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5节

我要做皇帝-第125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到刘德摇头,宁成心知自己莽撞了,连忙低下头,退到一边。

    “我们还是实际的去这些店铺看看,问一问业主们,回头再来商议!”刘德吩咐道:“宁成,你去那边的街道!”

    “义纵,你带人去这边的街道!”

    “至于我?朝此处前行……半个时辰后,我们在这里汇合!”刘德说完就牵着义婼朝着眼前的这间店铺走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把此时商人们的盈利方式和经营方式搞懂了,才好对阵下药。

    站在原地嘴炮脑补,显然是脑补不出问题的答案的。(未完待续。。)

    ps:  嗯,第一更送上,谢谢大家的关心!

    晚上最少还有2更!

    还债一更,还有保底的一更。

    另外,求订阅、打赏、月票跟推荐票啊。

    我昨天说的是,订阅均订每多50加更一章,打赏总额度每满一万加更一章,月票50加更一章,推荐500票加更一章,推荐票这周不好算了,就下周一再开始。

    其他的今天开始执行,目前均订2800左右,涨到2850必然加更!

第两百零八节 调查(2)

    刘德牵着义婼的小手,悠哉悠哉的踱进店铺之中。

    这是一间典型的汉初商铺,布局简单,墙面以泥夯而成,地基用木板铺垫,一个简单的柜台加上堆码在货架上的货物,三两个伙计,就差不多是一个店铺的全部了。

    走进店里,刘德就知道为什么它的生意很好了。

    因为这是一家布料店。

    店里布帛的数量和种类还很多。

    上至昂贵的蜀锦,下到寻常百姓所穿的麻布,应有尽有。

    当此之时,一般民众,基本上除了吃,大部分的积蓄都是花在穿上面。

    每年冬闲之时,老百姓们都会选择用一年的结余来给妻子购置一件新衣或者给孩子们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而毫无疑问,因为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布帛相当吃紧,因此价格昂贵。

    基本上这个时候黄金铜钱与布帛是同样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的。

    其中,黄金是上币,只有在贵族、大地主、官僚阶级之中流通,一般以金饼形势存在,与铜钱并无固定的兑换比例。

    假如某人一定要用铜钱换黄金的话。

    刘德倒是有一个参考数据。

    张苍在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引用了一个丞相府的数据,最终给出的答案是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

    至于布帛,众所周知,中国向来有用绢布代替金钱进行交易与流通的传统。

    在此时,布帛就是硬通货。

    甚至在许多百姓眼中。布帛比铜钱更可靠。

    因为铜钱要是运气不好,拿到手里的是劣质的掺铜铅铁钱,那无疑是亏大了。

    但布帛不会被造价。

    所以。当此之时,最有前途的产业,毫无疑问是纺织业!

    “若是将西域的棉花引进中国,然后大规模的在皇庄中种植,再找人发明什么纺纱机,那一年国家府库得赚多少?”刘德想着这个就感觉自己的肾上腺素开始急剧分泌了起来。

    刘德知道,汉室朝廷自己制定的法律。规定粗麻布一匹值钱三十五钱,当然,这是你将布作为赋税上交给官府。而官府对你的布的价值的评估,并不说是说,一匹就只值三十五钱。

    实际上,刘德现在在这布店所见。最便宜的一匹麻布。也是价值五十五钱,质量稍好一些的,则是五十七,五十八钱不等。

    至于贵族所穿戴的丝绸甚至奢侈品蜀锦的价格,则是让膛目结舌。

    最便宜的丝绸,一匹也价值上千钱,至于蜀锦,基本上不收铜钱。只以黄金交易。

    在布料店里转了一圈,刘德基本上了解了此时布匹的价值。

    不要小看布匹的重要性。

    基本上。你掌握了布帛的价格,就能大致推算出其余商品的物价。

    因为,汉室没有实行任何本位货币制度,甚至,就是市面上流通的铜钱,面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铜钱的含铜量和外观以及重量,而被百姓区别使用。

    只有布帛,是基本恒定不变的参照物。

    刘德就记得,后来的东汉,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和官府废弃了金钱的流通,只以布帛为货币。

    三国两晋时期,曹丕也曾经一度废黩了铜钱的流通,只认布帛。

    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有儒家推崇和鼓噪的原因,也有布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能准确反应商品价格。同时还能让就算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也能准确的判断出自己有没有被坑。

    “五铢钱啊……”刘德走出布店在心里想着自己铸造的五铢钱。

    毫无疑问,他的五铢钱只要保证质量,绝对能抢占天下的钱币市场。

    但是,刘德现在砸锅卖铁,也只能凑出铸造最多三千万钱左右的铜。

    这其中辟阳侯这个食邑万户的大家族积蓄了几十年的铜器占了大部分,再想加铸,就必须要找便宜老爹了。

    想要让五铢钱取代目前市面流通的其他货币,至少要铸造两百万万枚铜钱,才能做到。

    因为,汉家一年的财政收入,现在大概是三十…四十万万钱左右。

    将这个数字乘以五,差不多就是目前天下流通货币的总量。

    去哪里找这么多优质的铜?

    这个问题对于其他人或许真是苦难无比。

    但对于刘德,却像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他只需要等他做了皇帝,派一个宦官,带上几个找矿的人,去一趟豫章就可以了。

    作为穿越者,就算再怎么孤陋寡闻,江西德兴铜矿的名头,刘德还是知道的。

    …………………………………………

    出了布店,刘德带着义婼,又来到了隔壁的一间看上去是杂货铺的店子。

    刚进门,刘德就看到了店内正在剑拔弩张,两个壮实的农民,跟店中伙计打扮的两个男子对峙着。

    双方怒目圆睁,青筋暴露,似乎像是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假扮成顾客和在街上游荡的游侠还有旅人的随行护卫们,将了这场景,立即就紧张了起来,有人甚至将手都放在了藏在宽大的袍服的刀柄之上。

    刘德却不以为意,拉着义婼,站在一旁围观了起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人跑了进来。

    这人穿着青布深衣,一进门就用着粗狂的安邑本地口音,大声的道:“做甚么?做甚么?都给俺过来!”

    出乎刘德的意料之外,两拨人都老老实实的走到了那男子面前,一个伙计朝着那男子拱手作揖道:“张公,您是这东市的平贾,您得给我们做主!”

    这人道:“他们两个拿着粗鄙不堪的颊钱,就想从俺们店里买东西,这可能吗?”

    他激动的挥舞着手里抓着的一把铜钱,放到那男子面前,刘德斜眼一看,确实是劣质的不能再劣质的荚钱,不仅薄的要命,就连大小都比一般的铜钱小一些!刘德目测,大概是某个没良心的私人铸钱作坊弄出来的坑货。

    那两个农民相互看了看,问道:“你是平贾?”

    那青衫男子点点头,将那些铜钱,塞回这两人手中,道:“荚钱无德,二位以后还是不要再用了!”

    他拱拱手道:“给我一个薄面,此事,就算了吧,否则闹到衙门那里,我若不帮你们,你们知道后果!”

    这两人似乎很惧怕有‘平贾’之名的男子,拱手道:“既然平贾说话了,那我们兄弟就给平贾一个面子!”

    说完,拿着铜钱,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就让刘德很奇怪了。

    平贾是什么?

    是这个男子的名号?外号?官职?还是别的什么?

    看着这个男子三言两语的就打发走了两个装扮成农民模样,但实际是来讹诈的混混。

    刘德感觉,此人也未免太神通广大了吧?

    要知道,就算是官府,也未必能有这么大的威信。

    于是,刘德问义婼:“平贾是什么?”(未完待续。。)

    ps:  等下还有一更~

    嗯,晚上临时有事出去了一趟,10点半才回来,但不管怎么说,说3更一定3更!

    另外,纠结西汉金是不是黄金的同学们啊,别纠结了,我明天会开一专门的章节仔细说明。

    恩,这么说吧,据我所查阅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史记、汉书、三辅黄图、后汉书、两汉大臣、文人的事迹以及出土的汉简,确定无误,确认无疑,秦汉的金就是黄金,而且是法定货币,是上币。

    有图有真相,有明确的案例,详细的证据链,以及足够的文字记录和时人言谈、法律规定,皇帝诏书。

    只能说历史不能靠脑补!

第两百零九节 调查(3)

    义婼闻言噗嗤一笑。

    自从见到刘德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有刘德不懂的事情。

    她轻轻靠到刘德的身上,在刘德的耳畔,低声道:“殿下,平贾是当今所有市集之中负责仲裁商贾民众在市集中交易时因为价格问题而发生矛盾的一种人!”

    “嗯?”刘德疑惑的问道:“是官府的差役?我怎么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一种差役?”

    义婼听了,笑着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平贾,不是官差,更不是官府的人,恰恰相反,平贾也是商人!”

    “当年先帝在位时,深感地方官吏残害百姓之事时有发生,更有贪官恶吏,假借公权,强买强卖,而百姓却只能吞下苦果,于是,先帝下令,所有市集之中,设置‘擅权’者,担任‘擅权’的人就叫平贾,一般是由市集之中的商贾自行推举……”

    “平贾没有官职,没有俸禄,更没有爵位,更没有太大的权力,但却可以裁定交易的物价是否合理,先帝设置擅权,主要就是负责协调与市集商贾与官府进行交易时的价格核定,以防止出现官吏强买强卖,同时也能制止不法奸商在市集中坑蒙拐骗,因此,平贾很受人敬重,一般都是市集之中最为公正之人担任!”

    听了义婼的解释。

    刘德感觉,这确实像他那位已故的皇祖父的手尾。

    只是,这个平贾的设置。让刘德的脸有些抽搐。

    平贾居然不是官府任命而是民众推举?

    看似这样民煮自由的选举不可能出现在这西元前的封建时代。

    但仔细想想,刘德觉得,平贾的出现并不突兀。

    当此之时。黄老派思想大行其道,秉政天下。

    而黄老思想追求的是什么?

    小国寡民,鸡犬相闻。

    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只要管战略、法律,维持秩序,其他的老百姓自己去处理。简单的说,就是推崇民间自治。譬如乡老的设置就是明证。

    况且,这个平贾也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只能负责对物价是否合理进行仲裁。

    而且因为是推举产生的。这个平贾要是做事不公,马上就能被人赶下去,换一个公正的人。

    而且,经义婼这么一说。刘德也想了起来了。

    前世的时候。刘彭祖不就是靠着这个发财的吗?

    “赵王擅权,使使即县为贾人榷会,入多于国经租税”刘德想起了前世刘彭祖被人告到朝廷,然后刘彻下诏彻查的这个事情。

    当时刘德听说了,还以为刘彭祖是擅自动用了诸侯王的特权,做了强买强卖的勾当。

    现在听义婼这么一说,刘德恍然大悟。

    他这个弟弟,怎么可能蠢到做强买强卖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掌控物价。制定物价,规定物价。

    所得的收益比起强买强卖某几个东西大多了。而且,还不用担心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毕竟,强买强卖什么,对一个诸侯王来说,太没脸皮了,走出去都没脸见人,而且,很容易就被人告到长安去。

    至于掌握擅权,用他自己的人当平贾,就没这方面的烦恼了,就算被人告发,也最多不过是被皇帝哥哥骂一顿,难道皇帝哥哥还能因为他私自任命几个连秩比俸禄都没有的平贾,就要对弟弟大开杀戒?

    “真是聪明啊!”刘德感慨着。

    毫无疑问,平贾制度有漏洞,刘彭祖就抓到了那个漏洞,成功的实现了将赵国所有郡县集市的平贾全部换成他的人,进而通过操控物价获取了庞大的财富。

    “平贾制度很不错!”刘德在心里想着。

    他知道,他找到了平衡打击大商人大地主大豪强和保护中小商人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平衡点和阀门。

    “我现在所想的东西还是很不成熟的,我还要好好想想,然后,找个地方试验一下,做个试点,通过实践完善和改进,再推行到天下!”刘德心里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