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30节

我要做皇帝-第1130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相信子孙后代更有智慧’这种话,其实就是在甩锅,而且,一定会让子孙后代付出更大的代价!

    类似的事情,刘彻曾经在看的太多了。

    所以,他清楚,当断不断,反而其害!

    “丞相……”刘彻看着周亚夫,周亚夫立场亲近儒家,这不是秘密,而是公开的事实。

    所以,刘彻整理了一下腹稿,道:“朕近日尝读史书,观尚书曰: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绝地天通!”

    刘彻感叹着道:“朕自受命于先帝,获保宗庙,七年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朕大业初奠,乃欲法三王故事,定未来千载之制度……”

    他望着周亚夫说道:“丞相,可愿成为朕的羲和?”

    这已经是**裸的诱、惑了。

    周亚夫不傻,也不是文盲,当然听出了刘彻的话中的意思。

    上古时期,三王五帝,共同开创和建立了诸夏民族和中国文明。

    从此,东方的文化、社会、信仰成型。

    而在这个过程里,有一个最着名的改革,这就是颛顼帝绝地天通,分开神、人,从此宗教的归宗教,鬼神的归鬼神,世俗的归世俗。

    这个改革的重要性是如此的强大。

    以至于,在漫长的史上,宗教、鬼神,从未成为中国的禁忌。

    没有任何人能靠宗教成事。

    哪怕是后世的活、佛也需要人民政府批准,方可转世!

    所以,颛顼帝得以永载史册,垂青万世!

    而现在,刘彻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他要仿效颛顼帝!再来一次绝地天通!

    而这一次的目标是学术和思想!

    学术的归学术,思想的归思想,政治的归政治!

    这意味着什么?

    周亚夫很明白也很清楚,一旦这个改革成功,那么,诸子百家的纷争大约就可以停止了。

    就如现在长安城里的许多贵族家中,既供奉着家族先人的神主牌,日日祭祀,祈祷先人保佑,同时还供奉着其他神明。

    信仰着八主的人,同样可以信仰二十八星宿,甚至他还可以供奉越地的巫神、草原的图腾乃至于未知远方异域之国的奇怪神明。

    总之,他高兴就好。

    而那些神明也不会责怪他,更不会强求着说我跟你爹,你只能选一个崇拜。

    诸神其乐融融的相距在一起,没有争斗,没有战争,谁灵验,谁的香火和血食就多。

    正是这样的宗教观,使得自颛顼帝以来,中国从未有过宗教纷争,更不提战争了。

    而如今,若天子的改革成功。

    分开政治、学术、思想。

    那么,未来,一个大臣,就既可以在自己的书房里看儒家的忠孝仁义,读法家的《法经》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拿着墨家的《墨子》里的篇章,引申到自己的政策和理论之中。

    诸子百家各派,则就必须像现在的诸神信仰一般,他们必须拿出真功夫来,证明他们确实比其他人厉害,才有可能争取到民心,得到信任。

    从此,再也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儒法之分。

    整个世界都将其乐融融。

    但问题是

    这样的计划太宏大了!

    整个史上,也仅有颛顼帝做成了类似的事情。

    当今天子要做此事,恐怕前路艰难!

    但……

    不知道为什么,周亚夫却忽然热血沸腾,感觉仿佛回到了二十岁之时,青春正茂的年纪。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他的父亲周勃,才是那位被天下敬仰的大英雄。

    某次,他精神振奋的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父亲大人,若以重甲为骑,岂非可以纵横无敌了?”

    “阿仲啊,汝想的那个所谓‘重甲骑兵’的构想,太过于离经叛道了,不可行啊……”周勃如是说道。

    而三十余年后的今天,大汉帝国不仅仅有了他当年构想的重甲骑兵,甚至更进一步发展出了胸甲骑兵,并将之用于实战。

    实战结果是他是对的,他父亲错了。

    这样想着,周亚夫就抬起头看着刘彻,他的君王,然后,他深深的拜道:“陛下有此宏愿,臣岂敢不从之?愿为陛下走牛马……”

    “臣的丞相任期,也就这两年了……”

    “临致仕之前,倘能为陛下大业有所贡献,臣的区区薄名又算的了什么?”

    本来,周亚夫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圆满。

    但想不到,临致仕,天子居然要玩一把如此大的赌注。

    而这设想,更是如此的伟大和恢弘。

    让周亚夫都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颛顼帝在羲、和辅佐之下,绝地天通,使人、神分,功垂万世。

    而羲、和也因此永垂史册,甚至成为神,成为太阳和月亮!(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节 画大饼(1)【除夕快乐】

    “丞相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刘彻感叹了一声,在这个世界上,君臣和、将相和,总是艰难的事情。

    而他与周亚夫的合作,君臣之间虽然一路磕磕碰碰,甚至闹过矛盾,但终究,两个人都清楚,对方不是那种会因为私利而败坏国事之人。

    所以,最终,总会有一个人妥协、让步。

    帝国的朝堂,长久以来,能够稳定,周亚夫的作用,功不可没。

    刘彻甚至都有些舍不得周亚夫致仕了。

    但,制度既然已经建立,就应该遵守!

    刘彻不会因为私人感情而去破坏自己的制度,那与自己给自己掘墓没有差别。

    “陛下打算怎么做?”周亚夫却是目光灼灼的问道,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参与这场豪赌了。

    刘彻微微一笑,道:“丞相请去屏风之后稍等就可以了……”

    “诺……”周亚夫点点头,笑着站起身来。

    他忽然想起了七年前的那个下午,先帝命他藏入屏风之后,观察今上……

    史仿佛走了一个轮回,七年之后,今上又命他藏入屏风后静观其变。

    ………………………………

    周亚夫藏好没多久,一位贵妇就蹬蹬蹬的闯入了这清凉殿之中,好几个侍从和宦官怎么拦都拦不住。

    刘彻抬眼一看,就挥挥手道:“你们都退下去吧……”

    “诺……”侍从和宦官们连忙自动自觉的退到两侧,人人心里长舒一口气,感觉从鬼门关前走了一次!

    因为,这位贵妇的来头,实在太大了!

    太宗孝文皇帝的嫡长女、太皇太后的心肝小棉袄、大汉帝国太长公主、当朝皇后生母、天子岳母……

    如此多的头衔,都基于她身上。

    使得她成为了这座长安城之中最尊贵的女性之一。

    基本上,除了东宫太皇太后和薄太后,再没有女性能比她更有权势了!

    刘彻站起身来,笑着道:“姑姑这是怎么了?如此动怒………”一边说着,刘彻就吩咐着自己身边的宦官:“还不快给太长公主备座?”

    “哼!”馆陶却是气唿唿的提着裙子,说道:“皇帝,今儿个,你得给我一个说法……”

    刘彻看着馆陶,当然知道,她所为何来?

    但,他却偏偏揣着明白装煳涂,等馆陶坐下来后,惊讶的问道:“姑姑要朕给一个怎样的说法呢?”语气却悄然间加了些寒意。

    馆陶却是气唿唿的道:“皇帝,姑姑听说,皇帝要重建长安九市?是不是有这个事情?”

    “嗯,确有此事!”刘彻点点头,不动声色的答道。

    “那为何姑姑要买几个商铺,少府那边竟然不卖?”馆陶盛怒的问道:“这少府卿是不是不想做了?”

    此时此刻,帝国的太长公主,才是那位霸道的馆陶主。

    “少府卿是奉朕的命令行事的……”刘彻淡淡的说道:“姑姑以为,朕做的是对,还是错?”

    这一句话,立刻就将馆陶的所有语言全部堵在嘴里。

    “姑姑……”刘彻站起身来,道:“您是朕的长辈,是社稷的太长公主……贸然插手商贾之事,恐怕,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九泉之下,将毫无颜面,朕也将愧对天下,愧对祖宗……”

    “皇帝……”馆陶闻言,想要反驳,但临到头来,却说不出任何话语。

    确实,她是这个长安城,甚至是全天下最有权势,最为尊贵的女性之一。

    但……

    现在在她面前的是大汉天子!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口含天宪,操生杀之大权的天子!

    而刘氏天子,每一代都有杀自己的亲戚的传统!

    太宗杀弟、杀舅,先帝杀吴王、楚王。

    而眼前这个女婿,更是杀了四位堂叔,囚禁了一个,废黜了一个。

    传闻之中,甚至前不久燕王刘定国之死,也与他脱不开干系。

    而馆陶,却只是一个女人。

    而且,还是一个权势和富贵全部都来自他人的女人。

    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眼前的这个男人所给与的。

    不客气的说,若女婿不再亲近和宠溺皇后,她这个所谓的太长公主与她的那些妹妹恐怕没有什么区别。

    撑死了也就不过是一个可以在家里欺负欺负老公的公主罢了。

    哪来今天的风光?

    毫无疑问,馆陶是一个聪明人。

    而且是一个没有节操的聪明女人!

    先帝在位时,她就可以不顾体统的帮着拉皮条,上贡歌姬、美女,以讨皇帝弟弟的欢心。

    而在史上,在她晚年,为了讨得武帝一笑。

    这位太长公主,拖着六十岁的高龄,亲自下厨,穿着厨娘的服装给武帝做饭。

    甚至,为了让武帝高兴,将自己的宅子也送给武帝当行宫。

    可谓是毫无底线!

    这几年,刘彻没有怎么去管馆陶。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彻就没有打击和约束过她。

    不然,馆陶怎么会这么乖?

    馆陶虽然不是聪明的女人,但她却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她一看刘彻脸色不对,立刻就将自己的怒气和不满抛到了九霄云外,连忙道:“既然是皇帝的意思,皇帝怎么不早说……”

    她嘻嘻笑着,略微尴尬的自己给自己找台阶:“姑姑这也不是因为想要赚点钱,补贴家用嘛……”

    馆陶这一辈子,有两个事情,始终是她孜孜以求,贪婪的想要拼命取的东西。

    一个是钱,为了赚钱,她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在这个长安城甚至在整个天下官场,人人皆知,馆陶长公主的招牌,那是黄金做的。

    收了钱,肯定办事,童叟无欺!

    两年前,馆陶再也做不得这种生意了。

    因为刘彻斩断了她所有可能操作朝政和人事的触角。

    东宫方面也退政清修,不再为她提供力量。

    这让她真是难受的紧。

    正是因此,此番,长安九市重建计划一出,她就上跳下蹿,想要占地盘。

    而比起钱,毫无疑问,馆陶更重视权势。

    这与她的童年和少年经有关!

    当初,在代国时期,她曾饱尝了穷苦、拮据和无权无势的痛苦。

    正因为,吃过了苦头,所以,当她拥有了权势和财富后才会如此拼命的想要抓住。

    “姑姑缺钱?”刘彻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

    “朕记得,太宗皇帝在世时,岁岁赐金,临终遗诏,更赐黄金三千金、钱两千万、布帛一千匹……”刘彻掰着手指头给馆陶算起了账。

    毫无疑问,刘彻的祖父是极为宠溺和疼爱自己的这个嫡长女的。

    各种赏赐,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临终之时,这位天子更是将自己平日里积攒下来的大部分财产给了自己的长女。

    可惜啊……

    馆陶用钱,那是从来不知道节制的。

    以刘彻所知,太宗所赐的财富,早在刘彻登基前就已经被她花光了。

    仅仅是一个长门园,据说造价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

    但,馆陶天生命好,太宗驾崩后,窦太后对她的宠溺远胜太宗。

    加之先帝也很亲近自己的姐姐。

    梁王也需要姐姐给他在长安活动、说话。

    天下官僚更需要长公主殿下美言……

    “先帝时,朕听说,姑姑岁入黄金数千金,钱数千万,布帛、庄园无算……”望着馆陶,刘彻轻声说道:“而朕即位后,每岁赏赐及给付,从来都不曾亏待……陈须、陈娇,岁贡姑姑人参千珠、珍珠百串、黄金千金、皮毛无数,龙延香以石计……”

    刘彻轻声叹息着,看着自己的丈母娘:“这样姑姑都还缺钱……那朕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谁是有钱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