷仓、房屋,都是他们的作品。

    在手工业浪潮兴起的今天,这些鲁班士们,更是被大贾们当成宝贝一样看待。

    某些高级鲁班士,拥有百万家訾,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地方上的手工作坊的巨头。

    这些人有钱,有资源,有人手,看到列侯之赏,自然心痒难耐。

    更何况,此事还不仅仅与列侯之赏有关联。

    还跟金五铢有关系!

    棉布,是当今汉室商品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自元德六年,市面上有棉布出现以来,这种新型的布匹,因其坚固、保暖和耐磨损等诸多优点,立刻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宠儿。

    尤其是棉被,在北方和安东地区,几乎是供不应求。

    如今,一床标准的棉被,价格常常在一万钱以上。

    而一件棉布缝制的常服,其作价也常常是千余钱。

    若能攻破棉布的纺纱技术,那等于是在印钱!

    没人能无动于衷。

    是以,就连汉室的大贾们,也挥舞着钞票,投身于竞赛之中。

    这些有钱的狗大户,譬如临邛的卓氏和程郑氏、关中的师氏、田氏,乃至于列侯勋臣中的某些人,譬如御史大夫刘舍等人,全都虎视眈眈,盯上了纺纱机技术。

    人人皆知,这就是一个金矿,一个崭新的金矿!

    而另外一些人,则将目光瞄向了棉花种植业。

    既然天子已经开出了这么高的赏格,那么未来,棉花和棉布就很可能取代如今主流的苎麻种植和粗麻布。

    纺纱机这等高端技术,大家伙没那个才智与资源去研究。

    但,种地总会吧?

    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在安东有着种植园的贵族们,悄然之间,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种植园规模扩大,并提高棉花种植面积。

    整个七月,长安和关中,都在纺纱机的喧哗与浪潮之中渡过。

    不知不觉,就到了八月了。

    一份从远方抵达长安的情报,抵达刘彻案前。

    情报上的内容很多,但重点归纳起来,就是两个事情。

    第一匈奴结束第三次西征,所获甚多,筑单于城于康居,有西迁之意。

    第二单于句犁湖变法,夏务运动开始。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节 筹备(1)

    北匈奴变法,无疑是元德八年最具标志性的事情。

    在接到这个情报的刹那,刘彻就明白了,在史书上,今年的最具代表**件已经产生了!

    甚至今后数年乃至于数十年的标志**件也诞生了。

    世界历史,从此将走向一条完全陌生的异路!

    一个中国化的游牧帝国,一个汉化的中亚和西域。

    从现在开始,直至数百年后,这一事件的影响都将涟漪不绝。

    句犁湖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很可能将成为千年后初中历史课本之中的必考题。

    此事的意义,与商君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是同一级别的。

    它必将深远而深刻的重塑整个世界的历史脉络,至少,从此东北亚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匈奴的改革,无论成败,都将使得诸夏文化圈的规模,瞬间扩张数倍。

    并辐射至中亚和南亚,形成一张巨大的大网。

    当然,匈奴的变法能否成功,现在来看,依然是未知数。

    但就算是满清的洋务运动,尚且缔造了所谓的‘同治中兴’,搞出了个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

    匈奴变法的结果再差,多多少少也是能弄出点东西的。

    更何况,匈奴不是满清,这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民族。

    历史上,匈奴被两汉轮番蹂躏,不堪其辱,一部分匈奴人西迁,随即引发了上帝之鞭阿提拉惩戒欧陆,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

    如今的匈奴,虽然屡遭重创。

    但通过一次次西征,它总是能及时补血成功。

    倘若它再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提高其国力和单于庭的威权,那么,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个怪物出现。

    刘彻也不知道,倘若未来,匈奴依然西迁,依然去到欧陆。

    欧陆诸国,能否扛得住经过了改革和变法的匈奴?

    要是一个不小心,连罗马城都人攻陷了,那就搞笑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

    至于当前……

    “北匈奴既然准备开始所谓的‘变法’……”刘彻在心里嘀咕着:“那朕就必须先抓一张王牌在手了……”

    那还有谁能承担这张王牌的地位?

    除了军臣的嫡子,刘彻的小舅子,匈奴帝国正统继承人,西匈奴的于单单于外,还能有谁?

    理了理衣冠,刘彻就转身对左右吩咐:“去传丞相、大农与少府卿来见朕……”

    自夏四月,长平侯周亚夫从丞相之位退下去,晁错接班以来,汉室朝堂在这数月之间,已经完成了洗牌。

    少府卿桃候刘舍因其劳苦功高,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亚相,与晁错班子。

    其少府卿之职随即由廷尉赵禹接任,空缺出来的廷尉之职,则按照安排由汲黯接任,而汲黯的尚书令一职责暂时空缺。

    这几个月,这些新九卿们,都还在磨合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譬如,汲黯在廷尉的位置上,据说已经忙得足足一个月没有回家了。

    而赵禹面对少府内部错综复杂的情况,似乎也感觉两眼一抹黑,有些难以适应。

    不过,他是法家大臣,而自古以来,从来只有下属去适应法家的,从未有法家的人会主动去配合适应环境。

    所以,赵禹上任后,就抓了几个典型,杀鸡骇猴,震慑少府卿上下,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非常旺盛。

    由是,少府上下焕然一新,办事效率都提升了许多。

    倒是刘舍当了御史大夫后,许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美了。

    索性也就躺了,将御史大夫衙门的大权下放给了御史中丞,自己则乐的逍遥。

    九卿各有司之中,变化最小的,要数大农。

    虽然旧大农卿直不疑已经光荣退休,拿着个特进元老的头衔,衣锦还乡,装x去了。

    但新任大农商容,却早已经是大农衙门的实际主持人。

    他上任后,大农的规矩和体系,丝毫不变。

    不过是将办公地点,从大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