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节

我要做皇帝-第13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恼怒你?”

    “自然不怕的!因为父皇乃是圣德之君!”刘德抬起头,看着那个脸上无喜无悲的父亲,道:“而且儿臣想当太子,并非是为了儿臣自己!”

    刘德自信的昂着头,坚定的道:“儿臣想当太子,也并非是为了享受!”

    “因为儿臣知道,太子,不仅仅是光鲜亮丽,荣华富贵,更多的是责任,是期望,是寄托!”

    “父皇!儿臣想当太子,不是因为儿臣贪慕虚荣,贪恋权柄,而是因为儿臣想要承担责任,想要看看这社稷之重压在肩膀之上时是个什么感觉!”

    “父皇,儿臣知道,社稷之重压在身上,是会很艰难,也会辛劳的事情,但儿臣不怕,因为儿臣是您的儿子!”刘德看着刘启道:“身为人子,理所应当的应该为父分忧,儿臣觉得,做太子,做一个好太子,就是对父皇的孝道所在,也是父皇命儿臣抄写《孝经》的意义所在……”

    “自然,身为人臣,儿臣不敢私下非议父皇的决定!”刘德自然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或者说是说点漂亮话,因此他低下头道:“儿臣想当太子,这是儿臣自己的想法,不管父皇做什么决定,儿臣都毫无异议,儿臣只是将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告知父皇,还请父皇明察!”

    听了刘德的话,最开始,刘启是有些生气,可渐渐的,心中某个东西跳动了一下,竟然没有半丝反感,反是有些欣慰了。

    人人皆知太子风光,可当过二十多年太子的刘启,却深深的知道这太子的艰难。

    做了太子,不止是要承受来自上面的压力,还要忍受着朝臣的苛责与刁难,诸侯的挑剔与异议。

    不仅如此,想要坐稳太子位,还要有成绩有成就有表现。

    即算这些都做到了,也要随时小心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

    每一个都需要小心应对,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前功尽弃。

    只是,刘启也并不是一个轻易能被言辞打动的人,刘德的话虽然触动了他,但却还足以让他下定决心。

    在太子位上磨砺了二十多年后,刘启无论心智还是手腕,都已经臻于成熟。

    “既然如此,刘德,那朕给你一个机会……”天子站起来,面朝东方道:“明日起,你去内史府,朕会给晁错命令,让他配合你……想当太子,那你就给朕把长安打理好!”

    “诺!”刘德叩首道:“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望!”

    “先别急着说大话……等你把长安打理好了,再说……”刘启半闭着眼睛道:“这长安可不是好处理的地方……”

    ……………………………………………………

    3更完成,睡觉去了,大家晚安~~~~~~~~~~~~~么么哒~~~~~~~

第二十一节 招揽人才

    刘德当然清楚长安有多复杂。

    在两千多年后的时代,刘德曾看过一本书中说: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师。

    而汉代这个情况更严重一些。

    因为长安是目前已知世界最繁华最文明最整洁同时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所以,一大堆本应该按照法令去封地就国的公侯贵族,逮着机会就逗留在长安,怎么也不肯走了。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之时,甚至亲自命令当时的丞相陈平以身作则,带领彻侯勋臣各回封地,可惜收效甚微,响应者了了。

    到现在为止,久居长安的彻侯贵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再加上关中地区本来的豪强大族,以及皇室外戚家族。

    这些,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更麻烦的是,关中自古就有游侠之风。

    所谓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

    汉代的游侠,可不是后世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倒是有点像香港的古惑仔电影里的古惑仔,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甚至有些胆大的还做过刺杀朝廷官员的事情。

    可偏偏这些游侠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杀了人,有的是人帮着掩护、庇护甚至是帮忙说情。

    某些影响力特别大的,甚至有着一呼百应的能耐。

    譬如刘德的前世,吴楚叛乱,条候周亚夫率军进攻,到河南时,游侠剧孟带人投军,竟惹得周亚夫激动不已,若破吴楚一路大军,后来就有人说,条候得剧孟,若得一敌国。

    这些种种情况加在一起,使得长安成了汉代大臣的一个试金石。

    能管理好长安的,那将来也能做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只是,至今为止,无人能将长安的彻侯勋臣、豪强大族、游侠盗匪一一驯服。

    即使是晁错,也不过是勉力支撑,粉饰太平,再要有所动作,那就会被无数人反扑了。

    在刘德记忆里,长安城局面的改变要到五年后郅都从济南回到长安,就任中尉,以严刑酷法开路,才开始好转。

    只是郅都的下场却是极为凄惨。

    被窦太后赐死!

    就连便宜老爹都救不了他!

    所以,很明显,郅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而且身为皇子,特别是有着一颗想当太子心的皇子,用严刑酷法,那无疑是自绝后路!

    辞别便宜老爹,出了清凉殿,刘德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思索着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吗?”刘德笑着回头看了一眼巍峨的清凉殿宫门,在前世,他当了十几年的河间王,除却在长安辅佐刘荣的两年以及最后几年的窝囊,他至少还掌握过一国权柄七年之久,因此,也积累了不少施政经验。兼之,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时代,虽然只是个屁民,但刘德也在新闻里看过太多高层的政治言论与政治理念,因此怎么处理长安的彻侯外戚游侠这三害,他已经有所成算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清楚这个,长安的问题,就不再复杂了。

    回到自己的宫殿中,王道早已在门口等着他,一见到刘德,王道就迎上来复命道:“殿下,您交代的事情,奴婢已经办妥了,这是少府拨付的庄园钥匙与工匠令符!”说着他就将刘德给他的印信以及另外两件东西上交。

    刘德接过来,看了看,又将自己的印信塞到他手里道:“王道,你再去帮我办一件事情!”

    “你持我的印信,去趟雒阳,以我名义,征辟雒阳人剧孟来长安,见了剧孟,你便告诉他,我欲举荐他为大臣!”便宜老爹让他去内史,管理长安,可他手里却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才,这怎么行?

    因此,刘德就将主意打到了后来跟随周亚夫忠心耿耿的剧孟身上。

    剧孟此人不仅仅在游侠群体中有着崇高的声望,能镇的住关中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游侠与豪强。

    更可贵的是,此人确实是个人才。

    八面玲珑,交游广阔,手腕也颇为不俗,更加难得的是,剧孟是个忠臣,前世之时,当周亚夫下狱后,剧孟一直不离不弃,这一点尤为可贵。

    重生之后,刘德一直在想着用什么办法将剧孟网罗到自己的名下。

    可惜,他只是皇子,不是太子,也不是诸侯,没有资格开府建牙,征召人才,也是直到便宜老爹松口让他去内史府,这才终于能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将剧孟收到门下。

    王道拿了印信,有些犹豫,问道:“殿下,私蓄人才,这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不会!”刘德笑道:“如今的我,征召一两人才,没有人敢议论!”

    便宜老爹即叫他去管理长安,怎么可能不给他松点口子,让他收些幕僚与食客?

    否则刘德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hold住!

    当然,这种事情,偷偷做就好了,也没必要弄的满城皆知,因此,刘德又特意嘱咐道:“你拿着我的印信,去淑房殿找到皇后的大长秋李公,请他为你出具出关传文与路引及公文就可,不要惊动其他人!”

    作为封建社会,此时自然是有路引来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

    除此之外,想要出入关中,还要有‘传’这种通行令符,否则,函谷关的守兵是不会放人随意进出的。

    路引与传,这双重保险的存在,使得汉代的关中与关东隔绝开来,保证了关中的安全。

    “诺!”王道点点头,就欲前往长乐宫。

    “等等……”刘德又叫住他,嘱咐道:“你开完路引与传文之后,再回来一次,从我这拿百金去,作为给剧孟的聘钱!”

    刘德这是担心剧孟拒绝应征。

    在汉室,拒绝天子征辟的人都大有人在,何况他不过是个皇子而已。

    带上一百金,就会显得有诚意了。

    否则,以剧孟的游侠脾气,万一拒绝了,那他脸上也无光。

    想了想,刘德又嘱咐道:“若是到了雒阳,见了剧孟,万一剧孟不应征,你就与他说:‘君任侠列国,显于诸侯而已,怎及位列九卿,光宗耀祖’你就告诉他,若他愿为我驱策,我许他将来一个彻侯之位,是混迹于草莽,最终黄土一杯,还是封候拜将,光宗耀祖,余荫惠及子孙?”

    有了这话,刘德就不怕剧孟能逃出他的手心了。

    在这个时代,没人能拒绝一个能光宗耀祖,荫及子孙的提议。

    当此之世,家族,是社会与国家的核心与基础。

    就算再怎么跋扈,随意之人,在家族的前途与荣誉面前,也会慎重。

    ………………………………………………

    今天不知道怎么搞的,特别累,特别疲惫,状态也不好,所以就这一更了。

    嗯,但是照例明天三更补偿~~~~~~

    ps,收藏296了,大家给力!

    12点前能到300咩?

第二十二节 晁错的陷阱(1/3)

    翌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刘德就起来了,在两个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先是去了长乐宫哭灵,然后,乘车前往晁错的内史官邸。

    汉室的中央官邸衙门大都都紧邻着未央长乐两宫。

    像是晁错的内史衙门,就在长乐宫门口,紧邻着刘邦的高庙。

    因此,只出了宫门,大约前行三百米,就看到了内史衙门的牌匾与大门。

    刘德在内史衙门门前刚下马车,内史衙门的中门大开,一个身穿墨黑色朝服,佩着青绶的官员领着十数名属官走出来,见了刘德,拜道:“臣晁错并内史各官恭迎殿下!”

    刘德脸上堆出热情的笑容,上前扶起晁错,道:“错公快快请起,小子何其德薄,实在不敢当错公大礼……诸公也请起来吧……”

    一边说,刘德一边打量着晁错。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脸严肃,即使是被刘德扶起来,脸上也没看到笑容。

    前世,刘德从未与晁错的命运有过任何交集,只是听说过有关晁错的各种传言。

    此时见到真人,刘德就想起了那些传言。

    毫无疑问,晁错是个忠臣,同时还是个能力与手段都相当不错的忠臣。

    但是,这世界上那里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完人。

    在忠臣的另一面,倒映出的是一个气量狭小,睚眦必报的晁错。

    传言,晁错性格耿直,刚毅不阿,对他看不顺眼的人,连话都懒得搭理。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晁错与袁盎长达十五年的恩怨。

    没有人知道这两位当时的青年才俊是如何起的龌龊,反正,有晁错的地方,必然看不到袁盎,反之袁盎出现的地方,晁错必然避走,两人若是迫不得已,出现在了同一个地方,那么,你会发现,两个人都变成了哑巴。

    很明显的,看着晁错的表情与态度,刘德就知道,他看自己不怎么顺眼。

    只是想想也是。

    刘德那篇推恩策一上,丞相申屠嘉就跳了出来大唱赞歌,就连本来被晁错借着机会,一棍子敲了个半死,已经被削去一切官职,贬为庶民的袁盎也跟着跳了起来,隐隐还有些要咸鱼翻身的味道。

    这要换了刘德是晁错,也看刘德不顺眼。

    想想看,辛辛苦苦花了十五年时间,好不容易逮着机会把死敌给按下去,正要踩他个永不翻身时,从犄角疙瘩里冒出一个皇子给了死敌翻身的机会,这不管是谁,心里都不会好过。

    这还不止,刘德那篇推恩策上的内容与晁错主导的削藩策的基本原则也是南辕北辙。

    刘德的推恩策,核心思想是亲亲相隐,大家都是一家人,应该团结友爱,利益均沾。

    而晁错的削藩策,开明宗义的就说‘高皇帝不用同姓为亲’。

    这要都能看顺眼了,那晁错也就不是晁错了。

    刘德估计要不是便宜老爹下了命令,估计着,他连着内史衙门的大门都进不去。

    现在晁错能耐着性子出来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