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13节

我要做皇帝-第1213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被叹了口气,说道:“某愚以为,今日之安东之患,数之不尽,若兄长欲求根本,以我愚见,大患者有三!”

    “请言之!”

    “安东首患,在‘派遣工’之制……”伍被轻声说道。

    许九闻言,却是一惊,这派遣工之制,在他看来,应该是了不得的善政、仁政和大政,怎么就成了大患了?

    但他知道,伍被绝非无的放矢,作为安东地头蛇,他应该是最了解安东的情况的人之一。

    于是他静静听着伍被的诉说。

    “派遣工之制,本天子以真番、马韩、人之奴,遣于安东,假于官民,用于劳作之制……”伍被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派遣工们的时候。

    那个时候,派遣制度,比现在残忍和冷酷的多。

    诸派遣团,将派遣工当牲畜使用,根本不在乎这些人的生死。

    怨怼、愤恨、不满和仇恨在整个安东郁积。

    元德四年一年,安东境内的派遣工们发生了数十次暴乱,造成上百名汉室移民与官吏横死。

    而他们的每一次反抗,都比上一次更激烈。

    特别是当匈奴人入寇安东后,那总数多达十几万的战俘,在安东地方造成了剧烈震荡。

    伍被敏锐的发现了问题。

    他明白,假如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爆发更大的问题。

    所以,他开始呼吁给与派遣工法律保护和保障,更呼吁废奴。

    在他的游说下,许多人开始转变态度,在舆论界掀起了波涛。

    但,也仅仅是在舆论界而已。

    那些派遣工的主人和使用派遣工的贵族和商贾,才懒得理会他呢。

    最多哈哈哈哦哦哦的应和几声。

    直到有一天,情况忽然发生了变化。

    西北都尉陈和西部都尉陈须同时宣布响应他的号召,安东都护府衙门更是发出了倡议举行商讨派遣工问题的公议。

    由此,诞生了《归化令》。

    在归化令的制度之中,那些被掳来的奴隶和被自己的国家贵族奴役的各族派遣工们得到了初步解放。

    他们开始有了希望,有了融入安东的机会,有了救赎自己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自那以后,安东的派遣工们开始安静、顺服和听话。

    伍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都护府和西部都尉、西北都尉甚至是真番、韩国各方势力的一致同意和认可。

    但是,这个事情之后,平壤学苑声望高涨,得到了整个安东特别是那些各族夷狄的一致拥护和崇拜。

    杂家由此成为了安东的绝对主宰。

    但伍被深知,问题没有解决,只是被掩盖了下来。

    如今,安东地区的派遣工有多少?

    伍被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东依然在持续不断的引进和制造派遣工。

    且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甚至,开始有商贾,乘船前往南越王国引进派遣工。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假如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安东境内的汉人与夷狄数量就可能失衡。

    一旦数量失衡而归化速度不能跟上去。

    那这些庞大的派遣工群体,就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随时都可能爆炸!

    听着伍被的叙述,许九也是深思起来。

    “吾当上书天子,请求再迁移民来安东……”良久许九说道,这也是唯一可以解决的办法了。

    许九很清楚,化夷为夏的前提,必须是诸夏数量远远超过夷狄数量,且诸夏手里握着枪杆子!

    不然,就可能逆反,被夷狄化夏为夷!

    这是有先例的!

    当年,秦立闽中郡,移民数万,但不久之后,随着秦帝国崩溃,闽中的移民大部分逃回中国。

    而留在闽中的人,在汉室建立时,却都已经与闽越族混一了。

    他们的后代,开始说起了闽越语,拜闽越巫神,纹身断牙,崇拜蛇。

    春秋之时,也有诸夏王国为夷狄所占,数十年后,这个原本衣冠左衽的地区,全部胡人化了。

    所以,历史告诉人们,想要化夷为夏,前提条件必然是诸夏在各方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将夷狄之人淹没在诸夏的汪洋大海之中,让他们像汇入大江的小溪涓流一般不成气候。

    若是两者力量相当,就可能出现泾渭分明的拉锯。

    若诸夏力量不如夷狄,那就会发生大乱!

    一念及此,许九就严肃的道:“吾还当即刻下令,限制和减少派遣工的再引入,在新移民未来之前,吾当严格控制诸派遣团之数量、人数与规模!”

第一千四百八十节 安东之患(2)

    “这安东的第二患,便是这个……”伍被从怀里摸出一物放在案几上。

    许九定睛一看,发现正是一枚标准的五铢钱。

    自先帝前二年,五铢钱诞生开始,它的流通量在天下就不断扩大。

    直至今日,全天下在流通的五铢钱,至少已经有超过四十五万万以上!

    在关中和三河地区,五铢钱更是彻底淘汰了三铢钱、半两钱以及其他一切私钱。

    因其轻便、美观、且含铜量高,广受欢迎,成为了整个天下都认可的硬通货。

    就连匈奴国内,据说,五铢钱也被认可和欢迎,成为了许多部族之间贸易的货币。

    而如今伍被却说,五铢钱成为了安东的大患?

    许九不敢相信!

    钱这东西,儒家和法家,都是持反对至少是消极态度的。

    儒家以为钱乃万恶之源,而法家则认为,黄金珠玉,一无是处,唯有粮食和布帛才是根本!

    但杂家不这样看,在杂家的思想和理论里,钱一直就是中立性质的。

    特别是许九等人,素来认为,钱在君子手里,可以利国利民,在小人手中,才会遗祸。

    甚至,今天的平壤学苑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哪怕某人从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但,只要他富贵了,就会开始做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人富而后仁义附焉’。

    由此引申出了民富思想,平壤学苑的杂家学者们几乎都一致认定:当前世界的多数问题,在于人民的贫困和生活的艰难。

    假如,可以做到耕者有其田,老有所依,幼有所依,天下户户都可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

    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太平社会也将降临,三代之治,自然出现。

    所以,平壤学苑致力于使民富。

    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富贵了,那就是成功的,正义的和道德的。

    所以,许九看着那枚五铢钱,问道:“贤弟的意思是?”

    “钱太少了……”伍被看着许九,说道:“安东全境流通的五铢钱,至多不超过十五万万……”

    “且其中至少一半,还会被人带回内陆……”

    “安东境内流通的钱币太少,而人们需要的钱币却一定会越来越多……”伍被把玩着那枚五铢钱,沉声说道。

    杂家,是诸子百家之中,最不避讳金钱,甚至是一个推崇金钱的学派。

    到了平壤学苑时代,伍被等人对于金钱的作用和强大能力,更是有了直观印象。

    伍被门下有七个弟子,这七个弟子里有六个是专门研究过安东经济特别是金融的人。

    他们曾经在伍被前往真番的时候,花了半年时间,深入了平壤、仁川、新化各地的市集和基层,广泛的调查和了解了安东各阶层所掌握的财富以及这些财富的流通情况。

    最终,他们联合写了一篇《平贾论》,然后递交给了安东都护府衙门。

    在这篇《平贾论》之中,他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安东正在缺钱,且是极大的缺钱。

    可惜,这篇文章在当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重视。

    甚至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安东怎么可能会缺钱?

    安东是天下膏腴之地,物产富饶,汇聚天下精英。

    外有少府,为了收购安东特产的鱼干、鲸油、鲸骨,天天拿着五铢钱在满世界嚷嚷。

    内有包括金沙河在内的十一条富金矿河,岁产黄金数万金。

    元德五年,沧海君带着人贵族前往齐国云阳山祭祖,数百个人贵族和军官,分乘十一艘楼船,载着一船船的黄金、白银、珍珠、宝石以及大批的其他祭祀器皿,在胶西国的港口登陆。

    整个齐鲁都吓傻了。

    狗大户们,拿着黄金不当黄金的模样,让天下震动。

    而韩王萁准,当初嫁女给朝鲜君,单单是陪嫁,就送出了黄金一万金,倭奴三千人,丝绸两千匹以及整整一块百里的土地。

    至于如今,安东各地的狗大户们,更是有钱的不得了。

    乌恒人曾经养出了一条绝世猛犬,引发整个安东轰动。

    最终,堂邑候世子陈须,豪掷千金,买下了那条猛犬。

    一条狗,都能卖千金。

    你跟我说安东缺钱?

    搞笑吧!

    但伍被知道,他的弟子们没有说错。

    此刻,他看着许九,解释道:“安东是富,不是有钱……”

    “相反,假如不采取措施,安东就要面临一个天大的难关了……”

    “嗯……”许九却是不能理解,富裕,不就是有钱吗?

    伍被拿捏着那枚钱币,缓缓的说道:“安东不比中国,中国之地,除五铢钱外,本还有三铢钱、半两钱以及各色杂钱……”

    “而安东新立,旧年,本就没有什么钱币,当车骑将军定安东之时,安东全境,不过有数千万三铢钱、半两钱而已,且大部分都在卫逆之手……”

    “当我中国之民,来到安东后,五铢钱也随之流通……”

    “六年以来,少府以及商贾、列侯子弟,带来了大量五铢钱……”

    “然而,即使如此,安东境内的钱币,相对于安东之人口,却是少之又少……”

    “今安东之地,三千里山河,有汉、韩、真番、扶余、鲜卑、乌恒各族数百万口,然其五铢钱,不过十余万万而已……”

    “平均每人,至多数百钱……”

    “今安东米一石,四十五钱,盐一石数百钱,鱼干一石两百余钱,铁一斤值钱十余……”

    “都督难道没有发现问题吗?”

    “吾安东,亩产四石,物产富饶,然其钱少,不足以平抑物价……”

    “吾担心,假如兄长不能知此中之害,迟早要出祸事……”

    许九听着,眉毛也是拧了起来,问道:“果真如此?”

    他心里明白,十之**,大约就是这样了。

    “果真如此!”伍被点点头。

    “但为何数年来,一直无事?”许九疑问着,安东缺钱,若是事实,何以向来没有人关心,甚至不曾成为安东发展的阻碍?

    “因为,有屯垦团与金沙河……”伍被平静的说道。

    “屯垦团,移民近百万,皆自给自足,所产之多余粮食、财帛,皆转输少府……”伍被耐心的解释着。

    屯垦团不仅仅是安东社会的定海神针,还是安东经济和金融的定海神针。

    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的吸收着所有多余的水分,维系着社会、经济和金融。

    但,屯垦团却将渐渐裁撤。

    事实上,在明年,就会出现第一个化军为民的屯垦团。

    虽然,国家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建设和建立新的屯垦团。

    但总归,未来,屯垦团的裁撤速度会大于建设速度。

    更关键的是,屯垦团一裁撤,就会释放出一个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他们在过去,一直处于被少府和都护府以及军方管制的小圈子里。

    钱对于屯垦团来说,根本无用。

    粮食他们可以自给自足,布帛可以自己生产、自己缝制。

    就连鱼盐,也可以通过少府和都护府来调节。

    对外界没有任何依赖性,也不需要花钱和收钱。

    然而,当他们裁撤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会将自己的产出卖给商人,然后拿着卖掉的钱买自己需要的物资。

    从前的海绵,现在变成一个正在疯狂吞噬五铢钱的无底洞。

    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思考,就必然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安东会发生通货紧缩。

    当然,如今,汉室压根就没有什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

    但没有这个概念,不代表人们不清楚这些事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至少,在杂家眼里,他们很清楚,这个问题的可怕程度。

    人民想买卖自己的出产,来交税、服役购置各种必需品。

    但市面上却严重缺乏作为等价物的钱币。

    到时候,五铢钱的价格就会虚高。

    内地一石米数十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