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59节

我要做皇帝-第1059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圆脸浓眉,身材矮小,鼻子上甚至留着几个孔洞,头发也是稀稀疏疏,勉勉强强才束起来的。

    “匈奴人?”张汤暗自心惊。

    对方的身份,也已经呼之欲出。

    除了当今天子册封的归义单于夏义之外,还能有谁。

    果不其然,程郑婴举着酒杯,对张汤拜道:“正要为张公介绍,这位尊客,乃是当今天子钦册之匈奴归义单于,夏公足下!”

    夏义也起身举起酒杯,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话,敬问道:“归义单于,敬问张先生安好!”

    张汤连忙起身回礼拜道:“单于安好,张某敬拜之……”

    但张汤内心的疑问却更大了。

    几乎整个天下的大商贾,再加上匈奴归义单于,再加上他这个南阳郡郡守,天子将这三个看上去完全不搭界的群体,凑到一起,究竟要做什么?

    张汤现在不得而知。

    但他知道,肯定是大事!

    甚至,很可能是与他的高炉基地,息息相关的大事!

    “张公、单于……”作为主人,程郑婴笑着起身,道:“今日良辰,今时吉时,蒙张公与单于不弃,诸位明公抬爱,聚于寒舍,鄙人深感荣幸,不才谨备浊酒,敬备歌舞,以飨诸公!”

    说着,乐声就响了起来,数十位身材婀娜多姿,娇俏动人的歌姬,挥舞着长袖,舞动着曼妙的身姿,为众人献上了一场充满了艳丽和**的舞蹈。

    这也是如今汉家贵族和大商人们的日常。

    歌姬们,几乎都是赵地所出,最是美丽大方,最懂男人之心。

    不过,张汤却对此没有什么兴趣。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法家大臣,对于女人的兴趣都不是特别大。

    像是晁错,尽管贵至三公,但他的家中除了发妻之外,就只有老父当年逼着他娶的两个侍妾。

    也如赵禹,虽然是九卿,但,却仅有发妻一人。

    张汤也不例外,他至今只得一妻,也没有打算再娶妾。

    对法家来说,把时间浪费在女人的肚皮上,无疑是可耻的。

    有这个时间,他们已经修起了一条渠道,或者做成了一件大事。

    但让张汤奇怪的是——不仅仅是他,与会的诸位,包括那位归义单于在内,对于这些婀娜多姿,完全是予取予求的美少女们,视若无睹。

    人人都是脸色严肃,神态庄重,似乎都在想着一些关乎他们的生死富贵的事情。

    这就让张汤更好奇了。

    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这么多人都放弃了对美色的觊觎的事情,可不多!

    除了权势、财富和战争外,张汤甚至想不到其他原因。

    但……

    “究竟是何事呢?”张汤在心里嘀咕着,就将眼睛放到了程郑婴和卓王孙身上。

    这两人,毫无疑问是知道今天要商议的事情的。

    但这两个家伙,此刻却是浅笑吟吟,一边抚掌欣赏着歌舞,一边举着酒樽,不断的敬酒,仿佛真的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宴会,宾客们玩的高兴,才是他们的追求。

    “老狐狸!”张汤在心里哼了一声,索性不再去思考这个问题。

    他很清楚,这两个家伙迟早要说那个事情的。

    与其去担忧和思考,倒不如好好想一想,未来的南阳政局以及他将要出任的荆州刺史一职的事情。

    想到这里,张汤就笑着举着酒樽,与众人燕饮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九节 宅地法案(还债3。0)

    酒过三巡,歌舞也停歇了下来。

    程郑婴笑眯眯的举着酒樽,对张汤和夏义致意,然后再对众多的宾客微微颔首。

    此刻,程郑家的管家,也带着下人和奴仆,恭身退出。

    偌大的大厅,就剩下了与会的众人。

    “单于……”程郑婴先对夏义恭身一拜,又对张汤作揖拜道:“张明府……”

    “今日幸甚,能得两位明公不吝光临,更有诸公不弃,某真是幸甚至哉……”程郑婴缓缓的说道:“今日,诸公皆在列,而某与贵平君,恰好有一个事情,想与诸公会商,共同商议,共同发财……”

    发财这两字一出,顿时,整个大厅的众人都是呼吸急促,面色潮红,难以自抑,纷纷道:“既是奉仁君与贵平君之计,某等安敢不从?愿听两位明公高计,为公等门下牛马走……”

    看到这个情况,张汤的眉毛也是一挑。

    他知道,今天这场宴会,恐怕其他与会者,事先都已经知道了大概内容,唯有他被蒙在鼓里。

    哦……

    张汤的目光在同样看上似乎是一脸懵逼的归义单于身上扫了一眼。

    或许,这位单于同样也被蒙在鼓里。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天子要在事先瞒着他与夏义,却肯告诉商人们?

    张汤的嘴角露出了丝丝微笑,他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当今天子,打从潜邸之时,就不肯脏了自己的手。

    任何脏事,都会让别人去做,而他自己隐藏在幕后,甚至,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某事他曾经掺和,甚至是他的指使。

    而这些事情,一直都是不合当世道德,不合仁义的。

    讲道理,其实张汤还挺喜欢当今的这个性子的。

    因为……

    唯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却听程郑婴微微笑着,低声说道:“不瞒诸君,某与贵平君,已经通过一些渠道,得到了一些内幕……”

    “如今王师,已克上谷,北虏伪右谷蠡王授首,车骑大军正日以继夜的北上,力求与渔阳、燕蓟、右北平、辽东、辽西及安东诸军,围歼匈奴主力于渔阳、右北平之地……”程郑婴缓缓的说道。

    这也是当今天下最受瞩目的一个事件。

    哪怕是即将来临的考举,在这样的重大事件之前,也黯然无光。

    这一战,将决定匈奴命运,是苟延残喘,还是彻底崩灭。

    哪怕是商人们,对这个事件也是高度关注。

    因为,现在,商贾们已经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都养活了无数商人,给汉室的工商业注入了无穷活力。

    至少在场的诸多大贾的财富,有大半都是靠着战争挣来的。

    战争,带来了大量订单,也带来了空前财富。

    哪怕是战后,重建家园和安置俘虏,也同样是一笔大买卖。

    在平律颁布之初,天下商贾都是哀鸿遍野,怨声载道,无数人跳着脚痛骂。

    但现在,没有任何商人,再痛恨那部限定了他们的责任、义务和将要承担的纳税额度的法律。

    因为,人们发现,这部律法在约束和束缚了他们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

    不然,若是以前,大战之时,国家直接将商人的财产和商品,随便丢下几个钱就征用了,商贾们也只能干瞪眼。

    但现在,有着平律的存在和规定,哪怕是战争时期,军队直接征用了商人的物资。

    但战后也是要给钱的。

    而且,得按照平律规定的律令,由擅权们来裁定物价,依照裁定的物价给与补偿。

    所以在今天,汉室的商人,大到如卓王孙。程郑婴这样的巨贾,小到那些在集市上摆摊吆喝的小商人,都受益这部律法。

    天下商业与工商业,这些年来更是空前繁荣。

    至于像程郑婴和卓王孙以及今天在坐的这些巨贾们,他们现在,唯一需要去担心的事情,只有自己工人的数量和生产的效率了。

    只要有足够人手,就可以生产出商品。

    而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是什么,市场都会快速消化。

    特别是在这样的战争时期,所有商品,都供不应求。

    譬如,程郑婴和卓王孙的矿山里,山下,就有着轨道,直通作坊,铁矿石在经过冶炼后,即使只是生铁,而且是杂质很多的生铁,也立刻被少府收购走了。

    几乎没有人会为自己的商品销路发愁,大家只发愁一件事情——人手不够!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许多人的发财之路。

    但想要解决,却是千难万难。

    毕竟,现在的商贾的力量,不要说改变世界了。

    就是干涉政治,都是一个梦。

    随便一个两千石,都足以让他们欲仙欲死。

    而地方上强大的乡党群体和宗族势力,更是限制和钳制他们的力量,使得他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肆意妄为,天知道,哪个不起眼的工匠的亲戚,有没有类似剧孟、季心这样的游侠巨头?万一弄死了或者压迫的太狠,引来报复,这如何是好?

    不会有人想被豪侠们,白虹贯日……

    即使游侠们不干涉,也没有人敢赌,这些人的子侄里,会不会出豫让?

    更何况廷尉和执金吾的铁拳,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廷尉和执金吾,连犯法的列侯都敢杀,外戚也敢送到监狱里去,还真不怕他们这些虾米。

    所以,大部分的巨贾们,他们的矿山里,他们的作坊,从事那些最危险,最繁重,强度最高的工作的工人,几乎全部是夷狄买来的奴工。

    矿山和作坊里的汉室工人,不是监工,就是掌握着某些技术的工匠。

    他们的待遇优厚,薪资丰盛。

    现在,一个技术稍微过得去的铁匠,只要愿意给商贾们做工,他的年俸都不会低于当地的两百石官员。

    木匠和泥瓦匠的薪资稍微低一些,但也可以养活一家人。

    即使如此,想要找到这些人,也颇为困难。

    通常,都需要苦口婆心,甚至一些技术水平高的人,哪怕三顾茅庐,也难请到。

    在这样的局面下,巨贾们,一边看着数不清的财富在自己的眼前飞过,一边心如刀割,到处寻找着可堪一用的工人。

    无论是西南夷群山之中的蛮子,还是交趾丛林里的猴子,仰或者倭奴列岛上的倭奴,安东北方冰原里的丁零奴、扶余奴,只要是人,可以干活就行了。

    甚至,因为人手紧张,这些冷血的家伙,看在五铢钱和黄金的面子,开始给与了自己的奴工一些安全保障和基本的生活物资,甚至提供医疗服务。

    没办法,从去年开始,无论是猴子还是蛮子,供应量都开始下降了。

    南越人的捕奴队,甚至开始深入日南郡的丛林里了。

    想到这里,程郑婴就沉痛不已,心如刀绞。

    这些天,他的矿山和冶铁作坊,每天都在损失着数不清的五铢钱。

    只要想到那些黄橙橙的小可爱,一个个的从自己的手心跳了出去,他就难受的紧。

    “若车骑功成,则可以预见,至少,幕南无王庭……”说道这里,程郑婴就将眼睛看向夏义,笑着道:“在此,某要恭喜单于,恐怕不久就可以回归龙城,行驶职权……”

    听到这里,夏义也是眉开眼笑,乐的合不拢嘴,连连道:“这都是陛下圣德,奴才能为陛下走牛马,实在是三生有幸……”

    对夏义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军臣这一败,起码也要丢掉幕南。

    而他,则将被汉军扶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于,权力和财富,都在向他招手。

    这让他如何不乐?

    不过,夏义也明白,自己假如想要得到这些,那就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所以,他拍着胸脯保证道:“倘若翌日,俺有幸能主龙城,诸位若往来草原,行商贩卖,诸位的商队的安全,包在俺身上!”

    “单于大度……”程郑婴微微笑着点了点头,这才上道!

    不过,他需要夏义做的可不止如此!

    “某已经从宫中听说了,陛下已经决定,颁布《宅地法案》,将包括安东、东海在内的过去和未来的所有新拓之地,开放给天下人,如高皇帝驰山泽盐池故事……”卓王孙适时的将这个重磅炸弹抛出来:“以某所知,此法令之中,有一条曰:凡汉之新疆,皆为天下人之地,许天下士民,次第以其爵位,按高皇帝授田故事之两倍限额,各占其地,耕作五年以上,既为其地,有司不得阻扰!”

    这话一出满室震惊,就连张汤也是侧目不已。

    因为很显然,张汤知道,这条法令,是专门给贵族地主和士大夫准备的。

    至于普通的黔首和庶民?

    他们即使愿意去边疆,但他们有路费吗?他们能承担的起这些开销吗?

    对这些人来说,唯一适合他们的办法就是屯垦团制度,通过国家统一组织和统一安排,去远方移民屯垦。

    也就唯有贵族、地主和豪强,才有资本和人手,远赴数千里之外,占下地盘和基业。

    而且,地位越高,占的土地与地盘也就越大。

    “这就是扩大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